药性赋白话讲记3

前言热性药

药有温热,又当审详。欲温中以荜茇;用发散以生姜。五味子止嗽痰,且滋肾水;腽肭脐疗痨瘵,更壮元阳。原夫川芎祛风湿、补血清头;续断治崩漏、益筋强脚。麻黄表汗以疗咳逆;韭子壮阳而医白浊。

川乌破积,有消痰治风痹之功;天雄散寒,为去湿助精阳之药。观夫川椒达下,干姜暖中。胡芦巴治虚冷之疝气;生卷柏破癥瘕而血通。白术消痰壅、温胃,兼止吐泻;菖蒲开心气、散冷,更治耳聋。丁香快脾胃而止吐逆;良姜止心气痛之攻冲。肉苁蓉填精益肾;石硫黄暖胃驱虫。

胡椒主去痰而除冷;秦椒主攻痛而去风。吴茱萸疗心腹之冷气;灵砂定心脏之怔忡。盖夫散肾冷、助脾胃,须荜澄茄;疗心痛、破积聚,用蓬莪术。缩砂止吐泻安胎、化酒食之剂;附子疗虚寒、反胃、壮元阳之方。白豆蔻治冷泻,疗痈止痛于乳香;红豆蔻止吐酸,消血杀虫于干漆。

岂知鹿茸生精血,腰脊崩漏之均补;虎骨壮筋骨,寒湿毒风之并祛。檀香定霍乱,而心气之痛愈;鹿角秘精髓,而腰脊之痛除。消肿益血于米醋;下气散寒于紫苏。扁豆助脾,则酒有行药破结之用;麝香开窍,则葱为通中发汗之需。尝观五灵脂治崩漏,理血气之刺痛;麒麟竭止血出,疗金疮之伤折。麋茸壮阳以助肾;当归补虚而养血。乌贼骨止带下,且除崩漏目翳;鹿角胶住血崩,能补虚羸劳绝。白花蛇治瘫痪,疗风痒之癣疹;乌梢蛇疗不仁,去疮疡之风热。乌药有治冷气之理;禹余粮乃疗崩漏之因。巴豆利痰水,能破寒积;独活疗诸风,不论新久。山茱萸治头晕遗精之药;白石英医咳嗽吐脓之人。厚朴温胃而去呕胀,消痰亦验;肉桂行血而疗心痛,止汗如神。是则鲫鱼有温胃之功;代赭乃镇肝之剂。沉香下气补肾,定霍乱之心痛;橘皮开胃去痰,导壅滞之逆气。

此六十种药性之热者也。

概述 药有温热,又当审详О将军与参谋

大家好!前面我们把寒性药过了一遍,跟寒相对的是热,从今天开始,我们就要开讲热性药了,希望大家能跟着中医普及学堂的步伐,一步一个脚印,领略更加丰富多彩的中药世界。

《神农本草经》提到,药有酸、苦、甘、辛、咸五味,又有寒、热、温、凉四气,这是中药的四气五味学说。四气又叫作四性,这就是我们所说《药性赋》的药性。

我们首先要知道一味药的性格,它是内向,还是外向。大家不要把药性看得很神秘,它就是通过寒、热、温、凉对调,纠正人体偏性,达到平和的治疗效果。就像一个面赤、烦躁、高热的患者,一派大热之象,如果他再跟一个体有内热的人在一起,他们就要打架了。那怎么办?

就给他配一组冷静、平定的药物,比如石膏、知母、连翘、栀子。这些药物就能够治疗或缓解面红耳赤、咽喉痛、烦热、脉洪数。

这就是为何行军打仗,将军勇武,一定要配参谋镇定,这样阴阳成为一个整体,就可以攻必克、战必胜。如果将军、参谋都是火爆气质,最终还没有攻克敌人,自己内部就意见不统一打起来了。

这就要求我们用热远热,用寒远寒。不要雪上加霜,不要火中浇油,要用火把冰块融化,要用水给热火降温。最后达到阴平阳秘、精神乃治的效果。

所以讲药,它的实质必是讲阴阳。O春夏秋冬

又比如病人出现一派腹中冷痛、脉微细、面色皖白、四肢冷的症状,这是一派秋冬阴寒之象。不管他是关节痹痛、哮喘痰多,还是腰酸腿重,我们不必纠结于病名,而直取病人阴寒的冬天之象,就是一个寒证,所有治疗都是如何给病人添柴加火,制造阳光,让病人感到温暖。

用肉桂、干姜、附子、茴香这些温胃暖肠的热性药,给病人身体制造阳光,消除阴寒,从而使各类病症得以缓解或消除。而用来治疗寒性病的药物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热性药和温性药。

我们把寒、热、温、凉理解成一年四季,那就好办了,春夏温热,秋冬寒凉。如果病人表现出一派春夏温热之象,高热烦渴,面红耳赤,就用秋冬寒凉的药物石膏、知母、麦冬、天冬,来帮病人降火下雨,清热养阴。

相反,如果病人出现一派秋冬天寒凉之象,如果关节痹痛、腹冷痛经、脉微细涩、四肢怕冷,一派秋冬肃杀之象,就像江河被寒冰凝滞,不通则痛。所以我们要让秋冬天状态的身体迅速进入温热状态,这时给病人生姜、大枣、桂枝、甘草等辛甘化阳之品,让病人如得阳火,如人春夏,如沐阳光。这时所有寒凉之象悉皆消除,身体自安。

这就回到《黄帝内经》里提到的寒者热之、热者寒之,以及《神农本草经》里提到的疗寒以热药、疗热以寒药的道理。寒、热、温、凉分清后,寒、热、温、凉的药物自然就会为你所用了。这正是临床上时刻都需要琢磨的用药原则。

当然还有更深的寒热错杂、虚实夹杂,这些要到以后讲《汤头歌诀》时再跟大家详谈。在这里一般是讲纯寒、纯热、纯虚、纯实的,虽然说这类疾病临床上比较少,而大部分是寒热错杂、虚实夹杂的。但我们刚开始就是要从基础学起。

救火加油与落井下石;

《药性赋》提到药有温热,又当审详。就是告诉我们药物有像温热阳火那样的,你要仔细体证,不要火上浇油,雪上加霜。

王叔和说,桂枝下咽,阳盛则毙。承气入胃,阴盛以亡。这是说,病人身体一派火象,就像森林起火一样,你还用桂枝汤去温通,添油助火,那你就成了刽子手,加速了疾病的发展。

如果病人一派阴寒,身体都快没有阳气了,你还用承气汤之类通腑泄热,这样大寒大凉一上去,病人赖以生存的微末阳气都被泻走了,身体就危险了。

所以说中药有没有毒性,该如何回避毒性,真正的大毒之物,如砒霜、断肠草,相信药店不敢随便卖,你也不会去吃。而真正平常之品,像桂枝、大黄,没什么毒性,但平时一旦用错,寒证用寒药,热证用热药,就像看见别人掉下井了,你再丢一块石头;烧红的锅灶下,你再添把柴。寒温一搞错,就覆水难收。差之毫厘,谬之千里!

所以中药真正要慎重的并不是砒霜、断肠草这类大毒之药,你每年听到吃这些亡毙的人有多少呢?恰恰相反,是最平常的药,因医者弄错方向,每每因为寒温不调,而让病痛加重的事情却频频发生。

中医中药,最根本的在于辨证认证,认错了人参可以杀人,认对了大黄可以救命。病人体虚,吃参茸进补,吃后双眼红肿睁不开,严重地造成失明。这时赶紧给他用大黄泡茶,把热火上攻的炎症撤下来,避免产生不良后果。

可见识阴阳很重要,难怪古人说识药容易识病难,识病容易识阴阳难。你如果能识阴阳,就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出色的传统中医了。

让我们一起在接下来学习药物的时候提高阴阳的识别能力吧!

太极方向盘;

如果是说前面寒性药是以酸苦寒涌泄为阴,主要以降本流末而讲的话,那么接下来讲热性药、温性药,则是以辛甘温发散为阳,升举清阳为主要方向。一降一升,如果把寒凉药看成是甘露洒须弥,那么温热药就是白云朝顶上。

如果说寒凉药是在帮身体降雨以达到帮身体降温的效果,那么温热药就是帮身体出太阳,使地气上为云,是蒸发津液、温暖周身的效果。

所以寒凉药就像右降的方向盘,温热药就像左升的方向盘。寒凉药是秋冬,治春夏之病。温热药是春夏,治秋冬之病。

如果你把寒凉温热药中四性放在一个太极图里,它们就各占一边的阴阳鱼。整个太极能升能降,从此回旋起来。对于人体而言,气机拨通,百病消除。

所以我们一定不要机械地以寒热论去治温凉病,而是站在太极一气流通、人体是一个整体的高度上去调气机,使药物能在人体产生动态的回旋。这样气机周流而不滞涩,血脉畅通而不瘀阻,又何患疾病不消?

气机的流通,我们会在讲这些药时点到,希望大家能够站在一生万物的高度去看寒热药。对立不是终究,统一才是大道。最后你把寒热温凉通通统一到这太极升降图来,那么处方用药,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了。

就像指南针一样,处处都指向人体的本质,管它疾病千变万化。咬紧阴阳升降、气机对流不放松,那么你从此就由技而渐入医道矣!

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,下节课讲荜茇。

第一章荜茇

欲温中以荜茇;

荜茇粥解胃中冷痛;

大家好!我们开始讲温热药的第一味—荜茇。

《药性赋》里说,欲温中以荜茇。你别小看这短短一句话,它把荜茇最主要的功效都讲出来了,温中散寒,下气止痛。

荜茇是胡椒科植物,主要产于我国广东这些偏热带的地方,像菲律宾、越南、印度尼西亚也有。像这些热带地方的名药,比如砂仁、沉香、胡椒,大都具有独特的温中散寒行气之功。研成粉末,用鼻子一闻,都能开窍醒神,吃到肚子里就可以温中散寒。

原来这些热带地区湿邪比较重,湿重的地方,阳光又足,这样的环境就练就了药草具有温阳之性,又能够除湿散寒。

所以《本草便读》中提到荜茇大辛大热,味同胡椒,人胃与大肠,阳明药也,温中散寒,破滞气,开郁结,下气除痰,又能散上焦之浮热,凡一切牙痛、头风、吞酸等症,属于阳明湿火者,皆可以此治之。

大家读完这段古籍描述,应该就可以知道荜茇的性格了,它就像一团火,能把你胃肠中的湿冷给温化开。就像锅中有残羹剩菜,已经凉了,这时用上荜茇,就直接把胃肠的阳火点起来,把水谷腐熟了。

我们当地有个高寿老人,经常吃荜茇,还在山周围种了好几片荜茇。原来这老人家常年胃痛,不思饮食,严重疼痛时打吊瓶都不能缓解。

大家想想,一般打吊瓶是以消炎的寒水去治疗热证,如果你的胃炎属于寒性,那么用消炎的凉药去对治,就犯了虚虚实实之戒,等于雪上加霜,加重病情。所以胃因为受寒而拘挛疼痛得更厉害。

后来这老爷子不知从哪里得来一个小偏方,用荜茇嫩苗拌粥喝,越喝越舒服。甚至喝到最后都离不开荜茇了,最后单纯靠这荜茇治好了他的老寒胃。然后他跟周围人讲,周围也有一些胃寒的人,胃中泛清水、冷痛,照他的办法服食后也有效果。一传十,十传百,很多农民都在田头山脚下种上一片,以防不时之需。

经过这件事情,我们才算真正对荜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。它可是治疗胃寒冷痛、脾胃难以腐熟水谷的要药,荜茇就像给脾胃这个锅鼎下面添一把火。使气血得温热则行,经脉遇阳火得通,这样通则不痛,所以胃脘冷痛之症顿消。

吾不以脾胃暖冷物;

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,老年人脾胃阳气的保养非常重要,脾胃阳气不够,中焦不温,食物消化吸收不彻底,就像灶下火不足,锅里的饭菜就蒸不熟。这样不要说是胃中冷痛,甚至周身气血不足的病症都随之出来。

中医认为,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。锅中鼎炉要时刻有阳气,食物才腐化得彻底。所以中医治疗气虚贫血,都是从脾胃下手。温镇脾阳,通降胃气,使脾胃如同一个暖炉,水谷皆可腐熟,那么身自强,体自壮。所以,如何保养脾胃的阳气,就是养生的一个关键。

有个大养生家,八九十岁了,仍然思维敏捷,行动灵活,人家向他请教养生之术。他笑笑说,吾不以脾胃暖冷物,熟生物。说白了就是他从来不吃生冷的瓜果凉饮。特别是七八十岁的老人,就像日薄西山一样,阳气本来就少了,保护都还来不及,哪有那么多多余的阳气分出来去煮熟这些生冷之物呢?

所以你看那些会养生的老人,他自会避开生冷瓜果,你拿给他吃,他也不吃,很多老人吃一两次就腹痛冷泻,身体不舒服,后来再也不敢吃了。看来不仅老年人要远寒凉、近温暖,就算是年轻人也要少食生冷,养护好脾胃。

小调整,大受益;

有个小女孩经常感冒,舌淡苔白,还经常流口水。她母亲问,有什么好办法?大夫跟她说,孩子一派寒凉伤中之象,你是不是经常给她吃水果呢?

她点了点头说,是啊!我们问,为什么呢?

她说,不是说水果含维生素,可以促进孩子生长发育吗?

大夫跟她说,孩子缺乏的是阳气,而不是维生素。水果生冷之物,对于阳火足的人来说,吃了消耗点阳气无所谓,对于像嫩芽尖的小孩子,像少阳一样,本身阳气又不足,你再每天给她加一个水果,等于你每天吃五个水果。你自己看看,你一下吃五个水果,肚子凉不凉,舌苔白不白,口中泛不泛清水啊?

如果不懂得寒温,片面地追求营养,那开口动手就错。

你看为什么那么好的豆浆、牛奶,营养够高吧,你把它冰冻了,再给老人喝,大部分老人都会拉肚子,或者肚子隐痛。

所以说真正帮助你的并不是营养、维生素,而是身体的阳气。你如果看到营养、维生素,却没有看到它是寒性的、凉性的,这样长期吃下去,就等于长期在给自己脾胃这口锅里浇水灭火,导致脾胃虚寒,发育不好,容易感冒。

她听后,才算懂了中医阴阳之理,明白了小孩子保护阳气的重要性。

于是她连续两个多月没有再给孩子吃生冷瓜果,奇怪,孩子脸色反而红润了,感冒少了,口中也不泛清水了,胃口也好了。

就一个小小的饮食习惯调整,居然就挽回了孩子的健康,看来现在很多人生病是因为犯了很多养生误区而不自知。他们只看到水果的营养,没看到水果的寒凉。没想到现在很多父母孩子一直坚持的理念,居然是他们的养生误区。

正因为有源源不断的养生误区,才有源源不断的疾病。在养生面前,误区远远比无知更可怕。

后来这孩子身体明显比以前健康了。原来脾胃保护住了,中医认为脾主四肢,四季脾旺不受邪。只要不再折腾脾胃,不再伤中焦阳气,一旦脾胃自动振作起来,身体正常发育都是相当简单的事。至于很少感冒,也是理所当然的。

所以我们如果碰到体弱易外感的孩子,首先就要问问,这孩子有没有喂养不当,会不会经常伤到脾胃。伤脾胃的原因有很多,最常见的是生冷伤脾,饱食伤胃。所以想要养好孩子,一个要远寒凉,一个要七分饱。

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保护好中焦脾胃,使脾胃保持温暖状态,是非常重要的。这就是为何张仲景在用桂枝汤时,一定要告诫病人忌生冷,而且忌生冷排在首位。0皇帝的食疗方

病人吃生冷伤了肠胃,导致呕吐、胃痛、泻痢怎么办?单味荜茇都管用。

唐朝贞观年间,唐太宗因吃了生冷之物,导致虚寒腹泻久不愈,请了好多名医,效果都不理想。后来有个人献了一方,用黄牛奶煎荜茇。

大家想想,牛属脾土,黄牛更归脾胃,荜茇又善于温中治冷。结果唐太宗吃后,肚子就舒服多了,泻痢也停止了。

后来史官把这一事情记录了下来,然后又经历过多次验证,用于虚冷腹泻的病人,发现用之必效。看来荜茇真是温中散寒之要药也!它能够暖脾胃而散冷气,能够温中气而止寒痛。

荜茇还可用于调料。古人说,荜茇能杀腥气。用荜茇烹肉,可以除掉腥味,并且帮助消化,防止饱食伤中。因为荜茇本身又能够消化宿食,下气除胀。

大家都知道有个苏合香丸,是专治疗寒闭心脉的良方,方中就有荜茇,因为荜茇善于治脏腑虚冷,能疗心腹冷痛,加之它又是寒凝泻痢的神药,所以大家要好好记牢哦!

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,下节课讲生姜。

第二章生姜

用发散以生姜;

阳光与阴影;

大家好!上节课我们讲到荜茇这味药。荜茇产于热带、亚热带地区,有一股特异的香气,味辛辣浓郁,能够温中散寒止痛,所以一切风寒之证,皆可投之。

不管是心腹冷痛,呕吐反酸,常年泄泻,都可以用它。但大家要把握住病人是一派寒象,火力不足。荜茇就是给身体添柴点火之物。所以唐宋后人们都喜欢用这味可以做香料的中药煮粥养胃,治疗老寒胃。

这里介绍《食医心鉴》里治疗心腹冷痛的食疗方。治心腹冷气刺痛,腹胀不能下食,荜茇粥方。荜茇、花椒、桂心,各一分为末。等粥煮好后,再把这些药粉拌在粥里服用。古人称荜茇粥治冷气,心腹痛随之去。可见它温中暖胃之力,是广为民间人们所喜爱的。

《本草纲目》中还记载,荜茇为头痛、鼻炎、牙痛要药。取其辛热,能入阳明经散浮热。大家看!为什么头、鼻、牙有浮热都用它?如果真是湿热,应该从下撤,而浮热却相反,应该火郁发之,从外越。

对于这种外热内寒或上热下寒的病人,应该温里达表,把身体阳气从里到外暖起来。所以这阳明经所过的前额、头部、鼻子,还有牙龈,这些地方的郁热都可以一温而散,因为荜茇善于入阳明胃经,善于温中。

为什么中焦虚寒的人外表容易被风寒、风热所扰?原来中医认为国内空虚,边疆敌寇就蜂起。不要看周围是哪里来的敌人,这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正气有没有起来。正气起来后,不用去驱敌,敌寇都不敢来犯。

所以用荜茇去治疗头风疼痛、牙虫牙痛或者鼻塞不通,都取它温中散冷、助阳外出的功效。

有个医家说,凡身体阳气不到之处就容易长病。我们换种说法,凡阳光到不了的地方就容易有阴影,有病菌。所以中医治疗头痛、鼻炎、牙痛这些反复日久的病,是去制造阳光,关注阳光,而不是去关注阴影,关注病菌。

暴病属实,久病属虚。特别是一些反复发作的疑难病痛,属虚冷者,就可以用荜茇。

狭窄的道路车拥挤;

《黄帝内经》里说,九窍不利,肠胃之所生也。肠胃阳火足,九窍才会气化,就像锅底火力充沛,锅盖上面才会出现热气腾腾的蒸汽。

人的身体很奇怪,有一分阳气就有一分性命,有一分寒气就有一分疾病。身体哪个地方只要不处于阳化气状态,就容易被阴寒堵塞,就像鼻子阳气不足,管道就被黏液闭住,然后就发炎。如果从表象看应治发炎,如果从实质看却应制造阳气,去扩张鼻孔,然后使气机流通,炎症自除。

你想想,如果身体脾胃伤于生冷,导致内脏阳气都不够,就像锅底柴火不足,水都加不热,又怎能让热气从锅盖缝里透出来呢?

为什么很多人鼻不通气,进而就鼻炎,鼻子一堵塞,头痛又来了,这都是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,都是连带的。

你追着疾病去治,永远治不完。锅下保持火力足,那么头面七窍就非常通透,管道扩张不受阻,气机出入不滞住。那么局部想要繁衍细菌病毒,想要产生炎症积热都不可能了。

所以李时珍称局部瘀塞为阳明经浮热,它是局部的郁热堵塞,而对整体来说是阳主气化不足。管道扩张开,郁热一对流,自然就消散了。可见阳气不够才是疾病的实质,浮热只是标而已。

就像道路狭窄,老是堵塞瘀滞,让南来北往的司机都很烦躁浮热,其实这时解决的办法不是除烦躁、清虚热,而是把道路拓宽。这样往来车辆毫无滞塞,浮热虚热自然不再。这正是用温性药治疗局部郁热的表现。

所以不要见热就用凉药,如果病人脉细小,乃是管道狭窄引起的堵塞之热,把堵塞通开,让阳气扩充,就如同把道路拓宽,来往车辆就不会那么拥挤了。这就是为何那些经常运动的人不容易上火,因为他的身体管道血脉畅通,热气就被带走了。相反,那些常坐办公室的白领,吹着空调,还经常上火,越吃凉药、水果,上火就越厉害,为什么?

因为他们的管道越来越狭小,脉搏越来越沉细。这样身体血脉在对流过程中经常摩擦撞车,怎么能不烦热呢?

有一个上火、眼痛、牙痛的病人。摸她的脉,脉细小,中焦瘀滞,就给她开了半夏泻心汤。她一看用干姜,就说,大夫,我这是上火啊,平时姜碰都不敢碰,你还给我开这么多,我不敢喝啊!

大夫跟她说,你的脉络细得像线一样,这哪是上火啊,完全是身体气机不对流,管道堵塞。就像乡村小道,多辆车堵在那里,大家在那里烦热较劲都没有用。表现出来的上火烦躁只是标,真正道路不通畅,血脉不变粗才是本。

你现在脚都是凉的,有什么热呢?是身体阴实挡道,寒热不对流而已。她听了似懂非懂,于是在她老公陪同下,抓了三剂药。

南方都是以清凉药为主,当地的老百姓都知道经常煲凉茶来退火,但是凉茶退火对于脉实大有力的是好事,对于脉虚弱无力的,反而会伤了身子。

想不到她三剂药吃完,头就不痛了,目赤也退了。

从这里我们要学到中医凭脉辨证的精髓,不要被表面的疾病虚象所迷惑,一定要看到里面经脉气血升降的本质。

不然的话,你看到一派头痛、目赤浮热之象,哪敢用温药啊!殊不知一温中下气,管道一打开,浮热就降下来。

姜汤散风寒;

下面我们来看生姜这味药。

用发散以生姜!生姜这味药主要是用来发散风寒的。当然它还可以温中止呕,温肺止咳。生姜既是发散风寒妙药,更是呕家圣药。

基本上家庭厨房都备有生姜,它是菜食之品,为什么做菜时大家喜欢用生姜呢?原来古籍里记载,生姜能够去臭气,通神明。食物里有臭气生冷,它可以以辛温之气,把它们祛除掉。

我们先来看生姜发散风寒之功效。《本草纲目》里记载,清早走山路,容易被露水雾气所伤,如果嘴里含上一片生姜,就能够把侵袭进肌表的风寒发散出去,这样就可以不犯雾露湿冷之气和山岚瘴气。

如果骑摩托车早行,晨起太早,感触了清晨的湿冷之气,甚至阴雨天还晨练,导致风寒人体,这时你浑身困重乏力、怕冷。很简单,泡一杯姜茶,喝了身体就舒服,风寒一散开,精神就恢复。

我们经常人山采药,如果碰到天气不好,或者采药时到山泉边洗药草,由于身体热气腾腾,这时突然碰到凉水,毛孔就闭塞,该出来的热气不能从汗解,外面山风凉爽,泉水清冷,又把你的肌表束缚住,这时你就受了风寒感冒,非常难受,鼻塞头重随之就来了。

不用担忧,这种犯了雾露湿冷之气,解决办法很简单,就是熬一杯浓姜水,服用后,汗出乃解。这时你只要再好好休息,就不会反复了。

特别是对于经常运动,又没有养生保健知识,大汗淋漓时就去冲凉,喝冷饮,这时胃口就坏了,容易反复感冒,反复鼻炎,你都不知道问题出现在哪。

本来运动应该是强身健体的,却不知道如何保护身体,运动后受了凉,体质就更差。这时如果懂些中医常识,那就很简单,直接熬碗姜茶,如果觉得纯用生姜太辣了,可以拌点红糖或红枣,既能调气补血,口感又好,这样服用后,汗出就见效。

《黄帝内经》里说,其在皮者,汗而发之。你如果懂得用生姜来发散风寒,用这解表的汗法,来解除伤寒、伤冷、伤湿、伤水,那么你一年到头,可以少生很多病,少受很多苦。

大家看,就一个小小的生姜发散方,你用得好,平常生活中都大有用处。

因为谁都难保着凉伤寒,如果你能在第一时间就知道去发汗解肌,那么疾病根本不会被拖到重感冒、鼻炎、头痛而难治。

大家都知道一个烟头,一只脚就能把它踩灭,等到它成为燎原火势,造成森林大火时,耗用大量人力物力,最后扑灭了,代价也不小。

所以现在很多病人,小病不治,也不懂得保健养生之法,拖到大病,拖到重感冒,才到医院打吊瓶,一两周都好不了。

可见小小风寒也不可轻视啊!0老爷子的保健良方

山村里有个老爷子,住了几十年了,很少到外面看病。

我们就问他,那你平时伤风感冒怎么办?虽然这山村到外面镇上有十几里路,你总不能硬拖着吧?

老爷子笑着说,这太简单了,我每年种大量生姜,又种了很多茶树,如果伤风感冒刚刚开始,头晕流鼻涕,浑身不舒服,我就啥事也不干了。切点生姜,加上一把茶叶,熬水喝。这茶叶最好是老茶,不要是新茶,老茶压气。喝了这姜茶,身体就舒服了,休息一天就好了。

原来这普通的茶饮方,就是老爷子养生保健的秘密武器啊!

大家看,姜升茶降,生姜能发散风寒,茶叶能清利头目;生姜又能降逆止呕,茶叶又可以通利小便。它们两者寒温搭配,把体内被风寒卡住轮子的气机重新转动起来,这样大气一转,汗出邪散。

所以喝完后,身体原本被风寒捆绑一样的状态一下子就松绑了。真是闲时物及时用,平常食物却有大用啊!难怪民间流传着关于生姜的谚语:

一杯老茶一片姜,驱寒健胃真良方。

伤风感冒一片姜,不劳医生开处方。

大家看!古人认为姜能通疆,这是说吃了生姜,发散风寒,就如同给肌表筑上一层边疆,把风寒赶出去,防御百邪。而人体肌表不正如同五脏六腑的边疆吗?所以通过生姜可以在肌表布一层金钟罩之气。

延年益寿姜;

有些小孩子,反复感冒,越打吊瓶,体质越差,越难好。原来这不是风热感冒,而是体虚外感。

身体是虚寒之底,脾虚则百邪难敌,所以建议他们用玉屏风散来巩固身体。但有些孩子吃了效果平平,后来发现,原来他们体寒得厉害,这时你用姜汤再送服玉屏风散,效果就出来了。

这正是古人教我们用汤茶来送服药物,能达到更好效果的方法。

这样玉屏风散在生姜的带领下,就能够把肌表经脉的风寒逐出体外,同时在人体外面布一重金钟罩,这样百邪就难以进来,体质就可以改善。

所以俗话说,早上三片姜,胜过饮参汤。用姜茶来送服玉屏风散就是强大脾胃、防止反复感冒的妙招。

《东坡杂记》里也记载,钱塘净慈寺有个老僧,通医理,明药性,八十多岁了,颜若童子,目光炯然。人家叩问其养生之道。

老僧笑答曰,服生姜四十余年,故不老耳。难道生姜有抗衰防老、延年益寿之功吗?大家不要片面地理解生姜,一定要因人因体质而论。

出家的僧人饮食清淡,身体通透,加之住山里寒湿气重,所以每天服些生姜,不单不会积热上火,反而会温养脏腑,温通百脉,把寒邪散开,所以能延年益寿。

如果你素来肥甘厚腻,饮食积聚,再长期吃姜,以姜辛温之性,进入你身体瘀滞的血脉,就容易积热伤目。这是《本草纲目》里记载的。

当病人不是虚寒体质时,长期服用生姜就会伤眼睛,加重痔疮。所以对于古籍我们要辨证看待,取其精华。

姜枣茶;

姜虽然很好,用对时机才能真正取效。

你如果经常在空调房间里,冬天手足冰凉,容易腹中冷痛,或者妇人痛经,那告诉你没有一样东西能够比得上姜对你身体那么好的。

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谈的生姜可以温中暖脾胃的功效。

像脾虚气弱的病人,用四君子汤时,加入生姜、大枣效果更好。为什么呢?古籍里说,生姜佐大枣,有厚肠胃之功。说白了就是加强肠胃功能,土厚能够生化万物。

经常碰到一些痛经的女孩子,每个月都要饱受病苦折磨,痛得不能学习工作。各种消炎药、止痛片都用了,每个月照样疼痛不已,搞得什么心情都没有了。

这时她们只要掌握一个小招法,基本就不用再担心痛经了,就是生姜红糖茶,可以加些大枣或山楂,加强补中补血、活血化瘀之功。

现在很多女孩子喜欢吃冰激凌,又爱漂亮穿短裙,加上办公室吹着空调,上中下内外寒气夹击,身体血脉被冻得收引打结,气血过不去,当然不通则痛了。

中医认为,脾主大腹。整个腹部都归脾胃所管,脾胃虚寒,腹中就容易冷痛。脾胃阳气不够,每个月就痛经不止。这时不用特意去管痛经,把脾胃阳气补足,这样血气遇寒则凝,得温则行。周身的血脉因为有姜枣这股补益脾胃的阳气动力,所以扩展畅通,这样通则不痛,痛经自然解除。

所以《本草发挥》里提到,生姜能通四肢关节,开五脏六腑。生姜同大枣或红糖连用,能调和脾胃,脾胃温暖就能腐熟水谷,气血生化有源,则百脉温通,痛经自然消失。

又是一个小小的保健良方,可以解除多年顽固的痛经之苦。О痛经

一例非常顽固的痛经。病人痛得在床上打滚,脸色苍白,饮食不下。先叫她用姜枣茶,用后疼痛稍缓,但随即又痛,没有根治。

大夫就想到《黄帝内经》里所说的,必伏其所主,而先其所因。对于这些周期性发作的疾病,不要在疾病发作时下手,在疾病稍微萌芽,还没有大发作时,把气血补足,把经脉理顺。这样等月经来时,百脉通畅,就痛不起来了。

于是叫她每个月在月经来临前一周,每天服用姜枣茶,这样也方便。结果月经来时,不单很顺畅,没有血块,还不痛了。

正如《黄帝内经》里所说,上工治未萌,中工治已成。在经脉还没堵塞得那么厉害时,就不断地让姜枣茶暖脾胃生化气血,开通经脉,加强脾主大腹的功能。腹部气血畅通无阻,血脉管道又变粗,这样升降往来就像高速公路那么畅快,又何须畏惧它不通则痛呢?

可见真正治病还是要讲究时机,病情大发作时,未必是最好时机。

《阴符经》里说,动其机,万化安。你要在这个病机下手,还要把握好时机。凭一条木板,就可以调动承载千百斤的船。这叫运一寻之木,转万斛之舟。以后一些痛经的妇女来向你讨教保健良方时,你就知道有生姜红糖茶或者加些大枣、山楂,可以加强补血活血的效果。而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在平常还没痛之前,就下手去保养,这样疾病就不会再发作了。

小小的单方中药却能够解决很多消炎药、止痛片都搞不定的虚寒冷痛!因为中医治的是根,治的是本,治的是气血,治的是经脉。

寒呕;

生姜还为呕家圣药,但生姜治的是寒呕。如何辨别寒热虚实呢?寒呕,病人呕吐清水。而热呕,用的是竹茹,呕吐之物臭秽。

蒲辅周老先生碰到过一呕吐清水难忍的患者,让他含一片生姜,其呕遂止。以前也有个老爷子呕吐、食不下两天,一来老年人胃中缺乏火力阳气,二来本身胃气不降,生姜便是绝妙的对证特效药,于是叫他把生姜捣烂,然后用纱布挤汁服用。这姜汁一下喉,呕吐即止,胃口也开了,真是药证对应,效如桴鼓!

所以如果懂得这些常规的医理、药性,那么像寻常的风寒感冒、胃寒冷痛、虚寒痛经或者中焦寒凉呕吐,你到厨房里配一杯姜茶,简验便廉,随用随效。

生姜真是一味难得的大药啊!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,下节课我们讲五味子。

第三章五味子

五味子止嗽痰,且滋肾水;

治病与治气机;

大家好!上节课我们讲到用发散以生姜。

生姜是发散风寒特效药,《开宝本草》里提到,生姜味辛微温,主伤寒头痛鼻塞,咳逆上气,止呕吐,可见生姜是呕家圣药。

呕逆打嗝用生姜有效。《不知医必要》曰,姜蜜饮,治呃逆久不愈。连连四五十声,生姜汁半盅加蜜调匀,炖热服之。

《种福堂方》中也提到,老年人咳喘气上逆,不得卧,用生姜汁配合黑砂糖,熬成糖浆样,每次服半调羹,慢慢吞咽下去,这样肺胃之气就顺了。

张仲景喜欢把生姜和半夏搭配在一起,叫小半夏汤。《伤寒论》里说,诸呕吐,谷不得下,小半夏汤主之。

大家看生姜配半夏多么厉害,各种阳明不降向上逆,生姜、半夏皆可止,所以小柴胡汤里用生姜、半夏,半夏泻心汤里用生姜、半夏,朴姜半草人参汤治人腹胀也用生姜、半夏。为何这么多名方都用生姜、半夏呢?

原来生姜、半夏在这里不是治病,而是在调理人体阳明胃肠通降的气机。阳明胃降则周身之浊气随之而降,所以但凡浊阴不降都要打开阳明胃经通降的道路。而生姜、半夏这组对药,正是大开阳明胃经下行道路之黄金二药组也。

这样水谷归下而不上泛,人就舒服。

当然碰到呕吐,大家要分寒热,热的用生姜配竹茹,清热止呕;寒的用生姜配半夏,降逆止呕。这就体现中医配伍更适合人体需要的特点。

中药的辨证论治,其实说白了,就是裁缝给你量体裁衣,既合理又科学。

解药毒与食毒;

生姜还可以解毒,它能够解半夏、南星之毒,所以大都用生姜来炮制这些药。

记得我们第一次尝半夏时,手中就拿几片生姜,有备而尝药。一丁点半夏就令人咽喉如刀剐戟刺发麻。所以古人为什么不轻易用生半夏做散剂,因为会麻喉,而嚼服生姜就可以解。但半夏之毒不溶于水,所以喝煎熬的汤方则不麻喉。这就是为何汤方里可以大胆地用半夏。

生姜还可以解鱼蟹之毒,生姜味辛辣,能够解除鱼蟹这些阴寒之物的毒性。这就是为何很多人在做鱼蟹时要放进生姜。生姜可以解食物中毒,食物中毒大都会引起胃气不降,呕吐,通过温中止呕的生姜,让食物能够消化下移到肠中。《单方选》中曰,中鱼蟹毒,生姜汁或黑豆汁、紫苏汁,俱可解之。

生姜还是解突发疾病的良药。古籍中记载,凡中风、中暑、中气、中毒、中恶、干霍乱,一切卒暴之病,用生姜汁液与童便服,立可解散。盖姜能开痰下气,童便可降火也。

耗散太过与五味收;

接下来我们讲五味子这味药。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!

五味子为什么叫五味呢?它是子类药,五味具备,而以酸、咸味占多数。酸能敛肺,咸能入肾!所以对于肺气耗散有疗效,生脉饮里有五味子可以补肺。《神农本草经》说它主咳逆上气,故《药性赋》说五味子可以止嗽痰。

大家要知道这种酸收之品宜于体虚痰起,如果表邪壅盛、内有实热的状态,就不适合闭门留寇,用五味子收敛了。

五味子的咸味还居多数。咸,大家想想,人的是哪个脏腑?咸人肾!所以在肾气耗散、肾精不足时,用五子衍宗丸,里头就有五味子。

五味子以种子之药,能够通人体肾中精子,又能够酸收敛降,助肾封藏。所以肾虚精亏、耗散太过引起的阳痿不举,常用到它。

大家看,《药性赋》里说五味子滋肾水,它是怎么滋的?

这味药能够降金生水,肺脉亢盛、尺脉不足的,我们可以引亢金顺承下来归原。所以古人说,五味子能固摄下焦,治疗梦遗失精,它能够从上往下,从外往内收敛,使精华不会外散外耗得太厉害。

我们这个时代人们身体的主要疾病之一是散乱。散乱是亢盛太厉害,每个人都很着急焦虑,心念就像乱麻一样,身体安不住、定不住,体质就很差。

就像马没有缰绳,信马由缰,耗散得太厉害,到最后就垮了。这时有谁能够把缰绳收一收、敛一敛呢?五味子!

由于它五味俱全,能够敛五脏真阴归田,田就是下焦肾所主管的丹田,又叫纳气归原。五味子富有秋冬之象,主收藏。专门对治病人处于春夏过亢之象!

操心与消渴;

春夏过亢有哪些反应呢?

首先,我们从上面的咽喉看起,咽中干渴,这是肺肾不相生。有个中年妇女,烦躁失眠,口干,饮水不解渴,脉象虚亢上越。

她问,是不是糖尿病呢?大夫跟她说,消渴不全是糖尿病,你这是心意识太散乱了,既操儿子的心,又操孙子的心,脏腑里的津血都耗没了。这叫津伤口渴,应该收敛收敛。

跟她同来的丈夫说,是啊!家里没有一件事她不放在心上,不该管的也管。大夫跟她说,老年人难得糊涂,别人巴不得把这些负担杂事赶走,你还把它们揽到身上,这不是把病也揽过来了吗?儿孙自有儿孙福,你的身体不好,反而给儿孙增加负担。老年人管好自己,健健康康的,就是对儿孙最好的支持与帮助。

她听了点点头说,是啊!然后大夫给她用人参、麦冬、五味子这生脉饮配合四逆散,既生津止渴,又宽胸解郁。三剂药下去,晚上睡觉安稳了,口中不渴了。

第三天她又带她的儿媳妇来看病。大夫说,外面都是中医,何必进山里呢?她说,以前是有很多中医,怎么现在都没有中医把脉了?

我们才知道,原来现在民间的中医也越来越少。难怪有人说,一个名老中医比熊猫还珍贵、还缺少。熊猫是用来观赏的稀有动物,而老中医却是为人们健康保驾护航的国宝,对中医的保护传承发扬,远比其他事情要重要啊!因为这是一件关乎民族健康的大事!

损有余,补不足;

我们来看,为什么生脉饮能够止咳生津呢?原来它能降金生水,滋养肺肾。

一妇人思虑操心太过,暗耗阴血。大家要有理科的思维,如何去分解一个疾病。你如果能剖析到位,用药就会得心应手。

你看!病人为什么口渴?肺脉亢盛,肾水不足,尺脉弱。所以这脉象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要分为两步调。一步就是补益尺部不足,另一个是收敛肺部亢盛。这时用五味子,目的就是收敛肺部亢盛。用人参、麦冬,能够养五脏之真水;五味子能够把真水像下雨那样,降本流末滋肺肾。这样肺部的亢盛得以收敛,尺部的不足得以补益,脉势就平稳下来了。那种烦躁津伤、咽干口渴之症就消失了。

所以大家要懂得如何去分析脉势、病机,如何去损有余补不足。

《道德经》里说,真正的大道是损有余补不足。

世间富裕的人要去帮助贫苦,先富起来的人要去带动后面的人,不能一味地往上冲。就像病人肺脉亢盛,一味往上冲,如同天一直干旱不降雨,不能滋润大地,大地当然干涸,当然更加不足了。治病也是这样,调脉势调的就是有余不足。

我们用生脉饮,通过五味子收其有余,人参、麦冬补其不足。这样脉势转过头来,能够降金生水,敛肺补肾,渴自消,烦自除。

回盈虚通滞四字看病;

为什么我们还加进四逆散呢?因为病人中焦关脉还是郁结的,中间有一层阻隔,是长期思虑过度、肝脾板结所致。把中间郁结理顺,上下对流就更通畅了。

这也是为何四逆散能够让郁结、烦躁、失眠的病人心开意解的道理。

再跟大家讲一点生脉饮的常识,等以后我们学方剂时更管用。现在有生脉饮口服液。为什么人参、麦冬、五味子叫生脉呢?

病人脉虚细或脉大而空,都是气血津液不够。

有个老中医善用生脉饮,他的理论是调气血津液的盈虚通滞。盈是充盈,充盈者壮实。虚是脉细管瘪,是不足,不足者多病。通是畅通毫无涩滞之感。滞是涩滞不通不畅顺。

人体的脉管应该像江河一样,里面运行的气血津液充足通畅。如果充足而不通畅,有郁结,那就用行气活血法,疏通气血,脉平病愈。

如果是不足或脉大中空,就像河道虽然宽,但河里的流水却少得可怜,这时即使通畅也不管用,必须让脉管充足,往来有力,流通顺畅,其病自愈。

所以把脉把的就是这个虚实和通滞,虚者养其真,实者顺其性。这样有余得以疏理,不足得以补益,何患病之不除。

这就是为何我们会用生脉饮补其不足,用四逆散打通不足,顺其有余的道理。调的就是气血津液的盈虚通滞,让河水充足,让沟渠保持通畅而已。

夏天时,有好几个病人口干气短,脉虚大。《伤寒论》里说,脉大为劳,极虚亦为劳。脉象虚大,外强中干是劳损;脉象细弱,力量不够,也是劳损。大夫叫他们直接买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。一盒还没喝完,就不口干了,身体也有劲了。

大家想想,这生脉饮补气阴之功,生长脉里气血津液的作用真是不容小觑啊!

人参、麦冬,一保肺气,一补肺阴,清降肺热。五味子,收敛其耗散。三味药一补一清一敛,所以对于暑热伤津,脉虚大,气短懒言,口干渴,服之立效。如何分寒热

我们再来看看五味子止嗽痰的道理。

《伤寒论》里有个苓甘五味姜辛汤,由茯苓、甘草、五味子、干姜、细辛五味药组成。专治肺中有寒痰留饮咳嗽不止,对于老慢支、支气管哮喘,晚上咳痰厉害的,就这五味药就管用。我们用其治过好几例老慢支咳痰久不愈的病人,有的长达好几年,效果都不错。

只要看到病人舌苔水滑,脉沉细,这汤方下去,胸中寒痰留饮就像碰到阳光一样排得很快。有些敏感的病人,反映吃了这汤方,胸中像是被扫帚扫过一样,真是制阳光、消阴翳,云开雾散,重见晴天啊!

古人说,若要痰饮退,宜用姜辛味。此言不虚,但是姜辛味治的痰饮大都是寒痰留饮,热痰则非所宜。大家时刻要把握住这条主线,我们现在讲的是温热药,温热药疗的是寒疾,无寒不用温。

怎么辨证是寒痰留饮呢?你一问就问出来了,寒热分明,用药效如桴鼓。前面我们跟大家讲了,热痰大都是黄稠的,寒痰是清稀清冷的。

春夏天洪水是发黄的,秋冬天溪水是清冷透明的。因为温热是往上往外散,寒凉是往下往内收。

如果病人阳气不够,寒痰留饮凝结,就会咳唾清稀样痰水,这时干姜、细辛、五味子加到辨证方里,咳痰马上减缓。

当然你还可以从阴阳昼夜来分寒热,古人说,热咳三焦火,夜咳肺间寒。白天属阳,晚上属阴。所以白天会助长阳火,晚上会助长阴寒。

这些痰饮的病人,白天见到太阳,气脉通畅,就舒服些,一到晚上阴寒加重,血脉收缩,气血津液流通涩滞,寒痰留饮就出来了。很多老慢支的病人,晚上都要放个痰盂在床底下,反复地吐痰,睡卧不安,而且天气越冷,痰饮病越加重。

从病人发病的时间、加重的气候,就可以找到用药的思路。你看中医厉不厉害,它就像侦探一样,任何一个蛛丝马迹,只要断出寒热,就可以直指疾病真相。

当然你也可以从病人发病的时间来推断,新病多属实,旧病多属虚,暴病多属热,久病多属寒。在大根大节上分清楚了,治病就不容易出错。不外乎就是实热和虚寒之间的把握。

当然有很多学生说,要讲一些脉理。脉理也是从中医基础理论来的,如果阴阳明了,脉理也就明了。

就像你观看江河,文人有文人的情怀。子在川上曰,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!医家有医家的悟性,看到江河大地,就看到人体血脉肌肉。

大家看秋冬天,是不是江河水少,船容易搁浅?所以病人脉沉细的大都属寒。春夏天河流是不是容易发大水?所以病人脉管弦实洪大者为热。

极寒极热两端你分得清,再去调节,就是把握一个度的问题了。

所以摸脉就要像是在摸大自然河流一样,为什么古人要把脉的流淌比喻成江河呢?这里正是中医道法自然的体现啊!

拳术之道,欲放先收;

我们再看五味子滋肾水,除了种子药容易入肾,五味子还多了一个本事,帮助肾封藏敛降。所以《千金方》里记载,单味五味子打成粉末,以酒送服,专治疗阳痿不起。并提到,如果用药对证,往往服几次就勃起有力,精力充沛。长久服用,令五脏坚固致密。那么哪种类型的人适合呢?

当然不是所有阳痿的病人。大家看五味子是以子来补精,以酸敛来助肾封藏,所以病人属于阳虚上亢的肾精不足。这时你把向上的亢盛之气收到肾中来,就可以加强肾主作强的功能。

有人不理解,要正常勃起应该帮助肝主疏泄啊,为什么还要把它收藏下来呢?这个问题提得好,没错,阳痿一方面要顺肝之性,肝主宗筋,下络阴器。所以肝气郁结,脾土板滞,气血不能到达宗筋而振奋,这时小柴胡汤或者逍遥散加蜈蚣,顺肝之性,阳痿自起。

但是有些病人,他不是昏沉郁结的,它是散乱无章,耗得太厉害,气血都往心脑上面冲。就像你的拳头打出去,已经到尽头了,没收回来,你再也没有力量打出去了,这叫强弩之末,不能穿槁。所以用五味子的目的,是把你的拳头先收回来,攒一攒,那你的后劲就储积起来了。这叫欲放先收。

想要白天精神饱满地干活,首先得晚上心安神定地沉睡。一个不懂得休息的人,是不懂得工作的。一个不懂得健康生活的人,更不可能把事业干长久,事业与身心健康息息相关。

用五味子,不是去助阳壮阳,反而是去帮你收藏收敛,气机收下来,你才有资本发出去,这就是为何孙思邈用五味子散治阳痿时,一定要用温酒送服的道理。

五味子是助肾封藏的,温酒是助肝疏泄的。这样肝肾泄藏得宜,自然勃起有力,阳痿自起。古籍里说,连服百日,精力就会显露无疑。

当然大家不要迷信药物,药物是有效的,但你要少消耗,节能减排,才是养生大道。知道这个秘方就天天壮阳,天天耗阳,如果补的都不够你消耗的,长期人不敷出,你赚再多钱也没用啊!

这就是以后我们谈壮阳药时要跟大家提到的,不是凭药物来助长欲望,而是利用药物来补益身体,节制欲望,树立正知正见,引导健康生活。

从五味子这味药里,我们要看到收敛心意识就是补肾的道理。收敛心肺亢盛,就是补五脏真阴之妙法。这就是孙思邈提到服用五味子汤可以益肺金之气,在上滋源、在下补肾的道理。

好,五味子我们这节课就讲到这里,下节课讲海狗肾。

第四章海狗肾

腽肭脐疗痨瘵,更壮元阳;

把屋子打扫千净再搬家具;

大家好!上节课我们讲到五味子,知道五味子五味俱全,以酸咸为主。酸能敛肺生津,咸能入肾,助肾封藏,所以五味子可以止嗽痰滋肾水,治疗体虚咳嗽痰喘或热病津伤口渴,以及腰肾精亏。

有些学生就想,这么多症状不好理解啊?其实我们需要把握住五味子酸收之性,它收敛人体精华使不外溢,所以病人脉势外散,耗得厉害的就可以用。

故病人心神不安,心悸失眠,往外耗散,我们就用酸枣仁汤配五味子。

如果病人肺中咳喘,人体的津液变成痰唾吐出来,我们就用小青龙汤或者苓甘五味姜辛汤,里头有干姜、细辛配合五味子,温阳化痰饮,敛降收津水,使痰能内化,而不外溢,化归正道,饮邪自消。

中医认为心主血脉,所以心脉操劳耗得太厉害,我们中医就在养心安神的基础上加入五味子,可以敛心气。

而汗又为心之液,心气收不住的,汗水就收不住,因为气行则津液行,气散则津液散,所以通过玉屏风散配合五味子治疗心阳虚、心气虚自汗,通过把气收敛固住而帮助肌表收住汗。

咳喘可以收,汗泻可以收,遗精滑精能不能收?也能收,《医学人门》里有个五味子膏,专门治疗梦遗虚脱。

这个膏方是一位同行介绍的。这位同行吃了半年五味子膏,身强力壮,以前的体虚多汗、梦遗滑精之象全消,所以他对五味子膏赞不绝口。

五味子膏就是用五味子一斤,熬成浓浆后,兑人蜂蜜服用。每天一两调羹,慢慢地就可以把虚耗的元气给补回来。

但大家要注意,服用膏方的前提是体内要比较清洁,如果湿邪重,像这些补益膏方就先别吃,就像家里没打扫干净,先别忙着把家具搬进来。

人体也一样,浊阴去则清阳生,浊水去则新水生。所以病人如果舌苔垢腻,不适合马上服用补药,先清洗脏腑,只有推陈以后才能够出新。

当时我们并不知道为何一味五味子熬成的膏方,能够强壮身体,现在明白了,五味子五脏之味俱全,通过敛肺生津,敛肺藏津,敛肝血,敛脾津,敛心阴。这样五脏耗散状态得以收敛,真是不补之中有真补啊!

天道贵涩;

难怪古人讲,天道贵涩。张锡纯说,人持百年之寿命,功夫全在于敛。而五味子体现的就是敛涩之道。

这个时代,人们心脑耗散气血津液的速度比古代要快几十、几百倍,所以很多病都跟耗散过度分不开。其实你的身体并不需要特别去补益,只要不让自己耗散得太厉害就是大补。现在很多人亏虚,并不是补药、营养跟不上,而是内耗太厉害,这就是为何在虚劳虚损的各类疾病治疗过程中常常少不了五味子。

人体虚了,肺中津液就会变成痰泛上来,肾中津水藏不住就会下遗,皮肤里的津液收不住,就会变成汗流出来,甚至大肠也收不住,容易拉稀。

这些滑脱之象都需要用一种收敛之药来对治,我们选用的就是五味子。

你又可以举一反三,既然都是津水外散,那遗尿尿频能不能用五味子呢?如果属于体虚收不住的,同样可以用。

桑螵蛸配合五味子,正是治疗肾虚尿频的妙对,所以从肺的咳嗽,肝心的失眠汗出,脾的泄泻,肾的遗精滑精尿频。但凡这些五脏气机收不住而出现的精华外遗外露,我们就用五味子去帮助脏腑收住。

把握了这一点,五味子就可以灵活变通于各种耗散性的疾病里。

你也能读得懂为什么生脉饮用五味子,为什么天王补心丹用五味子,为什么四神丸治五更泄、桑螵蛸丸治遗精滑精都要用五味子了。

真是一个药理领悟透了,一下子都理通了一系列的疾病治疗思路。

这正是中医异病同治的道理。不同的疾病,你要看到相同的病机、脉势,那么你用这一种药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。

杜仲炒腰花;

接下来我们讲海狗肾。海狗肾就是腽肭脐。海狗生长在海洋里,以鱼类或乌贼类食物为主,体肥壮,入药部位是海狗干燥的阴茎及睾丸。

中医有以形补形之说,但并不是绝对的。对于海狗肾可以壮人元阳,这确为历代医家所认可。但现在海狗肾的来源越来越少了,所以临床上常用黄狗肾、黑狗肾代替。

这里跟大家讲一些以形补形的知识。最常见的莫过于民间以猪的不同部位做药引去治不同的疾病。比如一些腰肾酸软乏力的,属于肾虚精亏,可以用杜仲熬的水炒猪腰,这样就可以加强补肾壮腰之功。

我们一般不会用到海狗肾,一则是这类药物已经稀有了,二则是假货比较多,所以用猪腰来取代,更平和,更容易获得。用猪腰配合杜仲、巴戟天、锁阳这几种常见的草药,它的效果不亚于单用海狗肾。

去年有位亲戚腰酸了半年,干活都没劲,大夫建议他用100克杜仲熬水,然后用这水炒猪腰,这叫杜仲炒腰花。吃了一周,不仅腰不酸了,走上十里的山路也不觉得累,后来过年时我们还跟他一起去爬山。

他高兴地说,这个方子已经介绍给好几个同样腰酸的病人了,都有不同程度的效果。有些腰椎间盘突出、腰痛的病人吃了也能缓解,真是一个好食疗方啊!我们跟他说,方子虽然好,但毕竟是用动物内脏组成的,三高的病人要少吃。即使是正常人吃了也不要贪恋补肾之功,也要适可而止。

因为补过度了,反而会引起性冲动而消耗掉,这样得不偿失。这就是为何补肾壮元阳要谨慎小心,如果补得太过了,就像水库水储得太满了,会把堤坝冲开。这样满则溢,还不如不满。

猪肚炖胡椒;

以形补形,猪腰能够入人体腰肾,猪肚可以暖人脾胃。

我们前文讲到荜茇,知道这味药是暖胃温中的。当你手头没有这味药时,你又有胃寒畏冷,这时该怎么办?

很简单,广东潮汕地区的很多人都知道有个食疗方子,叫猪肚炖胡椒。胡椒能够温中暖胃,猪肚就是猪的胃,能够帮助人体受纳腐熟。所以这两个一配,就起到温中暖胃的效果。

有几个病人吃不了生冷,口中容易流清涎,舌苔白。问大夫平时可以吃什么?

大夫建议他们用猪肚炖胡椒,吃了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,有些口中都不再泛清水了,这是为什么呢?原来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,而脾胃又主湿。

脾胃虚寒,水湿就会通过口中泛溢出来,提醒你要少吃水果生冷之品,要暖暖胃了。所以用猪肚炖胡椒,温中暖胃,脾胃健运起来,水湿就被气化,水湿一被气化,口中就不再泛清水了,胃也暖洋洋的。

所以对于很多老寒胃的中老年人,一年吃几次猪肚炖胡椒,可以加强温中暖胃、健胃消食的效果。

有些吃了还反映说,平时感冒也少了,也很少再鼻流清涕了,为什么呢?《黄帝内经》说,四季脾旺不受邪。脾土功能强大,周身气血都禀于脾胃,脾胃暖过来后,身体抵抗力就强了。中医增强抵抗力不是去补气血,而是去加强脾胃运化,是去保护脾胃功能,提高脾胃消化运化的能力。

小孩子想要抵抗力好,千万别伤了他的脾胃,脾胃一伤,百病丛生,脾胃一安,万邪顿息。慢性病疑难病,最后都要回归到脾胃上来调,都要照顾到脾胃。

这个猪肚炖胡椒,不独是为老胃病胃寒的人设,更是为体虚力弱抵抗力差的中老年人而设。

当然还有其他以形补形的药引子,大家可以去展开思路想想,猪皮用来做什么,猪下巴骨用来做什么,猪心用来做什么,猪肝做何用,猪脊骨又能治什么病?这些都是很好的药引子,大家事后做些功课去了解。

手淫导致的未老先衰;

我们回过头来看海狗肾,《药性赋》说它既能疗劳瘵,更能壮元阳。

海狗肾这两大功效是一不是二,它能够壮肾中元阳而达到治疗虚劳虚损重症,这劳瘵就是虚劳虚损严重的疾患。

为什么通过壮肾中元阳可以治疗虚损重症呢?原来中医认为,诸虚百损,皆属于肾。古人又认为久病穷必及肾,这就是说,五脏亏虚,到最后一定是肾虚。而治疗也一定是从肾入手。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。这样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。肾脏得到滋荣,五脏就能得到灌溉,肾脏亏损,五脏功能也会不足。

有些过敏性鼻炎的病人,晚上一熬夜,早上起来打喷嚏就厉害,鼻炎就加重。因为熬夜伤了肾气,肾气一伤,周身的精血都撤到肾中去修复肾气。人体肌表毛孔、鼻子,通通都闭塞住了,因为缺乏阳气精血去鼓荡。

现在很多人除了晚上熬夜,还房劳过度、手淫,这样摧残自己的身体,很快精血就亏空。内脏精血亏空,身体有个自救保护机制,就会把外周的气血津液都收回到内脏来,结果指甲长得不快,半月牙也出不来,越来越小,皮肤越来越没有光泽,容易长斑,看东西容易模糊,听力不好,牙齿容易松动,容易鼻塞,甚至说话声音都弱,少气懒言。这些一切外在虚损之症,皆源于内脏亏损。

中医叫作有诸内必形于外,所以我们要司外揣内,见微知著。我们一看到他鼻塞、老打喷嚏又腰酸,就知道他可能是纵欲过度。

有个小伙子才二十六岁,一搭脉,像四五十岁中老年人的脉象,沉迟细弱,未老先衰。于是大夫就琢磨为什么如此年轻的小伙子身体却糟蹋得这么厉害?

于是便问他,结婚了没有?他说,还没有。

又问他,是不是经常熬夜、手淫啊?

他点了点头说,是啊,我也知道这不好,很伤身体,就是一直戒不了。

大夫跟他说,你这病好治也难治,难易相成。好就好在你年轻,几剂补肾壮阳的药,就能补充你的肝肾精血,把你的脉管撑起来。难就难在你心念不端正,随后鼓起来的脉管,又让你手淫纵欲给耗干了。

你如果不能戒掉手淫,这个病也没必要吃药了。正如不把水库的堤坝漏洞补好,储再多的水也会慢慢漏光,因为随补随泻,藏不住,补再多又有何用?

漏桶装水何日满;

大夫没有给他用海狗肾这些壮元阳的动物药,只给他用六味地黄丸作底方,为什么呢?因为动物药虽然壮元阳效果明显,但容易引起性冲动。

把握不好这个度,补进来一,泻出去就是二,反而得不偿失,还不如用草本植物慢慢地滋养,然后配合清心寡欲,这样补得更牢固、更彻底。

大家看到没有,你一摸到他脉管狭小,跟他年轻壮大的身体不符,就知道他一定有个不良习惯,在偷耗他的精血。

中医看病就像查案,透过蛛丝马迹,把真相查出来。真相查不出,案子就破不了。找不出来疾病的真正原因,病就难缠,容易反复。

现在为什么那么多反反复复的疑难杂病,不是因为病难治,而是因为没有找到真正的病根,就像打蛇没有打到七寸,擒贼没有擒到王一样。

你想要他很快好起来,怎么可能呢?所以对于纵欲手淫的病人,不把肾的堤坝筑起来,身体哪有可能存津液呢?就像水库的大坝没有拦起来,水库永远没法存满水一样。所以医生并不怕你身体亏虚,就怕你身体千疮百孔,漏洞太多。大家要知道,哪些是元阳的漏洞?其实就是身体的孔窍,我们既要知道海狗肾可以壮元阳,更要知道是哪些地方漏了元阳。

就像用漏桶来装水,何日才能装满,茫茫无期啊!

所以真正的医生,他一定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。你一味地夸大这壮阳药酒、补肾药有多厉害,是很厉害没有错,但前提是你这身体下面孔窍漏得更厉害,根本存不住,再好的药物又有什么用呢?

所以磨刀不误砍柴工,修补漏桶不误挑水工。别急着补养壮阳,先想想哪些地方有漏洞,没有补好。古人说纵欲败身,生尔处,即杀尔处。

这个生殖系统是一个大漏洞,传宗接代靠它,纵欲败身也是它。

什么东西都有一个度,不仅年轻人容易好色,有些老年人常常也是色心不减。所以有的医生就专靠卖壮阳酒赚钱,投病人欲望所好,其实壮阳酒不是用来纵欲的,如果用来纵欲,就是以药物为刀刃,把身体刮得更厉害。

不能做赔本的生意

一个病人,熬夜,纵欲,还服壮阳酒,以前我们不知道色是刮骨钢刀这句话,现在明白了。这年轻人三十多岁,他一来就说,腰正中督脉那条骨头整天痛。

然后他把衣服撩起来给大夫看,大夫一看,发现腰还是小问题,两旁肾所在的位置都凹下两个洞,就像肾水肾精被掏空一样。再看他走起路来颤颤巍巍,没有力量,下盘不稳,就像墙上芦苇没有根底一样。

大夫跟他说,你这个腰痛还是小问题,是身体在报警,你透支身体太厉害了。

熬夜纵欲加饮酒,都在刮骨剔油,你再继续下去,得了真正虚劳虚损病,那海狗肾也壮不回来啊!他听后,才略有醒悟。

你看现在人都是自己折腾自己,人活着是为什么?为了欲望,还是为了健康?为了虚无缥缈的名利,还是为了踏踏实实的身心的喜乐呢?

现在的很多人已经迷失了这个根本导向,所以才有那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,容易被社会的负能量所污染。自己站不定脚跟,当然风往哪里吹,就往哪里倒。烟、酒、色、熬夜,没一样缺的,多少精血都不够这样耗啊!

工作再累累不坏你,房劳过度、掏空自己精血才是最累人的。对于真正热爱生命的人来说,像这样的不良习惯,就是在做赔本的生意。

如果做一两次那叫失足、不小心,如果反复做,反复亏损,那就是十足的傻瓜。所以大家要注意生殖器是漏精血的一大裂口,下面有,上面也有。

怕果不怕因;

上面七窍也在漏精血,久视伤血,言多伤中气。

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中气不足,疲倦懒动,整天对着电视、电脑、手机看,把肝血都耗空了,甚至上火,产生炎症。

什么是炎呢?炎字就是两个火,身体都起火了,为什么起火了呢?肝血肝阴都耗干了,肝木都变成枯柴了,所以一点就着,故胆囊炎、肝炎、食管炎、胃炎等,纷纷而来,熄都熄不灭。

所以真正的养生家不是教你如何服食海狗肾、熟地黄、枸杞子来补肝肾明目。而是教你如何视必垂帘,息必归田,食必淡节,卧必虚恬。

说白了就是关闭消耗精血的窗口,把透支精血的漏洞给堵上。所以少视可以养血,少言可以养气,少思虑可以养神,少听可以养精,少说是非可以养液。

这样气血精津液,能够通过你的收养留住,那么你的身体就会充实起来。

孟子说,充实谓之美。真正精气神充足,不需要任何化妆品,透露出来的色泽才是大美。所以想美容护肤,靠药物去支撑,那是下策。靠化妆品去涂抹,那是自欺欺人。靠精气神去充满,那才是根本,是最究竟、最彻底的方法。

那些真正容光焕发的人,内心都是非常平静的,绝不会跟别人有那么多是非分辨、得失纠缠。殚精竭虑的事,他不屑去干,宁愿多做少说,多给社会提供正能量,少给家庭、单位制造麻烦。

大家看到没有,人体的孔窍既是接触外在事物的窗口,又是沟通内外的桥梁通道,同时也是消耗精血的地方。我们既要懂得运用它来跟外面世界协调统一,也不要因为过度透用它们,导致身体千疮百孔,疾病丛生。

所以当一些老年人要求我们医生开壮阳药酒时,你就要分辨出来,是他身体虚劳需要,还是他纵欲房劳需要呢?

如果是纵欲房劳需要,你千万不要给他开,同时还要教育他,甚至棒喝他,因为壮阳药酒是在欲望的悬崖旁边再推一把,使他坠下去更快。

本来可以活到八九十岁,眼不花、耳不聋的先天体质,你却辜负了祖宗父母的期待。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。你不单毁伤发肤,还毁伤寿命,首先这就是大不孝。

碰到几例不能生育的年轻人,普遍都是手淫过度,导致精子数目少,活力不够。你想一下,这不是大不孝吗?想想你对身体折腾得多么厉害,不能说是一般折腾了,那只能说是摧残。

所以他们到处求医问药,惶惶不可终日。大夫跟他们说,你们怕错了,你们只是怕结果,怕没有后代,这些东西不用怕,要怕就怕纵欲、怕手淫。

这些背后的真正根源,疾病正因,才是最可怕的。

你不从因上修起,却在果上恐惧,又有何益?他们怕果不怕因,怕错了!0借来的终归要还

在旁边听的病人及其家人,没有不幡然醒悟,鼓掌称是的。

因为他们找到了强壮身体的出路,医生帮人治病很重要,帮病人从养生的高度去寻找出病根更重要。因为你帮他治病只是治一时,你帮他寻找出病根,教育他,引导他,却是帮他治一辈子的病啊!

有一例病人,就是因为看了我们给她的《了凡四训》后,下决心把纵欲的恶习像拔刺一样拔掉了,调养半年后,就怀上了孩子。她高兴得不得了。

她以前怀不上,一直在担心是不是吃药少?我们跟他说,病不是因为吃药少才得的,天底下不缺乏壮阳药,缺乏的是你的健康觉悟,是你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果断。你懂得断恶修善,懂得改正不良习惯,戒除手淫劣习,你的身体很快就会走上健康这条道路。

还有几个病人,都是按这样的思路调养,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。我们才真正感到,治病一定要身心两手抓,而且两手都要硬。

如果你的身体用了壮阳药、补虚损的药,心念上又断除淫邪,断除妄想,存正知正见,干正事,那么你的身体就会强壮得像牛、马。

只要不妄想、不妄动消耗,你的气血很快就能满壮。一呼一吸都是在补益,就像水桶不漏,点滴水都能存住,久而久之,滴水虽微,渐盈大器。

所以真正壮阳,不是一下子给你吃多少狗肾狗鞭,而是把耗泻元阳的漏洞补上后,身体自动会把阳气储起来,这个你不用担心。

人的身体本来就是正常的,就像人之初,性本善,因为后天没有维护好,保养好,所以才漏洞百出,疾病丛生。我们医生要看到这点,治病就不会片面地迷信壮阳药,也不会拿壮阳药去助长病人贪欲之心。

海狗肾这些壮阳药,它们就像一匹烈马,你驾驭得好,就能为你所用,你驾驭得不好,就会把你踩死在脚下。

所以一般阳气虚损,暂时性的阳痿,大家不要怕,阳痿是身体的自救机制,是告诉你不要透支得太厉害了,要懂得存点精血。不然你向外面借多少,最后还是要还的,先拿病来还,最后拿命来还,最后真的弹尽粮绝,一无所有。

所以说养生不靠你补多少,而靠你能不能固住,能不能少遗漏,不遗漏。好,海狗肾这味药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,下节课讲川芎。

第五章川芎

原夫川芎袪风湿、补血清头大风先倒无根树;

大家好!上节课我们讲到海狗肾,以形补形,以肾补肾,此物善于入腰肾,强壮元阳,从而达到治疗诸虚百损的效果。

因为久病及肾,虚劳到后期没有不影响到肾的,肾阴阳两虚是虚劳最终的归路。所以海狗肾在这里能够补肾益精,温壮元阳。它味道是咸的,性是温热的,咸能够走下焦,温热能够壮阳补精。

《黄帝内经》里说,形不足者,温之以气;精不足者,补之以味。

海狗肾咸味独重,虚劳体不足,但见肾中亏损而出现阳痿精冷,腰膝酸软,皆可用之。但毕竟是动物药,壮人元阳虽然快,但需要把握住一个度,壮阳的药就像双刃剑,用不好容易引火烧身,助长欲火,反而容易耗干身体阴液。

所以阴虚火旺的人,不能服用。本身阴液亏虚,已经是干柴了,再去壮阳助火,那是引火自焚。有一些干瘦老头,舌红少苔,脉细数,很明显,这就提示你千万不要再把他往火坑里推。

但有些老爷子色心不改,就像飞蛾想扑火一样,五六十岁,阴阳精血都不足以濡养自己脏腑,还想借助壮阳酒去纵欲。有些中风、脑出血就是这样来的。为什么会中风偏瘫?身体原本有十成气血,所以功能全备。一旦年老了,就剩下六七成,基本还可以维持正常生活。而这时他如果还当自己这辆破车是刚买来的新车,肆无忌惮地挥霍,那就离报废不远了。

有个老爷子大病一场后,慢慢恢复过来,稍微精气足了些,就在一次房事中中风偏瘫了,从此只能以轮椅为伴,甚是可惜。

中医把这种现象称为房劳复,就是说很多老病旧病,都会因为房劳而反复加重。譬如你本身六七成气血,再房劳去掉两三成,那就只剩下三四成。

这三四成不能够充盈脉管,身体就有自救的机制,让一边偏瘫,剩下一半气血才足够维持另外一边正常运行。

我们这个时代那么多的中风病人,大家就应该觉悟到什么才是中风的真正罪魁祸首,究竟是偶尔的一次生气,还是天气变化,抑或是饮酒呢?

告诉大家,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,这些都是诱因,真正中风的正因是你的根基不固。古人说大风先倒无根树,为什么整个森林的树木都长得好好的,大风过后,偏偏你这棵树被刮倒了,因为你这棵树木根基不牢,特别是枯树,更容易被风刮断或吹倒。你看大风过后,树底下是不是到处都是枯枝败叶呢?

所以不要以为是一两次饮酒,一两次生气,或者一两次外感风寒,就能使你中风,真正使你中风的是长期体虚,精亏元气不够。

是什么东西让你根本动摇、根基不牢呢?0错不在药,而在用药的人

孔夫子说,食色性也。其中房劳纵欲伤人最深,抽肾水、刮骨髓最厉害。

你看,树木没有水,叶子就不柔润,枝条就干枯,人房劳伤精后,关节不灵活,屈伸不利,皮肤失去润泽,反应迟钝,整个身体就像干枯的树枝。你想想,这样的体质有何抵抗力呢?

所以《道德经》里说,草木生长的时候就很柔软,死亡的时候就很干枯。所以柔软胜刚强,上善若水。

现在很多人脾气很刚强,其实是外强中干,并不是说它精气神足,而是说他的肾精不能涵养好肝木,肝木硬邦邦的,脾气大身体差,血管也容易硬化。所以这类人更应该慎房劳,戒嗔怒。

你摸到病人脉象软弱和弦硬,完全是两种治法。弦硬的脉象就要滋水涵木,让它柔软下来,这才是养生愈病之道。而不是再用刚强的海狗肾去助长元阳。

所以除了阴虚火旺的病人要慎服壮阳药,平时脾气大、脉象弦硬的病人,更应该远离壮阳药。

曾见过一例病人,因为他听别人说吃参茸狗鞭酒可以壮阳,结果当天晚上吃了,第二天眼睛就出血。大夫赶紧叫他用桑叶煎水来服用,才把肺脉收下去,眼部出血才止住。

然后跟他说,你本身肝脉就弦硬,脾气大性格急,身体踩刹车都来不及,你还用壮阳药来加油门,这样不血热妄行才怪。

经过这一例我们就知道为何很多中老年人误服补药后,严重的都眼睛失明了。你想想是补药之过,还是人之过?错不在药,而在用药的人,所以阴虚火旺者忌服壮阳药,肝脉弦硬、脾气大者忌服壮阳药。

还有第三种人也要忌服壮阳药,哪种人呢?为了纵欲而找各类壮阳药的。壮阳药不是在增强他的肾功能,而是让他耗得更厉害,最后连家当老本都赔出去。大家学习海狗肾、狗鞭这些药,不单要知道如何去壮阳,更要知道病人为什么阳虚,要透过海狗肾,看到当今时代尚补成风的弊端。

只有对那些确实有生儿育女需要的不孕不育患者,以及元阳大亏的虚劳病人,在清心寡欲的状态下,身体不再出现漏洞,才给他用壮阳药,才补多少吸收多少。不然都是徒劳无功,反而助长欲望,耗得更厉害。

血行风自灭 好,下面来看川芎。

川芎是活血化瘀药的代表,什么是活血化瘀药?就是以促进血液流通运行、消散瘀血为特征的系列药物。

大家要想血脉为什么会瘀滞?一方面外感六淫,从外侵袭,收引血脉,引起血行障碍,会造成瘀血;另一方面内伤七情,饮食劳倦,导致血脉运行动力不足,也会局部瘀塞。所以出现各种瘀斑瘀点,局部刺痛麻木,脉象细涩不畅,舌唇紫暗,这些现象都反映体内有瘀血,反映血脉通而不畅。

这时我们就会用一些活血通脉的药去调畅血脉,达到像《黄帝内经》里所说的疏其气血,令其条达,乃至和平的效果。

《药性赋》里提到川芎能祛风湿,补血清头。这两大功效也是一,不是二,它能通过畅行血脉,而使风邪去,湿邪散,痹痛除,能够让头部血液循环通畅,这样通则不痛,头痛速愈。

有位四十多岁的阿姨,经常帮人洗碗,手部痹痛,伸出手来一看,都是曲张瘀暗的血脉。她说她这关节风湿痹痛多年了,晚上疼痛加重,问有没有好的祛风湿的药?大夫跟她说,治风先治血,血行风自灭。

风湿在表面上看来是风寒湿痹阻关节,但实际上却是血脉运行不畅,管道闭塞,只要血行一畅通,风湿就被带走了。

摸她寸关二脉细涩,又看她唇舌紫暗,先不管她手部的风湿,让她周身气血通畅再说,于是给她用桃红四物汤,配合桂枝汤。连吃了七剂,手部疼痛缓解。

大夫也没有刻意用羌活、独活这些祛风湿的药去治她的风湿痹痛,因为大家都知道不患风之不去,而患风之复来。如果血脉瘪塞不充,气血不畅,即使把风湿赶跑了,随后它们又容易侵人体内。

所以恢复气血畅通比单纯服用祛风除湿的药更重要,因为气血不流通是本,风湿是标。畅通气血就是治病必求于本。

桃红四物汤里重用川芎就可以让气血旁达肢节,配合桂枝汤强大心脏,引药达上肢,使手部的脉管被打通扩开,这样气血对流,疼痛自愈。

所以《药性赋》里说川芎祛风湿,真是一语中的。为什么呢?

一方面川芎是风药,本身就有祛风散表之功;另一方面它又是活血化瘀药,更能够行气活血,两方面功用同时具备,所以才是治疗风湿痹痛的要药。很多治疗顽固风湿瘀血阻滞的汤方里往往少不了川芎,比如独活寄生汤、身痛逐瘀汤等。

大家对治风先治血、血行风自灭这句古语就有更深刻的体会了。

跟水湿打交道就容易得风湿,身体不虚还好,一虚的话,关节筋脉就会收引闭塞而痛。所以我们建议她少接触凉水,即使洗碗,也最好用热水。特别是来月经的时候,要少接触冷水,即使平时洗手、洗脚也要用温水。

毕竟防病胜于治病。很多女人的风湿就是来月经或坐月子的时候体虚招来的。所以《黄帝内经》教人要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。

 头痛不离川芎;

我们再来看川芎治头痛方面的运用。

谈到头痛,就少不了谈川芎。川芎乃头痛要药,古人说头痛不离川芎。就是指各种头痛都可能会用到川芎,但并不是单味川芎就解决问题,还要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头痛。

譬如风寒头痛,哪种是风寒头痛呢?病人伤风感冒,鼻流清涕,身体困重,脉浮紧,这是外感风寒之象,像这种头痛常常一剂川芎茶调散就搞定了。

因为这里头有川芎上行头面,配合羌活、细辛、白芷这些风药,把风寒散出体表,通过川芎把脑部血脉理顺。外在疏解,内在通利,头痛自愈。

风热头痛,病人口渴,烦热,牙痛,眼红,这时用的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川芎配石膏、白芷,乃是风热头痛特效三药组。

风湿头痛,就会用到升阳除湿的思路。病人湿邪偏盛,就会表现周身困重,舌苔白腻。这种头痛就要用川芎配合羌活、独活、防风,这叫羌活胜湿汤。

当然还有血虚、血瘀头痛,《药性赋》里说川芎能祛风湿补血清头。也就是说风湿头痛,血虚不足,血瘀堵塞,不管是不荣则痛,还是不通则痛,都可以用含有川芎的四物汤去治疗头痛。

大家看!头痛是不是没有固定的死方啊,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注于头面,所以五脏六腑出现病变,都有可能引起头痛,这就是为何单用止痛片解决不了顽固性头痛的道理。

上次有位老年人,七十来岁,双脉下陷,身上没劲,头晕头痛,血压低。我们问他,痛得厉害吗?他说,隐隐痛,不厉害,但就是不舒服。

这在西医看来是脑部供血不足,但在中医看来,是阳气上不了头部。因为气为血之帅,脉势能够从关尺贯到寸脉上来,头部气血就足。

中老年人体虚气弱,脉管都是瘪的,气血贯不上来,头部失养,当然会头晕头痛。这就像西医所说的一过性脑缺血。

如何把这种缺血的症状修复过来?还是要把他的气提起来。中医不是去治他的头部,而是去治他的中气。中气不足,髓海就会失养。

所以《黄帝内经》里说,头痛耳鸣,九窍不利,肠胃之所生也。这就是说,身体头脑孔窍功能退化,出现头痛耳鸣,如果是气血不足,一定要找到胃肠上去。

胃肠为水谷之大海,水谷充满,才能往上供养,所以大夫给他用补中益气汤加川芎后,病人头部一下子清醒了不少,头痛、晕沉之症俱消。

所以这里教给大家一个经验,就是你摸到病人脉势下陷,体虚力弱,不管他是头痛还是耳鸣,或者是眼花,记忆力减退,你通通不用管,把他的中气提起来,头部的症状就都好了。就像灯暗了,如果油不够,你再怎么去挑灯垢,它都不亮,现在最需要的是添灯油。这也是中医上病下取的智慧。

烈马是千里驹

《本草汇言》里有一句话,川芎上行头目,下调经水,中开郁结。这十二个字对川芎的描述可谓是淋漓尽致。

古人说,把川芎的枝节横埋在土中,能够节节生根长苗。又由于川芎气辛温,善于走窜诸窍,所以它能无壅不宣,无间不达。

大家看!这种药既有其体,也有其味,它的体味都是指向通窜走窜,所以川芎上中下、内外表里都能透达。

《日华子本草》里说,川芎善治一切风,一切气,一切血,一切劳损。

但是大家要知道,川芎治劳损,不是单用,单用久服,容易走散真气。为什么每每要加到补血的四物汤或者补气的四君子汤里,用来治疗虚劳体弱呢?

原来川芎善动,配合四物汤的熟地黄善静,用川芎能行熟地黄之滞腻,使阴自生,血自成。而川芎又善走,黄芪、党参又善守。如果配合使用,一走一守,补气以生血。这样补而不腻,守而不滞,气通血活,妙不可言。

很多人说,川芎是一匹烈马,用不好容易摔跟斗。这不是川芎的错,而是你自己的驭马技术不过关。

正因为它性烈,所以一旦驭马成功,反而能成为一匹上等的千里马。

所以古人形容川芎很有气势,上行头目,下行血海,旁开郁结。上行头目,能够使人头清目明,这就是为何服用川芎茶调散后头痛愈,神志清。

下行血海,能够抵达少腹子宫,令瘀血排尽,新血自生,所以张机(字仲景)治疗妇科最善用川芎,当归芍药散用川芎下行血海,治疗妇人腹中诸疾痛。

上个月有个痛经的女孩子,痛得嘴唇发白,就用当归芍药散,六味药下去,一剂就好了。疼痛得越厉害,服用效果越明显,凭借的就是川芎行气活血之功,马上把血海的瘀滞清开。使气血恢复畅通,通则不痛。

张仲景有一个温经汤,也是治疗妇人腹中受凉的妙方,里头用川芎作为肝经引药。善于疏泄条达。其实温经汤就是顺经汤,能够理顺经脉。因为经脉遇寒则凝,得温则行。

中医是让你的经脉恢复温热之感,这样热胀冷缩,因为受寒而导致闭缩疼痛之象,不管是手部受寒,经脉闭缩疼痛,还是背部受寒,经脉闭缩疼痛,还是腹部受寒,痛经,宫冷不能怀子,还是脚部受寒,痹痛不可屈伸。

这温经汤下去,让你像秋冬河流涩滞般的血脉,恢复春夏温通畅顺的状态,这样痹可解、痛可除,这就是温热药的特点。

物理即医理;

大家学习川芎应该牢牢记住,它是温热药,入血脉理血,扩充血脉管道。别人问你,为何温热药有这作用?你就用物理学的知识告诉他,热胀冷缩。所以说中医是不是学起来很轻松,物理即医理。很有意思啊,一句热胀冷缩,就把寒热药对于血脉的影响一语道破。这就是为何血脉瘀滞不畅的病人,要少吃生冷之物。

有些病人不知道,特别是女孩子以为水果美容,水果通便,脉本身就沉细,加以长期吃凉性水果,吃得脉更细、更沉、更难摸到,手脚冬天更凉,子宫也更凉,来月经时瘀血块更多。她都不知道问题就出在这小小的养生误区上。

所以古人说,凉果细百脉,闭百脉。对于脉势洪大的体力劳动者,适当吃些,反而有益身体。但是对于脉势细小的白领,或很少干体力活的女孩子,越吃身体就越凉,吃到变成冰美人,吃到不能生育。她们还不知道问题出现在哪。

参透热胀冷缩的道理,你的血脉闭缩了,打吊瓶难以找到血管,这时你绝对要回避生冷瓜果、生冷啤酒、生冷饮料。

如果不能确定自己适不适合吃生冷之物,你就摸摸自己的脉,如果很沉细狭小的话,或者跳得比较慢,那么你就应该避寒就温,不然血脉进一步收缩,你的身体就更缺血了。这就是为何古人说“冰冻断人种”的道理。

《神农本草经》里说,川芎能主治妇人血闭无子。这真是把温通药能够治疗寒凉痹阻的道理全盘托出啊!相信不用多解释,大家都知道川芎为何能治疗妇人不孕了,这种不孕一定是腹中寒冷、血脉闭塞狭窄所致。

中医是取法大自然的,大家看南北极为什么物种少,因为寒冰之地,草木不生。温热带地区为什么物种繁多,适合人们生存,就像我们中国。

古人说,东土有大乘气象。大家要到中国东土去生活,这都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,气候温暖,适合繁衍生息。

所以一对比,你就知道为何那些老爱吃雪糕、冰激凌、冷饮的妇人很难怀孕,即使怀了孕,生育的孩子先天也多不足。因为她把子宫都变为霜雪寒冰之地了。

而喜欢太阳、喜欢运动出汗的妇人,血脉畅通,腹中温暖宜人,所以宜孕。

古人说宫寒不孕,精冷不育,就是叫我们要远寒凉,近温暖。其中温热药就是专门对治这种寒凉不孕不育、虚劳百损的。

大家把川芎这温通之象理顺后,你再读《神农本草经》以及各家本草论述,对里面提出的治病效验,都能领悟于心,会通古人之意。

书籍不需要多读,关键是你要把理给悟透。到时诸家本草拿出来一看,说川芎能补五劳,能壮筋骨,能治脑冷,能开郁结,能治金创,能排脓肿,能消赘疣,能破瘰疬,能治风痹等,这些功效都信手拈来,活学活用,都是理所当然的事。

中药难不难学啊,会学的就像韩信点兵,多多益善,一点都不嫌多、嫌乱、嫌杂。如果越学越滞塞,越学越觉得负担重,那是因为没有理顺这根本道理。就像我们学温性药,大家要把握好热胀冷缩这个天地大象,缩会引起哪些病痛,为什么要通过温热膨胀去对治,为什么冬天人就缩得像刺猬一样,进人封藏状态呢,为什么夏天树木枝叶尽情地舒展扩张?

这些道理悟透后,就能够以热治寒,冬病夏治。到时你就不是站在头痛、风湿这些万千病象上去治,而是站在寒温对立统一,动静相互协调,阴阳相互平衡的高度上去调理。药物只要符合这规矩,信手拈来都可以取效。

好,今天这节课我们讲到这里,下节课我们讲续断。

第六章续断

续断洽崩漏、益筋强脚;

郁者达之,结者散之;

大家好!上节课我们讲了川芎,知道它既可以行气解郁,又可以活血化瘀,气血两道它都通吃。肝气郁结的病人,中医认为郁者达之,结者散之,肝欲散,急食辛以散之。而川芎这味药味辛性温,善于条达肝郁,疏散结气。

所以郁闷者常常少不了它,在逍遥散里加川芎可以加强助肝条达的作用。一女孩子,气得肋胀,一剂而消。

川芎又是血中气药,它活血化瘀的功用被广泛应用到各类跌打损伤、瘀血阻滞的病痛里。古人称它能通达脉络,无壅不宣,无间不达,所以一味川芎常用于治疗瘀血作痛,不管是头痛还是周身痛。

但凡病人脉涩滞,舌紫暗,唇瘀青,有瘀血之象者皆可用之。所以《集验方》里有个单味川芎散,用温酒送服,治疗一切心胸痛。

但大家要注意,川芎毕竟辛温善走,芳香疏散,有病则病受,如果体虚力乏,这时就要配合一些补气养血之品,以助药力。防止升散太过,有耗散拔根之忧。

川芎还有第三大功用,就是祛风止痛。川芎是一味风药,风者善行而数变,所以风湿痹痛,关节疼痛,肢节游走性疼痛,往往必用川芎。利用它无间不达、无壅不宣的风药特点。这就是为何《药性赋》里说川芎祛风湿、补血清头的道理。

我们前面跟大家提到治风先治血,血行风自灭。川芎既治风也治血,既能行气活血,也能祛风止痛。既是畅行血脉的活血化瘀药,也是驱逐风湿的风药。

真是两面手,既能条达上下,也可以沟通内外,这样的药上哪找呢?所以在各类气血壅滞、风邪外束的闭郁证中,我们都喜欢用它来做开路先锋。

古人用川芎治头痛如神,但大家要知道不是单用,单用芳香走窜,疏通后由于气血不够,又容易闭塞。所以配上一些补气药或补血药,在川芎把管道扩充后,再把气血填补满,效果就更持久了。

所以古人说用川芎通治百般头痛,不论寒热虚实,这时要善于用川芎来搭配其他药。不是说一个将帅,不用带兵,就能打赢一场战争。

当然大家也要知道,头痛是气机升不上来,可以用川芎。如果是脉势上亢,肝阳上亢,火有燎原之势,再用川芎就有助火的弊端。

所以凡是药物,都要两面观,不要一边倒,认为它好,就什么病都用它。

当然,如果非得用川芎去治肝阳上亢的头痛,你也可以去配赭石、石决明,这样一升一降,使亢阳不会太过,能够转个向,导下来也是很好的。

凡物没有绝对,不是说肝阳上亢,就绝对不能用川芎,还要看整体方子的配伍,这就要灵活变通使用中药。

上节课我们还跟大家提到,川芎能够上行头目,下行血海,旁开郁结。这句话把川芎善于行走的个性描绘得淋漓尽致,它真是海陆空三栖的药物啊!

剂量之秘;

但大家要知道如何用它上行头目,如何用它下行血海,如何用它旁开郁结。这就涉及中药剂量的奥秘。古人说,传方传药不传剂量,等于没传。因为同样一味药,用的剂量不同,往往它会显示出不同的功效。

比如治疗头目疼痛,常用川芎3~5克,为什么?治上焦如羽,非轻不举。小剂量地用川芎,就把川芎当风药使,人体头目称为巅顶,巅顶之上唯风药可到。所以少少地用川芎,可以起到行散气血、疏风散表之功,而能治头目疼痛。

如果要治疗腹中疼痛有瘀血,就要重用川芎15克,下达血海。古人说,治下焦如权,非重不沉。要把气血输达下焦,用药就要像压秤的秤砣一样,要有下坠重镇之力。所以重用川芎,可以行腹中气血。这就是为何《神农本草经》里提到川芎能治疗妇人血闭无子的道理。

那旁开郁结呢?病人心胸中闷胀,胁肋痛。中医认为,治中焦如衡,非平不均。所以一般用中等剂量,10克左右。

你看柴胡疏肝散,用川芎疏肝解郁,常用到10克,这样就能够使川芎药力保持在胸肋之间,盘旋不去,使郁结散开。这正体现中医结者散之的道理。所以肝气郁结的病人往往少不了川芎。

难怪古人说,川芎能治一切气、一切血、一切风、一切虚损。所以风入头脑疼痛,气滞中焦郁结,血郁脉道疼痛,以及阴实挡道导致气血过不去而呈虚损之象,这些实中夹虚、虚中有实的病症,都可以用到川芎。用它来沟通气血,对流寒热,畅达脉管,宣散瘀滞。

川芎真是一味难得的行散药啊,大家只要把握住结者散之、郁者达之、闭者开之的道理。那么不论是瘀血阻结疼痛,肝气郁滞闷胀,还是风邪束表头晕头痛,你都懂得用川芎了。

续折断伤要药;

好,接下来我们看续断这味药。续断治崩漏,益筋强脚。

大家先从续断的名字来研究,顾名思义,凡折断之处皆可接续之。所以续断,古人称之为接骨草,筋骨跌打损伤,折断后就服用它来修复。

有时中药的名字就揭示它的功效用途,为什么它能够接续筋骨?大家想想,中医认为,肾主骨,肝主筋。所以一般能接续筋骨的药,它就必须能够补肝肾。这样肝血充,肾精足,筋骨就长得好。

而续断这味药正能够补肝肾,同时它又是一般补肝肾药所比不上的,为什么?因为一般补肝肾药只是补益,而续断不同,它除了补肝肾强筋骨外,还可以活血化瘀,疏通血脉。这样让局部的损伤瘀滞之处能够气血对流,周围的筋骨就修复得更快。所以古人称续断补肝肾,通血脉,补而不滞,行而不泻。

既能在补中接骨,又能在活血化瘀中排出瘀滞。这样一味药就身兼两种功能,它就相当于补肝肾的药加上活血化瘀的药。正适合于骨伤、脉伤、筋伤的病症。

因为这些病症需要推陈出新。推陈就常用活血化瘀、疏通血脉的药,把瘀滞推走;出新就是用补肝肾益精血的药,把肝肾精血源源不断生化出来,输送到局部去,修筋脉,长骨头。

从中我们就可以知道续断这味药不简单。所以古人说,大抵折伤之症,非此物不能续也。因为续断以补可以接骨,行瘀可以把死血消除,这样以新鲜的气血,不断去取代死血旧血,所以伤可愈,断可续,脉可理,病可去。

这就是为何古人把续断视为气血筋骨第一要药的道理。

伤筋动骨一百天;

有两个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,都是腰痛如折,一个先去做了手术,术后几个月又复发,照样腰痛如折。原来手术只能把局部的一些瘀塞去掉,但对于无形的气血瘀滞,以及肾精不足、不荣则痛的病机就没办法。

而另外一个病人,他看了同村人动了手术,还是痛得厉害,于是他就找中医。大夫一摸他双尺脉沉迟,乃肾中精血不足。于是想试试这续断之功,看看是不是真的治腰痛如折效果那么好。于是就重用杜仲、巴戟天、续断这组药阵。大壮筋骨腰肾,行气活血,强强联合,直入腰肢。

病人连服了一周的药,折痛消失,高兴得不得了,以后偶尔还有点轻微痛,用这汤方再服,同样有效。他把这汤方推荐给村里其他类似病人服用,同样有效。

为什么呢?因为这汤方非常平和,就是补肝肾,强筋骨,祛风湿,止痹痛的。

大夫叫他服汤方时,还交代他一句话:伤筋动骨一百天。也就是说,筋骨损伤要修复,一百天以内要远房劳,戒手淫,少熬夜。

即使是一般的腰痛,起码一个月内都要遵循这一条原则,为什么?因为色是刮骨钢刀,给你大量补益,修复筋骨,也比不上你那边亏耗的厉害啊!

所以强筋健骨的前提是不要有漏洞,不然补多少漏多少,伤损之处始终难以修复,这就不能怪医生、怪药物了,要怪就怪自己,不懂得远房劳,保精血。

后来那个做了手术后又腰痛的病人,回忆后说,医生没有跟他交代远房劳。

我们跟他说,古人讲强力则伤肾,你本身腰痛就是房劳过度加重的,这都是常识,房劳伤肾,不用医生交代,你都应该知道。

你长期纵欲,伤了肾封藏的能力,所以容易骨质疏松,骨头长垢。手术只是刮去表面的垢,并不能让你的骨头封藏能力加强。

用杜仲、巴戟天、续断,是帮助你肾主骨,肾主封藏。你如果一边吃封藏筋骨的药,一边又在开泄精关,疏泄肾精,耗散真元。你的行为就跟用药思路相抵触,跟医生治疗背道而驰。这样将来疾病不单容易反复,刮风下雨还要加重,甚至落下终身难以根治的后遗症。病人听后才醒悟,原来如此。

为什么有些人筋骨折伤后,落下终身顽疾,原来在折伤的一两个月里,他们没有尽心休养,病情稍微有好转的苗头,就开始房劳,开始为工作、生活而烦劳,所以疾病容易复发。中医称这种现象叫劳复。

去年有一个年轻人,也是腿骨断了,做了手术,两个多月后下地,以为没事,就开始繁重地工作,熬夜,还有手淫。想不到本来快要好的筋骨折伤已经不痛了,但一个月后又开始痛,再去检查,原来局部折伤处发炎了。后来他不得不好好休息,服用药物,节制手淫,两个多月后才把这疼痛的后遗症消除了。

大家看,跌打损伤的修复完全靠保精血,精血保得好不好,直接影响到预后。

所以骨伤科病房的墙上应该写上一句话,伤筋动骨一百天。病人不用医生交代,也应该明白这句话,免得疾病好了又反复,落下更多麻烦。

现在很多跌打损伤的年轻人不知道这个道理,所以在恢复后很长一段时间,看似没事了,一旦到了中年,旧伤又复发,其实就是那折伤半年间,没有好好休息,保住精气神,落下终身的后遗症,真是不应该。

你看产妇精血大亏,都要坐月子,防风避冷。不小心伤风、熬夜,将来就有可能落下顽固风湿。你的筋骨断了,那也等于大亏精血,你也需要好好地“坐月子”。意思就是一个月内要远房劳、避风冷、不熬夜,这样后期就会康复得好,终身都没有后遗症。

把筋骨接好是医生的事,给你开点药物,也是医生的事,这点你不要操心,医生会给你办好。你要操心的是修复过后该如何保养,后期恢复到哪种程度,不是取决于医生和药物,而是取决于你。知道去养护,去节欲,那么你身体可能恢复的比以前还强壮。

反弹琵琶论保养;

我们从骨折的保养里,可以学到如何防止骨折,为什么呢?

学中医你要有反弹琵琶的思维,既然筋骨的修复要靠肾精,那么肾精亏耗的人,筋骨更容易疏松折断。

我们在大学的时候,同年级中西医结合班的一个男学生走路不慎,脚骨折了。为什么年轻的身体如此脆弱呢?

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在熬夜玩游戏,网络是把双刃剑,可以快速学习、交流沟通,同时沉迷其间也会加速精血消耗。因此,很多大学生弱不禁风,身体脆弱,跑起步来气喘吁吁,走起路来沉重乏力。难道我们的年轻人都早衰了吗?

其实这已经不单是医学问题,更是社会教育问题。

从来没有一个社会像我们当今时代这样高强度消耗精血,现代人用脑、用眼、用嘴巴消耗精血的速度是古人的十倍百倍千倍,所以搞得下盘亏虚,腰腿乏力。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崴脚的病人,不是打球、运动崴的,而是走路崴的。

中医认为,肾主腰脚,肾主水,其华在脑。有些人长期过用心脑,把肾水往上调,或者纵欲手淫,把肾水往外耗。这样他们的腰脚势必精力不济,就像墙上的芦苇,根深底浅一样,一阵风吹过来,就能被吹倒。

在骨科实习时,经常会碰到年轻人崴脚,或者骨折的。不是父母给的体质差,而是后天消耗得太厉害,把腰肾的精血都耗没了。以欲竭其精,腿失所养,怎能下盘牢固,走路沉稳呢?

所以对于这类病人,我们在处方之中,通常会加入杜仲、巴戟天、续断。目的是壮筋骨,续血脉,补肝肾,强腰膝。把气血引下来,强壮筋骨,这样走路会减少很多意外,这都是精气神足的表现。

民间常说,当你精气神不足时,倒霉事一大堆,接二连三一起来。当你精气神充足时,大事化小,小事没了,自然安安稳稳。

所以如果你近来老觉得“运气”不好,就要想想是不是自己过度疲劳,身体没有修复好,导致反应减退,精力不济,不要怨天尤人,而应反求诸己。

这样你才能够通过休息,节欲,恢复精力,改变“运气”。

崴脚的信号;

上次有个同学抱怨说,为什么他老容易崴脚?

我们看他的脉象偏于细小,心中便了然,说,这崴脚是身体在自救,你不要小看身体任何一个病症反应,它都是身体自救的行为。

小小的崴脚,说明气血往上调,并走于上,所以下盘空虚,故容易崴脚说明下盘不稳,这提示你的身体该休息了,该保养了。这是崴脚给你身体的信号,说明你精气亏空,筋骨松弛了。再不休息,接下去问题就大了。就像高速公路上的客车,每开几百公里,就会停下来检查车轮,看看有没有松,检查一下螺丝,看看紧不紧。因为真正出问题的,往往是细节,往往是小小的螺丝松了。而人体的一切病症反应,其实正是身体内的一些螺丝松了,气血不足了、脏腑不固密了、经脉不通畅了等这些情况的表现。

看到崴脚,你就要懂得把气血收下来,不要再过度耗散。你要记住,一切病理反应都是身体在自救,你要能够读懂身体的信号。就像车子哐当哐当作响,你不要置之不理,赶紧把螺丝拧紧,而身体又何尝不是这样呢?所以崴脚的信号提醒你要重视下焦,要重视别过度用心脑,要多锻炼手脚,把气血引下来。

我们教他练金鸡独立,引气血下行,这样下盘稳固了,就不会崴脚了。而中医也可以用补肝肾壮腰膝的续断,可以加强肝肾主腰脚的功能。

大家如果看到一些病人腿脚沉重,或容易崴脚,或走路不稳,都可以加些续断。因为肾主骨而藏精,肝主筋而藏血。续断补精血而理筋骨,壮腰肾而强膝脚。正是下盘空虚不稳的妙药。

但同时你要记牢,要脚踏实地,少“心高气傲”,要多动手脚,少用心脑。只有脑力和体力相结合,气血循环对流,身体状态才会好。

好,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,下节课讲麻黄。

第七章麻黄

麻黄表汗以疗咳逆;

续断的三方面功用;

大家好!上节课我们讲到续断这味药,知道续断是接骨草,可令伤断者得以接续。所以古人说,大凡折伤之症,非此物不能续。而这个“续”字有接续、嗣续和连续三个意思。

接续就是接筋续骨,使血脉保持通畅,所以在伤科里常用。嗣续是保胎结代、巩固腰肾之意,故胎动不安、不孕不育的病人会用到它。而连续就是延年益寿之意,让生命连续下去,所以续断也是中老年人延年养生的一味药,但前提是身体肝肾不足,有瘀血阻滞,脉道不利。所以古人说,续断通痹起痿,是其特长。

大家知道了续断有这三方面功用,也要懂得如何配伍。病人胎动不安,胎元不固时,我们用续断去接续,必配上杜仲、桑寄生、菟丝子这些巩固保胎的药。

病人跌打损伤,筋骨折断,在后期恢复过程中,局部肿痛,我们就用续断接筋续骨,配上乳香、没药、当归、三七,可以促进局部瘀去新生,加快筋骨修复。如果中老年人想延年益寿,体差身弱者,可以用续断接续生命,配上杜仲、桑寄生、巴戟天、肉苁蓉这些补腰肾强筋骨之药,使肾中精血充足,寿命就会更绵长,生活质量就会更高。

精华外遗可接续;

《药性赋》里说,续断治崩漏,益精强脚,就是这样来的。

崩漏是下焦腰肾不固,要把它“接续”起来。所以《本经逢原》里说,续断入肝,主续筋骨,为妇人胎产崩漏之首药。

大家想一下,既然崩漏、胎动不安可以治,那么老年人尿频急,小便多,年轻人遗精滑精,能不能治啊?一样的道理,只要精华不续,断漏出来,皆可以续断接续之。所以《神农本草经》说,续断补不足。《日华子本草》说,续断能缩小便,止泄精,尿血,胎漏,子宫冷。又说它可以补五劳七伤,破癥结瘀血。这句话太重要了,既能够补益精气,又可以疏通气血,理顺脉络,这种既通又补、亦补亦通之药,上哪找呢?

所以中老年人脾肾亏虚尿频,用补中益气汤加续断,立竿见效。年轻人气虚滑精,用金锁固精丸配合续断,也可以让精关巩固如锁,止住精华外泄。

可见续断两个字非独续跌打出血,更续崩漏、尿频、遗精等各种精华物质外溢之病象。那么对痢疾便血有没有效果呢?能不能接续呢?也可以。

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,有个病人,得了痢疾、便血,用平胃散加续断,水煎服,遂愈。其他地方流行痢疾、便血,把这个方子传给大家,用后反映都有效果,即使是小儿痢疾、便血也有效。所以古籍才把这个经验记载下来。

还魂丹;

这里顺便跟大家提一下著名的还魂丹,这可是跌打损伤、流产滑胎的妙方。《金峨山房随笔》中记载,一侠女,在怀孕期间,身手不便,跟盗贼打斗,乡邻们及时赶到助阵,盗贼们仓皇逃去。而侠女因此伤到胎气,有流产之象,下体出血。当地的郎中马上给她开了一剂药,续断五钱,桑寄生五钱,阿胶珠一钱,苎麻根一两。服用后,很快伤愈胎安,真是还魂救命之灵丹也。此后这郎中就把这方子制成丸药,取名还魂丹,治疗了很多流产滑胎、胎动不安或跌打损伤之人。

从这里大家可以看出续断在妇科的运用。

所以《单方选》里记载,跌打损伤腰痛,单用续断煎酒送服,可以化瘀血,生新血,令伤愈筋通,通则不痛。

民间的跌打伤科医生,没有不懂得用续断来疗伤治损的。一些练武之人,他们经常伤到筋骨,更懂得用续断来泡药酒,锤炼筋骨。

大家学续断,碰到伤科诸症,第一印象就要想到它,令断者得续,不论是外伤还是内伤,不论是出血,还是小便精华遗漏,但见肝肾不足者,皆可用之。O轻可去实

好,接下来我们看麻黄这味药。

麻黄是一味大药,《药性赋》里说,麻黄表汗以疗咳逆。

大家知道,其在皮者,汗而发之的道理。外邪束缚肌表,往往一汗而解,让邪气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。这时用的就是麻黄解表之类的药,徐之才的《十剂》里有:轻可去实,麻黄、葛根之属也。

陶弘景说,麻黄疗伤寒解肌表第一要药。也就是说,麻黄人足太阳膀胱经、手太阴肺经,把人身八万四千毛孔打开,这样肌表被风寒捆绑之象就松通了,整个人就像松绑了一样。很多外感风寒的病人,周身困重乏力,这时用解表的麻黄,往往表解一身轻。所以《伤寒论》太阳病篇,汗法的代表方剂就是麻黄汤。

麻黄为什么可以止咳逆呢?原来肺部咳逆气喘,是因为气机不宣通,就像人被油烟呛了一下,你多咳几下,宣通气机,就不那么难受了。

故对于寒邪束表、肺气壅遏的各种咳喘病症,我们常用麻黄、杏仁、甘草三味药。以辛温的麻黄发散之,以微苦的杏仁肃降之。这样升降得宜,肺宣发肃降的生理功能得到照顾,所以咳喘气急的病症就容易缓解。

麻黄又叫青龙;

如果咳喘、痰黄浊怎么办?

这种肺的急性炎症,看起来来势汹汹,我们同样要照顾肺宣发肃降的生理功能,用这肺三药配合石膏,就是麻杏石甘汤。宣肺平喘,大清里热。

所以肺热咳喘、高热不退的病症,我们既要外解其标,宣通气机,更要内清其热,大降阳明。表里并治,其效立至。

可见不管是风寒,还是风寒郁热,痰浊重,我们用药都可以量体裁衣,只要配伍得宜,没有不药中病所的。

痰热壅盛,可以用麻黄配石膏,那么寒痰留饮呢?俗话说,暴病属实,久病多虚。像这种肺热壅盛、急性高热的急性炎症,用麻黄配石膏,是治疗肺中痰浊壅堵的最佳拍档二药组。

如果病人久病如哮喘,咳痰清稀,反复难愈,我们就要想到久病多虚寒。上大学时,有个同学感冒,打吊瓶后热是退了,但咳喘老不好,一直拖了大半个月,晚上经常咳痰,难以人睡,宿舍里的人都跟着受影响。

他就想祛病根用中药,于是他就买来砂锅,自己熬药,开了小青龙汤原方。抓了三剂,吃完两剂,就喘平安睡了。他说,早知道效果这么好,就不用白受这大半个月咳痰之苦了。

原来小青龙汤有干姜、细辛、五味子,还有麻黄、桂枝,通过麻、桂发汗解表,通过姜、辛、味温中化饮。我们前面讲过,若要痰饮退,宜用姜辛味。这三味药可是退寒痰留饮、咳吐清稀样痰水的三药阵。

表寒得解,里饮得消,自然咳喘痰得解。我们从此对小青龙汤更是刮目相看。

小青龙就是行云布雨的,如果胸肺中阴云密布,就要通过小青龙汤来温镇,通过温中化饮,宣肺开表,这样痰饮得消,津液就能和调于五脏,洒陈于六腑。不去止咳,咳嗽自止,调的是气机和津液啊!所以古人又把麻黄称作青龙,这个大家要知道。

麻黄能够治疗咳嗽,主要在于它宣通肺气,打开肺盖。人咳嗽就像气机郁闭在胸肺,好像锅盖把锅盖住,这气内外沟通不好,就会呛咳,打开肺盖,咳嗽就消了。所以对于一切肺气壅滞所致的咳嗽哮喘,麻黄都是要药。

中空善通表里气;

麻黄还有第三方面的功用—利水消肿。这方面的功用,知道的人比较少。他们以为麻黄只是发汗解表要药,治疗伤风感冒,而不知道麻黄还可以治疗风水皮肤水肿,以及水饮停在关节的风湿痹证。

我们要把麻黄利水消肿的功效思路理顺,这样有助于去运用它。

麻黄长在雪地里,周围有雪,而它身边没雪,它有一股阳气,能透发,麻黄中空有节,人体肺中空孔窍多,而中空的药物善通表里气。所以麻黄能透达下焦阳气,从肌表、膀胱把肺所主的皮毛透达开。

张锡纯说,凡利小便的药,中空者大都可以发汗,如木通、萹蓄、芦根、白茅根。凡发汗之药,中空者大都可以利小便,如麻黄。

因为肺为水之上源,膀胱为水之下游。肺与膀胱相别通,就像一个茶壶,壶盖上的孔是肺,出水的壶口即是膀胱。

泡过功夫茶的人都知道,你把上面壶盖孔按住,那么壶口就出不了水。你一把上面的孔放开,让空气进来,下面水就通利。

古人观察到这种现象,就发明了提壶揭盖法,治疗小便不利。

通过用麻黄、紫苏叶这些药物来宣开肺盖,使肺能通调水道,下输膀胱。那么皮毛的水邪、湿疹、风湿,就源源不断地下归到水府膀胱去。这样使浊阴能出下窍,不外溢肌表,所以皮肤病、风湿痹证、水肿都从小便而解。

大家从麻黄这种开肺利小便的功能里,领悟到人体脏邪还腑、浊阴出下窍的精妙。如何引肺所主的皮毛里的水湿,源源不断从下面膀胱利出来呢?那当然要打开肺盖,利水下行,打通肺和膀胱之间的道路。

所以有个背部湿疹的病人,我们给他用杏苏五皮饮,配上肺三药。通过肃降肺气,通利膀胱,就把足太阳膀胱经,背部的水湿,以及皮毛外溢出来的湿疹,纷纷都导归净府,排出体外。几剂药下去,背就不痒了,湿疹也好了。

大家可以看出来,中医治病是非常灵活的。所谓湿疹,局部有病菌,中医不看病菌,看的是水邪在作怪,是身体湿气重,外溢皮肤。把湿邪内收膀胱,通过利小便,宣肺盖,让体表不再有湿,那么病菌、瘙痒自然就消失了。

中医调的就是脏腑气机的升降,用的办法就是给邪气以出路啊!

所以大家碰到各类积液,比如盆腔积液,还有各种囊肿,以及关节里出现积液,我们都要从阴阳角度去思考,这样疾病就被简化了。

大道至简,执简可以驭繁。

推土机与阳光;

大家想一下,为什么《神农本草经》里说麻黄可以破坚癥积聚。

张仲景用桂、甘、姜、枣、麻黄、附子,强大心脉,鼓舞肾气,打开肺盖的思路去助阳化气,那么这些阴实阻挡的肥胖等症状就纷纷消了。

所以会用药的人,可以用麻黄来减肥,为什么?助阳气化!

人体肥胖,积聚物质堵塞,是阴成形的结果。《黄帝内经》里说,积之所生,因寒而生。为什么会有积雪?冬天天气寒凉啊!寒凉一收引,一冻,水气就凝结成霜雪,凝结在地面上。

当今时代很多人为什么容易肥胖,喝水都胖,不管有钱没钱,都挺着将军肚。

你要从这个时代特点去挖掘出人们的生活习惯,这样治病才能见病知源,治到根上。他们喜欢喝冷饮,喜欢上火时喝凉茶,喜欢吃生冷瓜果。

大家看看,这些都是阴寒之物啊!阴成形,这些阴寒之物,就容易让你形体变大,变得虚胖,令气血津液流通不畅,加上经常待在空调房里,一边消化道受冷饮凉果冰激凌之冻结,一边皮肤受空调这些寒气的凝结,外寒里寒,让你经脉管道闭塞,水饮津液,留而不畅。这样气血水瘀在局部,堵在哪里,哪里就容易长包块,囊肿积液就是这么来的。

所以张仲景为什么要讲《伤寒论》,古人多伤寒,是气候所致,今人多伤寒,是人为所致。因为你多了冰箱,多了空调,多了各种反季节的瓜果冷饮,这些东西都大大增加你受寒的机会,而且还多了大量短裙、太阳伞,大家都贪凉怕热,导致阳气不够,阴寒这些病邪就纷纷找上门来。

为何张仲景喜欢用桂枝汤配合麻黄附子细辛汤,这两个方子可以一边助心阳,一边助肾阳,把心肾阳气鼓舞起来,然后再借麻黄一汗而解。

就像破冰一样,这汤方大有春阳融雪之功,所以古人用这汤方来消水肿,不论脉浮或脉沉,水肿在肌表,留而不去,是阳不化气的表现。

阳气不足以气化,局部阴寒阴湿就停留不去,阳光到不了的地方,就容易滋生病菌,所以麻黄破坚癥积聚。不是说它直接去攻打阴实挡道,它不像三棱、莪术,乳香、没药那样,像推土机那样把阴实挡道通开。

麻黄更像太阳气化,配合附子汤或桂枝汤,就像离照当空,阴寒自散,就像太阳出来,积雪化水流去。

所以大家读古籍一定要读出药物是怎么作用的,为什么同样的坚癥积聚,这个病人就要用三棱、莪术,那个病人就要用麻黄、桂枝?

你如果不懂这里头的机制,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该选用麻黄、桂枝。

所以大家学药物还是要回归到阴阳上来学,三棱、莪术直接破阴实,麻黄、桂枝通过阳化气,使身体阴成形的物质变少了。

塞烟囱与堵下水道;

所以说为什么汗法要排第一,就像大地万物生长靠什么?

靠太阳,靠太阳来让地球蒸蒸发汗,让农作物蒸发水气,让人体出汗。

同样一滩水,在阳光底下,很快就气化了,干干净净。如果在阴暗潮湿之地,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,就容易瘀腐成浊,滋生蚊虫,迟迟都干不了。

现在为什么那么多生殖系统方面的疾患,湿疹、尿道炎、膀胱炎、霉菌性阴道炎,说白了,不是细菌多,而是身体阳气少。

如果阳化气功能,没有受到生冷瓜果凉饮、空调、短裙的折腾,又能够多晒太阳,多出汗,亲近阳光,那么细菌病毒想在里面到处作乱都不可能啊!

即使偶有病菌湿疹瘙痒,你也知道不是去用消毒水对抗治疗,而是要通过助阳化气,离开闭塞阴寒的卧室,到大自然阳光下出汗。这样阴寒消散,病菌自然想待也待不住了,因为没有了适合它的阴寒的体质环境。

现在为什么那么多鼻炎、流感,那么多颈椎病、湿疹、皮肤病,因为大家都不喜欢运动,不喜欢出汗了。健康的人是以出汗为荣,而病态的人却以出汗为耻。以为汗酸味难闻,以为阳光把皮肤晒黑了,就涂防晒霜,打太阳伞。

这样反复地堵塞自己的毛孔,所以身体才不舒服。现代很多人尽干些塞烟囱、堵下水道的傻事儿。

古人说,八法之中,汗法第一。何必等到生病时再来诸症当先解表,再来用麻黄、桂枝呢?不如四肢才觉重滞,才是亚健康状态,就通过导引吐纳,通过小发其汗,微发其汗。用药可以发汗治病,练功、打太极、八段锦,一样通过活动四肢,也可以小发其汗。通过发汗来养生,是古代养生术里的一条不传之秘。这也是为何华佗要创五禽戏的道理。

若人体内在气机流通,外在汗孔打开,跟天地能相互沟通,自身可以推陈出新,天天都能够保持微汗半小时至一小时。

不管是打什么拳,练什么功,总之不要太剧烈,也不要太懒散,这样不紧不慢,长期坚持,你想得病都难啊。即使偶有小恙,也很快好了。

所以大家看桂枝汤、麻黄附子细辛汤,不要仅仅把它看成是消水肿的合方,也不要仅仅看成是治某某病的单方验方。

你想要得到中医的精髓,一定要从阴阳入手,从大处着眼,从这个汤方里看出这名方不是在治病,而是在治环境,不是在消水肿,而是在调阴阳。离照当空,阴霾自散。阳气所到之处,断无生病之理。阳化气多了,阴成形自然就少。

所以我们学麻黄,要学到麻黄辛温发汗透毛窍的作用,学到它宣肺平喘的功能,学到它提壶揭盖利小便的功用。

为什么很多解表药都可以帮助利小便?你可以把毛孔看成是小尿道口,把尿道口看成是大毛孔,这就是为何《黄帝内经》里说肺与膀胱相别通,又开窍于鼻、主皮毛的道理。

麻黄开孔窍,不单开毛孔,还开鼻孔,治疗鼻炎鼻不通气,还开尿孔,治疗风水、皮水、风湿,通过小便而解。

这样你学中医就是站在阴阳的高度上,是站在整个人体的大局面中,有这种高屋建瓴的思想,你就不会被一些病名所拘束,就像站在高巅之上,就不会被山脚下的林木遮盖住视野。

好,麻黄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,下节课我们讲韭菜子。

第八章韭菜子

韭子壮阳而医白浊;

表解痒自消;

大家好!上节课我们讲到麻黄这味药。麻黄表汗以疗咳逆。

麻黄为什么能够发汗解表呢?为什么说它善于打开人体毛孔窗户呢?

《本草崇原》中记载,植麻黄之地,冬不积雪。麻黄能从至阴而引达阳气于上,周遍通身毛窍,故曰发汗解表。

原来麻黄是这样开窗户开汗孔的,用它来发汗解表治疗风寒,我们常用麻黄配桂枝。这是解表散寒黄金二药组。《伤寒论》麻黄汤就有这组药对,不管太阳伤寒在表的感冒还是风湿,或者皮肤病,皆可用麻黄汤发汗而解,给邪以出路。

所以会用汗法,不单治感冒咳嗽,各种风湿痹证,皮肤病都在治疗范畴,甚至还可以治疗抑郁症。

有个皮肤瘙痒、荨麻疹的病人,厉害的时候,痒得没法睡觉,没法工作。张仲景在《伤寒论》里说,以其不能得小汗出,身必痒,桂麻各半汤主之。

为什么身体瘙痒、荨麻疹的病人日渐增多,张仲景在千年以前都看到了,伤寒占了大部分,毛孔受寒后闭塞,那些本来应该排出来的汗酸代谢物质,瘀堵在皮毛出不来,刺激末梢神经就会瘙痒。

在我们中医看来,这就是一个风寒闭表,身体不能通过开汗孔,把汗酸这些浊阴排出去的表现。所以叫他少吹空调,多出汗,晒晒太阳,再给他开桂麻各半汤。因为病人舌淡苔薄白,热象不明显,所以桂枝、麻黄都用到10克,两剂药下去,他身体就不痒了。这叫表解痒自消。

开凤扇还是开窗户;

这还是意料之中的,意料之外的是,病人说他原本心胸郁结,吃了药后好像散开了。以前时常闷胀不舒,情绪低落时加重。现在一个多月了,都没有再出现类似症状,这怎么解释呢?原来《黄帝内经》里说,诸气臜郁,皆属于肺。

大家见到郁闷,不要只想着治肝,肝主条达,肝主情志,疏肝解郁没有错,但要同时想到患者是不是有肺气郁闭呢?

如果病人左关脉弦硬,情绪容易波动,你用柴胡、香附疏肝解郁没有错。可如果病人右寸关部郁滞,那你这时就要用麻黄或紫苏叶打开肺盖,让郁结透出去。所以前人说,麻黄解郁,妙在宣肺。麻黄是通过打开肺盖,让郁结解散的。就好像我们在屋里比较烦闷,要解除烦闷有两个办法,在窗户打开的前提下,只需要把风扇打开,让空气对流就不闷了。这风扇就相当于风药柴胡、川芎或疏肝药香附、郁金。

另外一种情况,窗户关得紧紧的,这时烦躁郁闷,开风扇也不管用,因为空气内外不对流,这时打开窗户,才能从根源上疏通气机,令郁解结散。

所以大家在治疗中焦瘀滞、肝气郁结时,除了懂得用柴胡疏肝散、逍遥散来解郁,同时更要懂得从肺入手。病人经常待在空调房里,受凉毛孔闭塞,情志当然抑郁了,你不帮他解表开窗户,抑郁难以治根。所以我们在用疏肝解郁药时,适当加点麻黄,或者干脆把麻黄汤配进去,这样肝肺并调,气机就转得开了。大气一转,其病乃散。治疗抑郁症,主要是遵循这一条规则。所以明白医理的人,他可以用麻黄汤治疗抑郁症、皮肤病;不明白的人,只知道麻黄汤治疗风寒感冒,不敢越雷池一步。

所以大家读书要读到根结,张仲景创《伤寒论》非独治外感,各种内科杂病都可以治。不要被六经的表面框架所束缚,灵活运用这个框架,各种疑难杂病往往有新的突破口。

一般人怎么能想到用麻黄来解郁呢?但大家知道麻黄善于开汗孔、开窗户,把胸肺中郁结之气宣散出来,也就明白了。

消炎药治不好的咳嗽;

麻黄还有疗咳逆的功用,这也是麻黄重中之重的作用。

我们常会用到肺三药—麻黄、杏仁、甘草,治疗肺气郁闭,胸中咳逆。

很多人见到咳嗽就用止咳的药,他们没有进一步分析,为什么咳嗽?

如果气机不畅通,越止咳,身体越难受。所以古人说,见咳不止咳,见热不攻热,明得此中趣,方为医中杰。

中医治病不是治表象,要治疾病产生的原因,这是治病必求于本精神的体现。

今年年初,有个亲戚家的小孩子,6岁,感冒发热后打吊瓶,热退了,但咳嗽这尾巴一直拖了十几天都没有去掉。

这是一个很常见的案例,病人刚开始感冒发热,用上抗生素,热势退了,火势降了,相当于是清热解毒药。

但小孩子毕竟是少阳嫩芽尖,稍微用药过度,就矫枉过正,伤了阳气,导致水饮不化,瘀结胸中,这样就咳白痰,气机转不开,就老胸中闷痛。

他家人都很担心,会不会是肺炎?大夫跟他们说,如果是肺炎,用了那么多消炎药早好了,现在这孩子是阳气不够,气机转不开。

所以就给他用了肺三药,加上紫苏叶、枳壳、桔梗、木香。用这些通宣理肺的药,把胸肺中气机打通,让肺主皮毛主肌表的功能加强,这样肺能够正常宣发肃降,气机不郁在一处,三剂药还没吃完,咳嗽就好了。

所以对于感冒发热打吊瓶的后遗症咳嗽,中医通过调气机,很快咳止病消。

大家要知道,如果病人咳嗽,清稀样痰,舌苔偏白时,这时已经不是用消炎药、抗生素的指征了,应该用温阳化饮或者宣通气机的辛温之药。

这个经验还是比较宝贵的,因为现在中医经常碰到各类打吊瓶的后遗症,其实只需抓住寒饮内停、寒水射胸这个大病机,用温阳化饮及通宣理肺的思路,治疗咳喘就不是一件太大的难事。

吸管试验;

用麻黄治疗水肿,既体现麻黄利水消肿之功,也体现它提壶揭盖,通过宣肺来通调水道的作用。

大家看,你把吸管放在水中,捏紧一头,再提起来,发现水停在管内,掉不下来,你把捏紧的上口一松开,水就掉下来。我们叫这为吸管试验。

中医看到这个现象,就知道通过启上窍、开下窍来治疗水饮内停,膀胱不利。所以《伤寒论》有越婢加术汤,就用麻黄配白术健脾燥湿,开宣肺气,通调水道,利水消肿,治疗水肿初起,水湿郁在肌表。

《黄帝内经》里说,饮入于胃,游溢精气,上输于脾,脾气散精,上归于肺,通调水道,下输膀胱。大家从这段经文里,就可以明白水饮在体内是怎么走的,然后大家再去看经方就能够看出它是抓住哪几个环节来治水。

麻黄可以上宣肺气,发汗解表,使肌肤水湿从毛窍而散,同时通调水道,下输膀胱,打开水湿下行的通道,帮助利尿消肿。这两方面同时并进,所以肌表被风邪郁闭,导致水饮内停,小便不利,风湿痹证,体型虚胖等病症,都可以用。

以前我们看不懂为何有些伤寒大家,居然用小青龙汤这治咳嗽的方子治关节积液、痹证?后来想到肺主治节、通调水道、朝百脉时,马上明白了。这水积在肺与积在关节、脉道,不是一个道理吗?所以中医可以异病同治,大开思路。

所以你用得好,可以用《伤寒论》的方子来减肥,因为现在很多人身体肥的不是肌肉,而是水湿,是受寒受凉后,津液不流畅,停留在那里,周身困重。你能不能通过这个角度去帮助病人减肥呢?

而不是一看到肥胖就用山楂、木香,用大黄、芒硝。如果是水饮内停,你去消食化积,那完全是把方向搞反了。如果碰到水滑苔,寒湿内停,你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桂枝汤一气化,效果更佳。

所以大家看到水肿也要想到风湿、肥胖的治疗,更要想到湿疹该怎么调。积液是一包水

好,麻黄我们就复习到这里,下面我们看韭菜子。

韭子壮阳而医白浊。韭子是什么呢?就是韭菜子。韭菜的种子也可以入药,而且还是一味难得的温肾助阳药。

什么是白浊?妇人白带异常,色白,男子阳痿、遗精、尿频,都属于白浊、白带范畴,单用韭菜子一味研末或打成粉送服就有效果。

所以《太平圣惠方》中记载,肾虚男子梦遗,女子带下白浊,单用韭菜子做散剂内服,极效。而《本草纲目》也记载韭菜子治小便频数遗尿,女人白浊白带。

我们要弄清楚韭菜子医白浊的机制。第一,它能够温肾壮阳,阳主气化,所以对于腰膝酸冷,阳气不够者,可以用它。

第二,它是种子类药,以子通子,诸子皆降。前面我们跟大家讲过,植物的种子如同人的生殖系统,人靠肾来繁衍后代,植物靠种子来传播。所以中医用各种种子的药物来补肾阳,壮精血。有个五子衍宗丸,就由枸杞子、菟丝子、覆盆子、五味子、车前子这五种子类药组成。

如果病人尿频遗精,还可以加韭菜子,可以加强温肾壮阳、补精固精的效果。

从这两方面,我们就知道韭菜子以子入肾,同时它辛甘温,可以助阳气,化阴水。所以这味药,对下焦有水液停留,肾与膀胱不气化导致的各类积液、寒湿都有效果。

既然看得见的遗尿、遗精、白浊可以用它,那看不见的积液能不能用它呢?也可以,中医认为阳主气化,所谓的白浊积液,不过就是一包水停在局部,气化不了的产物,如果是水热互结,用寒凉药车前子,开通沟渠,水热自去。

如果是久病湿冷,寒水停留,这就不是车前子所能管的,病人腰膝酸软冷痛,身体畏风怕冷,小便清长,不是一派热象,就不能用凉利之药,要用温通之品。而像韭菜子,还有我们以后要讲的小茴香,都是很好的药。

大家看,为什么阳火足的地方,水气就少,因为水都被气化了。而阳火不足的地方,就容易有积液。人体命门火衰时,就容易在盆腔周围停留积液水湿,所以中医碰到慢性虚冷性的积液白浊,不是去利水湿治水,而是去温阳气扶阳。韭菜子就是专门温下焦阳气,气化积液白浊的一味特效药。

所以盆腔有积液也不用太担心,用韭菜子打粉,单一味送服就可以气化积液,但要辨证属于肾虚膀胱冷的,一温肾助阳,积液马上被气化掉。

《黄帝内经》说,膀胱者,州都之官,津液藏焉,气化则能出矣。

而韭菜子就是一味专门助膀胱气化,令积液蒸化变成小便排出体外的药。春夏河水流量大

大家看,为什么很多纵欲或者劳伤肾气的病人,容易尿频尿急,排尿不畅呢?

因为肾中阳气不足,膀胱就不能充分地气化,所以膀胱里的积液与外面的一些水湿不能被蒸化,所以每次只能排出一点小便。就像冬天,河流结冰,河水流量就小,甚则断流。而夏天阳气充足,大地蒸腾气化,水流充沛,河水流量大。

人体也一样,身体阳气像夏天那么充足,那么小便就顺畅量多,而不会有频急阻塞之感。所以中医治这种慢性虚冷性的尿道膀胱炎,以及各种积液水液,不是去通利,而是去温化,让身体进入春夏状态,阳气充沛。

一慢性尿道炎的妇人,整天为小便而烦心,频繁上厕所,哪都不敢去,上趟街,买个菜都要找厕所。后来就用五苓散加黄芪、韭菜子、小茴香,喝了就好了。这就是《黄帝内经》所说的,阳气足,膀胱能正常气化,小便就会顺畅,不.会余沥不尽。

韭子壮阳而医白浊 治痰思路;

白浊,白带异常,有时不仅是肾的问题。

中医认为肾主水,肾阳虚不能气化,水液就会泛滥。

中医又认为,脾主湿,脾是人体的堤防,如果堤防不固,水湿就会向外渗出。所以完带汤通过健脾胃,可以治疗脾虚水湿代谢障碍。归脾汤通过健脾胃,可以治疗脾不统血崩漏、血证。

看到白浊,就要想到病人的脾肾是否出了问题。有些单从肾论治,效果不理想的,一定要兼顾脾。所以我们常用完带汤加小茴香、韭菜子之类温肾助阳的药,这样白带消失得更快,同时病人尿频急的症状也没有了。

这正是中医升阳除湿法的运用,中医看到湿,要通过升阳气把它除掉。完带汤配合韭菜子、小茴香,就是升脾肾之阳气,来除下焦之湿冷。

当你知道这个思路后,有些病人不喜欢服用汤剂,想吃丸药,图个方便,你一看他舌苔水滑,就知道他下焦水湿泛滥,除了治下焦,还要治中焦。

大家看,下游水泱泱的是不是中游水库堤坝不牢固啊,所以我们就叫病人用肾气丸配合陈夏六君子丸,用肾气丸壮下焦元阳,用陈夏六君子丸巩固中焦堤防。这样堤防固而元气足,阳气化而病可除。

所以大家既可以开汤方,完带汤配合韭菜子、小茴香,治疗脾肾阳虚,水湿下漏,也可以开肾气丸配合陈夏六君子丸。这大的思路都是一样的。

为何不同的医生用不同的汤药,都可以治好同一种病,因为他们同时把握住了温阳气化、健运脾肾这个大方向、大思路。

汤方的具体知识,我们在讲汤头时,会跟大家详细分析。

这里跟大家讲一讲,是让大家建立一种思维,当你得到理法后,明通病机,就不用执着于死方了。记住,中医不是用固定汤方治病,治病的是一种思路,一种思路将产生无数种方法。

你用韭菜子助阳气化,可以治积液白浊,我用小茴香或川椒行不行啊,当然也可以。只要你能够把下焦命门之火燃起来,那么多余的水湿自然留不住了。所以不用药也行,用艾条直接烤背部督脉,在腰背那里加强气化,水湿就蒸发了。

粮食怎么不长虫;

不管水湿在哪里,只要能够晒到太阳,这个地方的水湿就容易干。

太阳出来时,我们把绿豆、黄豆、薏苡仁拿到外面去晒。没有人规定要放在哪个角落,哪个方向,只要能够照到太阳,这些粮食就不会潮湿霉腐,就会干燥,容易保存,不容易生虫。

所以为何治疗一些阴道瘙痒、滴虫感染的妇科疾患,我们必须要用到助阳气化的药。不需要刻意杀虫,温化水湿即可。

大家要多从日常生活中汲取中医的智慧。你看农民懂得太阳出来时,赶紧去晒豆子,阴雨天时就不会长虫。

防止长虫最好的办法,不是用杀虫药。连虫子都不敢吃的粮食你敢吃吗?那最好的办法是什么?就是帮助身体助阳气化,多运动,多晒太阳,然后用制阳光、温化水湿、消阴翳的汤方去治疗水湿。

还是从阴阳着眼,阴阳下手。只要身体阳化气充足,那么阴寒潮湿就留不住,虫子就待不下去,瘙痒就无从谈起。这就是中医步步求本的思维。

从局部痒要想到虫,从虫要想到湿,因为湿生虫,从湿要想到阴寒,因为阴寒的天气才潮湿,从阴寒要想到阳光,因为没有阳光普照,天气才阴寒。

所以最终治虫就一个办法,把豆子晒干,虫就少了。中医很讲究推理思维。

治身上虫痒也是这样,少吹空调,多运动,少待在卧室,多晒太阳,同时通过助阳气化的药,阴寒就留不住了,虫子就繁衍不起来了。

大家要多养成这种中医思维,这种思维,胜过你学十个百个千个偏方验方。

如果每一种病,你都懂得这样去治病求本,懂得找出何脏何腑失调,把病问到阴阳的层面上去,你就可以执简驭繁,转动疾病,而不会被疾病所转。

你也只有站在阴阳这条线上,才能像牵牛鼻子的绳索一样,牵着牛走。牛就听令于那根绳子,所以手无缚鸡之力的牧童,可以牵着千斤重的牛到处走,因为拽住了绳子。而力能扛鼎的大汉,拉着牛角,拽着牛尾巴,未必能让牛移动分毫。

所以说中医治病不是难在用药,而难在诊断,诊断之难,不难在诊出什么病,而难在有没有诊出阴阳。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。

所以讲每一味药,大家心中都要有阴阳。这味药是助阳气的,究竟它是助哪个脏腑的阳气。比如韭菜子能够助肾阳,所以助膀胱气化,能够治尿频急,白带积液。而桂枝助的是心阳,所以能够治疗背凉、手冷、肢节痛。干姜助的是脾阳,所以它能够增强脾胃消化功能,治疗腹中冷痛、拉稀、便溏。

这样站在阴阳的纲领上,再去细辨脏腑,你再去治病,就容易得其要领。好,韭菜子这味药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。

第九章川乌

川鸟破积,有消痰治风痹之功;

一理通,百理融;

大家好!上节课我们讲到韭菜子这味药。知道它能助阳气化水湿,而达到治疗白带异常、小便频数、遗精滑精的效果。

但前提是病人下焦虚冷,命门肾阳不足。这样的话,不管是腰膝酸冷,还是盆腔积液,或者男子漏精,女子带下,都可以用韭菜子。

《千金方》记载,治梦遗泄精方,用韭菜子打粉,温酒送服,日三次,立效。《经验方》中也记载,病人阴茎强硬,精流不止,刺痛不已,这种病叫作强中,是肾中堵塞所致。用韭菜子、破故纸(补骨脂)各一两打粉,每次用三钱,水一碗,煎服,日三次,很快就缓解了。

《黄帝内经》说,阳气者,精则养神,柔则养筋。又说,阳气者,卫外而为固也。所以表面上看是精华外流,实际上是阳气不能固密所致,是肾中封藏不好。所以用韭菜子、补骨脂这些种子类药来助肾封藏,助阳气化。

韭菜子还有一种功效,很少人知道,它能温中降逆。所以它和丁香常一起用以治疗呃逆。胃中虚冷,气不能够纳下,这时我们就会用丁香、砂仁,或者韭菜子一起连用,打开胃肠下行的通道,这样呃自降,逆自除。

有些中医杂志也报道,单用韭菜子治疗顽固性呃逆、神经性呃逆,效果不错。韭菜子研粉,以温开水送服,每次三钱,很多呃逆当天就止住了。

大家想想这是什么道理?就是温中下纳的作用啊!

你看像桂枝这些辛温之药,它是温中外散的,而韭菜子、小茴香、砂仁这些药,它们也辛温,但它们是子类药,偏于下降下沉,所以它们善于温中下纳,助水谷往下送,而不至于上逆为患。这就是为何胃中泛清水,也会用到韭菜子、砂仁的道理。与下焦白带、白浊是一样的用药道理。

所以中医看的是病机,看的是阳不化气,看的是谷道不降。

你只要把阴阳寒热分清辨明,用药的选择就太多了,所以我们讲一味药其实就等于讲一堆药,讲一种病,就教会大家治疗各种病。

故而古人说,学习学到点子上,进入了状态,完全可以一理通兼百理融,可以触类旁通,闻一知十,这样越学就越轻松了。

最顽固的痹痛;

好,接下来我们讲川乌这味药。川乌破积,有消痰治风痹之功。川乌是什么药呢?为什么对风湿痹证有如此神奇的效果?

原来川乌是鼎鼎有名的附子的“母亲”,也就是说附子的母根,就是乌头。附子只是附身在乌头旁边的根块,自古就有附子逐寒、乌头祛风之说。所以回阳救逆散沉寒用附子,祛风除湿治痹痛用乌头。

下面我们要讲的天雄又不同。天雄是乌头不长出附子,不旁生出根块,多年后变大,像独头蒜一样,它的力量不会分散出来,药力集中峻猛,温补之力更为专注而称雄。

我们现在来讲乌头。乌头辛温有大毒,功专祛风湿,温经止痛。

所以不是专业医师,或者对中医辨证用药经验不足者,不要轻易使用。我们学习这味药要先把这味药的功效思路理顺。

大家看,川乌喜欢生长在天寒地冻的地方,甚至有些地方积雪数尺,一般植物都不容易生存,它都可以富有生命力地顽强生存。它是不怕冰冷霜雪的,就像有一团热火在胸中。所以一些风湿痹证、历节痛风、顽固偏头痛,常常少不了它。

记住,是最顽固的风寒痹证找它,一般轻微的风寒痹证还用不到它。只有风湿痹证,反反复复,久治难愈,这时祛风湿、散寒冷力量最凶的,就是这乌头了。

由于它大温大热,偏性俱足,才能够力挽狂澜,故入汤剂时,应该先煎一小时,水要放足,这样可以大大减低它的偏性。

有一种使用乌头比较好的经验,既可以用它来治疗风湿痹证,也可以降低毒性,就是用乌头加蜂蜜先煎半小时,再下其他药同煎,这样煎出来的汤药,不仅毒性减低,而且治疗效果绵长。因为蜂蜜就有解毒、甘缓的作用。

如果用这味药煎服不当引起中毒,表现为头晕,舌头发麻,流口水,恶心呕吐,可以迅速用蜂蜜冲凉开水服用。这种方法对于一般轻微的中毒效果还可以。

所以大家学习中药先要分清偏性大小,切忌胡乱尝药。

张仲景《伤寒论》里有乌头汤,就是专门治疗顽固关节痹痛的。茅屋与高楼

乌头汤里为何要用乌头配黄芪呢?

大家想想,风湿痹证是怎么形成的?想明白后,你治疗用药一定会照顾到正邪两方面。为什么同样生长在一个环境里,做同样工作,有人就风湿痹证,有人就身强体壮,主要是气血状态不同引起的。

气血充足者,肌肉固密,百邪不侵,肌表像被一重金钟罩罩住一样。

气血不足的,漏洞百出,如同鸡蛋壳破了洞,就被苍蝇叮,又如同茅草房千疮百孔,外边刮大风,里面就刮小风,外面下大雨,里面就下小雨。

所以不要抱怨气候太差,不要埋怨风雨太大,而是你自己的身体这座房子不牢固,你看人家高楼大厦怎么不怕风雨。

你的地基差,底子薄,所以寒来暑往,气候变化,身体消受不住,身体肌表正气不够固密。中医认为,阳气者,卫外而为固也,当你阳气脏腑都不够用时,哪里有多余的气血供应到肌表毛孔去濡养呢?所以风寒湿邪就容易长驱直入。大家明白了这个道理,就知道为何张仲景立乌头汤治风湿痹证,必须用黄芪、甘草大补气血,使身体正气充足,进而再配合乌头,去攻逐寒冷,搜风祛湿,消除痹痛。所以这个乌头汤,你可别小看它。

它有攻有守,有动有静。用黄芪、甘草守住正气,用川乌、麻黄攻逐寒痹,这样正气日益壮大,寒痹日益消去,关节血脉得到气血的充养,寒湿之邪从毛孔被赶出去,局部关节活动就开始灵活,不再那么疼痛。

所以张仲景立乌头汤,不是给我们传秘方,而是给我们传法。所以治疗一般风湿痹证,大都是先补其虚,再逐其风寒湿邪。

这两个大思路,向内补益气血,向外疏利邪气,扶正祛邪,病痛就容易消退。不然的话,只是用风药祛风湿,用大温大热的阳药逐寒冷。不怕风之不去,寒湿之不利,就怕它们随后又回来。所以用黄芪、当归、甘草这些药来托扶正气,再配合麻黄、桂枝、羌活、独活来驱逐风寒湿痹。

这样治起病来,就容易立于不败之地。所以大家看到乌头汤,要学到乌头汤法,而不是觉得没有乌头不行,没有乌头我们用扶正托邪之大法也可以。

你看大部分祛风除湿的名方,都是一边补益气血,一边驱逐风湿,这种内壮外托的大思路,是治风湿痹证的捷径,也是治疗各种疑难病的一条原则。

脾主四肢

这条大原理并不是张仲景自创的,而是他读《黄帝内经》悟出来的。《黄帝内经》曰,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,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。

这是说,一个人正气充足,一般风寒湿冷根本进不来。风寒湿冷能够进得来的话,说明正气不足了。所以治疗风寒湿冷一定要扶正,扶正气才是治病从始至终应该唱的主题曲。

有个病人吃了很多止痛药,但风湿痹证却反反复复,我们一把他的脉,细弱,手是凉的,就知道他脾胃不好。

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经验,很多风湿痹证的病人脾胃都不好,因为脾主四肢,为水谷生化之源,气血之大本营,四肢皆禀气血于脾胃。

当脾胃损伤后,它产生的气血连五脏都不够用,就很难分出多余的气血去荣养四肢。因为人体有自救功能,有优先供应重要脏器的机制,它要先让脏腑保持温暖,有了多余的热量才发散到四肢。所以病人四肢凉,反映脏腑阳气不够,分流不出来。

这时你如果还给他用大量祛风湿止痹痛的药,这些治风湿的药物大都偏性大,容易败胃伤胃,结果风湿痹痛还没治好,脾胃先受不了,胃病又来了,这叫旧病未去,新病又起。

所以治疗应该很谨慎,真正治风湿痹证,不是靠药物去止痛,而是靠水谷精微敷布到四肢,取代风寒湿。如果不把病人脉象变大,不把他的脾胃脉加强,那么他的风湿痹证就会没完没了。

所以我们给他开了八珍汤,平时叫他吃陈夏六君子丸,完全是调补气血,健运脾胃,没用一味祛风除湿止痹痛的药。结果他反映说,比止痛药好多了,好像有劲干活了,也没有那么怕风冷了。

这就对了,一旦身体进入良性循环后,就应该慢慢加大运动量,通过活动四肢,把脾胃水谷津液引到四肢来,这叫持中州,灌四旁。所以风湿渐去,脾胃日强,病痛渐减。

有些人说,风湿痹证没办法根治。你如果不懂得养好脾胃,当然一辈子都治不好风湿痹证。你如果隔三岔五就熬夜喝酒,大鱼大肉,基本上每天都吃撑吃胀,把脾胃吃伤了,那么不要说是风湿痹证,就算是简单的鼻炎、头痛也会反复不愈。

疾病之所以那么容易反复,是因为很多人完全不知道养生的道理,只知道折腾自己的身体。这方面的保健养生之法,我们已经谈论很多了。

希望大家学习药物时,更要以药物为载体,看到背后如何保健养生,这样你再去遣方用药,效果就更好了。

聪明与智慧;

有些年轻人风湿痹痛,我们没给他怎么用药,就让他好转过来,为什么?因为你知道他是怎么得的,你就知道怎么截断扭转。现在的风湿痹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。

第一,冷饮凉茶,生冷瓜果,常服久服,寒凉败胃。

第二,长期吹冷空调,痹阻肌肤孔窍,使汗水排不出去,身体的一些浊阴难以排泄,瘀积在局部,不通则痛。

第三,很多年轻小伙子,打完球或跑完步后就马上洗冷水澡,或者喝冰饮,吹风扇、吹空调,表面上是很爽快,却不知道实际上是给自己的身体留下了隐患。实验室里,你把烧杯烧红,放在冷水里,它就爆了。身体在运动后就处于热胀烧红状态,一下子凉饮、冷水、空调,脉管被冻结,涩滞难通。

身体由于大量运动,产生的热气、汗酸,本来要排出去的,排不出去就瘀滞在那里。瘀滞在骨头里,骨头就容易酸,甚至发生炎症;瘀滞在经络里,经络就不通痹痛;瘀滞在肌肉里,肌肉就会乏力;瘀滞在皮肤里,皮肤气血就会不好。

所以现在的很多人虽然聪明,但并不智慧,聪明是聪明在欲望的享受上,说他们不智慧,是因为不懂得过一种健康自在的生活。为什么?

因为他们不知道人体毛孔八万四千多个,是身体脏腑的窗户,我们讲到麻黄那一节时都知道开窗户很重要,身体的废气必须要靠身体汗孔窗户来排,废水要靠尿孔、膀胱来排,废渣要靠肠孔、大便来排。

如果一天堵塞不排,或者排泄不畅,你的健康就会受到影响。所以说,现在很多人尽干些塞窗户、堵下水道的傻事,堵得周身到处臭气熏天,病痛才那么多。

怎么说是塞窗户、堵下水道呢?大家看,运动、打完球后,跑到宿舍赶紧把窗户关上,把空调打开。中医认为有什么外环境就对应什么样的身体内环境。

你把窗户关上,就对应毛孔收缩。你把空调打开,毛孔就收缩得更厉害,因为热胀冷缩,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。本来汗酸臭浊要借毛孔排出体外的,现在它们统统都留在了身体。这不是尽干些留住疾病的事吗?

结果热气从骨头往筋,往血脉,往肉,往皮肤,层层蒸发,推陈出新的通道被瘀滞住,严重的因此骨头都会出现病变。骨质增生,长骨垢,椎间盘突出,只是小问题,严重的因为长期伤寒,骨头里的浊阴不能借助出汗透出体外,就会得各类疑难重病。在张仲景眼中,万病伤寒论,连骨癌都有可能是伤寒的产物。

因为从大处着眼,因为骨头不能向外层层推陈出新,就是外周长期被寒邪所闭,汗出不畅,邪气没有一个通畅的出路,它在里面当然要搞得翻天覆地。

不传之秘-微汗法

古代打仗,围上三面,给敌邪一个出路,这样就能把他们彻底赶跑。

现在空调、冰箱的发明,看似科技进步,但也是把双刃剑。享受了它们的便利,同时也要看到它们阻止了出汗,阻止了邪气外出,反而把风寒湿邪关在体内。

很多大病都是起于长期汗出不畅所致,故而每天保持微汗半小时到一个小时,是养生保健的不传之秘。

这个秘密张仲景最了解、最清楚,因为他把这个心法用于风湿痹证的治疗,他在《伤寒论》里说,治风湿不能不出汗,也不能出大汗,要微微出汗,这样才能气通血活,风湿俱去。

所以用药如果能把握住这个火候,让病人从脏腑里头往肌表外面微微出汗,推陈出新,那么你掌握的不单是治风湿的捷径,更是治疗各种疑难病的一条捷径。

关于如何用汗法起大病,汗法要汗到什么程度,用哪些药物,如何通过运动、练功保持微汗状态,哪些运动、功法最容易让你进入微微出汗状态。

大家把这几个问题理顺后,对于疑难杂病的治疗就能够又上一个台阶。

为什么古人说,诸症当先解表?为什么说善治者治皮毛?为什么说八法之中,汗法第一?为什么说张仲景最善于运用汗法?

这汗法不单是治感冒,而是恢复身体新陈代谢的第一壮举,懂得小劳四肢,微动温衣,处于微微汗出状态的人们,他们是真正善养生者。而那些好吃懒动、畏惧出汗的人,疾病就喜欢上他了。

好,川乌这味药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。

第十章天雄

天雄散寒,为去湿助精阳之药;

治风湿的主题曲;

大家好!上节课我们讲到川乌这味药,这味药味辛大热,有大偏性大毒,正因为如此,它却有大用大功。

严重的风寒湿沉聚于筋骨,川乌以它善于辛热之性升散开来,乃治疗风寒湿

痹最厉害的药品之一。所以张仲景用乌头汤治白虎历节疼痛。这种风湿关节痹痛,疼痛剧烈,像被老虎咬,真是让人痛不欲生。所以用川乌来屡起沉疴。

但大家不要轻易去试药,必须明谙药物炮制、煎煮之法及辨证准确的医生,才能够用之。就像一匹烈马,你必须深懂得驾驭之术,才可能驯服,为你所用。

我们跟大家提到,炮制川乌最好用蜜,制作川乌蜜,既有利于药效持续发挥,也能够减少毒副作用。

是不是风寒湿痹痛,我们仅仅用强大的温阳药或者风药,比如川乌这强大的温药,麻黄这像青龙般的风药。这样组合在一起,是否就能够治好风湿?其实不然,为什么?不患风寒湿之不去,而患风寒湿之复来。

你如果正气不足,把风寒湿赶出去,它随后又进来,就像你的身体这座房子漏洞百出,四处都招风,只有把千疮百孔补益起来,在肌表布一重金钟罩,让正气充足,才能够从根源上达到防止风寒湿痹痛的效果。

所以张仲景的乌头汤,除了川乌、麻黄疏散风寒湿之外,还有黄芪、甘草补益正气,芍药养阴血,缓急止痛。这样强强联合,扶正祛邪,才能根治风湿。所以单方面祛风湿还不够,就像为何很多风湿痹痛的病人,买了各种风湿膏药来外贴,贴的时候舒服些,因为里头有川乌、草乌这些大辛大热之药,迅速把局部痹痛祛除。古人说乌头这味药,其性疏利迅速,能开通关节腠理,驱逐风寒湿之力极为快捷。

但是这么快捷的药,你把风寒湿驱逐出去,没有把正气鼓舞出来,风寒湿还是会再进来。故而长期的健脾胃固本,益中气培元,使四肢都能够禀脾胃水谷精气,自然气血会去取代风寒湿,风寒湿在体内就留不住了。

我们发现,来看风湿的病人,没有几个脾胃是好的,你再用一些霸道的祛风湿药,急功近利,想尽快帮他治好,反而因此伤了脾胃。

想要快,反而慢。所以治风湿戒急戒躁,要缓缓来。

只有不断地扶正,适当的时机祛祛邪,才是自始至终应该唱的主题曲。

湿盛则阳微;

好,接下来讲天雄这味药。《药性赋》里说,天雄散寒,为去湿助精阳之药。天雄这味药,它是乌头单独生长的,性味与乌头大抵相同,有大毒,但天雄壮阳散寒之力更足。

一个人制心一处,就能把工作、学习做得更好,如果分心多处,就很难把事情做好,所以古人说,心逐二兔,则一兔不可得。

药物有主根和旁支,比如说人参,主根足大,药劲就强,分须太多就分散了药力。我们学习中医也一样,心无旁顾,更容易进入医门,来领略中医之大美。天雄这味药,既能散寒除湿,又能帮助身体把阳火点起来。所以病人有风寒湿痹,阳虚阳痿,精液清冷,都可以用它。

这里讲天雄时,要跟大家讲到壮阳的一条方便法门。

很多人一想到壮阳,就想到鹿茸、狗鞭、人参、附子。想用药物给身体点火,拼命地点,往往事倍功半。而我们不同,大家要注意,阳的对立面是什么?

是阴啊!阴湿重,阳气势必发不出来,这叫阴阳对立制约啊!所以损其阴寒潮湿之象,那么阳气自振。

去年有个海南来的病人,体质差,晨勃无力。大夫听说他大便不成形,偏细,于是先不给他壮阳,叫他买参苓白术丸吃。他吃了半个多月,病人反映说,吃了三天大便就成形了,现在每天晨勃明显,身体精力也充沛。并问大夫给他用的是什么壮阳之药。

大夫笑笑跟他说,都是健脾除湿的,帮你运化水谷,没有一味是壮阳的。病人疑惑地问,那为什么我明显感到阳气充足呢?

我们跟他说,白术健脾除湿,运化水谷。你的精气、阳气生于水谷。茯苓除湿下行,湿盛则阳微,湿微则阳盛。当时你周身湿邪,舌苔白腻,脉濡缓,大便稀时,就像潮湿的木头,你怎么去壮阳点火也烧不着。所以只有一个办法,把木头风干晒干,把湿邪排出去。那你不用刻意去壮阳点火,这木头在身体阳气的作用下,迅速燃烧起来,故而身体有温热感,有精气充足的表现。

他笑笑说,你们中医真有意思,不用壮阳,也可以壮阳。而且还能把道理说得这么明白。身体不潮湿了,阳火就足,这个道理我自己深有体会啊。看来以后要听你的话,不去喝冷饮、吃生冷瓜果了。我发现最近少吃这些东西,腿脚没那么沉,晨勃也明显了。你说的寒凉断人种、潮湿令人阳痿的道理,确实是这样啊。湿柴不火论

大家要懂得取象比类,不是见阳虚就去壮阳,要多问为什么阳虚。大家看,如果灶下有一大堆干柴,你想把饭煮熟,却苦于没有火,这是典型的阳虚。

所以这种病人完谷不化,大便不成形,水谷缺乏阳气温煦,四肢得不到阳气敷布,就会冰凉,这时赶紧找来打火机或火柴,点燃柴火,水谷就被煮熟,满屋子都一派温暖,整个锅里都正气腾腾,不再怕冷。

用人参、鹿茸、附子、天雄去壮阳,要辨清这病人是不是真的阳虚,命门缺不缺火。如果是的话,用上后就见效果,就像用打火机点柴一样,一点就着,火旺后水谷就化。

有个渔民,六十来岁,关节痹痛,经常跟水打交道,所以经常身体痹痛,腰膝酸冷。我们看他舌淡胖偏白,脉沉缓,是典型阳虚,寒湿又偏重。

怎么办呢?单纯补阳,湿难以祛除。但纯除湿,阳火也不足。

于是叫他干两件事,一是服用他自家配制的鹿茸酒,以壮元阳祛风冷,然后再熬薏苡仁淮山汤,以健脾除湿。这样双管齐下,很快就腰腿痹痛大减,身体、精神比以前强多了。原来上三楼都觉得累,现在爬山都觉得后劲有余。

我们用的是最简单的补阳除湿之法,这样阳气慢慢鼓荡出来,湿邪一点点除去,身体、精神越来越好,气血就越来越通畅,力量也越来越大。

大家要懂得如何去助阳除湿,以前他家里也有鹿茸酒,但喝了效果不理想,为什么?只壮阳不除湿。打个比喻,梅雨季节,如果没有干柴存货,到山里砍些半湿不干的柴,你拼命用打火机点,结果点得浓烟密布,火也燃不起来。

为什么?因为柴湿啊!所以我们就想到了一个湿柴不火论,也就是说潮湿的柴草很难把火点着。你即使拼命地温阳点火,这些柴草还是燃不起来。所以你如果不除湿,补阳没有用,或者用处很小。

这就是为何很多将军肚、身形肥满的病人阳痿早泄,晨勃无力,整天没精打采,他们拼命用最好的壮阳药,结果壮阳药只是一过性的。就像打火机点湿柴,刚开始是点出点火来,但你一旦不继续点,火又灭了,你总不能一直点吧。

而你的身体,如果湿邪祛除,不要说是打火机,一根火柴也可以把整个灶火点起来。所以我们治疗肥人阳痿,不是刻意去壮阳,而是要治肥人体内的痰湿。肥人多痰多湿,这种痰湿就像周身阴云密布、潮湿不堪一样,所以肥人容易长湿疹,将军肚里大部分都是水湿。而且肥人大便容易不成形,因为痰湿体质,脾胃的阳气不足以把水谷温化。

这就是古人所说湿盛则阳微的道理,所以大家要扶阳,一定要看到阳的对立面寒湿或阴湿。

健康陷阱

大家再回过头来看天雄这味药,《药性赋》里说它散寒,为祛湿助精阳之药。

天雄这种功效非常奇妙,非常符合天地之道。现在我们通过湿柴不火论,就可以领悟到天雄的真正作用。天雄就是把湿柴变干,把阳火鼓荡起来,所以说它散寒祛湿,其实就是把寒冷潮湿的状态散出去,而身体命门的火就可以把干燥的柴点燃。

所以现在很多人之所以阳痿、阳虚,不是因为没有阳火,而是因为湿柴太多。不是因为打火机不够,而是因为你拼命让自己的身体进入梅雨季节。

没有干燥的柴,何来熊熊的烈火?你都是潮湿的木,怎么能把谷物煮熟?

有些人听不懂这句话,怎么现在很多人都让自己身体变得潮湿,让身体进入梅雨季节状态呢?这个很简单,很好理解。

你看为什么大便不成形,为什么大便黏肛门,像阴雨天泥泞的道路一样?为什么黏肛门呢?你看道路的泥土为什么会黏鞋子呢?是因为湿啊!

湿性黏腻!你不除湿,肛门、肠道都是黏滞的。你不除湿,道路永远是泥泞的。那么是哪些原因让你的身体处于寒湿、梅雨季呢?

第一,空调,这个不用多解释。寒流一来,空气遇冷就凝结成水珠,所以皮肤肺表一受空调寒气,汗孔就闭塞,湿气就停止往外蒸发,都瘀在皮肉,瘀在脏腑。就像阴天没有太阳一样,你想要地面很快干燥可能吗?只会加重地面潮湿。

第二,生冷瓜果、凉饮、冰激凌、冰冻啤酒,这些寒冰之物,生冷之品,从嘴巴一直到肛门,就像西伯利亚的寒流,从北方一直刮到南方,所过之处,莫不风霜雪飘,寒凉受冻,莫不一派阴冷之象。

所以表面贪凉饮冷,觉得冰霜爽快,实际上是引狼入室,引贼人家,脏腑阳气受创,来不及蒸腾,纷纷冰霜遍野,一派肃杀之象。

这就是在给身体制造寒冰,令阳火难以燃起。所以为何越吃这些生冷之品的人,越是气力不足,肚子变大,屁股变粗,腿脚变沉。他身体一派寒冰之象,指甲的月牙都长不出来,脉管被冻得细小难摸,沉取无力。但他还是肆无忌惮,完全不知道自己天天最喜欢的就是他健康的致命杀手啊!

所以生病起于无知,你缺乏正知正见,言语动作,起心动念,就把你引向疾苦的深渊。你不知道原来一直坚持的东西,正是你的养生误区、健康陷阱。

你拼命地找医生,却不知道始作俑者就是自己不健康的观念。

所以现在很多人生病需要药物,同时更需要猛补健康常识,不然怎么得的病都不知道,又怎么能够根治呢?就像你不知道潮湿的柴不能够燃火,你即使到山上砍来再多的湿柴,买一大堆打火机这些壮阳点火之品,你会很自豪地说,我柴又足火又足,哪有点不着的,结果一顿饭都煮不熟,你又谈什么壮阳补精力呢?

因为你不懂得湿柴不火论,想要熊熊烈火,必须让柴变干,要想让身体阳气充足,首先要避免贪凉饮冷,避免引狼入室,引寒湿人体。这样你身体寒湿之邪不重了,一根火柴就可以点燃火,把一锅饭煮熟,凭借一点阳火就可以让身体变得越来越强壮。

一个烟头引起的熊熊阳火;

所以最厉害的壮阳补阳不在于你拼命去买打火机,而在于你如何把潮湿的柴变干,这样你不去壮阳,阳气自壮。

古人说,湿盛则阳微,我们可以反弹琵琶,湿微则阳盛。所以你想让阳火渐渐增大,没有别的奥秘,说白了就一句话,添干柴,把湿柴变干。这样少一分湿气,就多一分阳火,少十分湿气,就多十分阳火。

所以身体只要不潮湿,你不需要刻意去壮阳,阳气自动就会起来。

大家把上面湿柴不火论的思路理顺后,再来看张仲景的天雄散方,为什么此方能治疗男子肾阳亏虚,精冷不育,阳痿早泄,腰膝痹冷呢?

这汤方仅由天雄、桂枝、白术、龙骨四味药组成。大家对天雄、桂枝还好理解,因为它们能祛风寒湿,点心肾阳火。龙骨也能够封藏,藏精气而不泻。

中医认为阳主固密,补阳还要注意把阳封藏起来,就像你赚到钱后又随手花了,那最后等于没赚到,而龙骨善于把天雄、桂枝的阳火保护收藏起来。

但是大家对白术这味药就理解不透,不知道张仲景在这里用它做什么?用白术来壮阳吗?没发现有这方面的功用啊。

其实白术在这里有两方面作用,一方面是健运脾胃,消化水谷。因为精气阳气皆生于谷,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,粮草一败,万众立散。而脾胃正是仓廪之官、粮草官,四肢皆禀气于这里,阳气也从这里得到补给。

白术的第二大功用,就是广为大家所忽视的,如果你不知道湿柴不火论这个道理,白术这味药你就用不好。

有个白领,苦于大便不成形,严重时拉稀。由于长年待在空调房了,加上经常泡茶喝,肠胃寒凉无火,一派湿冷之象,舌苔纯是白腻。

他问,有什么好办法?大夫跟他说,招法多的是,一盒桂附地黄丸就可以解决。泡茶方也很方便,苍术、白术泡水喝试试看,为什么呢?因为苍术、白术是补脾祛湿圣药。

结果他当天泡服后,当天大便就成形了。而且一泡还泡上瘾了,体质越来越好,喝了一个多月,整个舌苔白腻之象全消,露出正常淡红色。身体也更有力气,脸色也红润了。他的同事问他,最近干什么了,怎么春风得意,气色这么好?他笑笑说,是拜这个小泡茶方所赐啊!

大家看为什么苍术、白术能够让大便成形,能够让白腻的舌苔转为淡红?

白腻是寒湿盛,淡红是阳火烧起来了。原来苍术、白术是治湿圣品,它能够把寒湿冰雪之象的白腻舌苔转为春阳融雪,一派暖洋洋的红火之象。

真是阴寒去,阳火生,湿柴干,精阳足啊!

所以大家再回过头来看,为什么张仲景治疗男子肾阳虚,精液清冷,会用白术来治脾,因为脾主湿,湿盛则阳微,一片滔天大水,那么你再大的火都显得微不足道。所以通过白术,祛除湿邪,就像把胃肠里的这些资粮柴草,由潮湿变为干燥,自然熊熊烈火,一派阳壮精足之象,指日可待。

大家看是不是弄通医理很重要啊!我们说了这么多医理,最终还不是说阴阳。你如果不懂阴阳,看到阳痿,只知道助阳,完全不懂得取象比类,用治潮湿的药,更不懂得湿柴不火论。人体不是因为阳气不够,而是因为湿气太盛。是哪些原因引起一派阴寒潮湿呢?

还不是贪凉饮冷、熬夜纵欲惹的祸。所以懂得这个道理,你再碰到阳痿精冷的病人,就会从阴阳人手,两方面都考虑到,而不会仅仅只知道一味壮阳,不知道除湿。湿气一除,如天干物燥,一个烟头就可引发熊熊阳火。

好,天雄这味药我们今天讲到这里,下节课我们讲川椒。

第十一章川椒

观夫川椒达下;

向上一指,千圣不传;

大家好!上节课我们讲到天雄这味药,它与川乌、附子同气连枝,天雄散寒祛湿、温肾散寒之力更足。

中药是以偏纠偏的,偏性越大,毒性越大,恰恰有些疾病,沉寒痼冷,就需要这种偏性。常言以毒攻毒,没有巨大偏性,就不能拨乱反正,拨转疾病态势,回到健康平衡这条路上来。所以中医治病分阴阳很重要,首先要分清寒热。

为什么有些老中医善用桂枝汤,有些善用小柴胡汤,有些善用肾气丸。他们虽然用的方子不同,但调的阴阳实质却是一样的。

各自都在阴阳上面做功夫,只是大家常用的药物不同而已。但并不是说一个病没有统一的治法,不是统一在表面的方药,而是里头的阴阳。

就像你用天雄配白术,可以散寒除湿,鼓舞辅助精气阳气;你用附子配茯苓也可以,甚至用淫羊藿、巴戟天配薏苡仁、泽泻一样可以温阳除湿,对于不同程度的风寒湿痹痛,阳气不足,都有帮助。

大家学药不要拘泥于药,当你懂得升阳除湿的大法时,就可以用方,而不执着于方,可以守方,也可以变方,可以化裁加减古方,也可以设计创造一张新方。

就像刚开始学建筑,要绘草图,要学模型,到最后就可以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去设计一些经典的建筑。又像刚开始学画画,学书法,要先临摹,先模仿,最后可以运用这些基本功,去自成体系,自成一家,创造一些新的作品。

任何一门学科,看似最普通、最简单的原理,往往是最深奥、最巧妙的。巧妙在平常。所以我们上节课讲天雄时,没有刻意去讲这味药怎么用,而是帮大家理顺思路,明白什么是湿盛则阳微,什么是湿微则阳盛。

引领大家去取象比类,从湿柴不火论里领悟升阳要先除湿的医门妙道。从中又可以看出阴阳对立制约的基本理论。

大家把阴阳关系都烂熟于口了,能不能从日常生活中取象比类,巧妙地通过一些生活小现象、小窍门去领悟阴阳大道呢?

如果可以,那么你的学医之路就会越来越轻松,你也会越来越受用。

阴阳之道,不在高高山顶立,而在朴实的平常生活中,就像点火、烧柴、煮饭,你都可以去体证阴阳。百姓日用而不知,大道至简。

天下没有神奇之法,只有平淡之法。平淡之极,乃为神奇。所以大家还要回归中医基础理论,回归湿邪的特征,回归阴阳的关系。中医论来论去,就是这点东西,但你掌握了这点东西,就可以应变于无穷,以不变应万变。

同时大家学会通过除湿来壮阳,这是一条壮阳的捷径。

我们还要继续问,湿从何处来,为什么会有湿,哪些不良生活习惯会让你身体阴寒潮湿,会让你大便黏腻不爽?

这样层层递进,步步寻根,才是真正传统医学治本的思想。向上一指,千圣不传。大家要掌握住中医这不传之秘。

中医就像哲学一样,甚至要高于哲学。它的一套思维体系,完全是极具逻辑性、合理性的。哲学只是学问,中医却是道,是道法自然,是道在生活。

你如果学会这种多问为什么的习惯,学会这种顺藤摸瓜、见微知著的思维,你得到的远远不止健康的防病保健知识,更多的是如何过上一种幸福快乐的人生。

引火下行;

好,下面我们来看川椒达下。

川椒就是我们常说的花椒,它有两种部位入药,一是这花椒的外壳,叫川椒、蜀椒,一是用里面的种子,叫椒目。椒目更偏重于利水消肿,所以张仲景己椒苈黄丸里用椒目;而川椒更偏重于温中散寒止痛,所以大建中汤、乌梅丸里用川椒,大温脾土,散沉寒痼冷。

《药性赋》里说川椒达下。就“达下”两个字,足以概括川椒的个性。川椒性温大热,它能够使温热之气下达,不至于外散上熏。所以大抵脾胃及命门虚冷火弱、寒湿为患者,往往少不了川椒。故许叔微说,大凡肾气上逆,以川椒引之归经则安。所以《神农本草经》里说川椒主邪气咳逆,温中下气。

胸胃有寒,呃逆不止,单用川椒一味就有效。《经验方》中记载,呃逆不止,胃中虚冷,川椒四两,炒后研成粉,用面糊成丸,每次服用梧桐子大十丸,用粗汤调下,神效。

原来川椒可以打开胃肠道下气纳食的通道,大开气机温下之道路,这就是为何四川人做菜老少不了川椒。

四川是古蜀国所在之地,所以川椒又叫蜀椒,以四川产者最好,是道地药材。

如果舌苔白腻,脾胃虚冷,要少吃水果,要吃一些温性的,如胡椒、韭菜子或川椒做调料,混在菜肴里,可以加强脾胃温中散寒、开胃纳食的功能。

有个在南方的同学,老容易犯口腔溃疡,热的怕上火不敢吃,凉的越吃越没胃口,搞得都不知道吃什么好。有次去四川出差,看到当地人吃饭做菜用很多川椒,刚开始他不敢吃,认为自己口腔溃疡,一派火热,吃下去不就更加不好吗?想不到越吃胃口越好,从食管到小腹都暖洋洋的,第二天完全感觉不到口腔溃疡的疼痛。他开玩笑地说,不知道是不是被麻醉了?因为川椒尝起来有麻辣之感。

后来他就这样吃,口腔溃疡有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再复发。他就奇怪地问,你们中医说口舌生疮是上火,那为何我吃了温热的川椒,不单不助火,反而口舌生疮变好了。

大夫跟他说,《药性赋》里说,川椒达下。你那口舌生疮是一派浮热,肠胃有寒,热下不去。通过服用川椒,能开胃纳食,引火热下达,温暖肚腹,肠道排空能力加强,浮火就潜收下来了,这是中医引火下行之法,并不是以火助火。

如果用桂枝、羌活这些辛温发散走表的药,就会加重火势上行,但用川椒这些子类药,能够引火气下达,打开肠胃管道,浮火就下来了。

你这身体是上热下寒,在南方吃了不少凉药,导致脾胃虚寒,中焦有湿,湿郁化热,向上熏蒸,就容易口腔溃烂。

口腔溃疡是火之标,而真正的本是下焦虚寒。所以口腔溃疡也要辨虚实寒热,不是所有疮疡都是热火、热毒,有些是局部热、身体寒的。一问病人,秋冬天手脚冰凉,又表现出一派上火之象,这就是上热下寒,局部热、整体寒。

如果盲目地给他用凉药,必定会伤到他的根本。这就是为何中医用热性药一样可以治疗口腔溃疡,特别是反复难愈的慢性口腔溃疡。一般实热比较少,虚寒比较多。正如前面说的暴病多实热,久病多虚寒。

饭后百步走;

提到川椒达下的功效,这里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个养生防病的泡脚方。古代善于养生的人,最注重饭后百步走,睡前一盆汤。

饭后百步走,可以帮助食物消纳下行,但大家要注意,不是快步走,是很悠闲、缓慢地走,同时走的时候不要说话。有些人边走边聊天,效果就不好。

有个病人经常腹胀,导致胃口也不好,他想吃点开胃的药。大夫跟他说,先不用管胃,管好你的肠道,肠道通了,胃中浊阴就降下来了。

他问,如何管肠道?大夫跟他说,管好你的两条腿,饭后百步走,别光躺在沙发上,越躺肚子越胀,气机越不能往下走。两条腿就像肠道的两个轮子,它能转动起来,肠道蠕动功能就增强。

从此他饭后走半个小时,不再成天坐在那里看电视,没几天就出效果了。他说,这招管用,刚开始走时放屁多,肚子没有那么胀了,走几天后,胃口也开了。难怪那么多中老年人饭后都不太愿意待在电视机旁。重视身心健康的都懂得到外面去散散步,可以助消化,这样就腹不胀,胃口开。

所谓的胀闷在中医看来都是气的升降不好,通过散步微微出点汗,清阳上升,腿脚缓慢地富有节奏运动,有助于引气血下行,使浊阴下降。

所以大家别小看走路散步,古人说,走为百练之祖。你可以什么功夫都不练,平时只要注意饭后百步走,饭后少赖在沙发里,即使在卧室里走也可以,给身体十五分钟的运动时间,睡眠质量更高,第二天精力更足,胃口更开。

睡前一盆汤; 

什么是睡前一盆汤呢?

古人很重视泡脚养生,如果有条件,又懂一些医理,可以在泡脚方里加些中药,加强血液循环,但用温开水泡脚也有用。特别是下半身有寒湿,阳气不足的。很多中老年人有老寒腿,腰膝酸冷,平时只要懂得泡脚,那么就可以少受病苦。

有个糖尿病的病人,双腿沉重,医生跟他说,时间长了,容易因为血液循环不好而烂脚趾,严重时,恐有截肢之危。他听了很害怕。

这在中医看来,是湿邪在腿脚,所以沉重,因为湿性趋下,湿性黏滞、重浊。这个病人除了有湿气外,还有寒气,脚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,心脏的阳气要先供应五脏六腑,剩下的才供给手脚,当五脏六腑阳气不够用时,到了冬天手脚就容易冰凉。脚部既寒又湿,阳气到得很少,故而晚上容易抽筋,上下楼梯腿沉,平时也尿频急。

他说,是啊,该怎么办呢?大夫介绍给他一个川椒达下的泡脚方,这可是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老先生最喜欢的泡脚方。

老先生每天应诊无数,长时间坐在凳子上,考虑如何治病,腿脚每天活动比较少,阳气在脏腑里暗耗后,真正分给腿脚的就少了。所以老先生跟我们当代的很多白领一样,有时晚上腿脚凉冷睡不着觉,白天双腿沉重,走路不够利索。

老先生就想到一个简验便廉的外用方。不就是腿脚寒湿,阳气不达吗?抓一把厨房里的川椒,熬水泡脚,加点盐,咸能润下,可以引气下达。

每天晚上临睡前,老先生就用这个小方子泡一泡脚,非常管用,从此晚上腿脚不再怕凉,而且白天走路也没那么沉了。

大家要学习好这一招外洗泡脚方,因为这招可以尽孝,可以帮助家里高堂双亲缓解老寒腿的痛苦,既简单又有效,还可以增强体质,预防感冒。

这个病人用了泡脚方后,从此腿脚不再凉麻了,走路也没那么沉重了,以前不愿意走路,现在也想走走了。原来这小小的泡脚方还加强了他肾主腰脚的能力。

为什么小孩子待不住,老爱跑呢?因为小孩子双腿阳气足,阳主动。

为什么中老年人坐在那里,就不愿意走动,而且走动时腿脚也沉重,不够利索?因为中老年人阳气少了,阴寒多了。阴主静,所以动不了,也不喜欢动。通过一个人好静还是好动,就可以知道他身体的阳气状态。很多中老年人就像日薄西山一样,这就是为何温阳的泡脚方对他们大都有帮助。

这位糖尿病的病人自己用得好后,又教给他的父母及邻居老人用,只要泡过了,都觉得身体气血畅通多了,比没泡前要舒服多了,晚上睡眠质量也提高不少,白天更有精神了。看来古人睡前一盆汤的养生,真是很好的经验啊!

在川椒这一节课里,我们学到川椒达下,温中下气的功用。用它来煎汤泡脚,可以温通人体血脉,散掉双脚寒湿之气。所以《神农本草经》里记载,川椒可以驱逐骨节、皮肤、肌肉间的寒湿痹痛。《本草纲目》里记载,川椒可以治足弱。

好,川椒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,下节课我们讲干姜。

第十二章干姜

干姜暖中;

代罪羔羊与罪魁祸首;

大家好,上节课我们讲到川椒这味药,川椒达下,人体脏腑的最下位是肾,所以川椒以它大辛大热的特点,进入身体能直接降到命门,把下面的火点起来。由于它是辛温之药,所以它边降边散,能够打开整条消化道,温中下行。这就是为何四川、湖南、湖北很多人喜欢吃花椒的道理。他们做菜,如果不放些花椒,就吃得不够过瘾。

确实,在寒湿之地,或者寒冷的秋冬季,或者人体偏寒湿的,炒菜时放些花椒,能够使火热下达,大能开胃助脾,暖命门阳火,除寒湿。

我们讲川椒达下时,还提到川椒可以引气下行,助肾纳气,因为它是种子,诸子皆降,所以肾气上逆,用川椒能引之归经则安。

川椒达下,它除了达到脏腑中的肾,还可以达到腰脚,因为肾主腰脚,腰脚也处于人体下位,是寒湿之邪最容易侵袭的地方。

我们介绍的施今墨老先生的泡脚方,对于有老寒腿的长辈们是一个尽孝的方子,可以帮他们散阴寒,除湿冷,恢复腿脚的轻便、温热。

当然,对于每天工作疲劳、腿脚沉重的白领们,晚上睡前一盆汤,用川椒来泡脚,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保健习惯。腿脚一暖,周身之寒自散,周身之寒一散,就不容易外感。

现在很多人容易反复感冒,不是说细菌、病毒有多厉害,而是体质差。中医

认为疾病总是正邪两方面兼顾的,而不会片面地认为是邪气病菌在作怪。

如果是单方面病毒、细菌引起的话,那么为什么同样的环境,同样的生活,你得病他不得病呢?个人的体质、正气才是决定得病与否的关键。所以这类病人,如果冬天手脚不能暖起来,仍然一派虚寒的话,就容易反复感冒,反复生病。

体质好不好就看手脚,手脚平时怕凉怕冷,体质也好不到哪里去。赶紧想办法把手脚搞热点,这样就不容易得病,即使得病,也不会得大病。

如果手脚凉,得的病就比较难治。为什么呢?一息阳气一息命,一息寒气一息病。这时该怎么办呢?

平时要注意保健,用川椒煎水泡脚,也可以减少你的疲劳,令你气血畅通,阳气恢复,晚上睡觉不会因为腿脚凉而难以入睡。精神养足了,就不容易感冒了。川椒煎汤泡脚,不单治老寒腿,还可以预防感冒,甚至一些虚火上冲,容易患咽炎、口腔溃疡的,但见腿脚冬天容易凉,属于上热下寒的,也可以用川椒煎水泡脚,把下焦收引的血脉打通,那么上面的浮热自然就下来了。

学习到川椒能治疗寒湿在脚,这只是治病已成,你要去思考是什么行为习惯让病生的?是什么不良的生活习惯制造了老寒腿?如果天天打麻将、熬夜,一坐就几个小时,腿搁在那里老不动,川椒也没办法啊。如果天天穿短裙,冻得发凉也不知道保暖,甚至腿部静脉曲张,光手术能除根吗?

找不到制造寒湿腿的凶手,做了手术又有何用?手术去除的不过是身体肌肉这些代罪羔羊而已。罪魁祸首一天不除,一天疾病都在进行时。

所以我们要搞清疾病的来龙去脉,去脉是如何通过药物去根除病痛,来龙是如何通过表面的病象去见病知源,纠正各种不良生活习惯,以后彻底不得这病。这样双管齐下,才是真正标本兼治之道。

当然大家还要记住川椒除了温中止痛外,还有杀虫止痒的作用。治疗蛔虫内扰的古方乌梅丸就用川椒,寒温并用,令虫子根本没法在这种环境里生存,于是通通排出了体外。

川椒杀虫止痒的作用,还体现在治疗各种湿疹阴痒,所以它常和苦参、蛇床子、黄柏、地肤子、百部等药物合用,煎汤外洗,可以祛除局部湿疹瘙痒。

大家看,哪种环境容易长虫?当然是阴寒湿冷之处。我们多次跟大家提到,中医治虫治的是环境,环境一改善,虫自然没法生存下去。

而川椒,李时珍说它是纯阳之物,味辛而麻,气温而热。既麻辣,又温热,虫子见了莫不闻风而逃。

大家看是不是啊,阳光照得到的角落,霉菌就长不起来,长了霉菌,说明阳光照不到那地方。人体也一样,凡阳气不足的地方,就容易长病。用川椒来治瘙痒、虫痒,就是利用它的纯阳之性,令阳光普照,病菌自消。

所以大家还要多站在阴阳的角度上去思考药物的功效,这样你用起药物来就非常灵活,你就知道为什么川椒、蛇床子这类的药能够止阴道虫痒。

中焦脾胃如炉灶 下面我们跟大家讲干姜。

干姜暖中!“暖中”两个字,可谓是把干姜的个性点得极为到位。古人认为,干姜乃脏寒之要药也。凡人体中焦虚寒,脾胃火力不足,总少不了干姜。

上面我们讲川椒达下,川椒以温热之性,善于走到人体下部,壮元阳,暖腰膝。而干姜同样温热,它就偏重于暖脾胃,暖中土。脾胃虚寒,则万物肃杀;脾土温暖,则百脉和调。所以诸虚劳损,皆当从脾胃入手,方为正治。

干姜暖中,是中焦脾胃寒证的要药,那么中焦脾胃虚寒有哪些表现呢?

首先大家想想看,如果锅下火力不足,锅里的食物是不是难以煮熟呢?所以病人中焦阳火不够,腹中就会冷痛,或者拉稀泄泻,完谷不化。

大家再想想,锅下火力不够,锅里的水是不是不能烧开,锅盖是不是凉的?所以人体虚寒,中土阳火不够,病人四肢容易冰凉,这都是一派阳火不能供应到四肢的表现。四肢皆禀气于脾胃,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,脾胃阳气不够,煮不熟食物时,四肢怎么有温暖的气血来提供能量呢?人当然少气乏力,疲劳倦怠了。

那舌象呢?中焦阳气不够,寒湿就会内盛,所以脏寒的人舌苔白腻或水滑。那么脉势呢?有力无力辨虚实,中焦虚寒的人,不用说脉都偏于濡缓无力。所以大家要用好干姜,很简单,只要把握住病人脾胃阳气不足,不能很好地腐化食物。

有个女病人,因为吃了冷饮,拉了三天肚子,拉得手足冰凉,面色苍白,腹中冷痛。大夫刚开始想叫她吃藿香正气胶囊,但转念一想,藿香正气胶囊对于寒湿内盛的腹泻有效,但对于病人阳火不足,属于虚证,力量还不够。

这病人是以里虚为主,寒邪直中中焦,不能温煦,所以腹中转不过来,拉稀数日。这时应该以健运中土为主,于是叫她加倍吃理中丸,因为病重药轻,效果就会不理想。这时要加大药力,以偏纠偏,直接补火助阳,把中焦虚寒的脾胃锅

灶燃烧起来,使水谷得化,不再拉稀。

理中丸由人参、干姜、白术、甘草这四味药组成。她吃完后腹中就不冷痛了,四肢也暖起来了,脸色也没那么苍白了,拉稀也止住了。

我们常碰到女子吃生冷瓜果、冰激凌,或男子喝冰冻啤酒,导致腹泻拉稀,大都建议他们服用理中丸,先把中焦调理调理,因为干姜有暖中之功。

人体的中焦脾胃就像炉灶,最怕拿冷水去泼,不要说是冷饮、冰激凌,就算是凉水、生冷瓜果都要少吃。

前面我们跟大家提到过,一个善养生的老者,年近百岁却动作不衰。有人请教其养生之道?他说,吾不以脾胃暖冷物,熟生物。

看来健康的长寿者,都是以健康为导向生活,而不是以欲望为导向生活。那什么是健康导向,什么是欲望导向呢?就像你看到冰激凌就想吃,却不问自己身体阳火足不足,是不是真的能消纳得了?

吃完冰激凌,还想吃冰冻西瓜,吃完冰冻西瓜,还想喝冰冻啤酒,尽干些往自己锅灶里泼冷水的傻事,这样胃口就不开,食物就开始难以运化,肚子就容易冷痛,就容易痛经,这些都是欲望导向而付出的健康代价。

而健康导向则不同,见到有伤身体阳气的行为,即使自己很想吃,也会懂得及时节制欲望,而不会肆无忌惮地吃得上吐下泻,吃得手脚冰凉,吃得胃口不开。所以,智慧的人应该是过一种健康导向的生活,而不是贪图口舌之欲,却让周身脏腑买单,为此付出病痛的代价。

当然,如果碰到脾胃虚寒,脘腹冷痛的病人,不用理中丸,单用一味干姜也管用。《外台秘要》就单用干姜研末送服,治疗寒邪直中脏腑引起的腹痛、冷泻。当然胃寒痛、呕吐也有效,《和剂局方》里用干姜配合高良姜,称为二姜丸,专治胃寒呕吐。

好了疮疤忘了痛;

脾胃寒热不调,形成痞满之证,也经常用寒热搭配法治疗。

有些病人吃凉饮,伤了脾胃,又吃了燥热上火之物,也伤了脾胃,长期饮食久伤,导致脾胃升降失常,这样寒凉的东西吃不了,热的东西也不敢吃,稍微吃饱一点就不消化,这该怎么办呢?

这类病人,我们见得最多,也是中焦寒热错杂、升降失司最常见的脾胃病。这时你得寒温并用,升降同调。

有个病人,有慢性胃炎,听人家说,吃黄连素片管用。大家学了中医,既要用偏方秘方,但也不能尽信偏方秘方。凡物都有两面性,尽信方不如无方。

黄连素片对于胃热上攻的胃炎效果好,但如果长期久服,矫枉过正,就容易苦寒败胃,导致胃中虚冷,口泛清水。

这病人连吃了半个多月的黄连素片,也不知道什么叫中病即止。吃得胃中虚冷,直泛清水。问大夫该怎么办?

大夫跟他说,赶紧把黄连素片停了,过犹不及啊!于是大夫给他开了半夏泻心汤,重用干姜,把中焦暖起来,少佐黄连、黄芩,是起到降胃浊的作用。

脾得干姜就能温升,胃得芩、连、半夏就能苦降,中焦又有人参、大枣、甘草固护着,提供气血能量。这样吃了三剂半夏泻心汤,以前的胃胀消失了,口中泛清水也没有了。

他又问,还要不要继续服用呢?大夫跟他说,大毒治病,十去其六,常毒治病,十去其七。你这身体基本恢复过来了,只要不再去折腾它,不乱吃药,不再吃得过饱,脾胃自己就会慢慢修复过来。

所以病人不要整天抱着药罐子,身体稍微有好转迹象,就要靠饮食保健,靠节制欲望,靠锻炼身体来收尾。不然的话,旧病反复就会更重。

有几例脾胃病的年轻人,胃胀,吃不下饭,看病时一派苦苦相求的无奈。大夫再三交代,脾胃病好治,但治好后不要乱吃东西,不要再喝冷饮、冰冻啤酒。他们在治疗期间,都能严格遵守,几剂药下去,胃就不胀了,饮食也恢复正常了。随后好了疮疤又忘了痛,完全把医生的忠告抛在脑后,完全不把病痛当回事,甚至有个小伙子,在酒吧里喝到胃出血,及时送到医院才算救回来。

少折腾,少透支;

中医并不怕疾病,疾病也没有病人想象的那么难治,身体也没有想象的那么脆弱,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疑难大病呢?那是因为人们折腾自己的身体太厉害了。

只要少折腾,少过用,少透支,即使有病,大都不是什么大病。

你看为什么在我们父母辈的时候,他们的营养、医疗水平远不如今天,但当时医院少,也没有那么多的三高、肿瘤病人。为什么呢?

当时没有那么多的娱乐项目让你熬夜,透支身心,没有那么多的网络游戏、手机让你暗耗精血。如果不懂得节制欲望,你即使生长在再发达的国家,拥有最先进的科技,一样万病缠身,不得自由。

相反,你如果懂得回归自然,懂得节制欲望,懂得饮食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,即使生长在小山村里,地方偏远,缺医少药,你也照样健健康康。

我们这小山村里就有一个老人,几十年来很少生病,偶尔风寒感冒,他自己搞点生姜、绿茶煎汤,喝一两次,休息一两天就好了。

像在大城市里,打吊瓶三五天都好不了。不是吊瓶没效,而是人们打着吊瓶,还在拼命地煎熬,拼命地暗耗精血。你不为健康休息充电,怎么会有健康呢?

很多疾病不是病有多可怕,而是你折腾身体折腾得太厉害、太可怕。

如果说不断地开医院,不断地降低药费,全民医保,就能够根除病苦的话,发达国家早就把疾病消灭了。所以真正出离病苦,不在外界药物、医疗设备,而在我们自身。现在很多人习惯把眼光往外看,不懂得向内观。自己脏腑亏耗精血都没得用了,还不能觉醒,也不懂得如何调理,如何保养。

干姜除了温中散寒外,以它温热之性,还可以回阳救逆,我们常说的四逆汤,是回阳救逆第一方,里面就用干姜配附子。当一个人阳气脱失时,整个脉都瘪下来,中医叫亡阳,脉微欲绝,连手足都是凉的。这时急用干姜、附子、甘草来回阳通脉,令身体阳气足,脉管充,阴寒散,手足温。

姜辛味,痰饮退;

等讲到附子时,再跟大家谈论四逆汤,干姜还有第三大功用,就是温肺化饮。前面讲五味子时,就跟大家提到,若要痰饮退,宜用姜辛味。

这种痰饮应该是寒痰留饮,形寒背冷,寒痰是以清稀为主,这时你重用干姜、细辛、五味子,这三味药退痰饮速效。

因为脾为生痰之源,肺为储痰之器,干姜上能温心肺,下能温脾胃,脾阳一振,水饮就在脾胃这里被化掉了,在源头上杜绝了往肺方面传送。同时干姜温肺,在胸肺那里温阳化饮,使肺朝百脉、通调水道的功能加强,痰浊留饮气化,自有去路。所以说,用姜辛味来治寒痰留饮,是标本兼治。故张仲景在小青龙汤里及苓甘五味姜辛汤里都喜欢用这组药阵。

但大家要知道,凡有寒痰留饮,不论是哮喘,还是咳嗽,病人都要远寒凉。

很多病人一边吃生冷,一边吃温热的药去化痰饮。你一边给虚冷的身体雪上加霜,一边又用温药去春阳融雪,这样折腾来折腾去,就把身体折腾坏了。

好,干姜这味药我们讲到这里,下节课我们讲胡芦巴。

第十三章胡芦巴

胡芦巴治虚冷之疝气;

未议药,先议病;

上节课我们讲到干姜暖中。干姜善于温暖中焦,令水谷得化,我们提到,人体中焦脾胃就像锅鼎一样,灶下火足,锅中水谷就易熟;灶下火力不足,锅中水谷就清冷难熟。所以中医治疗腹中冷痛、完谷不化、泄泻等病症,用的是温壮之法,把灶下火点起来,令水谷得化,寒气得散。

中医通过这种取象比类,可以迅速把握病因病机,知道寒热用药。所以大家要善于从日用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里提取中医智慧,有时你领悟一两个道理,远比反复地读书管用。世事洞明皆学问。我们不单要洞明人体的病因病机,更要熟知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以及世道人心,这样就有助于领悟医道,知道疾病来龙去脉,知道如何确立治法方药。

干姜是治疗脾胃寒证的要药,大能温中散寒,如果纯属虚寒者,用干姜即可。《千金方》里就有单用干姜粉送服治疗虚劳不眠的记载。当然,这种失眠属于身体阳气不够,一派虚冷,大家应该从来没有听过用干姜来安眠的吧?

如果你具有辨证论治的思想,就不会以为这种论断标新立异,古人这样用,是理所当然的。久病多虚寒,暴病多实热。

身体失眠日久,体虚形劳,阳气严重消耗,这时唯有用干姜这些温中、守而不走的药物,才能把阳气给镇住。最严重的阳虚,是亡阳证,阳虚到了极点,这时要回阳救急,也需要用干姜,不过要注意配伍,纯干姜以温中土为主,而亡阳必兼心肾阳气衰竭,所以非附子不能起沉疴。

同时干姜还能温肺化饮,中老年人咳嗽痰饮,大都是阳气亏虚不足,寒邪偏盛,因为中老年人属于日薄西山,阳气状态大不如年轻人,所以行动迟缓,手脚不够温暖。用干姜的目的是制阳光、消阴翳。大家看肺中停痰留饮,就如同地上一沓沓的积水,这些积水要化散掉,靠的是阳气。

当病人阳主气化功能强大时,阴寒水饮这些病理产物在体内就待不下去了。当病人身体里储存大量寒痰留饮,就代表他身体阳主气化功能大减,所以中医通过制阳光、消阴翳的思路,加大身体肺脾阳气,使水饮气化自消。故不管是哮喘、咳嗽、支气管炎,但见寒痰留饮,非姜不化。

怎么知道它是寒痰留饮呢?前面我们跟大家讲过日咳三焦火、夜咳肺间寒的道理。很多中老年人,晚上被寒痰留饮咳醒,因为晚上阴寒盛,阳气微。同时从咳痰的颜色也可以看出病人是寒咳还是热咳。

寒咳用热药,如干姜、细辛;热咳用寒药,如百部、马兜铃。所以治咳嗽没有固定的药,关键是要分清寒热。寒来热治,热来寒治。

调寒热就是调阴阳,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。故我们学药物,学来学去,就是学一个理法,学一个辨证。所以古人说,未议药,先议病。用药不难,难在辨病。辨病不难,难在识阴阳。阴阳能够理得顺,你就有很多方法来治这个病。

中医可以用多种方法去治同一个病,并不是说中医没标准,而是中医有一个大的标准方向。就像你去北京,没有人规定你一定要坐飞机,而不能坐火车,也没有人规定一定要坐火车,不要坐汽车。方向对了,哪种交通工具都能够到达。

所以中医良师教的是规矩方向,引导你去识阴阳、辨阴阳,而不是仅仅教你偏方秘药,这些偏方秘药局限性很大。

虚冷长包块;

下面我们来看胡芦巴。这味药可以治虚冷之疝气。

提到治疝气也要分虚实,前面我们在寒凉药里讲过好几味可以治疝气的药物,大家回忆回忆。首先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,还有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,以及金铃子治疝气而补精血。

这些治疝气的药大都偏于实热堵塞类型的疝气,利用海藻、昆布这些海底的藻类药,目的是咸能软坚,令局部的疝气、包块软化分解。

而金铃子是种子类药,善入肝经,疏肝理气,以子通子。肝经是下络阴器,旁及胸肋,上达巅顶的。我们要疏肝理气,就要看不同的需要而选用不同的药物。

比如肝气郁结在巅顶头痛,必用川芎。肝气郁结在胸肋胀满,胁下隐痛,必用柴胡。肝气郁结在小腹、生殖器周围,因为肝主筋膜,这周身的筋膜容易有停痰留饮、瘀血结块,这时就用川楝子。因为诸子皆降,子类药善于下降,又善于开破,能够把瘀滞结块打开。

大家要学到子类药善开破的功用。以前学过一篇叫“种子的力量”的文章,种子可以把压在上面的石块顶开,可以破土而出。如果没有一股开破之力,它如何能够顽强地屹立于天地间,即使埋在深深的土壤里,它也可以向上向外通开。

有学生服用五子衍宗丸的汤剂,本来这汤方是由五种种子类药构成的,以子补子,种子类药善于补益人的腰肾、精子,但他素来体弱,结果吃了还没来得及补进去,就通过遗精泄掉了。

他不明白为什么?按道理子类药善封藏、善补益的啊?不知道为何反而开破、滑泻出来呢?后来叫他把子类药炒熟后服用,就不再遗精了。

他就疑惑,同样的药,为何生用就走泻精气,炒熟就补益精气。

原来病人体虚力弱,身体不够固密,用这些生的种子类药,它们有条达开破的个性,就像把它们埋到土里,它们都要钻出来。所以服用生的,就容易走泄精气,就是因为它们有这股开破之力。炒熟后,开破之力减少了,剩下的就是补益。我们学川楝子要懂得它治疝的机制,它善于开破下焦,助肝疏泄,把肝经下络阴器的通道一打开,局部凝结的包块就消散了。

而我们今天学的胡芦巴这味治疝气的药,它治疗的疝气并不是实热堵塞,而是虚寒引起的水湿凝滞疝气疼痛。大凡暴病多属实,久病多属虚。像金铃子(川楝子)、海藻、昆布,偏重于治疗实热、新病疝气,如果要治疗久病体虚、虚中夹实的疝气,就要配合一些扶正补益之品,以达到让正气存内、邪不可干的效果。

胡芦巴这味药就是专门治疗久病属虚的疝气。中医有个原理叫久病及肾、穷必及肾,这是说病程日久,必会累及肾中阴阳不足。古人看到这里,就知道你阳气亏虚在前,寒湿凝滞在后,所以这种寒湿疝气是阴成形的产物。阴成形是因为阳化气不够,我们前面多次跟大家讲过,道路到处是积水,是因为天气阴冷,太阳没有出来,如果阳光普照,断无积湿积冷之象。如果身体阳气充足,那么阳气所到之处,断无长包块疾病之忧。所以中医认为虚冷长包块,温化可散消。

大家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汲取一些现象,通过这些现象去领悟医中妙道,往往高深的医理妙道就在日常生活中,只是不说穿、不道明,百姓始终日用而不知。0湿衣服之象

刚洗完的衣服沉重,水湿一直往下滴,聚成一团,而一经太阳暴晒,慢慢水湿就气化,这样衣服就变得干爽,不会因为湿而聚成一团。

我们从这个洗衣服、晒衣服的象里可以看到,身体寒湿重,就像衣服吸满寒水。吸满寒水的衣服有三大特点:一是衣服沉重;二是衣服被水湿聚成团,就像包块一样;三是衣服水湿都往下面聚。

大家从这三个特点里,是否能够领悟出寒湿在人体的种种病象呢?

第一,寒湿容易凝滞,所以病人身体沉重,不轻快,血脉流动也不够通畅,腿脚走起来也不利索。

第二,寒湿瘀积在局部,就是一摊一摊的积液积水,如同寒湿疝气、盆腔积液、卵巢囊肿,这些都是寒湿凝聚成包块积聚的表现。这些包块团聚就像一堆堆垃圾,堵塞经脉,不通则痛。

第三,寒湿下流,衣服的寒水湿水往下面滴,人体寒湿重,下焦腿脚就沉重,腰膝就冷,小便就频。小便频急,就像湿衣服滴滴答答,水老是滴不尽一样。甚至病人腿脚冰冷,秋冬天睡到大半夜还不暖和。

寒湿由于有下注的特点,这些道理大家可以自己去推。要善于去推理,像做数学题一样,得到几个公式原理,就不用做很多题,而且这些陌生的题,放在你面前,你也会去通过基本原理,把它推理证明了。

知道寒湿腰痛、寒湿疝气,就能推出寒湿痛经,寒湿脚气,寒湿引起的阴囊收缩、睾丸疼痛,寒湿引起的腿脚冰凉,等等。

所以大家只需要取一个物象,通过一件刚洗完的湿衣服,就能知道人体寒湿是咋回事,看到衣服被太阳蒸晒后,寒湿荡然无存,就知道如何用温阳法治疗寒湿引起的种种病痛。

大家学胡芦巴治虚冷疝气,远不止学到用它治疗一种病,很多病你都会治了。O寒湿脐中痛

胡芦巴治疗虚冷疝气,古人有个胡芦巴酒,胡芦巴、小茴香等份,以烧酒送服。胡芦巴和小茴香都是温通、善于沉降到下焦的种子类药,借助烧酒入肝,行药势,助药劲,把温暖的热气送到疝气周围,疝气这种气滞血瘀水停的包块,得到温暖的阳光,就会慢慢消散了。

大家这样来看,就能看得懂这个古方胡芦巴酒了。胡芦巴温肾助阳,散寒止痛,直接助肾阳气化,当身体阳主气化功能加强时,阴实之物就待不住了,所以虚寒阳气不足的疝气,用胡芦巴是很好的选择。

我们同时再看,为什么古人治疗膀胱胀气虚冷,也用胡芦巴配小茴香、桃仁。原来这三种种子类的药,一边温阳气化,一边开破通利。古人说,此三药治膀胱气滞很有效果,大家要知道这种膀胱气滞是寒凝血瘀所致。

《黄帝内经》里说,膀胱者,州都之官,津液藏焉,气化则能出矣。反过来也就是说,膀胱不出尿了,气滞了,冷痛,这是因为下焦阳主气化功能减退,所以单用通利之药通不了。就像河流结冰,你去挖通沟渠,河流还是瘀塞,而太阳一出来,春阳融雪,河水解冻,河流就通畅了,这叫气化膀胱,则小便能够畅通。

学胡芦巴温肾壮阳散寒湿,不独学它治寒疝。我们来看,凡寒湿在下焦引起的各类疾病,比如睾丸痛,古人有个胡芦巴丸。就是通过用胡芦巴配合小茴香、川楝子、吴茱萸,这是导气汤的思路,去治疗寒主收引的睾丸、小腹痛。这都是一派走下焦、畅气机的药。

如果是寒湿引起的脐中痛呢?肚脐乃先天阳气所在之所,肾主元阳为先天,所以余国俊先生在《中医师承实录》里记载,他老师治疗阳虚寒凝的脐中痛,用真武汤加胡芦巴30克重用,无不应手取效,这点值得大家学习。

睾丸痛、脐中痛,下焦阳气不足,寒湿为患者,皆可以用胡芦巴助阳气化。

那么女人寒湿白带、阴痒呢?也可以用胡芦巴配蛇床子,用于温暖下焦,使寒湿散去,虫痒消失。至于寒湿脚气,寒湿腿沉冰凉,由于肾主腰脚,是肾阳不能充分抵达腰脚部,这时也会用到胡芦巴。

这样大家再来看看,是不是胡芦巴的功用就广了?学药、用药站在阴阳角度上,去领悟药性机制,那么用药更活,用方更广,配伍更巧,治病更妙。

如果不能从阴阳角度去理顺用药思路,那么你只知道胡芦巴治虚冷疝气,到真正要用时,还难以辨明何为虚冷。这样用药就不灵,所用就不广。你更难以想到把它灵活运用于下焦一切寒湿病证。

好,胡芦巴这味药我们就讲到这里,下节课我们要讲卷柏。

第十四章卷柏

生卷柏破癥瘕而血通;

春暖花开与温药解郁;

大家好!上节课我们讲到胡芦巴,讲到治疝气的大思路。疝气要分虚实,实证的我们讲了海藻、昆布、川楝子,可以软坚散结,行气止痛。而虚证的我们讲了胡芦巴,还有后面的小茴香,都是很好的温肾助阳、散寒止痛之药。

疝气可以看成是局部气滞血瘀水停的产物,当病人体虚、阳气不够时,这些病理产物,局部瘀滞,不能很好地被气化,纷纷停留在局部,其实说白了就是寒湿凝滞的产物。

中医治疗虚寒的疝气,治的是寒湿。你如果懂得治寒湿,不单会用胡芦巴治疝气,更会治疗脐中痛、下肢冷、痛经及阴道寒湿瘙痒。这些不同的疾病用同样的温阳气化、散寒止痛的药去治疗,在中医看来,叫作异病同治。

我们学一味药,就要学会这一味药能治疗哪些病因病机,这样你就学活了这一味药。大家在用胡芦巴时,要辨明是虚冷,如果是湿热或阴虚火旺就要少用,以防火上浇油。这也是我们叫大家一直要注意辨证的道理。可能同样一味对疝气有治疗作用的药,由于虚实寒热没辨好,它反而会得出相反的效果。

中医治病治的是阴阳寒热,所以明白八纲很重要。这就是为何《药性赋》里讲胡芦巴治虚冷之疝气,要特别标出是“虚冷”二字,如果不是肾阳不足、下元亏虚引起的寒凉冷痛,那就不能用胡芦巴。

胡芦巴还可以治疗寒凝气滞的肋胀,按常规来说肋胀应该用疏肝解郁的柴胡、郁金之类,为什么选用胡芦巴呢?

我们必须要明白肝气郁结的机制,肝气郁结也分寒热。有一种是郁热,脉弦硬偏数,用丹栀逍遥散治疗肋胀,效果非常好。

但是另外一种肋胀,病人脉缓沉,力量不够,腰脚容易怕凉,这是寒凝肝经所致,用凉药去疏泄,就容易雪上加霜,所以就要懂得用温暖的药去疏散寒气,鼓舞阳气。这样寒凝冰结之症被破开散开,正如同冬天雪地里的树木枯落,到了春天,阳气足,雪化了,树木随着吐出嫩芽,条达起来,生长得非常好。

所以对于体寒的病人来说,如同树木在冰雪之中,你不断去疏肝解郁改变不了问题,你还得去温阳气化,使大地由冬天进入春天状态,这样春风又绿江南岸。你不用去条达树木,树木自然一片嫩绿,这都是温度的变化,引起肝木条达。

这就是为何一些顽固抑郁症,反复用解郁药,搞得脉象都虚缓沉弱,没有力量了,这时直接解郁解不了,越疏泄越没有力气,反而用附子、干姜、胡芦巴、小茴香、桂枝这些温心肾、壮阳气的药,令大地回春,春暖花开,身体转暖,郁闷反而瓦解冰消,烟云俱散了。

所以大家要好好去研究,为什么用扶阳的思路可以解郁,用温阳的药可以治疗肝郁,因为阳药在鼓动元阳、鼓动脉象的时候,一派沉郁之象,一派冷气潜伏之象,彻底被温散开,不用去疏肝解郁,其郁自解。正如不用去刻意梳理树木,春风一来,春阳一起,河边到处柳绿,山边花香四起,又何须忧虑郁闷不去呢?

这正是温热药治疗沉寒痼冷、解除沉闷郁滞的灵活运用。你如果懂得其间的医理,别人用逍遥散解决不了的肝郁,你一摸脉象沉细,就知道怎么回事,变一种思路,用四逆汤,加上胡芦巴这类温壮肾阳的药,反而把他的郁闷疏解了。

九死还魂草;

下面我们来看卷柏这味药。卷柏这味药一般医家可能用得比较少,它善于破血逐瘀通脉络,治疗属于实证的闭经、跌打损伤、癥瘕积聚。

大家要知道,卷柏破癥瘕通血脉,不是去补虚,而是去攻实,所以病人有阴实挡道,病在血分,就可以用它。

我们先来看一下卷柏有哪些特点呢?为什么卷柏又叫九死还魂草呢?

原来这味药特别耐旱,怎么干都干不死它。1959年,日本有位生物学家发现一植物标本在时隔11年之后居然“还魂”复活,这使他感到十分惊奇,于是他公布了这一新闻。这奇特的植物,便是大名鼎鼎的“九死还魂草”—卷柏。

卷柏的根能自行从土壤分离,卷缩似拳状,随风移动,遇水而荣,根重新再钻到土壤里寻找水分。因其耐旱力极强,在长期干旱后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后就又可舒展,故而得名。

现代研究发现,卷柏之所以人称九死还魂草,是因为它具备非凡的“还魂”本领,奥秘全在于它的细胞的“随机应变”。当干旱来临时,它的全身细胞都处在休眠状态之中,新陈代谢几乎全部停顿,像死去一样,得到水分后,全身细胞才会重新恢复正常生理活动。

说起来,九死还魂草的这种本领也是被环境逼迫出来的。它生长在向阳的山坡或岩石缝中,那里土壤贫瘠,蓄水能力很差,它的生长水源几乎全靠天上落下的雨水,为了能在久旱无雨的环境下生存下来,它被迫练出了这身“本领”。

大家能否从卷柏的这种特性中联想到它的功用呢?干枯的卷柏得水而活过来,正如妇人血闭精枯,有阴实挡道,癥瘕在少腹,碰上九死还魂草—卷柏,就能够重新恢复生机,精血再生。所以卷柏生用破血,炒用止血。生用治经闭、癥瘕、跌打损伤、腹痛、哮喘,炒炭用治吐血、便血、尿血、脱肛。

水到渠成与山楂红糖水;

我们今天着重讲闭经,血闭精枯,也是妇科常见病。

妇人三个月以上月经不来,造成闭经,这种情况大家要仔细分析,闭经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,但总的不离张仲景在《伤寒论》里说的一句话:妇人之疾,因虚、积冷、结气,为诸经水断绝。这句话告诉我们,闭经最常见有三大原因:一是体虚血少;二是感受寒凉寒冷;三是肝气郁结,气机郁滞。

而现在很多闭经的患者,不是单一的原因,往往是多方面原因共同形成的。我们看闭经的象,在大自然中,它就相当于河流闭塞。大地有江河,人体有经水,江河为什么会闭塞?一是枯水期,没有水,它怎么能来呢?所以这种闭经的病人,身体气血大亏,连五脏六腑都不够用,更不会有经水排出体外。

为何高考或者大的考试前,有很多女孩不来月经,甚至月经推后,严重的几个月都恢复不了。因为长期紧张,熬夜复习功课,导致精血暗耗不够用,自然没有多余的经水疏泄出来。

像这种纯粹过用身体导致体虚气血不足的闭经,几剂十全大补汤,就把她的气血补回来了,月经也就通开了,这个叫作水到渠成。身体没得水,它怎么来月经?身体经水充足,不来月经都不行。

《黄帝内经》说,生病起于过用。一个人如果不过用自己身体,透支自己身体,很难生病。所以生病提示我们该踩踩刹车了,不要再透用自己的身体。

但是现在很多人都处于长期过用身体的状态,身心非常疲劳,就像疲劳驾驶容易出问题一样。长期处在疲劳工作、疲劳学习中,连休息都休息不好,你说工作效率怎么会高呢?

现在很多疾病是熬夜熬出来的。有一个女孩,连续熬夜一个多月,月经不来了,她才开始害怕了,问这是为什么?大夫跟她说,女人以肝为先天,肝血向下疏泄于子宫而为月经,向上开窍于眼目,能够分黑白、辨颜色。

中医认为,久视伤血。长期过度用眼,耗用的是肝部的精血。肝部精血不够了,它怎么有多余的精血下注子宫而为月经呢?所以少用眼,少熬夜,回归正常的规律生活,几剂药下去,月经就来了。

大家要从闭经看到体内精血不足,不要一味就想到闭住了,只要把它打通就行。为什么通畅的河道照样没水呢?这不是打通不打通的问题,是气血津液足不足的问题,不足后你打通了通道它也流不下来。

所以用生卷柏、三棱、莪术、桃仁、红花,这些破瘀攻积、打通精血通道的药物,必须建立在精血充足的基础上,不足的话,你打通了,它也流不下来。就像水库没水了,打开堤坝又有何用。这时闭经反而是身体在自保自救,就像水库关起堤坝来储水一样。你要读懂身体发出的信号,切莫再过度劫伐自己的身体。

大家看到闭经,不仅要看到阻塞关闭,同时更要看到亏虚不足,你得分虚实,不能见到闭经就通通用卷柏来破癥瘕而血通。所以《本草汇言》中说,非血有瘀蓄,或不因瘀蓄而致疾者,不可轻用。

生卷柏破瘯瘕而血通 为什么呢?因为有病则病受,无病则人受。

用卷柏时,要辨明下焦有阴实挡道,才可以去攻坚攻积。

张锡纯有个治闭经的小经验,或者月经不完全闭阻,或者推后不来,他用山楂一两多煎汤,然后放进七八钱红糖,服之即通。

此方屡试屡效,若月经数月不通者,多服几次,亦通下。这也是通补并调的,用山楂可以活血化瘀,用蔗糖可以补血。这样血充血活,月经自消。

春阳融雪与温经汤;

闭经的第二大原因是积冷。仲景为什么会把积冷视为经水闭绝的重要原因?现在很多妇人,腹中冷,痛经,虽然还没有到闭经的程度,但已经有倾向,月经排出有血块。

《黄帝内经》说,天地温和,则经水安静;天寒地冻,则经水凝泣。这是指起居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到月经。当时这方面的影响还比较少。现在人为地制造天寒地冻,引起的闭经、痛经占了多数。

如何制造天寒地冻呢?住在空调房里,是住在天寒状态下,吃着生冷瓜果,喝着冰冻可乐、凉饮凉茶,是在整个消化道、腹部制造地冻。这样外面天寒,里面地冻,毛孔收缩,经脉闭塞,月经怎么会顺畅呢?

这就如同天冷的冬季,河流为什么会枯水,因为到处都结冰霜了。冰霜凝结,当然流水涩滞不畅。而这时一进入春天,春阳融雪,冰化为水,河流又恢复到往日通畅的状态。这就是大地回春,天地温和,能够令经水畅顺的表现。

所以张仲景要创造温经汤。从这个名字来看,我们就知道女人月经得温则行,遇寒则凝。故清代的陈修园说,温经一方,无论阴阳虚实、闭塞崩漏、老少,善用之无不应手取效。但大家要把握住一点,用温经汤,病人腹中应该有积冷,痛经,月经有血块,或者腹中冷痛。

大家看,中医是道法自然的,为什么我们经常跟大家讲要善于观物取象,善于去观察大自然的道。医道它不全是记载于书本上,医道通天道,这道的东西,在大自然里有,在人身体里也有。

一个善于观察大自然的人,他也善于领悟人体的道理。一个善于领悟人体脏腑经脉循行生化道理的,他必然也善于从大自然中取类比象。

所以大家可以从江河能否发大水里看出人体月经来得顺不顺畅,如果精血不足时来不了,如果精血充足,但受寒了,导致寒凝血瘀,脉道闭塞,就像冬天江河结冰,涩滞不通一样,月经一样来不了。

这时你也不是单纯地去用生卷柏去攻积破冰,相反却要用一些温阳气化的药,如吴茱萸、生姜、桂枝,让身体进入春阳融雪状态,河流通畅,经水自来。

当明白这个道理后,你再去看一些闭经的医案,就能看得懂了。为何有些医家用肾气丸,居然可以治疗闭经,而且效果不错。原来肾气丸里有熟地黄、山药、山茱萸补精水,有桂、附温阳气化破寒冰,有茯苓、泽泻、牡丹皮导水下行。把这汤方放到天地自然中去观察思考,你会惊叹这汤方创造的神妙,它不单符合人体的病理生理,更符合天地之道。不是吗?

你看江河要来水,一定要天地温和,春阳融雪,一定要水液充足,水到渠成,一定要沟渠通畅,顺流而下。这三方面的原因,都集中体现在一个肾气丸里。

难怪古人用一个肾气丸通治天下病,并不是说执死方去套病,而是用肾气丸的理法,用它背后的道。用它帮助人体推陈出新的这个大机制,不管是什么疾病的恢复,都是一个陈旧去,新血生,阴实挡道通开,阳主气化,推动功能加强的过程。

大家如果能够领悟到这个大道,那么你所得到的就是千古不传之秘,就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、用文字来描述的医间大道。

妇人都应知道的方子;

上次有个妇人,月经两个多月没有来,很烦躁。我们跟她说,你先试试用个泡茶方,如果不行再去做个检查。就叫她用生姜、大枣、红糖配合山楂,煎水饮服,连服三天,月经就来了。

她就心安神定,笑着说,怎么这么简单的办法,我都不知道。

我们跟她说,这是你妈妈没传给你。她又说,我妈妈也不知道啊?

我们笑着跟她说,那你妈妈的妈妈没有传给你妈妈。因为这个小方子,是所有妇女都应该懂的。你别小看这个方子,简简单单几味食疗之品,小则可以治疗少腹冷、痛经,大则可以治疗闭经,而且基本上是屡试屡效。

我们要看到这背后的道,这个小小茶饮方,它里面所含的医道,一点都不逊色于肾气丸,而且它们是同出而异名。不同的方名,用的是相同的道。

这个汤方用大枣、红糖补血补水,把身体气血补足,这样才能水到渠成,通开瘀滞。用生姜,善于温阳气化,以它辛辣甘温的特点,能够让身体进入暖洋洋的春夏状态。所以俗话说,冬吃萝卜夏吃姜,不劳医生开处方。

这简单的生姜,就代表一股阳气,一股可以产生春阳融雪、温通经脉力量的阳刚之气。《黄帝内经》说,气化则能出矣。当你身体阳气充足,能够不断气化时,病理产物,血瘀痰阻,就在身体里待不下去了。

孔子在《论语》里说他饮食不撤姜食,不多食。每天都会适当吃点姜,但不多吃,多吃就生热助火,少吃就温通脉络。所以好东西也不要贪多,唯有把握一个平衡度,才是养生之道。这也是温经汤里少不了姜的道理。

那么下面的山楂又作何功用呢?山楂可以活血化瘀。山楂可以做成我们常说的山楂消食片、冰糖葫芦,可以当成食品,大家可以放胆去吃。

山楂在这里起到打通瘀滞的作用。你看当河水充足,有红糖、大枣来赞助,当周身进入温暖的春天状态,有生姜来赞助,这时阳气阴血都提升到一个台阶,就缺一股逐瘀通下的力量,也就是说水库的水已经储足了,现在缺的就是开闸放坝。而山楂在这里是活血化瘀,就是在开闸放坝。所以沟渠水足,沟渠又疏通理顺,堤坝一打开,经水自然来。

所以这姜枣红糖山楂茶,可不是一般的茶饮方,是妙合阴阳大道的组方。古人为什么把姜枣看成是调和营卫、调和气血的最佳搭档。其实你站在调和阴阳的高度上去用姜枣,用得更广,用得更妙。

治闭经说穿了,就是治阴阳。用姜枣说穿了,就是用阴阳。

所以为何这个方子屡试屡效,成为中国妇女必须知道的第一方。因为她们几十年跟月经打交道,如果稍微懂点调阴阳的方子,血不够时重用大枣、红糖;阳气不足,疼痛厉害,身体发凉时,重用生姜;嘴唇乌暗,气血不通时,重用山楂。

这样一个小小食疗方子,用得灵活,懂得辨证,通过对剂量的调整,你就可以应变于大部分痛经、闭经。

有学生就问,老师能不能给个剂量呢?古人说,传方不传剂量,等于没传。不是说剂量不能传,而是中医的剂量向来都是因人而异、因病而异的。

如果堵塞、闭塞得厉害,这时你就可以用卷柏,卷柏配山楂,碰到身体经脉有阴实挡道,逢之即消。所以用药贵当机,你要看到身体需要这药才用,一切从身体的需求出发,而不是从病名去用药。

就算一个闭经,也有虚实寒热,阴阳通滞。所以大家看到《药性论》里说,卷柏能治月经不通,能治跌打损伤。大家一定要一分为二地看这个问题,任何药物都不可能八面玲珑,面面俱到。我们要用其长,避其短。

卷柏攻瘀之力比较强,补虚之力不足。所以碰到虚实夹杂的闭经,你在用它时,就要加上补虚的药,如四物汤、四君子汤,这样连补带消,病就好得快。0浇花的水管

我们接下来看,闭经的第三大原因—结气。

什么是结气?气机打结了,肝气郁结,气滞则血瘀,血瘀则经闭。

所以大家看到瘀血,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,瘀血只是果,气滞才是因。没有气机阻滞,就不容易产生瘀血。中医认为,气为血之帅。气郁在先,瘀血在后。你要知道这个先后因果,治疗起来就容易治病求本。

有些医家善用逍遥散治疗妇科闭经,这个汤方不是用来治疗肝气郁结,胸肋胀满的吗?怎么用来治闭经呢?

会看的看门道,不会看的看热闹。大家要看到方里头的门道,逍遥散不独是疏解肝中瘀滞,肝主疏泄,它也不独疏泄胁肋部,周身上下凡瘀滞之处,肝皆可疏泄之。当肝主疏泄功能减退时,各处都容易瘀滞,所以会肝气郁结。肝经布胁肋,所以肝气郁结的人,最常见的是胁肋胀满。

大家可能对“郁结”两个字不太理解,你可以换一种思维。所谓郁结,就是扭曲打结了。你看人一生气,面目扭曲狰狞,就反映他体内气脉扭曲打结。所以他肝部气机不放松、不条达、不疏泄,周身上下没有一处顺畅的。

大家应该浇过花,或者看过别人浇花。当水管正在浇花时,这时突然水管被踩扁,或者被折住了,你会发现不出水了,或者出得断断续续,很不畅通。这就像人情志异常,容易激动紧张,神经质,脾气不稳定时一样,血压忽高忽低,血糖也不稳定,月经也不定时,时快时慢,时多时少,甚至严重的就出现我们所说的闭经,经水为之断绝。说明她身体的管道已经被彻底堵塞,经水才不下来。水管是这样的道理,人体的脉管也是这个道理。所以你要善于透过生活小现象去挖掘医理妙道。所以你在浇花时,看到水管被折住流不出水,这时不是自来水龙头没开,也不是源头缺水,而是管道郁结。你重新理顺管道,水又源源不断。所以中医临证如理乱丝,治病如解死结。你只要把郁结之处理顺,《黄帝内经》说,疏其气血,令其条达,乃至和平。不管你是治哪方面的疾病,都离不开这条大原则。特别是妇科杂病,《病因赋》里说,女人经水不调,皆是气逆;妇人心烦潮热,都是郁生。

大家看,如果水管扭曲了,管道壁绷得紧紧的,这就是一派气滞的脉象,病人的脉弦硬带数,脾气刚得很,别人的话一般听不进去。所以你如果不帮她顺顺气,她的精血不下来,就会逆流,倒逆上泛到哪里,哪里就遭殃。

为何很多妇人月经期间头痛,月经一过头痛就好,为什么呢?气血并走于上,下不来啊,你吃再多的头痛药都没用,用一两剂行气顺气的药物,疏导月经下来,头痛不治自愈。这就是上病下取,理顺气机。

为何不能头痛医头,大家如果懂得气机循环之理,就完全能够理解这句话,并且能够去实证或实践。

逍遥失笑散;

有个妇人,月经不来有三个多月了。她先吃了一些补气血的药,效果不理想,脾气焦躁,满脸愁容,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。你想想,一个人只要身体有一处堵塞不通,浑身都不舒服啊!这叫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。

治病如果能够在一气流通、条达上下这个高度去把握,很多疑难疾病都变得容易了。《道德经》叫作难易相成。容易是因为把握住了关窍,疑难是因为没找到开锁的钥匙。

所以给她用逍遥散配合失笑散,用逍遥散通气机,治疗疾病的根本,左关脉郁结弦硬,用失笑散活血化瘀通经,引败浊下行,治疗疾病的表象。这样标本并行,其效必速。病人服用后,郁解经通,烦躁失眠之症俱除。

对于身体有郁结堵塞的病人来说,用这行气活血法,就像把她身体扭结的管道理顺一样,是上上之举。

这时你再去领悟古人所说的百病皆生于气郁的道理,你就豁然贯通。如果医道用一言以贯之,就是调气机。通过条达气机,令阴平阳秘,病痛自愈。

清代的王清任最善于此道,所以他在《医林改错》里说,周身之气通而不滞,血活而不留瘀,气通血活,何患疾病不除。全身上下的气机,就像水管一样,没有一处郁结打结,随时打开,随时通透,无所住滞,疾病怎么可能停留、产生呢?

治闭经是这样的道理,治疗高血压、失眠、头痛,也是这个道理。所以大家要从复杂的病象里把握共通的病机实质,这样才有助于由医技近乎医道。

人体的气机要应无所住,才能健康。身体有一分瘀滞,就有一分疾患。你用药或者养生,恢复一分通畅,就得一分健康。

病人关注的是闭经,关注的是失眠,关注的是烦躁,关注的是血压高。你想想,你的水管被踩住了,出水当然不稳定,断断续续,管壁压力当然大。压力一大,人当然烦躁、失眠、头痛、血压高。如果扭曲打结,长期生闷气,气血闷堵在中焦,不往下焦放血,月经当然来不了。

我们医生关注的是扭结瘀滞的气机,是打结的地方,病人害怕的是疾病的结果,我们医生要见果求因,关注的是疾病的原因。如果不把来龙去脉理顺,反复在结果上做文章,那等于空转。

见到闭经就只想到用生卷柏去逐瘀血,通经水。你没看到瘀血的前面是气滞,是经脉扭曲,你不去畅情志,顺气机,徒用攻瘀逐积,又有何用?你如果懂得去理顺气机、经脉,然后适当配以失笑散或卷柏、三棱、莪术等攻逐之物,那就如猛虎添翼,其效必速。

所以大家要从闭经瘀血堵塞的表象看到背后的结气。从下游不能放经水,看到是不是中游肝胆脾胃扭曲郁结了。如果双关脉郁滑独大,气血水都在中焦阻住,水库中上游没放水,你在下游疏通渠道,又有何用?

所以张仲景用一句话就把闭经本质点破,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,这要大家展开思路去思考。中医永远是对因治疗的,所以你学一味卷柏,能破癥瘕而血通,单纯局部有癥瘕积聚,瘀血阻闭才用它。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,我们就要见病知源,随证治之。

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,下节课我们讲白术。

第十五章白术

白术消痰壅、温胃,兼止吐泻;

闭经三大原因;

大家好!上节课我们讲到九死还魂草—卷柏,知道它善于破瘀血,通血脉,治疗癥瘕、闭经。知道这味药草的神奇之处,即使在持续干旱状态,它也不会枯死,反而一逢到水,就重新生长,具有极强的生命力。

我们跟大家讲闭经的治疗时,提到张仲景说的一句话,妇人之疾,因虚、积冷、结气,为诸经水断绝。从而可以分析出引起闭经的三大原因,不是说一个闭经通通都用卷柏破瘀攻积来治疗。如果不是阴实挡道,就不能重用这种破血逐瘀之药,毕竟有病则病受,无病则人受。

相反,很多人是身体体虚,长期透支身体,导致精血不足,月经量少,最后闭经。这种情况,再怎么在下游疏通沟渠,不在上游储水,也不管用。只有上游水储足,水满了自然就来,这叫水到渠成。

当然,你身体阳气不足,气化不了阴成形的病理产物,就堆积得多,这种堵塞也不是纯用攻瘀药可以打通的,要用助阳气化的药,令阳动冰消,那么这些瘀血块就会纷纷化了。这就是为何仲景温经汤里用当归、川芎、白芍活血化瘀的同时,要用桂枝、吴茱萸、生姜来温阳气化。对于病人腹中冷,痛经,月经有血块的,效果非常好。

堵塞严重的,还可以在温经汤里加进卷柏,就成为一个既温通经水,又导开沟渠,攻逐癥瘕,令血脉畅通的方子。

还有的病人长期肝气郁结,我们知道肝气郁结不单会胸胁肋胀,它郁结在不同部位,就有不同部位的病症。有人郁结在头上,就得顽固偏头痛,随情志起伏,头痛加重,这种头痛你不疏通郁结,很难治好。

还有人郁结在膝盖部,一生气,膝盖就痛,腿脚就酸软。这种情况也不是简单的壮腰膝、强筋骨就能把膝盖治好的。

还有另外一种,病人肝气郁结在少腹,容易出现输卵管不通、疝气、睾丸痛,或者各种盆腔积液、妇科炎症。你如果只懂得见炎消炎,见积液治水,见瘀血逐瘀,而不懂得从根源上去理顺气机,用药的效果就不够理想。

因为中医认为,百病皆生于气郁,气血冲和,百病不生,一有怫郁,诸疾生焉。所以治病的关键还是要理顺气机,周身但凡气机能通达之处,疾病就很难留住。有一分通畅就有一分健康,有十分通畅就有十分健康。

这就是为何很多妇科高手善于用逍遥散治疗很多种妇科杂病。不是说逍遥散本领大,而是因为调气机大法对于缓解各种疾病是一条捷径。

恬淡虚无与情志病;

确实,当今时代很多疾病都是情志在身体上的投影反映。如果人能淡定,不过喜过怒、过忧过悲,中医称这种人为平人,平人就不容易得病。所以大家要养生保健,要学习平人,学着过一种淡定的人生。

什么是淡定呢,如何做到淡定呢?你只有胸中淡泊对待各种得失荣辱,你才能够定得住。《黄帝内经》说,恬淡虚无。人世间的很多宠辱得失,都像虚无的云烟,都像天地间的过客一样,你怎么去在意它也留不住,那又何必去执着呢?所以看到这点的人,他的心不会纠结,心不纠结就不会跟别人较劲,不跟别人较劲,就更容易心平气和地工作、学习、生活。这样气机理顺,病也少生,笑口也常开,何乐而不为。这就是为何《黄帝内经》在最重要的内容里要跟大家讲的养生的不传之秘,就四个字:恬淡虚无!

这四个字是人生处世的真相。很多智者要阅尽沧桑后,对这四个字才能领悟深刻。大家为何会对千年以前的《黄帝内经》恭敬备至,因为它讲的不仅是简单的养生愈病之术,而是人生的道理,人生的真相。

我们上节课讲卷柏破癥瘕而血通时,大家要想到身体为什么会有癥瘕?血脉堵塞,瘀血留滞不通啊!

那么血脉为什么会不通呢?气机壅滞堵塞所致。那么气机为什么会壅滞堵塞呢?大家想过没有?

如果见到郁堵,用调气机的方法去解开,这已经算是很高明了,但还不算是最高明的。最高明的应该治之本心,找出病源,而不是见病治病,见招拆招。

那为什么会气滞呢,为什么人体的管道会像水管那样扭曲打结堵塞呢?

中医认为心主血脉,周身的管道都归心所管。如果你长期郁闷,爱较劲,情志不稳定,爱郁怒,那么你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扭曲打结,你又怎么期待周身上下有畅通的血脉呢?

我们常说,上医治病要直指本心。你如果懂得回归《黄帝内经》,回归一种淡定的生活,那么你完全可以避开气脉扭曲,郁滞打结。

这就是上医所看到的地方,看到的是人心,人的生活状态。为什么常说西医治的是人的病,中医治的是病的人?

真正的中医是以人为本去治疗的,包括人的生活起居、情志喜怒、饮食居处、起心动念,通通都考虑在内。在这些地方下功夫,治病就容易得其要领。

炒白术温中止泻;

好,接下来我们讲白术这味药。

《药性赋》说白术能消痰壅、温胃,兼止吐泻。

对于整条消化系统的湿痰壅盛,水饮泛滥,白术都可以治之。

白术苦温燥湿,归脾、胃经,脾胃就像人体中焦的堤防,堤防属土,是用来干什么的?是用来治水的,所以凡水湿泛滥皆不离术也。

古代苍术、白术不分,统称为术,后世才分别用药。

白术偏于补脾健脾,所以四君子汤用它,补虚补气。苍术偏于燥湿运脾,气味更浓烈,所以平胃散用它开胃纳食,发散寒湿。

古人称这白术乃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,是补脾的圣药,所有健脾除湿之品都无出其右。所以白术是名副其实的脾胃正药。今天我们要从九方面来谈谈白术。《主治秘诀》曰,白术其用有九,温中一,去脾胃湿二,除脾胃热三,强脾胃进饮食四,和脾胃以生津液五,主肌热六,治四肢困倦,目不欲开,怠惰嗜卧,不思饮食七,止渴八,安胎九也。

首先,白术能温中,特别是炒白术,温中健脾之力更强。前面我们跟大家讲过,人体中焦脾胃如鼎炉,如果火力不够,就会拉稀泄泻,大便不成形。这时急需温中健脾,把中焦脾胃阳气提起来,使水谷精微能够得到健运温化。

所以在理中汤里用人参、白术、干姜、甘草四味药,大能温中健脾,治疗脾土亏虚、中阳不振的食少便溏、四肢乏力等病症。

常有病人在夏天吃冷饮后,肚子隐痛,拉稀,有些一两天自会好,有些脾胃功能不足,脾土亏虚,三五天也好不过来。所谓好汉抵不过三泡屎,再壮的人拉上几次,也像泄气的皮球,没气了。

只要看他舌苔白腻,属于寒湿内盛,但用理中汤,重用炒白术,往往一剂知二剂愈。肠胃中水谷得到温化,自然就不拉稀泄泻了,正如锅下火力充足,锅里的食物自然被蒸熟煮烂。

所以大家夏天不要贪凉饮冷,身体适当出些汗,发发热,是大自然的恩赐,大自然设计夏天自然有它的道理。通过夏天阳气旺盛,把脏腑里的沉寒痼冷,囤积了一个秋冬天的寒积,彻底给气化开来。

现在谈到养生,很多人都不懂得这个道理了,不知道什么叫“四气调神大论”,即使读了《黄帝内经》,也不知道怎么反观到自身来去调整不良生活习惯。

《黄帝内经》说,夏天不厌于日。不要讨厌太阳、讨厌阳气、讨厌出汗,那些躲开阳光的人,疾病就容易缠身。

为什么要用三伏灸治疗秋冬天的哮喘、风湿呢?这叫冬病夏治,正是利用夏天最好的给身体补阳的时机,顺其性,一举把沉寒痼冷发出体外,秋冬天哮喘、风湿痹痛发作自然就少了。

古人看到这点,在《黄帝内经》中总结出“春夏养阳”的道理。所以大家要知道顺其性为补,顺应四时节气交替,该温时温,该凉时凉,那就是对身体最大的补益。

现在不同了,人们春夏天怕热,就吹空调,喝凉饮,制造出大量腹泻、大便不成形的消化系统疾病。而秋冬天怕冷,就躲进暖气房,这样身体得不到很好的封藏,结果冬不藏精,春必病温。冬天不能很好地封藏,那么春天来时流感就多了,温热病也就泛滥了。

所以大家热时不要怕热,要接受它,正好以热来疗寒。身体有一分阳气就有一分性命,有一分寒气就有一分疾病。等到秋风起天地寒凉时,大家也不要怕寒凉,寒凉能够助身体封藏,把浮躁上越的气机收敛下来。

四时的节气安排必定有它的道理,现在很多人都与养生背道而驰,所以病疾多。有一首诗说:

畏寒时欲夏,苦热复思冬。妄想能消灭,安身处处同。

草食胜空腹,茅堂过露居。人生解知足,烦恼一时除。

所以大家看看,调寒热都不是凭外界的药物,要凭借自己的心性。如果你天天待在空调房里,喝凉饮,那么即使每天吃炒白术,又有什么效果呢?

温中用白术没有错,但人有一分知足之心,能够节制欲望,少犯养生误区,就是最好的温中。一个人只要不去折腾自己的身体,那么他的中焦脾胃阳气自然都会慢慢恢复过来。

所以养生很简单,就是戒除很多自己折腾自己的习惯,回避这些养生误区。O完带汤除湿止带

我们来看白术第二大用处,去脾胃湿。

中医认为脾主湿,《黄帝内经》病机十九条里说,诸湿肿满,皆属于脾。所以脾虚的人水湿会泛滥。中医又把脾比喻成河坝堤防,如果河坝堤防不固,河水就制约不了,制约不了就会泛滥成灾,所以周身水湿泛滥要从脾论治。

人体有哪些水湿泛滥的疾患呢?第一,口中流清水;第二,咳吐清稀样痰饮;第三,皮肤湿疹,起水疱;第四,身体水肿,腿脚沉;第五,大便不成形,稀烂如泥;第六,妇人带下量多,清稀如水;第七,男子腰痛,腰中酸重,如带五千钱······这些情况一般都可以直接用苍术、白术这组药对来健脾除湿,苍术、白术连用,是去脾胃湿的黄金搭档。

有个妇人白带量多清稀,数月不止,舌苔水滑,脉濡缓。

这都是一派湿邪内盛的表象。大家见到湿,就要想到脾胃,如果脾胃堤防牢固,湿邪断无泛滥之理。如果河堤出现漏洞,不牢固,下游就到处都是水泱泱的。

所以中医见到水,一定要想到土,看到下游泛滥,一定要治理中游的堤坝。所以你见到一个下焦白带异常、清稀如水的病人,不要单纯想到肾的问题,一定寻到脾胃中去治,方可治愈。

给她开了五剂的完带汤,吃完三剂,她就反映白带收住了。

大家看完带汤,没有用特别补肾的药,都是苍白术连用,健脾除湿。脾胃才是水湿的大本营。治疗白带,懂得去调脾胃,就是治病必求于本。

分水神丹与道路维护;

《串雅》里有个分水神丹,我们前面讲到过,专治疗水泻不止,就用白术一两,车前子五钱,煎汤服用,立效。

这也是用白术在源头上除脾胃湿,巩固脾胃堤防,用车前子利小便,实大便,给肠道中的水湿分流,那么大便自干,水泻自除。

大家可以去看,下雨过后,道路坑坑洼洼,非常泥泞,这时只需要干两件事,道路就很快干爽了。第一,就是把道路两旁的沟渠疏通,使多余的水湿能够从两边分流,这就是为何很多公路两旁都要挖排水沟的道理。第二,要在坑洼的地方填上泥土,培土才能治水,不填上泥土,这水坑湿漉漉的,很难彻底干爽。

大家看,如果说把车前子比喻成导沟渠、分流水湿的药,那么白术就是填土,把坑给填平的药,两者并用,一边填土,一边利水。这样坑洼之处被填好,水湿被利走,很快道路就干爽了,车辆、行人通行更顺畅了。

大家要把分水神丹放到大自然中去领悟,古人创造方子都是道法自然、妙合天机的。如果你懂得观物取象,你就可以读懂很多神验的古方。

健脾除湿洽腰痛;

《傅青主男科》里说,腰痛,凡痛而不折者,肾经之病,乃脾湿之故,方用白术四两,薏仁三两,芡实二两,水六碗,煎一碗,顿服之。此方治梦遗之病,亦甚效。

大家看这个腰痛方,怎么没有特别去治腰肾呢?纯粹是一派健脾除湿之品!

原来中医认为腰部最容易被湿邪所侵害,因为湿性重浊,易袭阴位,这些寒湿之气最容易囤积在腰脚,故中老年人容易腰酸腿沉,容易出现腰椎间盘突出。这些所谓的突出,不过是骨头周围的锈迹而已,就像铁放在低洼水湿之处,容易生锈,人体湿邪偏盛,骨关节也容易“锈迹斑斑”。

纯粹去除锈,把锈刮掉了,不改变寒湿的环境,那锈还是会再长。所以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,一定要懂得治湿,如果不懂得治湿,很难从根源上去缓解这种病痛,所以要从来龙去脉上把脾、肾为什么会有湿的思路理顺。

大家看,这三味药就从来龙去脉上治疗腰周围的湿浊。

脾主湿,脾主肌肉。腰周围的肌肉酸痛,也是脾主湿功能下降的表现。

所以现在很多人喊腰肌劳损,腰伸不直。其实在根源上是因为多方面原因:一是饱食伤脾;二是思虑伤脾;三是久坐伤肉,脾主肌肉,故久坐也伤脾;四是脾主四肢,四肢缺乏活动,脾功能就会退化;五是饮食生冷瓜果、凉饮,寒凉直接伤中焦脾阳气。

大家可以展开思维去分析,只要找出薄弱环节,致病原因所在,再去纠正它,那么你就可以从根源上去减少脾虚湿盛。而在用药上,中医用白术配芡实,一个健脾,一个敛脾,能够在源头上加强脾功能,这是治其本、治其源的。

前面我们跟大家讲过本末源流论,治病既要正本清源,也要降本流末,给邪以出路,所以腰部寒湿痛,用白术、芡实正本清源,补益脾虚;用薏苡仁降本流末,除湿下行,给水湿邪气以出路。

这时大家再回过来看《傅青主男科》的这个效验方,就可以领悟当时设计处方者的深意了。后面还提到此方治梦遗之病甚效,如果你懂得中医异病同治的道理,不仅可以用此方治梦遗,还可以用此方治白带异常,或口泛清水,脾虚湿盛。不同的疾病,在名相上是不同的,但它们都是脾虚湿盛,都源于共同的大病机,那就可以用相同的方药,中医叫异病同治。只不过它们同出而异名而已。

大家学一个去脾胃湿,就可以学到灵活运用白术治疗各种水湿泛滥之象。

只要抓住病人舌苔白腻,脉濡缓,或者周身有水湿泛滥、外溢之象的,你就可以健运脾土,加强脾主湿的功能。故古人说,非白术不能祛湿。这句话真是一语中的之论啊!不管湿在腰、湿在脾、湿在肠,皆可用之。

《本草新篇》中记载,治疗腰痛往往用一味药可以成功,世人未知也,吾今泄天地之奇,用白术二三两,水煎服,一剂而痛减半,再剂而痛如释。

何以用熟地黄、山茱萸补水而未效,用杜仲、补骨脂补火而未效,却用白术一味药却能取效。白术最善于利腰脐间湿浊死血,这样湿去而痛自失。

这也是单方一味、气煞名医啊!南方行医三把伞

我们再看第三点,除脾胃热。

如何用白术来除脾胃热呢?《神农本草经》里记载白术有除热之功。大家要知道这种热,不是火热的热,而是湿邪郁久化热。

为什么人们感受湿邪后,容易发热呢?原来中医认为,湿邪容易阻滞气机。大家一旦看到湿邪,就应该想到湿邪的一些常见特点,湿性黏滞,容易阻滞气机,气机一受阻,就像交通堵塞,人急躁烦一样,人体经脉就蒸蒸发热。这时你不把身体的湿浊扫清,那么热势就会绵绵不休。

中医治疗外感寒湿、湿郁化热引起的周身烦热用什么呢?用藿香正气散。

在南方如果不懂得除湿治湿是行不通的。有人说,南方行医常带三把伞。第一把:上焦的银翘散。第二把:中焦的藿香正气散。第三把:下焦的五苓散。

特别是中焦最容易酝酿湿浊,湿邪流连不去,郁堵在那里,就会化热。

大家看过沤肥草没有?把草堆在稻田里,任它被水湿腐蚀,久了这些草就会发酵发热。所以人体肠道里的食物积滞排泄不出去,瘀腐在那里,周身肌肉就会发热,而且酸重难耐,特别是春夏之交,最多湿泻为患。

有一个病人,头身困重,酸楚难耐,舌苔白腻,身上蒸蒸发热。

他问,该怎么办?大夫跟他说,你这是脾胃有积热,是营养过剩,饮食过度,瘀腐成为湿热,要清淡饮食,不要再吃宵夜了。

后来就叫他用藿香正气胶囊,一盒还没吃完,胃口就开了,身体酸重之感也消失了,那种蒸蒸发热之感也解除了。

大家看到热象,一定要辨明是火热还是湿热。病人舌头伸出来,舌苔好,舌尖红的,这是火热;如果伸出来舌苔白腻,或偏黄,这是湿热。

火热的直接用我们前面讲的寒凉药,一般一剂知二剂愈。如果是湿热,那么就要用我们现在讲的白术,还有后面提到的藿香、佩兰等药物,祛除湿邪,那么热势自然就降了。但同时大家要注意,饮食生湿热。如果饮食不节,劳伤脾胃,营养运化不过来,这些水谷精微也会化为湿热。

所以大家要知道营养不是越多越好,身体消受不了,吃得越多身体越烦躁,湿热越重越疲劳。人要量力而行,要知道自己的胃容量,如果不懂得饮食有节,那么常年病痛不断。特别在南方,要懂得调理饮食,因为稍微吃得不当,就会导致湿热,让人身体难受。

但很多病人不能反思到饮食上来,老以为身体生病了,就要用药物去治。他不知道反复地生病,是自己折腾坏了自己的身体,就像开车偶尔撞了南墙,要到修车厂去修,交给修车师傅没有错,可你天天撞南墙,反复撞南墙,把修车师傅带在身边也不管用。这时要自己提高驾驶水平,不再撞墙。

就像身体偶尔生病要找医生,如果反反复复,慢性病不已,就要看看自己有没有遵循人体使用手册,是不是经常自己去折腾自己的身体。

老中医的平胃散;

下面我们看第四方面,强脾胃,进饮食。

这点很关键,不论老少、脾胃强弱,在疾病恢复过程中都起到关键作用。你如果脾胃保护得好,疾病就恢复得快,而且彻底。

如果反复吃伤脾胃,疾病就会反反复复,缠绵难愈,中医叫作食复,就是饮食不节,引起疾病反复。

很多小孩,感冒发热,刚刚要好,胃口开了,大家以为热退了,就又是鸡汤,又是排骨,给孩子进补。想不到炉烟虽熄,灰中有火。一旦饮食堵塞,脆弱的脾胃运化不过来,迅速又积食积热,胃口又不好了,热又起来了。所以不是疾病难治,而是在喂养调护过程中,一般家庭都缺乏正知正见。

古人在感冒后都是要清淡饮食,就算是感冒好了的一周内,也不能肥甘厚腻,肆无忌惮地饱食。这是保护脾胃、保护身体的一种常识。可现在很多人对这种常识性的东西都不看重了。

强脾胃、进饮食的代表方是平胃散。平胃散里有苍术、厚朴、陈皮、甘草。如果病人体虚,湿不是很厉害,也可以用白术来换苍术。

这个平胃散,是增加脾胃功能、消纳饮食的名方,能够加强脾胃纳运的功能。

有位老中医,一辈子善用平胃散加减变化。他治疗的病人大都是慢性病、疑难病,开的药方都不超过十味药,非常轻巧。很多病人要求多开一些药。老先生却笑着说,吃药又不是吃饭,饭都不能多吃,何况是吃药。把脾胃调好,饮食就是大药。把脾胃搞伤,吃那么多药又有何用。老先生就守着平胃散,变化出入。很多病人吃了他的药后都反映,胃口开了,体质增强了,病痛减轻了。

这真是一个强脾胃、进饮食的良方啊!

大家要善于用古代名方,善于切中当今时代弊病。现代很多家庭都有吃不完的食物,比起以前来说,都是小康生活。因为整个国家经济腾飞了,所以不愁饿坏的病人,就愁吃撑吃坏的病人。饮食自倍,肠胃乃伤。

不管是小孩、老人,见到好吃的,大都控制不住,胡吃海塞。所以现在慢性胃炎、胃溃疡、浅表性胃炎、肠炎、胃下垂的病人,到处都是,家家都有。

如果不懂得保护脾胃,整体抵抗力都会下降。所以很多人老觉得自己神疲乏力,容易感冒、得鼻炎,觉得腰酸颈酸,体力不支。其实都是同出而异名。

长期饮食过度,吃入太多调料、添加剂,吃太多生冷寒凉之品,吃太多夜宵零食,把脾胃伤得千疮百孔,那么各种疾病就肆无忌惮起来。

所以孙思邈看到这点,感慨地说,万病横生,年命横夭,皆由饮食之患。脾胃一伤,百病丛生,脾胃一安,万邪顿息。

四季脾旺不受邪;

现在很多父母不知道孩子反复感冒和脾胃有何关系,临床上颇多的胃肠型感冒就说明了这一切。为了让大家方便理解,我们把它定义为脾胃型感冒,让大家不要一见到感冒,就只想到发汗解表,而不想到保护中焦。

《黄帝内经》认为,四季脾旺不受邪。一年四季,不伤脾胃,身体就很难生病。如果生病了,懂得调理脾胃,身体也很快会恢复。

所以古人认为调理脾胃是治疗各种慢性病、疑难病的一条捷径,故脾胃派的宗师李东垣就专门写了《脾胃论》一书来阐明发扬《黄帝内经》的这个观点,让后人有方可循,有法可依。

我们回过头来看为什么孩子吃伤脾胃后容易感冒呢?

番禺有个小女孩,反复感冒。大夫一问,整天吃零食,孩子吃了零食,吃饭时就没胃口,时间长了,肠道积热,消化不了,脸色就差,稍微吹风淋雨就感冒。一感冒就挂抗生素吊瓶,十天半个月也好不了。这样寒凉过度,又败伤了脾胃,所以感冒发热一退,咳痰、咳嗽又跟着来,缠缠绵绵,一折腾就一两个月。几年来都是这样,搞得父母很揪心,不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。

后来他父母咨询大夫,大夫跟他说,要让孩子不再那么容易生病,唯一的一个办法,就是提高孩子体质,加强孩子的脾胃功能。他们问,如何加强?

我们跟他们说,两个办法。一是把家里的零食都丢掉,零食养病不养人。零食伤脾胃,不能强壮体质,想要身体好,就不要吃零食。

第二,去买玉屏风颗粒,这是用玉屏风散制成的中成药,专门治疗脾虚力弱、容易伤风感冒的病人。里头就三味药,黄芪、白术、防风。黄芪补气,益卫固表,主小儿虚劳百病;白术强脾胃,进饮食,就是我们的讲白术的第四点功效;再通过防风把邪风之气疏散到体外去,并在体表补一重金钟罩,让外邪难以钻进来。

什么是古方?真正的古代名方,必定是法度严密,用药神奇,有攻有守,有动有静。这个玉屏风散,既有安内的白术、黄芪,也有攘外的防风,所以对小儿脾胃中虚、容易外感邪气来说,真是一个培补正气、使正胜邪退的良方啊!

家长按照大夫所说的去做,几个月了孩子都没有再感冒,体质也好了。

家长吃惊地说,这中成药真管用。大夫跟他们说,管用的不是药,而是人的智慧。你们如果不能认识到零食的弊害,如果不能够从根源上扭转这种饮食误区,那么你们孩子的体质就永远在疾病的泥潭里恶性循环。

所以健康的知见很重要,人病于无知,人健康源于获取正知正见。

如果拿零食养孩子,养十个十个都得病怏怏的。相反,那些条件不太好的家庭,让孩子吃粗茶淡饭,吃五谷杂粮,反而吃得身强体壮,吃得白白胖胖。

为什么有些人用玉屏风颗粒,还有健胃消食片、大山楂丸,都没法强脾胃、进饮食,因为他们只是单方面地用药,没有从生活饮食方面去纠偏。

一边在抗洪抢险,一边在制造水灾,这样永远没完没了。所以聪明的人要到上游去植树造林,要去保卫河堤,这样不用去刻意解决问题,问题自动都会减少。所以最高明的强脾胃、进饮食之道,是在源头脾胃上就不出问题,就知道饮食有节,就知道过一种七分饱、知足常乐的健康生活。

重用白术通大便;

白术的第五大功用,和脾胃而生津液。

古人说,土有湿气,始能灌溉四旁,如地有雨露,始能发生万物。白术虽是苦燥的,但它妙就妙在多脂。所以可以调和脾土,运化津液,灌溉周身。

故用白术来和脾胃而生津液,就要生用,炒用偏于健脾燥湿。生用可以助脾主大腹的能力,帮助敷布津液,增加肠道的柔润,所以重用白术可以通大便。

1978年的《新医药学杂志》“魏龙骧医案四则”中记载,大便干结者,阴不足以濡之,如果用滋润的,脾就不容易润滑,脾更不能为胃行其津液,这样始终是治标。那该怎么办呢?重用白术,运化脾阳。白术多脂质,能帮助润通肠道,实为治本之举。故魏龙骧老先生治疗便秘,大多以生白术为主,少则一二两,重则四五两,大便干结者,加生地黄以滋之,或者少佐些升麻,乃取其升清降浊之意,在临床上每每收到效验。

用白术通大便,这是古人少用的,近代这个道理越来越被诸多医家认可运用,因为白术苦温燥湿,能加强脾的动力,白术又多脂液,可以增润津液。

大家要特别注意,用白术通大便要生用,不能炒用;要重用,不能轻用。如果轻用几钱,还容易壅滞,而一旦重用,却能够起到直抵下焦、通润肠道的作用。这就是古人所说的,治下焦如权,非重不沉。

所以治疗很多习惯性便秘、慢性便秘日久的,这都是以气血不足、脾肾亏虚为主。纯用攻下的,势必伤及正气。我们就要用白术,或者当归,或肉苁蓉、巴戟天之类,增补气血,增润津液,这样自然水满沟渠,不通自下。

白术疗死肌;

白术的第六大功用,主肌热。

肌热有两种情况,一种是我们前面提到的,风寒湿痹阻,与气血相搏,正邪相争,肌表就会发热。就像很多风湿病人,关节会红肿热痛一样。这时我们就可以重用白术,健其脾胃,加强脾胃主肌肉的功能。这样湿邪被脾胃所温化,气血流通,肌热自退。

所以《伤寒论》里很多治疗风湿关节痹痛的方子都用到白术,因为湿留关节,非白术不能祛湿。《黄帝内经》里说,地之湿气,感则害人皮肉筋骨。白术味甘性温,能补益脾土,使土气运行,则肌肉之气向外通过皮肤,向内通过经脉,纷纷被带走运化开,所以风寒湿之痹证皆可治也。

《神农本草经》里提到,白术治风寒湿痹,疗死肌。大家看,连肌肉局部郁闭坏死都可以用白术,为什么呢?

《难经》里说,损其脾者,饮食不为肌肤。这是说一个人脾胃伤损后,水谷精微不能很好地敷布到皮肤去,新鲜气血不能取代旧的败浊之物,这样局部皮肤就容易长斑变黑,或者坏死溃烂。所以不管是美容、治斑、除皱,还是治口腔溃疡、胃溃疡,抑或治疗痤疮溃烂后、皮肤色斑沉着,以及身体长疮后肌肉修复不好,等等,大家除了辨证论治外,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加强脾胃主肌肉的能力,这样肌肉新陈代谢才快,更新才迅速。

为什么很多老年人皮肤暗斑沉着老是消不了?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伤口难以愈合?大家能否从这里想到一些中医的大原理?

还是一个脾主湿、脾主肌肉的功能减退。这提示我们,治疗糖尿病,在前期要注意健脾胃、除湿气。如果反复伤损脾胃,糖尿病就会一直加重,所以固护脾胃,才是固护正气的大本营。

甘温除大热

另外还有一种肌热,就是气虚发。人体气血不足时也会发热,这种热不像湿热那么厉害,中医称之为虚热。

大家看,当汽车水箱水不足或油不足时,很容易发热。人体气血津液减少后,因为这些精微物质不能很好地参与代谢,对流气血,那么局部产生的热气不能被及时带走,就会表现出一派烦热的症状。所以很多癌症或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,到后期容易体虚倦怠,身体发热。

古人看到这点,就用健脾胃、补中气的办法,提高气血生化之源,然后靠气血去把热退下来。中医称这种办法为甘温除大热,代表方子就是补中益气汤。

补中益气汤里就用到白术健脾,加强脾主肌肉能力,使中气充足,邪热自退。有几例用补中益气丸退积热的病例。其中一例是一个司机,两太阳穴发胀发热,经常牙痛。但有一个特点,这司机平时觉得说话气力不够。抓住这点,叫他买几盒补中益气丸,他连吃了五盒,到现在为止,再没有太阳穴周围胀热的现象。

看来治病要抓住根本,如果本虚标热,切不可用一派寒凉清热之药。这司机经常搬运货物,一觉得身体稍有发热,就喝王老吉,喝到后来,热都窜到头上来了,非但热降不了,反而因为寒凉伤了身体阳气,导致疲倦少力。他还以为是身体热气重,其实他看不到另外一方面,是正气虚。

农村有句话说,身体正气足,百邪都让路。所以当你的身体反复出现邪热积热时,要想到是不是正气亏虚,气力不足?

如果是的话,先要培补培补正气再说,正胜则邪退。湿去一身轻

第七,白术可以治四肢困倦,目不欲开,怠惰嗜卧,不思饮食。

为什么四肢疲倦、懒惰嗜卧要用白术呢?其实这还是湿邪的特点。湿性重浊,让人觉得沉重少力,所以健脾就可以除湿,除湿就可以恢复四肢轻快,振作神志。

故《治病主药诀》中说,脾胃受湿身无力,怠惰嗜卧用白术。

古人认为脾胃功能强不强是身体轻不轻健的根本。用白术温运脾胃,除去阴湿。脾又主四肢,从脏腑到四肢的阴湿除去,就像为身体减负一样,所以四肢轻健,能够涉险负重。

你看那些搬运工,身强体壮的,脾胃一定好,如果脾胃不好,看似身体强壮,也是外强中干。

现在很多白领,经常坐办公室,缺乏运动,整天喊疲倦,容易累,精力不济。很多学生上课打不起精神,疲倦乏力,头脑昏沉。老师、家长为之操心不已,怒其不争,其实这不能全怪学生。有的时候身体湿邪重,舌苔白腻,整个人就容易困重,不容易专心工作、读书。出现这种问题该怎么办呢?

有个白领,上班期间容易困倦。同事问他是不是昨晚又熬夜了?他说,没有啊,不单没熬夜,睡觉还很多,怎么还这么疲倦,睡觉都补不回来啊?

原来当身体有湿气时,越睡觉人就越累,因为湿性重浊,所以人容易嗜卧疲倦,这不是睡多睡少的问题,不把湿邪除去,你睡三天三夜,也补不回觉。

所以大夫叫他各抓一把苍术、白术,每天泡茶。本来想叫他煎汤药的,由于他上班不方便,所以就拟一个泡茶方,用这组健脾圣品,补脾除湿的黄金药对。

他越喝身体越精神,喝到后来,也不打哈欠了,精力充沛得很。同事问他最近为何每天休息得这么好?

他笑着说,医生说,湿去一身轻。我用这除湿的泡茶方,喝了身体轻松有劲。

他把这个方子介绍给单位的其他同事,发现那些四肢困重、容易打哈欠、嗜卧的病人,跟他症状相同的,饮用后精力明显增加。

小小的泡茶方就把瞌睡虫赶跑了。

而这苍术、白术,又不像咖啡、茶那样容易让人兴奋,有些人长期用咖啡、绿茶强行提精神,最后反而搞得神经衰弱,失眠,反而精力更差。

所以中医看到一个疲倦,不是简单地去提神,去补充能量。而是看他体内是不是有湿邪,如果有湿邪的话,除湿就是给他增加精力,就是给身体减负。

你想想,人体可以藏污纳垢多少湿啊,这些湿浊运化不开,该消耗身体多少气血啊!一旦把这些湿浊通过脾胃运化开后,真是无湿一身轻,脾健一身劲啊!打火机试验

有一个白领,也是疲倦,而且疲倦到腿脚沉重,像灌了铅一样。他每天下午去运动,发现效果也不好。本以为运动后,身体应该强壮的,反而越运动越累。他就非常郁闷,不解其故。

大夫问他,你运动后喝什么水啊?他说,热了当然喝瓶冰饮。

大夫跟他说,这就是问题所在,你试着远寒凉,不要喝吃冰冻的东西,过一段时间看看。大夫也没有给他开药,过了段时间,他自己就觉得腿脚不沉重了,白天也不疲倦了。他很奇怪地问,怎么改掉一个习惯,身体就精神了。

大夫跟他说,一个不良的习惯,足以摧残你的健康,让你长久都处在亚健康状态。而且要命的是,你根本不知道是哪个不良生活习惯在蚕食你的精血。

就拿喝冰冻可乐来说,现在很多年轻小伙子,盲目迷信广告,看着运动后大汗淋漓,然后灌一瓶冰冻可乐饮料,觉得过瘾、冰爽,就纷纷效法模仿。很多孩子喝到拉肚子,喝到腿脚沉,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。

年轻人本来阳气足,这些寒湿一下去,就像春天的嫩枝绿叶碰到倒春寒一样,一冻,生机都被冻灭了,所以现在很多年轻人指甲都是白的,小月牙也不容易长出来,这都是喝生冷凉饮惹的祸。

这些寒凉之物,会以大量消耗你身体的脾胃阳气为代价。大家试着用打火机去做一个试验,把一瓶冰冻饮料加热,得用掉多少打火机的气啊!

你要把身体里的凉饮给加温,排出的尿是热的,这个过程要消耗多少脾胃的阳气啊!每天脏腑阳气耗费在这上面,哪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、工作呢?

你的腿脚当然沉重,身体当然疲乏,胃口当然不开,甚至吃饭容易长胖,这都是寒湿运化不开,囤积在身体的产物。

所以中医看病,看的就是这个实质。有时不需要怎么用药,只把病人观念性的错误纠正过来,他的症状就改善了,快得连病人都不可思议。

人的身体是很强悍的,你只要按人体使用守则来行事,不去折腾它,不去过用透支它,你的身体一定会很棒。现在大家都普遍认为生病一定要吃药、找医生,而不知道要从源头上纠正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。殊不知制造疾病的往往就是每天这些养生误区,这些不良生活习惯。

所以这个白领只把运动后喝凉饮的习惯一戒掉,改为喝点姜枣茶或者温水,体质随着就改善了,精神也就来了,腿脚也就不沉重了。

南水北调工程

我们来看白术第八点功用—止渴。

用白术止渴,大家想都没想到吧,但古人就这样用,为什么呢?

因为渴有多种,最常见的是阴液损伤而口渴。这种渴我们前面讲过,用天花粉、沙参、麦冬之品,可以增润津液而止渴。

还有另外一种渴,不是病人津液不足,而是水湿偏盛,湿气裹在中焦,脾阳不足,不足以运化水湿变为津液,滋润上焦。这种口渴,病人一般舌苔白腻,甚至还有些舌苔偏水滑,虽然渴,但不是很想喝水,不是体内缺水,而是水湿不能很好地被运化利用。所以用白术、苍术来止渴,目的是把中下焦的水湿变为津液,通过脾的健运,搬运到上焦来滋润咽喉,这样水湿对流,其渴自止。

所以张隐庵称用苍术、白术止渴,为燥脾之药运之,水液蒸腾上升则不渴矣。有些小孩拉肚子,口中干渴,这时去滋阴,他拉得更厉害,去止泻,又恐体内留湿,不能给邪以出路。怎么办呢?

有个名方叫七味白术散,就是通过用白术、木香、葛根配合,把下焦的水湿运化开来,蒸腾到上焦去。这样下焦泄泻自止,而上焦得到津液滋润,口中干渴自止。这就是善于利用调气机、调升降,同时把身体上下病治好的好汤方。

这中医真有趣,有点像南水北调工程,把水湿多的地方调些水到缺水的地方去,使燥湿相济,其病乃去。

现在很多人都没有这个中医的整体思想了,他们不知道人体是一个巧妙的整体,身体内部本身就营养俱足,只是气机不能很好地升降对流,才导致局部因为瘀塞而长包块,或者局部因为亏虚得不到滋养,才导致脏腑衰竭。

这时不是看到局部的壅塞去攻邪,也不是看到局部的不足去补益,就像看到小孩腹泻又口中干渴,这时并不是看到腹泻就去攻邪,看到干渴就去滋阴补水,否则反而会把孩子给治坏。

如果跳出这见病治病、见招拆招的小视野,就像下棋要看到三步以后,要有全局观一样,去调病人整体气机升降。用白术健脾,葛根升津输津,把津液搬运到上焦来,这样泻自止,渴自消。

从中可以看出气机升降对流的重要,就像一个国家为什么交通运输要摆在首位呢?如果交通不畅,经济就没法发展,就像现在为何物流越来越发达,它正是经济发达的体现。

人体的经脉如果联系紧密,能够相互沟通,那么身体不足之处自然能得到补益,有余之处也能得到疏泄。所以中医到后来就调这股气机,不让局部出现瘀滞,那么很多病症就根本不会出现。

我们再看白术的第九大功用—安胎。

古人说,白术佐黄芩有安胎之能。黄芩能除胃热,白术能补脾虚。古人认为胎气系于脾,因为脾主大腹,脾虚则蒂无所附,容易脱落。所以通过白术来巩固脾土,增强脾主大腹的功能。这个大家知道就行了,一般比较少用。

要真正安胎,孕妇不能吃太多生冷之物。俗话说,烧烤毁人容,冰冻断人种。寒凉生冷之物,容易令人滑泻,令胎气走泻,所以这点要注意。

好,白术这味药我们就讲到这里,下节课我们讲菖蒲。

菖蒲开心气、散冷,更治耳聋

三管齐下治痰饮;

大家好,上节课我们讲到白术。知道白术是健脾除湿圣药,古代没有苍术、白术之分,统一称为术,宋朝以后才分别用之。

苍术其性更燥烈,能发散风寒湿;白术其性更和缓,可以祛湿健脾补中。

《药性赋》里说,白术消痰壅温胃,兼止吐泻。其实白术远不止这几样功用,我们上节课讨论了白术的九大功用,这九大功用都离不开白术健脾除湿的大特点。

我们今天再来补充一下,看还有哪些古代的名方用到白术呢?

首先是苓桂术甘汤,这可是治疗胸脘部痰饮的妙方。治痰饮仲景是三管齐下的,我们来看如何通过这四味药、分三个角度去治痰饮。

痰饮为阴邪,当以阳药治之,故仲景说,病痰饮者,当以温药和之。

周身最温暖,富有动力之处是心脏,就像天地间最富有动力的是太阳,万物生长靠太阳,人体五脏的暖热靠心脏。

五脏温暖,痰饮不生;五脏阳气不够,痰饮容易停留。所以制阳光可以消阴翳,强大心脏可以减少痰饮。

这就是为何很多中老年人心肺衰竭大都伴随着停痰留饮,咳吐不尽。

所以张仲景用桂枝、甘草辛甘化阳,这两味药直入心脏,鼓荡心脏阳光,以其辛甘之性,化作一团阳光阳火,烛照停留在身体的阴霾痰浊乌云。这是在上焦的层面上通过强大阳气,消逐阴寒痰浊。就像阳光出来,地面上的水就容易晒干,衣服容易变得干爽,乌云也容易被拨开。

那第二方面呢?是用白术。白术能够温中去脾胃湿,强脾胃,进饮食。脾胃为生痰之源,当身体脾胃功能好时,水谷精微就变成津液,供周身使用。当脾胃功能不好时,水谷精微就变为痰饮来阻碍周身气化。所以治痰饮不治脾胃,非其治也!白术乃脾胃正药,乃补土第一药,土能够治水,所以中焦堤防牢固后,水湿泛溢就少了。

第三方面是茯苓,茯苓能淡渗下焦,给水湿一条出路。水湿停留在身体不去,就会变成停痰留饮,把水湿利去,停痰留饮就减少。所以用茯苓是打开痰饮下行的通道,它能够淡渗三焦,畅开膀胱。

这样桂枝、甘草强上焦,白术固中焦,茯苓渗下焦,三焦海陆空同时兼顾。

第十六章石菖蒲

菖蒲开心气、散冷,更治耳聋;

所以古人才称仲景这个苓桂术甘汤是治疗水饮的代表方,是水剂。当然还有火剂,治疗火邪的代表方,大家要懂得运用这种对偶统一去分析推论。

如果水火两极,寒热两个极端,你都懂得去调理了,你可能凭这两个方子加减变化,就能够应付不少常见病,甚至疑难病。

这就是思考问题站在阴阳角度上,思路方法大大简化的道理。

在一些病人感冒发热后,吃了凉药,或者打了消炎针,热退了,但身体却因此停留了很多湿邪,因为大量的消炎药、寒凉药损伤了阳气。前面我们跟大家讲过,湿盛则阳微,阳微则湿盛。所以病人舌苔白腻或水滑,身体很多水湿,双腿沉重,这时往往给他用上一两剂的苓桂术甘汤,他就有劲了,咳痰也少了。但前提是大家要辨得出他的痰饮是偏于清稀的。

肥的是水湿

我们再看另一个名方,是《伤寒论》的枳术汤,由枳实、白术两味药组成。《伤寒论》里讲,此汤方治疗心下坚,大如盘,边如旋盘,水饮所作。这是说一个人胸腹下面庞大,说白了,就是肥胖,或者觉得中焦有团东西堵在那里,这是水饮为患,你要懂得从这里看出用白术来减肥。这可是一个用药秘诀。

现在很多人认为肥胖肥的是肉,所以大量吃消肉积的药,也减不了肥。其实肥胖不仅肥的是肉,更多肥的是水湿。人体六七成以上都是水,水液运化不正常,在局部停留就容易长胖。所以很多人喝水都长胖,因为病人脾气亏虚,不足以把这些水饮水湿排出体外。而白术就具有强大的健脾燥湿、益气行水之功。

大部分肥胖的人都是痰水内停,脾中阳气不够,这也是我们提到的湿盛则阳微、阳微则湿盛的道理。白术这味药,更是善于健脾阳,退水湿。减肥时常用到它。肥人多痰湿的,常用苍术;瘦人多虚,又有水邪的,偏于用白术。如果痰水厉害,脾虚不足,干脆就苍白术连用。

大家要善于从《伤寒论》里读出一些用药心法来,张仲景不会告诉你哪个汤方减肥,而你要善于去联想。这个心下坚,大如盘,又是水饮所作。肚子鼓胀,痞满,膨大,这不是肥胖是什么呢?不是水饮、食物停积是什么呢?

所以治疗饮食停积、身体肥胖时常加入枳术汤。古人说,非白术不能去湿,非枳实不能消痞。这样湿去痞消,何患身体不能轻健。

所以白术能够让脾宜升则健,枳实能够让胃宜降则和。这样脾升胃降,中焦这个圈子转动开来,周身气机都随之调畅。

我们常把中焦比喻成十字路口,当十字路口堵塞时,周身气机都不畅。当十字路口通畅时,四维上下,南北西东,都往来通畅。就像自行车,踏板那个小圈子一动,前后两个车轮就动。如果踏板中间那个小圈子卡住了,前后两个车轮也就转动不灵。而用这枳术汤就是直接去修中间脾胃升降这个轮子。这样大家就不会局限于枳术汤只能治心下坚满、只能减肥了。

当然经方里有太多名方、好方用到白术,比如治疗风寒湿痹证的麻黄加术汤,治疗寒湿腰腿沉重、如带五千钱的肾着汤,治疗风湿痹证的桂枝芍药知母汤,还有治疗少阴病、寒痹骨节的附子汤,以及水饮停聚膀胱、三焦不气化的五苓散·····仲景堪称是用白术的高手,当时他就领悟到脾胃对周身疾病恢复起到的至关重要作用。白术健脾除湿,乃后天培土圣药。所以巩固后天之本,常常少不了白术,这些名方大家都可以去研究分析,细细品味,必有所得。

盛气凌人的石菖蒲;

白术就暂时讲到这里,下面我们来看石菖蒲。

菖蒲开心气、散冷,更治耳聋。《药性赋》里讲到菖蒲三大功用,一是开心气开心窍,二是祛除寒湿冷痹,三是治疗耳鸣耳聋。我们一条一条来看。

首先,菖蒲是开窍药。开窍药是最少的,就是麝香、冰片、苏合香、菖蒲这常见的四味。麝香一方面价格极高昂,另一方面,国家已经把野生的麝列为保护动物,所以药物来源上已经很少了。大部分人工驯养的麝,大都被药厂用于制造救心丸之类的急救药物,以及治疗风湿痹证的膏药。

而冰片价格就没那么贵,而且容易得到,但这味药很少人煎汤,大都人丸药或者外用药。至于苏合香也是人丸散居多。

只有菖蒲这味药,是最普遍、最容易取得的,而且价格也不高,所以用到开窍药时,常规都会选用菖蒲,是常用药,而且好用。

《黄帝内经》有个思想,叫作痛则神闭。一般病人无痛不寻医,他来找你肯定有疼痛苦闷郁滞之处,所以大夫经常要找一味可以作用到神志上的药,让他神清气爽,使心主神志功能加强,能够开窍醒神,安神定志,这味药非菖蒲莫属。《药性赋》里说菖蒲开心气,就是这个道理。

血管在周身无处不到,神志也在周身无处不察,心主血脉,心主神志,通过用菖蒲开心气,能够令痰湿蒙蔽之处顿开,使人有气爽宁静之感。

所以开窍药不仅用于危急重症、昏迷痴呆、冠心病、心绞痛等病症,更能够广泛用于平常病、疑难杂病、慢性病。为什么呢?

因为中医认为,心主神志。凡奇难怪病,都要从心论治。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,心为五脏六腑之君主也。当一个国家君主清明,那么整个国家都有福气。当一个人心开意解,那么百病都会减轻。

这就是为何常用丹参配菖蒲,畅通心脉,打开心窍,通开瘀滞,化散痰湿,让病人安神定志。这组对药是站在调神志的层次上去用,站得非常高,而不是简单地治某某病。

所以在治疗各种病痛引起的痰瘀交阻、神志不宁时,配入丹参、菖蒲两味药,常常能够增强整个辨证汤方的疗效。

菖蒲为什么能开心气呢?我们采菖蒲都有无数次了,不管是湖北还是岭南,菖蒲总喜欢逐溪水而生。它在水石之中,横行四达,芳香辛烈,拔出一小段,放在嘴边还没尝,就能感受到菖蒲的盛气凌人。

所以徐灵胎说,菖蒲一进入人体,就不能为水湿、痰涎所阻滞,能够芳香开窍,把风寒湿、痰阻郁闭通通横行四达开。

所以邹润安说,人身灵明,犹火蓄石中;人身躯体,犹石能蓄火。假使躯体为寒水所蒙,灵明为痰涎所壅,则运动不周,视听不协。外之不化,由于内之不出。惟菖蒲生水石间,而辛温芳烈,有阳毕达,有阴悉布。故凡水液浑浊为神明之翳者悉主之。古人这段论菖蒲非常精彩,是站在阴阳的层面上去论的。

凡阴云密布,得阳光就疏散。所以病人痰浊蒙蔽清窍,神明为之蒙翳,用菖蒲皆可开之。所以古方菖蒲郁金汤就用菖蒲配郁金,开窍解郁,治疗痰热蒙蔽、高热神昏的病患。

大家可以学这组对药,既能解郁,又能开闭,就用菖蒲配郁金。一派痰浊阻闭之象引起的神志不清,就需要去制阳光消阴翳。

人体的心神是属于阳性的,所以古人说阳神。这心神一旦被痰浊阻塞,就会显得晕沉,就会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病。所以古人说,怪病多痰,怪病治痰。

但怎么治痰呢?大家看菖蒲郁金汤就知道了,既有半夏、竹沥直接降痰浊,又有菖蒲、郁金辛开解郁,把蒙蔽的阳气宣散开来。这样乌云拨开,阳光出来,自然天朗日晴,惠风和畅。

打仗要带粮草;

但大家要知道菖蒲开心窍,是开一时之窍,因为它的芳香之气,容易来也容易走。这就是为何用菖蒲时,摸到病人心脉不足,必要配上丹参或人参。通过参类药补益心体以治其本,再通过菖蒲开发心气以助其用。这样标本兼治,体用同功,就能够令心窍通畅,心气充足。不然的话,单去开窍,不去补虚,就像单派将军去打仗,不给将军粮草、即使仗打赢了,也维持不长久。

菖蒲这些助其用之药,能够畅达气机,顺其性,同时要注意用些养其真的药物去辅助。这叫用药如用兵,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,粮草一断,万众立散。

如果掌握住这个体用之学,这个中医的标本之论,你再去平衡用药,开出方来就会四平八稳,不容易吃坏人,而且能够慢慢起效。

关于这方面如何养其真、顺其性,如何补其体、助其用的思想,以后我们会慢慢提到,这也是中医的精华所在。

有一些妇人带着读中学的孩子来看病。这些孩子的病大都是消化不好,体质差,上课容易昏沉,不够专心。几剂药就调过来。

这些妇人很关心孩子的学习,问有没有可以让人聪明的、提高记忆力的中药?大夫说,当然有啊。提高记忆力,一个要靠专心;另外一个,中药只是辅助,帮着安神定志,排出湿浊瘀滞。

你想想,孩子如果经常肥甘厚腻,痰浊堵塞,血管流通不畅,脑子怎么会灵光,反应怎么会灵敏。所以要孩子聪明,在饮食上要把关,少荤多素。要多吃清淡的东西,这样神清气明。营养不在于有多高,在于身体能不能消纳吸收。

如果孩子身上有痰浊瘀塞,舌苔白腻怎么办?这时就可以泡些菖蒲水给他喝。为何菖蒲开心窍之药,可以治疗健忘、记忆力减退呢?原来中医认为心脑相连,又认为肾主骨生髓,脑为髓海。所以记忆力和心、肾关系很密切。

这时我们常用一个小方子,叫金标状元汤。就只有几味药:菖蒲、远志、酸枣仁、天冬、熟地黄。这个方子考虑得比较周全,既有开心窍的菖蒲,也有补心体的酸枣仁、天冬,既有加强记性的远志,也有补益肾精的熟地黄。所以说这汤方能够聪耳明目,增强记性。也不用经常吃,一个月吃几次,当汤茶喝,能够让人神清气爽,体力加强。

大家以后要多掌握些这样的小方子,因为很多病人都有这样的需求。你如果善于化裁用好这些小方子,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,还可以开发出中药强心健脑的功用,这就是后话了。

所以这个金标状元汤,正是菖蒲开心气的最好注脚。

安心之外更无方;

古代还有安神定志汤,方里也有菖蒲、远志。神不安,志不定。病人一来,你不管他得什么病,先要帮他安神定志。孙思邈在《大医精诚》里说,凡大医治病,必当安神定志。神志安定,百病都减轻;神不安,志不定,万病都加重。

很多中老年人都有体会,最近操心事多,神志不安时,茶饭不思,睡眠不好,老毛病一个个都起来了,一旦事情平定后,神志安下来,没怎么吃药,病也消了。

大家来到中医普及学堂,不必非得说学成专业医生,要做一个能了解中医、知道中医、普及中医的人,这样你多了解一些常识,就会少一些病痛。多懂些养生的正知正见,整个家庭也多了些健康。然后又懂得多做一些心地功夫,提高心性修养。虽处于顺境而不贪恋,虽处于逆境而不嗔怨。这样神安气定,百病难生。所以那些往往有见地、有智慧的达人,如苏东坡,他很懂中医,而且更懂修心养性,所以能够在被流放过程中达观应对。人家问他养生延年的秘诀,苏东坡感慨地说,安心之外更无方。

为什么说安心之外更无妙方呢?上医治病,直接修心养性。所以你学中医养生,如果不能学到修心养性层面上来,那说明中医还没有入门。

其次才讲药物,药物已经是辅助了,辅助你去安神定志,去开心窍、开心气。故说,用药已属下乘。所以大家不要迷信任何一味药物,要自信,要靠修炼自己的心性,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。在应对各种顺逆境时,能够不动心,安稳如山,这样身体少波动折腾,疾病自然就少了,也轻了。

所以我们常跟大家说,很多疾病都需要与心理情志挂钩,甚至很多疾病都是心理情志不调在身体的影子。所以治影子不彻底,治心调心才是治根之举。

口腹中无冷痛之疾

我们再来看菖蒲散冷之功,其实菖蒲散冷的功用和开心气是一体而两面。

在南方你不可不知用菖蒲来化湿和中,散除中焦湿冷腹胀,因为南方天气热,人们普遍吃凉的东西。由于天气热,阳气都往外发,里面中焦就空虚,这样寒凉一进来,就败伤中焦,导致寒湿弥漫,腹中胀满,肚子容易变大。

所以在南方,不管是老人孩子,男人女人,大部分身体容易停留湿邪,都有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疾患。湿热重的,用甘露消毒丹,里头有菖蒲;寒湿重的藿香正气散,也加进菖蒲,可以散除腹中冷痛、胀闷感。

前面我们跟大家提到,采菖蒲时你可以切身体会,菖蒲长在阴冷的山溪水石之间,却能够横行四达,气味极其芳香辛烈,堪称盛气凌人。所以一派阳刚之气,可以把阴寒湿冷化散开。故菖蒲一入人体,就不可能为寒湿阴冷所阻滞。一切阴湿寒冷,浑浊痰涎,皆为之让道。所以它以其辛温开心气,助阳气之力,可以散湿冷,除阴寒。故菖蒲开心气、散冷两大功效,是一不是二,是一体的两面而已。

李时珍提到菖蒲能够散冷时说,周颠仙对太祖高皇帝经常嚼菖蒲饮水不甚明白,便问这其间的道理?太祖笑着说,服用后腹中无冷痛之疾。这正是菖蒲化湿冷、和脾胃之功,是菖蒲继前面开窍醒神的第二大功效,即化湿和中。

菖蒲在体内怎么走;

在南方,基本上每天都可以看到湿阻中焦导致的胸腹胀闷病人,他们或不思饮食,或呕吐泄泻,或腹中冷痛,多伴舌苔垢腻。有些老中医就用一首藿香正气散或平胃散加减变化,治疗大部分消化系统的湿病。

北京的名老中医焦树德老先生说,气机闭阻于胸膈脘腹之间,而导致胸闷胀痛、脘腹冷痛等,用菖蒲开通,甚有效果。这正是用菖蒲开心气散冷之功。

菖蒲能够令心胃之气相通,故焦老对于心绞痛气闭不通者,常在汤中加菖蒲6~10克,可以大大地增强开心除闷、散冷止痛之功。

菖蒲除了散脏腑里的湿冷外,还可以散筋骨里的风湿。《神农本草经》里记载,菖蒲主风寒痹,咳逆上气,开心孔,补五脏,通九窍,明耳目,出音声。这段对菖蒲的描述,朗朗上口,大家可以背下来,背熟后,你对菖蒲在体内怎么走就了然于胸了。这菖蒲一人人体,就善于从胃走到心,把心孔打开,心阳布散五脏六腑。心孔一打开,五脏随之被宣开,四肢都是五脏六腑的外延,通过开心开五脏,进而把四肢的风寒湿冷也逐散开来。

而九窍又是五脏的窗户,通过开心孔开五脏,进而把九窍也打开来。所以说菖蒲能明耳目、出音声。为何把菖蒲放在开窍药里,道理就在这里。

“开心孔”三个字就把菖蒲的个性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。

风湿痹证是怎么形成的吗?还是要看《黄帝内经》,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,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。特别是风湿痹证的病人,哪个脏腑最容易先虚呢?

前面我们讲到脾胃,因为脾主四肢,这里跟大家再提一点,是心脏,治风湿除了健脾胃外,还要强大心脏。因为很多病人是心气不足在前,风寒湿才乘机进来。所以有风湿性心脏病,有很多心脏功能不足的,最容易加重风湿。

《黄帝内经》认为,皮肤筋骨如果感触风寒湿,它会循着血脉,内舍于心。风湿直接从皮表传到脏腑去,这时该怎么办呢?如果懂得及时强大心脏,身体的正气会层层把风湿由里渐渐发到肌表,循着经络层层把风寒湿由原路赶到体外。所以病人往往通过汗出或感冒而解。如果不能微微出汗,一下子大汗,未必能解得彻底,所以还是那句话,慢性持久的微汗才有助于把风寒湿慢慢逐出体外。

治疗时要用强大脏腑的药,再配合一些驱逐寒湿达表的风药,这样扶正祛邪,双管齐下,才有可能慢慢把风湿逐出体外。

菖蒲在这里就起到连通心脉与体表,把心气打开,让湿冷排出来的作用。所以碰到风寒湿痹,看似在皮肉筋骨,照样可以用菖蒲,用它散湿冷的作用。

开耳窍与开尿窍

菖蒲第三方面的作用在《药性赋》里讲是更治耳聋。

菖蒲不单治耳聋,它还可以明耳目,通九窍,也就是说它有芳香之气,不单能通达耳窍,还可以通达眼窍、鼻窍、口舌之窍。这还不够九窍,人还有前后二阴,也算是两个窍,菖蒲照样可以开通。

所以有些中医用六味地黄丸配合菖蒲,治疗前列腺疾病为湿浊所阻闭的尿频急,效果很好。初看这方子,怎么也想不通,为什么治下面的尿道孔窍用菖蒲呢?菖蒲不是开上面的窍吗?一般药书上可没有记载菖蒲用于开尿窍啊?

这就是中医思维的灵活性,心窍一开,周身之窍莫不随之而开。如把人体分为内外,菖蒲就能够由内达外,不管哪个窍,它都能够以芳香之气去通开、透达开。这就是盛气凌人的菖蒲。甚至肛门的孔窍也可以开。《余听鸿医案》记载,用长在水边的菖蒲根,一味药,每天煎汤洗,治疗痔漏、疮痈有效验。

有一个病人肛瘘,有多个瘘口,非常严重,百药乏效,十分难受。用这方子天天洗,逐日减轻,洗了几个月,恢复如常。

大家看,药物是好药物,但是如果没有耐心,也难以出效果。只有百医乏效、百药难疗的病人,为病苦所折磨,抓住一个民间偏方,把它当成救命稻草,有了这种心态去坚持,才能把病治好。

反观现在很多病人,吃了三剂五剂药,效果平平,就准备换医生,这样换一个地方,打一枪,放一炮,反复地去试验医生,还不如安心地待在一处调理疾病,

再重视养生修心。因为病非一日得之,病去如抽丝,贵在坚持。口舌生疮是自救

菖蒲还可以开口舌之窍,任之堂经常用一个小偏方治疗口腔溃疡。

这个汤方是傅青主善用的,叫菖连饮,菖蒲配合黄连。他说,此二药,水煎服,治疗口舌生疮,心脾郁火,往往一剂见效。傅青主又指出,此方不奇在黄连,而奇在菖蒲。菖蒲引心经之药,此所以奏功如响也。

我们可以把这汤方加到辨证汤方里去,往往可以加强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。

为什么说菖蒲用在这里最为奇妙?口舌生疮,首先,舌为心之苗窍,心经有郁热,通过外发于舌。所以口舌生疮要治心。第二,诸痛痒疮,皆属于心。病人无痛不寻医,但凡痛症大都要从心论治。

这样两方面一结合,我们就知道用开心窍这味药的重要。所以如果治疗口腔溃疡时,懂得用好开窍药菖蒲,必定会增加临床疗效。

大家看,为什么像喉风散、冰硼散各种治疗口舌生疮、咽喉肿痛的中成药里大都放有开窍药?现在你就清楚了,原来如此,心窍开则百窍开。诸痛痒疮,皆属于心。只不过这些中成药里用到冰片这味开窍药,因为入丸散粉剂,用冰片来开窍更为实惠,方便快速。而我们入汤剂就首选菖蒲。

还有一个民间单方,用单味菖蒲煎汤,给小儿漱口,治疗小儿雪口,即鹅口疮。20世纪有不少老中医都知道这个经验。原来病人心脾有积热,像小孩子最容易食积,脏腑有积热,就会通过脏腑的窗口,即九窍发出来。有的通过肛门、膀胱,则便秘尿赤,有的通过口舌咽喉,则局部长疮或肿痛,用菖蒲,可以帮助脏邪出表,把心脾郁热透发出来。

口腔溃疡就像一个小火山口,它是身体在自救、在泄热,你不要讨厌它,脏腑里有积热,人才会急躁,人一急躁,就容易长口腔溃疡。

口腔溃疡通过局部溃烂透热,让脏腑积热有个出路,这是身体给邪以出路的一种非常巧妙的自救方式。所以聪明的中医就懂得顺其性,用一味药把脏毒、脏热透发出来。但同时要懂得用养生去配合,不要这边透热,你那边又熬夜应酬,继续增加脏腑的热毒。一边救火,一边点火,这火就没完没了,这病就没法治了。

轻身重财者难治;

一般病人来任之堂看病,我们都要问他最近能否做到饮食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?如果病人说可以做到,就给他开药,因为这样的效果往往比较好。如果病人做不到,就先不忙着给他开药。因为病人轻身重财,把身体的健康看得轻,把外在的应酬、生意看得重,这样你想治好他都难。只有他真正看重身体了,病到足以让他觉悟、觉醒时,这时治疗起来,他才会充分配合。

这就是为何很多病难治的道理,不是病难治,而是人难以觉悟,难以回归。

我们再言归正传,接着说菖蒲治疗耳鸣耳聋。有个名方叫作耳聋左慈丸,治疗中老年人肾虚耳鸣耳聋,效果比较好。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,心寄窍于耳。所以在补肾开耳窍的同时,常在耳聋左慈丸基础上,再配些菖蒲,可以开心孔,通九窍,把这种窍闭、神郁的状态透达开来。

根据菖蒲能通九窍的作用,大家在明眼目的杞菊地黄丸里也可以加菖蒲,可以加强聪耳明目之功。这真是一理通兼百理融啊!学会一味开窍药就同时可以理顺多种病的治疗思路,学到用菖蒲治耳聋,进而可以学到它开九窍之功。

有些书籍还记载,菖蒲治疗皮肤疮痈、湿疹效果也比较好。这不用我们多解释,大家都可以理解菖蒲这一用途了。人体眼耳鼻舌,属于大孔大窍。那八万四千毛孔,算不算孔窍呢?当然也算孔窍。如果痰浊闭阻毛孔,菖蒲能不能开呢?

我们前面提到,菖蒲芳香辛烈,横行四达,盛气凌人,入于人体,令阳气透达,阴寒四散,凡痰湿阻闭之证,逢之必开。你如果仅把它看成只能开耳窍,那就小瞧了菖蒲。你把它看成开九窍,还小瞧了菖蒲。五脏六腑,肌肤毛孔之窍,它皆可开之。所以腹中冷痹,风寒湿聚,以及痈疽疥癣,从脏腑到筋骨血脉、肌肉皮表,层层有湿滞痰壅,菖蒲就像关云长过五关、斩六将一样,从不为这些阴湿邪气丝毫困阻。

好,菖蒲这味药我们就讲到这里,下节课讲丁香。

第十七章丁香

丁香快脾胃而止吐逆;

诸窍易闭;

大家好,上节课我们讲到菖蒲这味药。菖蒲开心气散冷,更治耳聋。菖蒲是难得的开窍药。大家要懂得活用开窍药,不是说病人重病不行了,神志昏迷才想到开窍药。平时一些杂病,有湿浊阻窍的,用开窍药都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,甚至在辨证汤方中加进去,往往能起到妙笔生花、画龙点睛之效。

为什么呢?因为《黄帝内经》里说,诸窍易闭,阳气虚,则邪害空窍。

一个人周身的孔窍容易闭塞,被浊阴所阻,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你身体阳气消耗太厉害,不足以打开这些关窍。所以要借助一些芳香辛烈的开窍药,横行外达,通透表里,使痰湿瘀浊速速散开。

大家能够站在这个高度上去用开窍药,在辨证处方时,用药就更灵验了。

肝的窗口堵了;

有些爱美的女孩,十个手指甲都用指甲油涂得五彩缤纷,连半月牙都看不到。想要通过指甲来诊断她的肝升发功能都难以看到。

你详细一问,会发现这类爱涂指甲油的女孩子,大部分脾气都不好。为什么呢?肝其华在爪,指甲也是肝的一扇窗户,肝的升发之势可以通过指甲透达出来。当指甲被厚厚的指甲油覆盖住时,大家想想,这指甲的生长会不会受到影响?这指甲油的重金属会不会伤到肝脏?

我们看到病人是这样的话,就叫她把指甲油刮掉。病人有些不明白地问,为什么呢?我们跟她打比喻说,你把油漆或者指甲油刷在菜叶子上,过几天看看菜叶子怎么样?是不是都枯黄死翘翘了,还爱什么漂亮?

人怎么可以傻到拿自己的生命健康开玩笑呢?如果还不相信,百度上一搜就知道,国外有家化妆品公司,把指甲油涂满一个人的身体,想不到过一会儿这人就呼吸衰竭,送到医院也没救治过来。

大家想想,人是不是该有健康的正知正见,不然的话,你连生病了都不知道是怎么引起的。得了什么病,不是最重要的,关键是你要知道为什么得这病。现在人们普遍关注仪器检查出什么病来,而对为什么得病就懒得去追问了。

对于这类指甲被指甲油覆盖这个象,你能想到用什么药吗?当病人肝脏的窗口被蒙蔽住了,你会用什么思路去打开?我们常会用菖蒲配香附或郁金,这样直接就能疏散肝郁,把肝脏的窗口打开,让肝能够与天地沟通气机。

谁关了你的心窗;

还有些病人,一把脉,沉缓无力,但看脸上气色也不怎么苍白。一问,原来脸上打了层厚厚的粉,完全遮盖了病象的本质,只能通过脉诊和问诊去互参。

大家想想,面是哪个脏腑所管呢?心其华在面啊!

你闭郁了脸部的气机孔窍,那么你就心烦,神就不安。

所以很多经常化妆的女孩子,心烦气躁,晚上睡不好觉。因为整天心经的郁热不能彻底地透出来,不能跟天地间沟通。这是自己把自己屏蔽了,把自己的孔窍堵塞了。

现在很多爱漂亮的女孩子,尽干些关窗户、堵烟囱的傻事儿。人跟房子一样,不能很好地与天地沟通,不就被闷在家里,尽被烟熏雾呛吗?所以赶快打开你的窗户吧!

这类病人脸上常有斑或者痤疮,这些暗斑很难退掉。因为一方面不爱运动、不出汗;另一方面,把化妆品往脸上一涂,孔窍闭塞得更厉害,更透不出来。想美容反而更不美,想要好反而得到坏。

这时大家都知道该怎么用药吧?没错,用菖蒲配丹参,如果心脉不足,还可以配红参,这样加强心脏动力,一举把汗孔打开,汗酸排出去,让脸部孔窍通透,把心脏的窗户打开。所以我们称这组药为打开心窗的药对。

开脾窍,胃口好;

大家要懂得触类旁通,闻一知十,既然有肝窗、心窗,有没有肺窗、脾窗呢?当然有。一个女孩子,来了就说是贫血,但仔细看她嘴唇,不像啊,嘴唇一点苍白都没有?她才说实话,天天用口红,大夫根本看不清口红底下的苍白。

现在的人们都在遮盖疾病真相,都在关闭自己与大自然接通的窗户。

中医认为,脾开窍于口。当口唇擦满口红时,脾经郁热疏散不好,难怪思虑过度,脑子静不下来,胃口不好,消化不好,不思饮食。

大夫给他用参苓白术丸加菖蒲,才服几剂,胃口就大开。

大夫跟她说,下不为例,下次再擦口红,就不开药了。你在制造疾病,大夫在帮你消除疾病,中医不是帮你擦屁股,你应该自己对自己的健康负责。

用参苓白术散加点菖蒲,就可以把胃口打开了,把气色养好了。这不是我们独创,是古代医家早就开始这么用了。

古人说,用参苓白术散加点菖蒲,胸次一开,自然思食。

为何加菖蒲,而不是加山楂呢?山楂不能消食开胃?原来山楂是消下面的食积,不能把上面的胸膈打开,不能把脾开窍于口的窗户宣开。

女孩涂满口红,闭阻脾胃窗口,就是闭阻食欲。所以治疗时要注重调脾胃,还要打开脾脏窗口,故用菖蒲善于化湿和中,打开心胸。

 开肺窍主皮毛;

林子大了,什么鸟都有。病人多了,什么奇奇怪怪的行为都有。

有个女的,性格就像林黛玉,平素悲哀忧愁,身体瘦瘦的,高高的。平时出门打着太阳伞,涂着防晒霜,她说一晒皮肤就容易痒,而且容易晒黑。她是因为皮肤瘙痒来看病的,经常发荨麻疹。

大夫跟她说,万物生长靠太阳,你不晒,不得阳气,那才是要命的,痒痒算什么,汗酸要往外排,你不让它排,那不是自己把病揽到自己身上吗?

仲景说,身体不能得小汗出,身必痒。你的毛孔都闭塞了,汗酸出不来,肺主皮毛的功能下降,怎么可能不痒呢?

她问,那该怎么办?大夫跟她说,丢掉太阳伞,扔掉防晒霜,不要做温室花朵,要做大自然的小草,痒了就拍它、晒它,多折腾几次,身体习惯了就没事。

你看农村的孩子,天天被蚊虫叮,反而抵抗力好,天天晒太阳,少见有皮肤病的。相反城市的孩子到农村来,被蚊虫一叮,就浑身过敏,起大包。

虽然用蜈蚣雄黄酒可以擦好,但这药不能提高你的抵抗力啊,你不去锻炼,下次身体还会出问题,难道天天带着蜈蚣雄黄酒?

人生在天地间,如果不带些山林气质,不带些乡野气质,不与大自然沟通交融,身体难免会有问题。现在很多人之所以多病,不是传染的,而是自作的,是自己离大自然越来越远了,把自己的毛孔窗户堵塞了,这样大自然的新鲜空气进不来,被指甲油、防晒霜、口红、面油遮挡住了,身体能不出问题吗?不能浊降清升,内外对流,上下沟通,什么病都有可能发生。

这个病人听完后,才知道自己错了。大夫给她用了止痒六味,配上黄芪、当归。止痒六味即:

威灵甘草石菖蒲,苦参胡麻何首鸟;

药末二钱酒一碗,浑身瘙痒一时除。

为什么止痒六味还要加黄芪、当归呢?原来病人肺气不足,中焦气血虚弱,正虚不能运药,所以药物虽好,如果没有充足的气血去鼓荡,效果就会大打折扣。

用黄芪配菖蒲,宣通肺表气机,把郁闭的肺部毛孔打开,提高肺主皮毛的功能。这样正气一足,毛孔一开,邪气自然出来。

她说,吃完这药后,感到从来没有过的舒服。这几年来被皮肤病折腾得够呛,只有这药才让她舒服了。

大夫跟她说,药医一时的病,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医一生的病。你以后别老窝在卧室里,要多去亲近大自然。

臭臭的肥料、大便、尿,放在大自然里就被土壤吸收消化了,连渣都不剩,甚至还成为大地的营养去生长树木,制造新鲜空气。所以大自然是最神奇的,你的身体投身到大自然中去,毛窍一打开,跟大自然沟通,病气都被拔出来了。很多病人,回归自然后,更是神清气爽,身心轻安。

通过这个例子,我们知道用黄芪配菖蒲可以打开肺窍。特别是肺气不足,毛孔闭塞,连汗都出不了的,既要用黄芪来补肺之体,也要用菖蒲来开肺之窍。这样一补其体,一畅其用,身体毛窍与大自然沟通就很顺畅了。

这组对药是打开肺窗户的药对,大家用好这个思路,不独是用来治疗湿疹、荨麻疹等皮肤病,连很多肺气闭郁、情志悲忧不喜的皆可用之。

经常看到一些病人进来后,一直到看完病出去都没有一个笑脸,麻木忧心,这种情况用什么?就用黄芪、菖蒲,打开被闭郁的肺窍。

当然菖蒲还有更多灵活的用途,大家可以继续深入去挖掘研究,一味药你花再多功夫去研究都不为过,为什么呢?因为你学好了一味药,你可是能凭借这味药用一辈子啊!而且你能够由药物这个载体,由药而近乎道,那么你就真正能步入中医的神秘殿堂,登堂入室,领略中医之大美,中华药草之宝贵。

丁香的钻劲;

好!下面我们来看丁香。丁香快脾胃而止吐逆。

我们现在讲的是温热的药物,温热的药物能够帮助整条消化道下降,起到温降作用,这类药物还是比较奇特的。比如前面讲川椒达下,川椒能直接温中下气,治疗下焦寒湿冷疾。还有韭子壮阳而医白浊。韭菜子可以直接温暖下焦阳气,使白浊气化,并起到壮阳作用。当然还有胡芦巴治虚冷疝气,以及小茴香暖寒凉之盆腔以气化积液。这些药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就是温暖下降。有些是种子类的药,性又偏温,能够直沉下焦,点起阳火,气化寒湿。所以用两个字就可以把它们性格呼之欲出,即温降。故《中药学》形容丁香温中降逆。

我们回过头看《药性赋》,大家看“丁香快脾胃而止吐逆”这句话能看出什么门道?你们看到的可能是丁香治疗呕吐、呃逆之症,但我们看到的是丁香温降整条消化道气机。由于它性温主降,所以胃中虚冷无火、肾中阳气不够引起的呃逆、呕吐、脘腹冷痛、阳痿宫冷,皆可用之。我们论丁香,就要从整个消化道这

条气机的温降角度去论,这样就能够把丁香用得灵活。

首先,大家来看丁香这味古老的中药。它是丁香树的花蕾入药,形状像“丁”字,有浓郁的香味,故名丁香。丁香古代医家还要分公母,未开放的花蕾,其性浓香,称为公,还没有成熟的果实,其味道淡一点,又称为母丁香。由于丁香的花蕾晒干燥后,酷似鸡舌,故又称鸡舌香。

我们可以通过丁香药名,帮助大家理解并用好丁香。大家看钉子是不是有股向下的钻劲,雷锋最提倡钉子精神,学中医就需要这个钉子精神,不断地往下透、往下钉,虽然越往下越困难,但你也越接近中医的真相。

《本草求真》中记载,丁香能从肺到胃,再直达肾中丹田。辛温纯阳,你细细咀嚼,那股阳火之力直达下焦。故丁香服用后,逐步开关,直入丹田,从上往下,降本流末,带着一股芳香之气,层层往下钻。

古人说,“逐步开关”四个字把丁香的性格形容殆尽。它能够使沉寒散去,阳气复生,胃肠打开,积滞下来,不至于上冲而为病矣。

丁香不仅是调味剂,不仅是理想的暖胃下气药,我们看到的是它通降整条消化道的寒湿浊冷。所以凡是阴寒邪引起的胃痛,上面表现为呕吐呃逆,中间表现为胃胀胃冷,下面表现为腹痛泄泻,甚至疝气冷痛,以及妇人痛经,整条消化道的寒气不化、气机不降都可以用丁香。

古代的口香糖;

好,我们现在来从上往下理顺丁香,看看丁香是如何步步开关,逐步温降的。首先,我们从口腔开始讲。《日华子本草》中记载,丁香治口气。以前的御史大夫向皇帝禀告时,在上朝之前,口中必含丁香。所以丁香在皇宫是必用,你如果口中臭浊,跟别人讲话,会被视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。所以对于口臭之人,用公丁香1~3粒,含在口中,大能开胃下气,芳香辟秽。特别对于胃中虚冷者,更是标本兼治的妙品。所以古人说,一味丁香可以治疗口气。

口下来是咽喉,咽喉部容易呃逆或呕吐,特别是病人吃了生冷之物,还在胃部又没有完全下达肠道时,这时身体的自救反应是要把它呕出来。如果呕逆太过,寒凉之物已经吐出,还止不住,这时就要用到一个名方,叫丁香柿蒂汤,由丁香、柿蒂、党参、生姜四味药组成,大能开胃下气,暖中寒,治疗呃逆呕吐、胸痞满。特别病人舌苔白腻的,用之更佳。

丁香是胃寒呃逆之要药,《药性赋》里说它快脾胃而止吐逆,这正是丁香最主要的功用。它下钉之力,可以让胃蠕动得快,芳香温中,可以让脾运化得更彻底。所以它一进入身体,能够边降胃边运脾,把中焦这团气机瘀滞不降之势宣通开来,并肃降下去。真是温中降逆的不可多得的好药啊!

《日华子本草》记载,丁香治反胃;《本草正》记载,丁香治上焦呃逆,除胃寒泻痢,七情五郁。大家看到丁香能够温中快气,治七情五郁,这就大有用途。О压气饭少吃

基本上每天都可以碰到一些消化道气机紊乱、浊气不降的病人,他们或呃逆,或反胃,或食肥甘厚腻欲吐。这时大家第一印象要想到丁香,虽然还没有发展到完全呕吐阶段,但有疾病的征兆,即可用药治之。

更有些病人,生气后吃饭,吃饭又焦急紧张、生闷气。这种情况,民间叫作吃了压气饭,浑身上下都不舒服。为什么?整个中焦肝胆脾胃,气机彻底紊乱,升降失司,导致饮食、情志不和。这时单纯地去开胃开不了,情志没解开,单纯地解郁,他也不舒服,食积没下去,所以你要找一味药,既能温中消食积,又可以解郁快气机的药物。

大家看,古人不是明摆着告诉我们了吗?丁香除胃寒呃逆,七情五郁,也就是说情志郁闷和饮食不节相互壅滞,导致气机像塞车那样卡在那里,上下不得,民间就称之为吃了压气饭。

这时你必须畅情志,降胃逆,你可以选用香附、苍术配山楂,也可以选用木香、砂仁配柴胡,通过打组合拳来达到切中病机要害的效果。

当然你如果深明药性病理,更可以单用丁香,利用丁香的钉子精神,把压气饭中的饭积“钉”下去,同时把压气饭中的气郁,通过芳香的丁香舒畅宣散开来。这样郁解食下,气机升降流通,浊阴下行,压气饭的症结自解。

这在临床上很常见,很多妇人边怄气,边吃饭,边想事情,一不小心就吃呛到了,甚至吃伤了脾胃,不知道病因出现在哪里,总之,浑身上下都闷胀不舒。

中医就像侦探一样,你如果不能帮他把乱丝理顺,把死结揪出,那么这个病就显得复杂疑难了。而一旦把清楚病人双关脉郁,胸中有小事不能开展,饮食不节,你就知道用保和丸调理其右关,用逍遥散解放其左关,这样左升右降,气机逍遥自达,何患病之不除。

大家如果懂得这样去分析病情,切中病机,那么你既可以用单药而起效,也可以用药对来收功,更可以用合方来治。它们虽然用的是不同的药物,但遵循的是同样的理法。所以真正的中医,都是在共通的理法上,而显示出不同的用药,但又能够达到同样理想的疗效。

很多不理解中医的人就说,你中医怎么十个大夫开十个方子。告诉你,十个大夫经验都比较丰富的话,吃他们任何一个的方子,你都会觉得身体往好的方面转化,这就是中医。方子不同不是问题,疗效显著才是根本。

开消化道阳气下行之路;

我们从咽喉再下到食管、胃来。《证治要诀》中记载,吃螃蟹把胃吃伤,胀满难受,用姜汤送服丁香粉,极效。

中医认为,脾胃为仓廪之官,饮食生冷容易伤到脾胃,停留不去,则为壅塞胀满,这是脾胃阳气不够,动力不足,缺乏一股温暖运化之力。这时用丁香、生姜辛温暖脾胃,又可以行滞气、降逆气,随后脾胃暖则壅胀消。

有些病人吃伤后还呕逆、拉肚子,古医籍中记载,用丁香三个,陈皮一块,水煎,趁热送服,则胀满消,呕逆除。真是一个简验便廉的小方子啊!所以《蜀本草》称丁香疗呕逆,甚验。

我们从脾胃再往下面看,是肠道、大腹。对于上面的胃脘,丁香可以温中降逆;对于下面的肠腹,丁香更可以散寒止痛,所以腹内冷痛可以用丁香。

《海药本草》称丁香止心腹痛。《药性论》称丁香主冷气腹痛。这都是在讲丁香散寒止痛、暖大腹阳气之功。所以脾虚腹中冷泻,用四君子理中丸或者异功散时可以加进丁香,增强引气下达腹中的效果。它可以成为诸药先导,开消化道阳气下行之路。所以,凡丁香所到之处,一派阴寒消除。

人体疼痛,大都是受寒不通所致。古人创一个“疼”字,就是病在冬天,病在身体寒凉。所以中医治寒以热药。为什么不选其他热药呢?因为同样是热药,丁香更容易到达心腹部,治疗腹内冷痛、气胀腹痛。

由于丁香还可以杀酒毒,所以饮冰冻啤酒导致腹中冷痛的,正可以用理中丸配丁香,或者藿香正气散加进丁香。

讲到肚腹了,我们再看下面的腰肾。《日华子本草》记载,丁香能主阴痛,壮阳,暖腰膝。对于病人阳痿宫冷,丁香直入命门,温肾壮阳,助阳起痿。常和小茴香、肉桂连用,加强暖命门火之功,治疗胞宫寒冷,阳火不足。故男子虚冷疝气、女子子宫疝痛都可以用。毕竟这味药,能够直达下焦,暖下腹部阳气。所以一切火热之证皆当忌之,如果不是虚寒的,就不要轻易用。

我们从上到下,讲了丁香这一团阳火降本流末而治疗整条消化道虚寒性疾病的过程。

丁香还可以外用,治疗皮肤癣疾。《中医杂志》记载,用公丁香打粉,直接治疗脚癣,将癣疾处洗干净后,撒在脚趾缝内。此方简单实用,治疗百余例,效果颇佳。

当然,你也可以用丁香15~30克,加到100毫升左右70%的酒精里,浸泡两三天后,就用这药酒外涂患处,每日3~5次。一般几天后瘙痒消失,局部患处皮肤脱屑。如果还有反复,可以再用,对于各种皮肤真菌感染导致的瘙痒炎症,都有一定的效果。这个小方子,那可真是简验便廉。

好,丁香这味药我们今天讲到这里,大家要把握这一条主线,从上至下,温阳散寒。这样你即使遇到一些疑难杂病,辨明它的病机,属于虚寒浊阴不降,你可以用丁香。这样你学习丁香,使用丁香,就能够以不变的病机应付千变万化的疾病。下节课我们讲高良姜。

第十八章高良姜

良姜止心气痛之攻冲;

逐步开关的丁香

大家好!上节课我们讲到丁香这味药,《日华子本草》说丁香治口气、反胃,疗肾气、奔豚气、阴痛,壮阳,暖腰膝。

大家再来回顾丁香的功用,以及进入身体后是如何运行的,再去看古籍对丁香的描述,就通通地都明白了。它治疗口气、反胃,肾气上逆阴痛、腰膝冷,这都是从上往下,把阴寒肃降下去,打开温中下行的通道。

古籍上称丁香这种功用为逐步开关,人体在服用丁香后,从咽喉到肛门,能够逐步把因为寒凉收引而关闭之象层层打开。所以古人称丁香入体,逐步开关。这句话基本把丁香的个性形容殆尽。

我们来复习一下,丁香如何从口走到下面去呢?它是如何体现温降之性?口中臭浊用丁香含口,能辟恶浊。

牙中疼痛,用丁香制成的丁香油滴入就可以减轻。

胃中气逆,打呃,属于体虚又寒的,用丁香柿蒂汤,打开胃部气机被寒邪所闭郁,大开阳明胃经向下的通道,呃自止,逆自平。或者直接用丁香配陈皮,水煎服,也管用。

霍乱呕吐,孙思邈在《千金方》里直接用单味丁香加酒煎服亦有效。

有些病人心脏阳气不够,容易胃痛、心痛,这是天阳不足以温地土,所以《圣惠方》用桂心一两壮天阳,丁香半两暖胃土下降,这两味药捣成细粉,在饭前用热酒调服一钱。取它饭前服用,加强温中走下之功。这样心得温通,自然舒服,胃中暖和,自然痛止。

如果因为吃海鲜导致食积中脘,上下不得,这些海鲜难以消化,就会耗伤身体很多阳气,一旦身体阳气不够,食物就搁在那里不肯下去。这时用丁香打成粉,用姜汤调服半钱,那么食物积滞就会像拧螺丝钉一样,层层旋转往下顺降,放几个屁,身体就舒服了。

大家要注意,一般香类药,病人服用后,肝肠气机容易转动。比如木香、藿香、小茴香、香附、丁香、沉香等。所以中医就借助这种芳香行气之势,通过旋转胸肠气机,放几个屁,把浊气排出去。

肚腹中的死角;

前面我们跟大家提到,人体腹部九曲十八弯,死角非常多,气机容易闷塞。这就是很多人肥胖容易肥肚子的道理,因为你平时的各种运动比较难运动到肚子。这就大大增加了肚子周围的死角藏污纳垢的机会,污垢藏纳多了,贻害无穷啊!

所以中医善用这些芳香类药去行气化滞,比如以后要讲的藿香等这些广东十大名药,大家会发现,大部分都是香类药,砂仁也是,佛手也是。它们都能够行气顺气,帮助排出胃肠道周围死角的废气。

广东出产最道地的陈皮,而且还制成食品或者香类,以及作为煲汤的配料。

大家要通过学丁香,学到一种运用香类药,使身体臭浊之气,通过放屁排出下窍,来使病痛减轻的招法。

在南方行医,如果不懂得运用香类药畅气机、化湿郁是行不通的。

平时碰到病人,把到他中焦关郁,就要想到用畅左关的中焦香类药,如香附,用畅右关的中焦香类药,如藿香、陈皮、丁香、砂仁、木香。这样左右一搭配,肝脾气机一对流,病人往往会反映吃了药后放很多屁,放完屁后觉得比以前更轻松了,上楼梯腿脚也没那么沉了,胃口也开了。

这就是陈旧去、新鲜的气血诞生的道理。古人把这种现象叫作“瘀浊不去,新血不生”,也就是旧的不去,新的不来。所以大家要懂得解除郁脉善用香类药的道理,这样使得大气一转,其郁乃散。故上节课我们还讲到丁香善于除胃寒呃逆,解七情五郁。情志郁结,饮食壅塞,皆可用之,这味药真不简单。

丁香还可以从上往下,直达肾中命门,扶起元阳,照散阴寒,它常配伍淫羊藿、小茴香、肉桂,壮元阳,暖腰膝,除阴中冷痛或妇人腹中痛经,以及寒疝气痛。表面上病名不同,食积上都是阴寒所致,都可以用丁香。

中医是重实质而不重病名的,就像一个岗位,不管员工叫什么名字,只要能够胜任这个岗位就可以用,而不是看他叫什么名字来给他安排岗位,要看他有没有胜任这个岗位的能力。

好,丁香快脾胃而止吐逆我们就复习到这里,从《药性赋》这句话知道丁香能从上往下,令脾胃气机旋转快利,令逆气下行,直抵腰肾、肛门,具备一股钉子精神,逐步开关,让气机层层钉下去。由于它性温,一切寒冷之逆,消化道不降,皆可用之。

饱食生冷肠腹伤;

接下来我们讲高良姜,看看它是如何止心气痛之攻冲的?

古人说的心下,就是今人说的胃脘部。胃脘部有气冷痛攻冲,就选用高良姜。

高良姜是温热药,治疗的是虚寒性胃痛。所以你碰到病人吃了凉性水果、凉饮后,胃痛厉害的,一看舌苔水滑或白腻,但用高良姜无妨。

它可以暖胃温中,散寒祛冷。古籍上认为高良姜辛温大热,是治疗寒气犯胃、胃冷呕逆及误服生冷导致霍乱吐泻之要药。

最近这类病人很多,为什么?因为春三月,此谓发陈。清明刚过,雨后春笋长得正茂盛。笋乃山珍之一,为世人所喜,所以市场上到处都有卖笋的。也有很多人天天不离笋,顿顿都吃笋。笋乃寒凉之物,从地底冒出,脾胃阳气不足,中焦虚冷者当慎服。

一病人,因为食用过多生冷笋,以及饱食太过,导致胸腹胀满一周多,反反复复,屡治乏效,觉得堵塞在那里,呼吸都不畅。大夫一看,舌苔纯是一片白腻。白腻的舌苔,大家想到什么?想到冬天白雪皑皑一派,身体乃冰冻三尺,寒雪飘飞啊!如今腹中胀满不舒,行步乏力,中焦脉象濡缓,乃湿邪弥漫,这是湿加寒,也就是寒湿胃胀。所以大夫就用藿香正气散原方,加了一味高良姜,温中暖胃,专治疗病人误食寒凉后呕吐清水,胃中冷痛胀满。

又来了一例病人,天天吃竹笋,吃了半个多月,大便不成形,拉稀,肚子冷痛。昨天他吃了一个苹果,拉了一下午,今早还吃了笋,吃完笋后,来找大夫看病,走到半途就腹中冷痛。他用手捂着肚子走进来,一看就知道腹中伤了。进来先问纸巾在哪里?厕所在哪里?先去痛泻了一番。

大夫问他,是不是最近经常吃笋啊?他说,是啊,天天吃,顿顿吃。

大夫说,寒凉之物最伤人体血脉,你看现在脉象都起不来了,脉象的搏动需要一股阳气啊,阳气不足,脉象就无神无力。

他说,是啊,我每次拉完肚子后,必须在凳子上坐十分钟,才能缓过来。

大夫问他,那么你怎么还吃笋呢?怎么还不避生冷呢?怎么明明知道苹果生冷伤阳,脾胃虚寒者忌服,还要吃呢?

他说,放在家里快坏了,又不舍得丢,就吃了。

大夫跟他说,人参、鹿茸再好,如果不对你的证,也不要吃。冰冻啤酒、生冷瓜果再好,把你吃出病来,你也要舍弃它们。就因为很多人怕浪费,怕丢弃,才把身体吃出病来、撑出病来。

现在我们这个时代观念要改改了,不是要吃节俭,而是在节俭的基础上要吃健康。你不吃这些不适合你的体质的东西,身体就不会受病了。

然后大夫给他开理中汤,配合高良姜。目的是加强暖胃温中、散寒祛冷之功。

同样两例病人,一例胃胀、呕清水,可以用藿香正气散加高良姜,祛寒湿暖中止呕。一例是脾寒凉泄泻,可以用理中丸温中补虚,散寒止泻,都用到高良姜。

古代的医家认为,高良姜治恶心、呕清水如神,又治疗胃中冷痛、霍乱腹痛,效果奇特。所以孙思邈在《千金方》里说,心脾冷痛,但用高良姜一味打粉,用米汤送服即愈。饱食生冷肠腹伤,劝君切莫贪嘴好馋。所以对于饱食生冷导致整条消化道寒凉呕吐、泄泻皆可用之。

最好的药物是正知正见;

大家看,现在的很多人为什么缺乏正知正见呢?明明知道竹笋吃多了伤胃腹冷,呕吐清水,还天天吃,顿顿不离,还在瞎折腾自己身体。

一个春笋的季节,也制造了大量胃寒腹痛、泄泻、呕吐的病人,究竟是笋之过,还是人之错呢?我们不能埋怨笋,你如果不懂得节制欲望,你不吃笋,也会因为吃其他生冷之物伤了阳气,导致整个消化系统功能紊乱。所以再好的温中散寒的药物,也比不上拥有一个正知正见啊!

疾病起于无知,健康源于觉悟。你如果稍微懂点这方面常识,那么你在动筷子时,就知道有所节制,就会少了很多寒凉伤中的机会,多了几分健康。

归根结底,你的饮食观究竟是欲望导向,还是健康导向呢?如果你想要健康导向,就要饮食有节,不能暴饮暴食,肆无忌惮。

要知道脾胃病不是靠药就能治好的,而是靠平时懂得防范,少去折腾它,不吃得过饱,不过食寒凉,这几点做到,你的脾胃就能步步往好的方面转化。

大家都知道,笋这味山珍是好东西,但好东西也要适可而止,过了也会造成疾病。所以中医要调一个中庸,一个无过无不及,恰到好处。

我们跟大家讲一个长寿老人的饮食秘诀。大家问老寿星何以延年?老寿星笑笑说,好吃不多吃。即使好的也不要过度,更何况是寒凉伤人之品呢?

所以疾病是从这里出来的,健康也是从这里调好的。这个饮食有节的中庸之道,非常深奥啊!

蛇吞老鼠动不了;

我们还要讲一个非常出色的古方,此方叫良附丸,出自《良方集腋》,治疗胃脘寒痛,屡发屡止。把高良姜和香附两味药等份研末,制成丸药,米汤送服。我们经常把这两味药加到辨证处方去,可以提高治疗心胃冷痛的效果。

古籍上记载,凡男女心口胃痛者,乃胃脘有积滞,多因怒或受寒所致,用此二药,如果因为受凉得的,高良姜重用;因为生气得的,香附重用;因为既受凉,吃生冷,又生气郁怒,两者兼而有之,即我们前面说的吃了压气饭,那么两者就等份,服之立止。原来高良姜乃治胃寒之要药,香附乃是气病之总司。

当病人肝胃不和,气郁伴随饮食生冷积滞,两者错杂,造成的胃部气机不调畅、堵塞,如果纯用解郁药疏肝达郁,那么胃中的阳气得不到恢复,动力不够。纯用高良姜暖胃温中,加强胃中阳气动力,而不用行气疏肝之品,把气机郁结理顺,那么堵塞就不能很好地放松。这时就要用到温中行气法,高良姜是温中的代表,香附是行气的代表。两者温中行气,令寒散结去,心胃痛自止。

一般你把到病人左关脉弦硬,右关尺脉濡缓,力道不够,然后一问病人,最近郁闷,情绪多变,又吃了生冷,一吃凉的,胃就难受。这时你就可以放胆用这组对药。

《黄帝内经》里说,脾胃者,仓廪之官,使道闭塞而不通,形乃大伤。这脾胃是中焦粮草官,五脏六腑都赖它气血供应,如果这个水谷下行的通道因为寒闭气郁堵塞住了,不仅心口胃部痛,周身上下都不舒服。

有些中老年人,吃饱胀了,如同蛇吞了一条大老鼠,躺卧在那里,不愿意动。我们一方面要懂得温中散寒,加强管道扩张的动力;一方面要懂得行气化滞,加强管道下达的力量。这样脾主运化和肝主疏泄双管齐下,才能一起把使道闭塞、寒凝气滞的状态解开,肚腹才能大气一转,气滞遂开。

所以大家要从脾主运化的角度来看高良姜,要从肝主疏泄来看香附。这样你就能够更灵活地用好这个古方了。

心情好,胃口好;

前面我们跟大家说过,一个人生一场气,好几天都缓不过来,甚至胃口也不好。为什么?肝主疏泄功能大受摧残,不能条达水谷,就难以消纳。

有些没有胃口的病人,大家先不要想着给他用焦三仙之类消食开胃的药。中医是五脏相关的,你再仔细问他是不是生气了,是不是跟家人吵架了?

一般你把到病人整个脉象弦硬、左关部独大时,你都可以这样问。因为病人肝部的郁结很厉害。肝为五脏六腑之贼。肝气乱,五脏六腑都会因为失去疏泄条达而壅滞重重。脾胃中的食物也要靠肝去疏泄条达。肝不单条达自身经络、脏腑气机,五脏六腑,四肢百骸,它都可以把气机条达开。

如果得知他是郁怒伤肝,又看他舌苔偏白腻、偏寒的,你这良附丸一下去,肝中郁结一解,食欲就回来了,脾土气机一暖,胃肠蠕动功能就加强了。

没有人规定消食开胃一定要用山楂、麦芽、神曲,一定要用保和丸。如果病人因为郁怒伤肝,因为饮食生冷伤脾胃,不用良附丸这助肝疏泄、助脾胃运化之品,不用这个温中行气,还真的难以把中焦脾胃、肝胆气机转开,让食欲回来。

有些学生就不懂了,问,为什么用疏肝的药来开胃呢?大夫笑着跟他们说,你心情好了,胃口是不是大开啊?他们听后,点点头,确实现在很多食欲不好的病人都与情志异常分不开,所以在运用调脾胃的药时,别忘了畅情志,疏利肝胆。

好,高良姜这味药,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,下节课讲肉苁蓉。

第十九章肉苁蓉

肉苁蓉填精益肾;

腐臭的营养即大毒;

大家好!上节课我们讲到高良姜,这味药主要是以它辛热之性,善入脾胃中焦,能够拨乱反正,把一切胃脘部寒冷作痛、逆气上攻给折伏下来。所以《药性赋》里说,高良姜能止心气痛之攻冲。

古代的心下是指胃脘,是中脘部,为人体五脏六腑的中心。所以高良姜能温中散寒,温胃止痛,温阳止呕,善治疗胃中寒呕、冷痛不舒。

夏天不要看是一派阳热之象,其实更多的是伤寒凉。因为人们吹风扇、开空调、吃冰冻西瓜、喝凉饮,以及睡觉不盖被子,寒气很容易侵入人体,所以夏天病人舌苔白腻或黄腻、腹中疼痛的非常多,或呕逆,或拉肚子。

如果寒湿厉害的,就可以用藿香正气散配上高良姜,因为这些湿浊食物的积滞堵塞在肠胃里,不能很好地排出体外,就会在里面作乱。

大家知道腐臭的营养就是大毒啊!这些臭气留在身体贻害无穷,遗臭周身,这些浊气随着血脉经络,到处攻冲,人体就会很不舒服。

大家知道吗?在夏天,岭南人们用很多外抹药,如驱风油、万金油、清凉油,大家知不知道这些芳香辟秽化浊之品的主要原料是什么呢?主要原料就有高良姜。这高良姜有大功用啊!

腌制咸菜里的道

高良姜可以把身体内食物残渣腐败产生的浊气给温降下去,所以南方腌制咸菜,就会用到高良姜。我们住的山里盛产茶叶、咸菜、蜂蜜,村民们要做出上等、可口、耐存的咸菜,必然会在里面适当加点高良姜。

一方面是高良姜辛热,咸菜寒凉,可以防止过凉伤人,利用高良姜暖中之功,提高脾胃消化之力。有些家庭腌制咸菜时没有放高良姜,你会发现这样的咸菜吃起来胃口没那么好,没那么受用。

大家看,古人多厉害,连老百姓做小小咸菜里头都体现出中医保脾胃以及寒温并用的智慧。再好的食品要耐食久食而不厌,首先要让脾胃点头。所以在腌制咸菜过程中,切些高良姜放进去,让人吃起来,开胃喜悦,久吃不厌。

另一方面,高良姜温中散寒,咸菜咸寒,大量的咸菜稍佐一点高良姜,能够使寒气不至于伤人太过,又能够暖胃降浊。同时更重要的是高良姜在这里可以辟秽,就像驱风油、万金油、清凉油一样,可以防止咸菜变质,防止这些腌制之品浊气上窜。

《药性赋》里说,高良姜止心气痛之攻冲。它能够把浊气上攻之势理顺通降下去,打开阳明胃经下行之通道,并且辟秽浊。所以古代本草载高良姜下逆气,消宿食,解酒毒。

大家想想,每天吃的饭菜,如果排泄不畅,消化不良,它是不是会成为浊阴逆气,会不会成为宿食积滞,身体有饮酒习惯的,会不会囤积湿浊酒毒?这时高良姜就能派上大用场。

所以从民间一个小小腌咸菜配伍里,我们就可以看出寒温并用、照顾脾胃、辟恶浊气的保健养生之道。真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啊!

如果不能用这种思维去分析,你就不知道原来小小的咸菜里都蕴含着这么深的意味,千百年来流传的风俗习惯、饮食文化不可小觑啊!

难怪很多老年人在生病期间,就喜欢搞点白粥拌咸菜吃,既能开胃,又能下食,还能清淡养人。所以,天下间没有神奇之法,只有平淡之法,平淡之极,乃为神奇。平平淡淡的家常小菜,不去助长你的欲望,让你归于清淡,安于清淡,就是最好的养生。

现在很多人去片面追求各种高营养、各种组合组配,殊不知吃得越简单,身体越健康。你简单了,你的疾病也会变得简单。所以粗粗糙糙的人反而活得健健康康,太过讲究了,反而束手束脚。养生不是讲排场,而是回归平常。

所以古人说,不归于虚静者,即是旁门;不归于简易者,便是邪术。

我们要从简易平常的小菜、家常便饭、萝卜白菜里体会真正的保健养生之道。好,下面我们来看肉苁蓉这味药。

对因治疗;

肉苁蓉填精益肾。它是如何通过填补精血,有益于肾的功能呢?

大家看,肉苁蓉就像熟地黄一样,比较柔腻,富有肉质感。由于它味咸性温,咸能够下入肾,温能够壮元阳。很多温热的药都是比较干燥的,唯独肉苁蓉比较少见,它是带一片柔润。所以肉苁蓉是温润之品,就像谦谦君子,温润如玉。《本草汇言》中说,肉苁蓉温而不热,补而不峻,暖而不燥,滑而不腻,故得苁蓉之名。它就相当于你用滋润的何首乌或熟地黄,配上温暖的干姜或肉桂一样,可以温润走通,令干燥及动力不足的肠管,变得通畅无比,从容和缓。所以肉苁蓉非常适合中老年人肾中精阳不足、肠中精血又亏虚的便秘。

肉苁蓉产于沙漠之中,人称沙漠黄金或沙漠人参,可见非同小可。为什么通过补肾而有助于大便畅通呢?这就要看中医基础理论了,肾主藏精、主水,司二便。肾中精水充足,五脏六腑都能得到滋润;肾中精水不足,五脏六腑容易干涸。

为何很多中老年人容易有习惯性便秘呢?你问他是不是腰膝酸冷,小便频急?他点点头,你就知道他的便秘与肾中精血不够有关。

这种便秘,片面用通下的泻药,身体越泻越虚,越泻越麻木,越泻越秘结,肠道动力越泻越差。因为虚证导致大便不动,是因为动力不足,是因虚致实,所以对因治疗很重要。你不把来龙去脉理顺,看到大便秘结的结果,只知道对果治疗,不单难以起效,还会伤了身体。

中医是体用之学;

有个女的,长期大便秘结,三四天一行,不吃大黄苏打片大便就来不了。后来吃到舌苔都变白腻了,腰脚酸冷,脉象沉迟。

大夫说,要搞清楚为什么不通。如果是实热堵塞,一吃大黄苏打片就好了。这就好像有个石头堵在你的车轮前面,车过不了,把石头搬开就过去了。可是身体功能老化,肾中精油不足,就像车子快该报废了,而且油也不够了,所以开不动。即使没有石头挡道,爬坡也很辛苦。大便艰涩难出,腰腿酸软无力。

她听后点点头说,我就是这样,蹲下去大便,不扶着墙都起不来了。

所以这时大夫给她重用润通三药—肉苁蓉、白术、当归。从肝、脾、肾三脏,把气血精液补足,有力气去推动大便,就像把车油加足、马力加大一样。白术能健补脾气;当归能大养肝血,助肠疏泄;肉苁蓉能养肾中精液,这样气血精液同时到位。

病人吃完三剂药后,过来复诊,很高兴地说,每天都有便意,而且边放屁边排便,排得很顺畅,也没有像吃大黄苏打片那样拉肚子。

原来大夫用的这润通三药,是让她的肠道富有津液,能顺畅排出来。在这基础上还配了枳壳、厚朴、木香这些行气之品,使她的肠道气机转通,所以服完药后,放屁连连。

这也是中医用药配伍的技巧。除了用这些增润精液之品去补其体,助其精气,同时要用一些行气之品去畅其肠道气机,助其用。这又涉及我们中医的体用之学,补其体,助其用,是治病的一个心法。

老年人大都体不足,用不显,就像车子油不足,它跑动的功用就显示不出来。就像船,因为河里没水,就搁浅在那里。想要船动很简单,一方面要河水充足,另一方面要有风,这样风动水足,自然舟行快速。这就是为何用增液之品,一定要配上行气、畅气机之药的道理。

治疗老年人习惯性便秘大都不出这个思路。你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加一些火麻仁、郁李仁、黑芝麻、制首乌、黄精,其实这些都是补其体、增润精液之品。同时可以加进升麻、枳实、延胡索、柴胡、郁金、香附这些畅其用、条达气机、鼓动风气之药,来畅其用。

大家看,中医是不是很好学啊?用药都不离这个阴阳体用法度,不离这个动静开合的原则。用这些补益精血的静药,同时要配一些流动气机的动药。这样动静结合,如鱼儿在水,就富有生机。如舟船得风,就能够缓缓前行,扬帆千里。

所以古人治虚人大便秘结,用肉苁蓉一两,以水煎服,润通大便,正取它补虚而滑肠也。

肠通腑畅减少心脏病;

《医学广笔记》中记载,一个叫唐震山的老爷子,七十多岁,大便燥结,胸中闷。大家看到没有,很多大便堵塞的病人,都会引起心烦、胸闷,严重的还会干呕、头晕。为什么呢?脏腑相连,下面浊阴堵塞,浊气就会往上熏蒸,所以容易胸中闷胀。

从这里就可以看出,很多心脏病的病人,为何常在厕所里努力拉大便拉不出时发作呢?甚至在便秘加重时,心脏病加重?这正是心与小肠相表里的最好注脚。肠道堵塞,心胸气机怎么能够顺畅得开,所以中医一定是五脏相关治病。不要只把心脏病当心脏病来治,一定要看到心脏以外的肠腑乃至周身。

所以心脏病病人保持每天大便顺畅很重要,伴有便秘的,心脏病就容易加重。这个经验便来源于《黄帝内经》中脏腑相表里的理论,用这个道理来指导养生治病,非常有用,可以大大地减少心脏病发作的可能。

这个病人因为大便堵塞,导致胸闷。大夫没有被这个胸闷的表象迷惑,去宽胸解郁,而是直接看到病理本质,说,此血液枯槁之象。用肉苁蓉三两,白酒洗后,切片,用汤水三碗,煎取一碗,顿服,大便就通了。大便一通,胸中快然。大家看,治病如果能够辨明病机,对因治疗,往往一两味药就能把周身不调的症状解开,这真是善用药者!

谁榨取了肠道津液;

《药性赋》里说,肉苁蓉填精益肾。

怎么可以证实身体精血同源,补肾可以润肠呢?为什么肾精亏耗,大便就干结呢?如何运用肾主二便这个道理?

年轻人大便秘结的,一般分为三种:第一种是吃辛辣烧烤,又不爱喝水,甚至喝水也是喝冰冻饮料;第二种是经常熬夜、打游戏、上网的;第三种是手淫纵欲的,后面两种大便干结都不是用一般攻下之品可以治好的。

有个年轻人,说,三天没来大便了。大夫问他,这三天是不是熬夜打游戏啊?他摇头。又问他,是不是手淫啊?他点了点头。

大夫就给他用了增液汤,配上火麻仁、肉苁蓉,一剂就让大便顺通。

这就奇怪了,为什么手淫伤精会导致肠燥津缺便难下呢?原来人体是一荣俱荣、一损俱损的,身体有优先保护重要脏器的机制。所以熬夜大量耗用肝肾精血,它就会把肠道榨干,抽取精液来填补肝肾不足。

手淫房劳过度,也是在榨肝肾精血,身体最后也是向膀胱和大肠、脾胃抽取精液来填补亏缺。就像嚼甘蔗一样,甘蔗被榨取后,就剩下些渣滓,渣滓缺乏水分就显得干结,容易点火。所以大便干结燥结,接下来就形成一派上火之象。

这个年轻人,大便秘结还不是主要的,他来时还说,咽痛,牙也隐隐作痛。这种隐隐作痛之象是虚象,如果是暴痛厉害,那就是实象。

虚则补之,实则泄之。所以用增液汤配合火麻仁、肉苁蓉、制首乌之品,可以增润精液,这样大便下行,肠中积滞一撤,浊火就下来了。大便通后,牙中隐痛、咽痛的症状也随之好了。

如果只看到牙隐痛、咽痛,就当成一般的牙痛、咽炎来治疗,那很难治好。中医一定是由一个点,要看到一条线。就像咽痛、牙痛是一个病点,要看到一条消化道这条线堵塞车,而消化道堵塞这一条线,大家还要进而看到一个体,就是身体的整体。为什么?

堵塞瘀滞,原来是纵欲伤了肾精,同时也伤了肾阳。这就是为何单用增液汤增润肠道精液还不够,还要配上肉苁蓉添精益肾。只有把肾精填补回来,那么精液才会返还一些给肠道,而不会继续去榨取肠道的津液。这样肠道津液充足,增液自然舟行。

见病知源;

现在的时代,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人一边熬夜打麻将,暗耗精血,然后晚上又房劳过度,透支精血,这样就牙痛、咽喉痛,大便也解不出来,用尽各种消炎药、咽喉片、泻药,反而越吃手越冰凉。

有个四十多岁的男子,在我们南方,打赤脚还嫌热,而他来看病,居然还穿着袜子,为什么不穿拖鞋呢?

医生要有察言观色、见微知著的能力。一把他脉,双尺部沉迟。病人还没开口,大夫就跟他说,不要熬夜,不要吃凉性水果,要减少房事。

病人非常惊讶的,因为这三样正是他经常做的。大夫又接着说,你的脾胃差得很。肾主腰脚,命门火又要上来暖脾胃,你脚凉、脉沉,阳气远远不足,少消耗身体会恢复得快,多消耗身体,就要吃不消了。

他点点头,又问,为什么我大便经常不顺畅呢?

大夫跟他说,阳主动,你阳气不够,肠道动力怎么会足呢?不要说肠子不肯动,就连你平时也会懒得动,上下楼梯腿脚沉重,迈不开脚。

他点点头说,是这样的。

像这样的病人,越吃泻火通肠的药,手脚越凉。不要说是穿一重袜子,穿两重袜子都不觉得热。所以这类病人,即使是牙痛、咽痛、口臭,也都是假象,是真寒假热,是人体消耗太过、虚火上浮之象。

不从源头上杜绝,不从大夫讲的三大消耗上防治,这病真的没法治。

医生要懂得见病知源,要明白疾病产生的原因,不能仅仅只会分析阴阳虚实、寒热表里,你更要懂得再问为什么?阳虚是怎么来的?阴不足是如何产生的?为什么会有表证?里实堵塞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?炎症上火,真的是上火吗?

这些问题要一一去理顺,一一去问个究竟,你才能见病知源,把病根治了。不然的话,只懂得在阴阳虚实表面上去调理,不知道病人纵欲、饮食生冷以及熬夜、思虑过度,你怎么能够从根源上去调其阴阳呢?

所以大家要知道,大便不畅有很多是房劳过度引起的。肾精枯竭,肠精肯定不足,因为肾主五液,五脏精液都要由肾去分配,肾若亏空,五脏六腑都不足。0五劳七伤要治肾

下面我们再来看,肾还主什么?肾还主生殖。

肉苁蓉填精益肾,它可以帮助提高肾生殖能力。所以不孕不育、阳痿早泄,但属阳虚,命门火力不足者,经常会用到肉苁蓉配巴戟天、锁阳。古代有肉苁蓉丸和金刚丸,都是用肉苁蓉补肾壮精,助肾主生殖、肾主骨的功能。

《神农本草经》说肉苁蓉能养五脏,强阴,益精气。《日华子本草》说肉苁蓉治男子绝阳不生,女子绝不产,并能够润五脏,长肌肉,暖腰膝。这是因为肉苁蓉本身阴阳二气兼备的道理,它肥厚是阴成形足够的表现,又温热暖和,能够助阳气化,助阳主动。所以可以兴阳道,益精髓,补劳伤,强筋骨。

而《神农本草经》还提到肉苁蓉主治五劳七伤。五劳者,因为操劳、劳作、劳心、房劳而劳伤五脏之真气,七伤者,食伤、饮伤、忧伤、房劳伤、喜伤、劳伤、经络营卫气伤。这七种伤损,都会伤及人体真阴,而肉苁蓉甘温益真气,润滑养真阴,真乃补五老七伤之良药也。

而且古人又说,虚劳之极,穷必及肾。大部分疾病到后来都会以损伤肾阴阳为主,所以在治这些虚劳、慢性疑难病过程中,要注意填精益肾,注意兼顾到肾中精血,可以加强效果。

芦荟与鸡;

有个六十多岁的妇人,爱操心,家中儿女孙子的事情没有一件不过心的,样样都要亲力亲为,闹得跟儿媳妇意见很大,最后被迫分家,连过年儿媳妇都不愿意回来。老人家气得病倒在床,走路、上下楼梯没力气,大便数日不行,心慌短气,整个脉势下陷。大便堵塞拉不出,腿脚又沉重走不动,一天到晚唠叨个不停。

大夫跟她说,操心是让自己短命,再这么操心下去,你就没得气血了,现在还可以扶着楼梯上下楼,将来连楼梯都上下不了了。

她听后,摇摇头,叹气说,不操心很难呐!

大夫跟她说,不管怎么样,这病是得治的,还是不要想那么多事,你老是惦记那么多鸡毛蒜皮的琐事,即使身体再好,不会病倒,也会被累垮。

人上了年纪,就要懂得忘却,为什么说不聋不哑不做家翁呢?你年纪越大,要过得越轻松,越要把鸡毛蒜皮的琐事抛掉,因为你体力越来越差,你什么事都揽在自己手里,这就等于给身体揽病了。

你不放手,儿女永远长不大。就像种药,我们种芦荟最有体会。如果让芦荟一大堆长在一起,一株母根可以长出几十株小芦荟。不把这些小芦荟分开,让它永远待在母芦荟周围,不单母芦荟长不大,小芦荟也永远长不壮。

母鸡把小鸡带到能自己觅食,把基本讨食的技巧教给它们,从此就要把小鸡赶走,让它们自己去自强自立,不赶走的话,这些小鸡永远长不大。

她听后笑了笑,点点头说,我明白了。

大夫跟她说,你如果明白了,这病就好治。心病心药医,明理就是一味大药。一味大心药,能够让你心开意解,气脉和谐,然后再稍微配以草木药去辅助,那就如虎添翼,其效必速。

于是就给她开了补中益气汤加肉苁蓉、巴戟天,吃了五剂药,身上就像没病一样。为什么要加肉苁蓉呢?大家要看到肉苁蓉补五劳七伤的功用,现在很多老妇人忧劳太过,精伤得厉害,你不补之、润之、温之、暖之,她肠中大便浊气就瘀堵在那里,下不来。

这个妇人本来上下楼梯都要扶的,气都提不上来,现在去菜市场买菜,出入自如,堵塞不畅的大便从此每天都非常畅通。真是肠通一身劲,心宽一身轻啊!

有时如果能够调动病人气场,给她话疗疗心,让她思想心态变个样,然后再用药,往往能让病人面色焕然一新,整个精神面貌都更上一层。

治病不全仰仗药力,更要靠人力,不全依赖医生,更要病人自身能觉悟觉醒。

中医是一门借药物医理、技术手法来帮助病人获得健康、提高心性修养的学问。为什么要加上提高心性修养呢?因为你很难找到一个心态不宽、不包容的人,拥有一个健康平安的身体。虽然说,身体疾病会影响心态,但心态更会影响到身体的病痛。所以中医要两手抓,而且要两手都要硬。

西方医学之父也有与《黄帝内经》一样的认识。他说,医生有三大法宝,一是手术,二是药物,三是语言。现在大家都严重低估了语言的魅力,忽视了思想的力量,轻视了心态的转变对健康的好处。所以才不断走进药物的误区、手术的误区。手术、药物是当用则用,不是说不加分析地盲目运用。

求医问药,有时不单是求得药方汤头,同时你更要借此去求得一种道悟,一种生活,一种心态。

好,肉苁蓉今天我们讲到这里,下节课讲硫黄。

第二十章硫黄

石硫黄暖胃驱虫;

济川煎治老人虚秘;

大家好!上节课我们讲到肉苁蓉,《药性赋》说它填精益肾,它味甘咸,性温,不仅可以以咸入肾,以温助阳,补肾以助阳。由于它质地滋润,更善于润通,故它还可以润肠以通便。

但它治疗的便秘不是一般的实热便秘或阴虚便秘,而是属于阴液耗伤但阳气又不足的,这时既需要柔润多汁的药物,又需要温润助阳、增强肠道动力之品,所以选用肉苁蓉。正符合老年人精血不足、肾虚阳亏之象。所以治疗老年人的习惯性便秘,经常会考虑到用肉苁蓉。

但用肉苁蓉要注意,病人一般腰肾亏虚症状明显,尺脉沉迟,或小便清长。这种便秘,肉苁蓉就非常管用。故在《景岳全书》中有个名方叫济川煎,就是专门治疗精伤冷秘、腑气不通的,里面就用肉苁蓉配当归以增润精血,用升麻配枳壳以升降气机,用泽泻配川牛膝以降浊下行。所以这个汤方就体现我们讲的养其真、顺其性、降其浊的思路。

我们上节课跟大家讲解习惯性便秘时,讲到中医体用之学。体不足则用不显,这个济川煎就是一个体用同时兼顾的方子。如果把肉苁蓉、当归看成是直接给河流增水,那么升麻、枳壳就是让河流起风,这样水足风动,舟船自行。如果把肉苁蓉、当归看成给车子加油,让脏腑吃饱饭,那么枳壳、升麻就是启动车子,让肠腑气机转通,通过连连放屁,令肠道积滞排出。

大家读名方,一定要看到名方背后的道,而泽泻、川牛膝在这里就是一个方向盘,目的是引水热瘀浊下行,就像百川归海一样。

大家别小看济川煎,对于中老年人阳气不足、气血水容易内停、肠道容易涩滞搁浅、不能恢复从容畅通状态的冷秘,千万不要轻易用攻下的大黄、芒硝,因为本身阳气不足,再屡受药物攻击摧残,必定会导致脏腑耐药,正气不足,肠子更加动不了了。

有个病人,他也是顽固便秘,他看大夫给他开济川煎,还没吃药就说,我没有看到你方中有大黄来通大便啊,这药能不能治我的便秘呢?

大夫笑着跟他说,肠道便秘,是治便秘还是治肠道呢?如果肠道动力不足,那便秘只是结果,用大黄推出去,并不能增强肠道的动力,最后大便又会堵塞。你这是因虚致实,是本虚标实,不扶正,攻邪是难以持久的。就像不给士兵吃饱饭,让他们上战场,能跑得动吗?如果大黄、芒硝有用的话,那你早就不便秘了。他听后点点头,然后吃了这济川煎,大便通畅而不泄泻,于是他才知道是自已脏腑亏虚、动力不足导致的便秘,是虚秘、冷秘,虚则补之,冷则温之。用肉苁蓉、当归,既补精血,也温润肠道,所以肠中积滞从容而去。

为什么知道他是虚秘冷秘呢?一个脉象,有力无力辨虚实。病人脉象偏于沉细,关尺部尤甚,说明他身体管道内阴血不足,就像河流水不够、垃圾冲不走一样。所以既要加大水流量,也要加大水力。这才能够把沉细的脉象变得有力、宽大起来。肠道变得宽大、滋润,秘结就会被冲出体外。

冷秘与瘕瘕;

现在很多中老年人便秘,还不断地吃生冷水果,越吃小便越频急,大便越细小,大家能从这看出什么吗?

这是伤阳气的表现啊,阳气不足,管道就会收引,就像受凉了,人体就会蜷缩一样。所以古人讲水果伤阳,能细百脉,闭百脉,郁百脉,阳虚之人要慎服。

如果不懂得远寒凉,那么身体肾阳日日都用来暖水果之寒,当然不够力量去温暖肠道、温通大便了。

所以对于便秘的人来说,饮食也非常关键,切勿走人饮食误区。辛辣烧烤、油炸品会让大便干结难出,冷饮、凉果这些生冷之品同样会让大便干结难出。前面是在制造实热便秘,后面是在制造虚冷便秘。

大家学习中医一定要学习中庸之道,不偏不倚,偶尔吃点辛辣油炸或生冷瓜果,这不可怕,可怕的是你把这种饮食习惯当成正常,不去提防,最后习惯的养生误区就会制造习惯的便秘。

关于肉苁蓉,《神农本草经》还提到一点,它能主妇人癥瘕,这点可圈可点。

癥瘕包块,应该用攻坚的三棱、莪术,破瘀的桃仁、赤芍啊,怎么会用温润平和的肉苁蓉呢?原来妇人癥瘕看似实证,背后有虚象,特别是癥瘕日久的,多伴元气亏虚,不足以推动瘀浊。肉苁蓉咸以软坚,滑以润通,温可以散结,润可以补精。这样精水充足,又软滑下行,那么癥瘕、瘀浊这些积滞遇到肉苁蓉,就像大便秘结一样,纷纷消散排出来。

前面提到肉苁蓉能够治五劳七伤,大家想想,妇人如果不是因为劳伤在前,怎么可能癥瘕在后呢?所以癥瘕还不是病因,体虚力不足,因虚致瘀,才是疾病的正因。理顺这个思路,便有助于去治疗癥瘕包块,所以妇人子宫肌瘤、卵巢囊肿这些包块积聚,主要还是以扶正为主题,适当时候,正气足时,再因势利导以攻邪。这样把身体的癥瘕也看成像大便秘结那样,得润则滑,得温则动,用肉苁蓉既温且润,又能补中扶正,下达腰肾,所以可以从容让积滞排出。

论硫黄,首推张锡纯;

好,下面我们来看硫黄。硫黄又叫石硫黄,是矿石药。其性温热,乃纯阳之品。古籍上说,硫黄原是火中精。所以中药书上说,内服硫黄,补火助阳,通便通肠;外用硫黄,解毒杀虫,除湿止痒。

这硫黄像一团阳火。前面我们跟大家讲过,凡阳气不到之处,就容易长病菌,生疾患,产寒湿。凡阳气所到之处,断无生病之理。

今天我们学的是一味大药,这味大药却有毒,像一匹烈马,故非临床经验丰富,理论知识牢固者,不能轻易去用硫黄。

我们跟大家讲一些硫黄的功用,《药性赋》说,石硫黄暖胃祛虫。它通过暖胃,暖命门火,把周身阳气都暖起来。通过一团阳火,让病菌、虫痒纷纷退掉,以治疗疥癣湿疮。所以硫黄既是壮阳补火之品,亦是解毒杀虫之药。

我们先来谈它内服补火助阳,治疗虚冷阳痿、寒结便秘、沉寒哮喘诸疾。谈到用硫黄,近代医家首推张锡纯,大家可以参阅张锡纯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里服硫黄法的一篇文章。我们今天就通过这篇文章来讲讲硫黄。

张锡纯既是亲自试验药物的临床大家,更是践行师承的教育大家。张锡纯说,余初学医,尝遍服诸药,以求实际。所以张锡纯的药物解,很多是他自己实践出来,运用临床确有心得,基于古人,又发古人所未发的。

张锡纯说,自古论硫黄者,莫不谓其功甚桂附,唯独直接生用硫黄,吞服是我提出来的。这是由我自己慢慢尝试效验,用之临床,确知其功效神奇、服食之法稳妥,然后才敢提出来。现在十余年来,我用生硫黄治愈沉寒痼冷的疾病不可胜数,就连现在乡镇里每天服硫黄的病人都有数百人,大都饮食增加、身体强壮,这是我教他们这样做的。

大家看张锡纯如此推崇硫黄,原来是他临证实效得出来的。硫黄是如何补火助阳,胜于桂、附呢?张锡纯在服硫黄法里列举了系列的案例,我们一一来品读。将来我们要讲古代医案,现在借助降硫黄之际,先给大家讲讲一些古代医案。常言道,明清以后,医案为最。这是说明清以后的医案是非常精彩的,一个医案虽小,却五脏俱全,理法方药一气贯通,效验昭彰,所以读者可以间接获取很多临床经验和用药思路。

阳虚滑泻;

一个三岁小儿,吃了东西就拉肚子,米谷不化,非常瘦弱。我们学温性药时,跟大家讲,温药能够加强脾胃运化,能够让身体火力振奋起来。当身体水谷不化时,是身体缺乏一股阳火,水谷煮不熟,所以容易滑泻。

张锡纯就叫孩子父母给孩子嚼服生硫黄,像绿豆那么大的两块,当天就不滑泻了,连续服用几天后,饮食逐渐增多,肌肉也慢慢长出来了。连续服用数月,

寒冬天冷,这孩子在郊外嬉戏,不畏寒凉,而且面有红光。这是体质改善的表现。从中可见这个孩子先天不足,元阳大亏,所以身体非常需要硫黄这些补火助阳之品,寻常的草木之药力量不够。张锡纯就直接选用火中精的硫黄,用这纯阳之品,把脾肾火力点起来,让水谷得化,身体得壮。

所以大家一定要辨明,是脾肾阳虚滑泻,顽固不化者,才可以运用。水肿尿少

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者,水肿,小便不利,脉沉细,还有疝气,浑身上下都肿,后来常觉得胸中凉,腰脚冷。

张锡纯说,欲去下焦之寒,非服硫黄不可。因为硫黄补火助阳,以消阴寒。

水肿是身体阴成形的产物,从另一面看是身体阳化气不足。所以张锡纯一边开苓桂术甘汤,配合人参、威灵仙,来化痰饮,补正气。另一方面让病人送服生硫黄粉两分。十天后,小便渐渐通利,肿势慢慢消下去。

但下半身腰脚仍然觉得有些寒凉。张锡纯就叫他停掉汤药,单用硫黄,渐渐加大剂量,一个月内共服掉四两的生硫黄,周身上下的水肿全消,腰脚以下觉得温暖有劲。这说明热气已经达到下焦,就可以了。

为什么服用如此多的硫黄,居然还没把身体搞垮?原来是下元虚冷,有病病受,脾胃虚弱,命门无火,用硫黄正可以补火于仓卒之间。

大热药对于身体凉如冰雪者来说,就像雪中送炭一样,如果身体一派阴虚火旺,硫黄这团火下去,就有火上浇油之危。所以大热纯阳之药,用好后能力挽沉疴,大起疗效,用不好反容易焚伤身子。

所以中药并不是简单地去检验药物不良反应,必须要靠辨证去指导。辨证对位,硫黄胜参茸;辨证不对位,参茸亦称杀手。

从张锡纯治疗这例阳虚水肿病人里,我们可以看出水肿是标,阳虚才是本。所以只用生硫黄助其阳火之本,阴湿之标自然慢慢融化减退,如同春阳融雪一样。

张锡纯之所以会选用服食硫黄法,就是在慢慢地点火助阳,起到阳气日增,阴寒日损,病去如抽丝的效果。

大家治疗久病慢病,要懂得这道理,不要贪功急进,就像太阳融化冰雪,也不是两三天的事,它是用一个春天去融化,最后才有夏天的洪洪流水,尽皆归往大海。所以病人身体阳气暖起来后,阴寒水肿纷纷气化,归往膀胱,随着小便量多,肿势就渐渐消了。

呕吐清水;

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,经常呕吐清水,甚至吐出食物。大家看,这是什么道理?胃中无火,腐熟不熟,就会呕吐清水,甚至吐出不消化的食物。就像灶底火弱,饭就煮不熟。如何进一步确诊呢?

一个是看他手足,凉的,并不温暖,说明四肢并不能禀脾胃水谷之气。然后再观其脉象,张锡纯一把他的脉象,沉缓迟弱。有力无力辨虚实。足见病人一派虚寒之象,但为何病人屡服壮热的桂附都不觉得热呢?

原来沉寒痼冷非寻常草木药物热力所能,然后张锡纯就让他服用生硫黄,像黄豆粒那么大,每天渐渐增多,以服用到觉得身体微微温热、有阳火为度。后来每天服两次,每次服用两钱,才开始觉得身体暖起来,而且胃中不再呕吐清水,不再吐出不消化的食物。脉象也慢慢有力起来,手足变得温暖。前后服用生硫黄四斤,病得根除。

古籍里说,世人尽知硫黄功用非凡,但不知用久后容易出祸患。为什么张锡纯用硫黄反能久用建功,一方面是剂量是由轻到重逐渐增加,另一方面必须是沉寒痼冷,阳火不化。辨证精准,剂量拿捏到位,所以峻猛的硫黄,反而成为治病之良药。

借药纵欲,必死无疑;

为何古代一些贵族或皇帝,却因服食硫黄之类的药物而死呢?原来他们大都不是死于硫黄,而是死于纵欲。因为他们把硫黄当成壮阳药,然后一边服用一边又纵欲,这不是让自己死得更快吗?

药物不是你纵欲的资本,这种胡乱用药、助长欲望之举,大家切莫为之。所以很多身体由于纵欲,导致阳火严重不足的,阳痿是身体自保的反映,是在自救,这时你想彻底把身体恢复过来。一方面要善于用补火助阳之药,另一方面病人更要清心寡欲。如果照样冰冷无忌、房事不节,那么再多的补阳药都抵不过你的消耗啊,所以只会让身体加速虚衰。所以错不在硫黄,而在用硫黄的人。

张锡纯的这个案例,用硫黄治呕吐涎沫清水,正是暖脾胃之举啊!令得灶下火足,锅内水谷得以腐熟,锅中自然不清冷,身体四肢也会变得温暖。

所以大家看到吐清水,应该想到《黄帝内经》病机十九条,诸病水液,澄澈清冷,皆属于寒。见到寒病,要懂得用热药,如果是沉寒痼冷,草木之药乏效,

就要懂得用金石类药,但同时一定要告诉病人,戒掉手淫、生冷之物。

现在很多病人不是丧命在药石上,也不是丧命在病上,而是丧命在欲望上。纵欲是直接、快速耗掉生命真元。很多人是外强中干,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。

谈到壮阳药,我们不得不提到节制欲望。如果病人不能节制欲望,即使是阳虚阳痿,大夫都不能轻易给他开壮阳药。因为给他开后,反而助长他燃烧生命。老寒腿

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,因为腿脚受寒疼痛,难以行走,屈伸不利,局部痛如刀刺。服用一般温补宣通之药,虽然有好转,但随后又变回老样子。然后再服用药物,效果就不明显了。

张锡纯认为,这种沉寒痼冷的寒腿不是一般草木之品能够挽回的,就叫他饭前嚼服生硫黄,把剂量慢慢加上去,服用后用饭去压它,最后服到一钱多时,腿脚开始暖和,前后服用生硫黄两斤,腿脚屈伸恢复正常,疼痛消失。

大家想,古人说,药如对证,效如桴鼓。这是对于一般的疾病来说的。如果是老慢病,病非一日得之,病去如抽丝,身体都千疮百孔了,所以不是吃一两次药能够挽回来的。即使对证,也需要时间的累积,才能出效果。

张锡纯深谙这个道理,就像烧柴火一样,山村的柴火灶里就有养生之道。O烧柴火之道

如果想要把锅中的水烧热,而锅下又没火,刚开始要点火,点火不是一下子要加大柴,要靠细条的枝叶,而且不能一下子塞满灶下,要一点一点地添加,这样小火才能慢慢烧成大火。塞得过满,没有了空间,没有空气流动,火反而灭了。不懂得锅灶使用原理的人,越想把火烧大一点,最后反而烧不着,反而烧灭了,搞得满屋子都是乌烟。而慢性病,特别是沉寒痼冷,需要添柴加火的,这时不单食物要七分饱,药物都不可过之,要懂得循序渐进、缓缓加之的方法。

所以张锡纯用小剂量硫黄送服,服到脾胃、手脚温暖后,然后再按这个剂量坚持一段时间。为什么还要坚持一段时间呢?大家可以看,即使把火点着了,锅下也热了,要把水煮开,还需要持续地添柴加火啊!边烧边添,这样坚持一段时间,水才能够烧热。

在药物思路理顺的前提下,就要靠时间的累积来慢慢把病治了。这叫病去如抽丝,着急不得。现在很多病人心急,打一枪换一个地方,医生不断地换,而医生也因此没有去守方,也容易换方,看到效果平平,还不够速效,就一下子上猛药。其实很多病的治疗都是有规律的。虽然有时可以立竿见效,但更多时候需要长期去调。你想想,烧一壶水都要时间,都不是点上火就成,何况要把身体的沉寒痼疾纷纷融化掉。所以学中医养生,服用中药,有时需要耐性。

现在不少病人,终身服用降糖药、降压药,他都没意见,但吃十天半个月中药就不耐烦。其实这种心态要改一改,不要以为中药煎煮不方便就忽视它。

好事不在急中求。现在人既要治病,也要懂得治心,缓缓急。前面我们跟大家讲过,为什么叫疾病?“疾”字有疾风之意,形容快速着急。

如果懂得过一种和缓从容的慢生活,病痛肯定会减少。这就是为何太极拳可以养生,可以提高全民健康的道理。它的诀窍就是一个缓慢加持久。

张锡纯化裁使用硫黄,不就是遵循这个缓慢持久的点火助阳之道吗?

大家看,为什么这个时代疾病越来越多,大家生活节奏越来越快,熬夜、加班不断,不断追求效率,加速透支,很多人变得精力不济,这可不是身体体能不行,而是长期透支太多所致啊!

所以懂得去观察时代,懂得去观察社会,那么你不单是在学中医,体用中医,同时更是在针砭时弊,不仅做一个地方医,更做一个时代医。

这也是以后我们要讲张锡纯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的道理,为何张锡纯是一个时代医,是一个能够看到世态人心,而去设计处方、选择中药的道理。

寒痰哮喘;

有个六十一岁的老头子,经常咳吐痰涎,严重时发哮喘。医者都以为这是极虚劳损,非药物能治。张锡纯诊他的脉势,发现非常迟,一息不足三至。由此可见,阳气极为不足,寒饮停留不去。

张锡纯给他开了理饮汤,加人参、附子,大能暖中化饮。病人吃了,果然咳喘减轻。虽然减轻了,但没有根治,脉象仍然沉迟。

张锡纯就想,这脉象如果不调过来,跳得太慢了,身体阳气不够,即使疾病缓解了,也容易复发,或者变生他证。但用了人参、附子,发现还没完全把阳气托起来。所以这种沉寒痼冷并不是寻常草木之品可以挽回,于是张锡纯就想到硫黄,叫病人生吞生硫黄少许,刚开始病人还没有觉得有什么温暖之感。

记住,张锡纯用生硫黄是先辨证,是阳气不足,寒饮为患,而且在用药时是由小剂量慢慢地增大,增到身体缓缓有热气、觉得温暖时,就保持原剂量,连续服一段时间,这就像添柴点火一样。在灶下阴冷时,先把火点燃,暖热,火起来后,也别着急去加大火力,而是慢慢添加。等时间一长,灶自热,火自暖,水自温。病人服用生硫黄两个多月,加起来有一斤多。咳喘彻底好了,脉也恢复正常。

病脉皆恢复正常,那就算是治愈。记住,平人脉象一息四至,病人脉象由一息不足三至变为一息四至,迟脉退去,缓脉回归,这是阴寒渐消、阳气渐旺之象。

好,硫黄这味药我们就讲到这里。通过讲古人的效验医案,可以加深我们对中药的理解。以后如果碰到一些古人用得得心应手、出神人化的药物,我们都可以拿出来讲讲,让大家更能够快速地提升对药物的把握能力。

下节课我们讲胡椒这味药。

第二十一章胡椒

胡椒主去痰而除冷;

古方半硫丸;

大家好!上节课我们讲到硫黄,硫黄是火中精,能大补命门。大热纯阳,善于补火助阳。它和大黄,都叫将军。大黄是寒将军,硫黄是热将军。所以热结便秘用大黄,寒结冷秘用硫黄。

《本草求真》中说,服用寒凉药后二便凝结得更厉害的是身体阳虚,火力不及,很多医生以芒硝、大黄攻下,猪苓、泽泻渗利,导致二便反而闭塞,凝结更厉害,就像层层冰霜铺盖,不能解冻。这时非补火消阴,通阳和胃,则寒凝不去,便积不通。所以古籍上说,命门火衰,服用桂附都很难补的,需用硫黄补之。

古方半硫丸,就是用半夏配合硫黄制成丸药,专补命门火,降胃肠气,治疗老人一切风秘、冷秘、气秘。一般温热的药吃后容易使大便干结,唯独硫黄温暖,又能令肠道通畅。就像一般寒凉的药,容易令人拉肚子,唯独黄连可以厚肠胃而止泻。所以硫黄是补虚助阳的圣药。

大家看!用硫黄治疗冷秘,是通过加强脾肾阳气,所以通大便未必尽用滋阴润通之药,更不是纯用凉性水果能够辅助润肠。如果你肠道火力不足,不单吃凉性水果通不了大便,反而越吃手脚越凉,指甲越白,肠道动力越差。

我们就碰到过这样的病人,他天天吃水果,目的是想让大便通畅,家里各种水果都有。现在人真的不缺钱,不缺营养食品,缺的是正知正见啊!

他吃到手指甲都通白了,手摸起来凉凉的,还还不知道停用水果。本来两天一次大便的,后来变得三四天一次。他听大夫说要把水果戒掉,大惑不解,好像这个论断一下子颠覆了他以前的观念。

大夫笑着跟他说,如果水果能通便,你早不会便秘了。水果对于热结便秘有些帮助,但也要服用应季水果。如果春夏天却去服用秋冬天的苹果,吃反季节的东西,这都不是上等的养生之举。

大夫叫他去买理中丸。他问,这药治不治便秘啊?大夫跟他说,你身体一派阳气不够,四肢凉,指甲白,先把阳气补回来再说。

他说,不吃水果吃什么呢?大夫跟他说,你改吃番薯稀粥,或者实在没办法,在煮饭的时候蒸上两个番薯。

说明书医生;

就这样吃了一周多的理中丸,大便就恢复为一两天一次。他觉得有些不可思议,拿着理中丸的说明书看来看去,没见说这药治便秘啊,反而上面写着治疗腹中冷痛、拉肚子。他就不解地问,怎么你们中医用拉肚子的药来治疗便秘呢,真是糊里糊涂治病啊。大夫笑着跟他说,懂的人清楚,不懂的人看起来糊涂,这叫外行看热闹,内行看门道。

中医既看病象病名,也看根本原因。不管是便秘,还是拉肚子、腹痛,这都是表面热闹。如果脉沉迟,舌苔白,四肢凉,指甲苍白,月牙不容易长出来,这才是寒凉的根本病因。

把寒凉治好了,大便也通了,如果是泄泻也会止了,手也会慢慢凉起来,腿也没那么沉。他点点头,原来是这样啊。

看来中医的普及远远不够啊。现在很多人都按说明书吃药,都不按阴阳寒热辨证去用药,所以说明书上写的病,又很难治得好,结果我们辨证去用药时,说明书上没写的病也可以治得好。这说明真正指导用药的思路不是病症而是病机,不是说明书,而是病人的舌头和脉象。

所以大家不要成为说明书医生,要借说明书成为辨证医生,成为辨证的真正中医爱好者。这样你就不会见到便秘就用三黄片,也不会看到腹泻就用理中丸。

如果是食积腹泻,大便热臭,你反而要通因通用,用三黄片给邪以出路。如果是寒积便秘,反而要用理中丸,温暖腹中阳气,帮助肠道动力把寒积便秘推出去。如果有成药半硫丸也可以用。

所以对于冷积便秘,也不是说一定要用硫黄,用其他温热的思路,也可以逐渐起效,这才是中医活泼灵活的一面。

如果证辨得准,用药是相当灵活的。如果证辨得不准,再多的药,整个药厂的药给你,也都难以用得灵活。

一味硫黄治疥疮;

大家会治疗冷秘了,如果沉寒腰痛会不会治呢?

很多老慢病发展到后面,都会变成一派沉寒痼冷,这叫久病多虚寒。硫黄善于补命门不足,可以治疗寒冷痰喘,可以治疗冷秘,可以治疗腰脚不利,当然也可以治疗顽固沉寒腰痛。

《串雅》里有个牵牛硫黄丸治腰痛如神。用牵牛子打成粉,一半生用,一半炒用,研成梧桐子大的丸子,然后用硫黄粉为外衣,空腹用盐汤、酒送服。

这个汤方治疗寒湿严重的腰痛,借助硫黄补火助阳,以牵牛子开通二便,使阳动冰消,阴寒降下去。

我们用李时珍的一段话进行总结。他说,凡产硫黄处,必有温泉作硫黄气,盖人一身,全赖命门真火周布,使能上灌心肝,以主云雨,中及脾胃以蒸水,下司开合以送二便,旁达四肢以应动作。

这样大家就知道为何大热纯阳、火中之精的硫黄可以治疗五脏真阳不足诸疾患,为什么很多老年人行动迟缓,二便排不尽,水谷化不了,心脑反应迟钝?

因为一派真阳亏虚,命门不足,所以硫黄如果灵活使用,它远不止我们上面讲的那些功用。当然,它还可以外用杀虫止痒,治疗疥癣湿疹,《肘后方》记载的治疥单方就是一味硫黄,用硫黄调敷。所以古人称硫黄乃疥疮要药。

还有一些治疗顽癣湿疹的古方都会配用硫黄。《药性赋》说它暖胃杀虫,我们要知道它为什么能杀虫,虫大都是因寒所生,因湿所生。你一派阳火充足,虫见了,马上让道,举家搬迁。所以硫黄杀虫是以纯阳大热之性,令虫难以安居。《神农本草经》中说,硫黄主妇人阴蚀。所以阴道寒湿,虫蚀为患,也会用硫黄来杀虫止痒。硫黄是石类药,质重下达,直入命门,一路开胃下肠,所以能够让人体热气下达,然后外散。

这味药补火助阳,直接下纳命门,而不会那么容易浮散。大家不要轻易试用硫黄,因为如果不辨明寒热虚实,用反了,不仅难以建功,反而容易伤到身体。特别是阴虚火旺纵欲的病人,更应该远离。

辛热的胡椒;

好,下面我们来看胡椒这味药。胡椒主祛痰而除冷。

大家一看到“椒”字,就会想到辛温、辛热,比如前面讲的川椒,还有我们经常吃的辣椒。不管是胡椒、辣椒、川椒,它都有一派辛热阳火,如果脾胃虚寒者食之,是良药,但阴虚火旺或湿热内盛者,吃了就会引发脏腑诸疾。为什么呢?广东人最清楚了,平常身体有湿热之人,一吃胡椒、辣椒,咽部就容易沙哑不适,牙齿就容易肿痛,口舌容易生疮,甚至痔疮也容易发作。

这是为什么呢?原来胡椒、花椒、辣椒都有宣散温热之性,以热助热,就像火上浇油,故阴虚火旺、湿热体质者,吃了身体的痰浊湿浊被发到上焦来,就咽喉不利索、牙龈肿痛。

这就是为何他们吃了麻辣的东西后,咽中老有咳吐不完的痰浊,因为这些胡椒、花椒之品,味辛走肺,在发散、宣散肺气的同时,把痰浊也带上来了。

那痔疮又是怎么回事?经常有人因为有应酬、下馆子,吃花椒、辣椒、酒肉后,痔疮发作。原来这肺与大肠相表里,肺热盛,就会通过大肠来泄热。同时辛辣之品下走肠腑,就像一团火一样,故病人排便肛门灼热。

所以治疗咽炎、食管炎,或者牙龈肿痛、痔疮,但见病人是因为吃花椒、辣椒、胡椒,饮酒发作的,常常一两剂乙字汤就把它收服了。把乙字汤灵活运用于五官科疾患里,超出了痔疮的治疗范畴,这也是一种活用古方。

大家再看古籍里认为胡椒有发疮助火之弊,就懂得为什么了。并不是说胡椒吃了就生火长疮,而是用之当与不当。用之不当,阴虚火旺、湿热内盛的人,用了当然发疮助火了。用之得当,反而能够祛痰而除冷,非但无发疮助火之弊,反而有疗疾治病之利。

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咽炎、食管炎的病人?大家看,超市里卖的油炸食品,全国盛行的麻辣汤菜,平时吃的酒肉壅塞,时代的一派富裕却制造了一派消化道的壅滞。故张从正在《儒门事亲》中说:噎膈之病,或因酒得,或因气得,或因胃火。医氏不察,火里烧姜,汤中煮桂;丁香未已,豆蔻继之;荜茇未已,胡椒继之,虽曰和胃,胃本不寒;虽曰补胃,胃本不虚。况三阳既结,食必上潮,止宜汤丸小小润之可也。

特别是在南方,咽炎、食管炎,甚至鼻咽癌、食管癌的病人在全国都是占多数的。一方面广东地处沿海,湿热所致;另外一方面,现在很多人长时间熬夜看

电视、上网、玩游戏,导致精血暗耗,阴虚火旺。这样湿热加上阴虚火旺,平时男的应酬烟酒,女的容易生闷气,或者吃些油炸之品。那么浊火马上烧上来,导致咽喉不利,胃中痰浊不降。

这种情况应该懂得养生,不然用凉药会伤正,用热药会助火,寒温并用,也只是一时权宜之计。所以对于这类病人,建议他们少熬夜看电视,少下馆子应酬,少食辛辣烧烤。这“三少”一旦撤掉,适当配以普通的草药,就有很好的疗效。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治病的经验,那就是把药物建立在养生的基础上,就像把房子建在坚固的地基上面那样扎实。

老寒胃食疗方;

胡椒是常用的调味料,有开胃进食之功。讲它功用之前,要讲它的弊端,但弊端不在胡椒,而在用之当不当。

胡椒产于热带、亚热带地区,海南盛产胡椒。我们以前跟大家提到,南方热带、亚热带地区,日照量足,盛产像高良姜、藿香、沉香、木香、砂仁及胡椒这些辛温芳香、善于畅达气机之品,又能够化湿浊,真是当地有什么特性,就有什么药物啊!

海南盛产的胡椒堪称道地药材,这里要跟大家介绍一个食疗方,效果非常好,专门治疗老寒胃,胃痛泛清水。这个汤方在我们当地广为流传,治愈好转的胃寒胃痛病人不计其数,就是胡椒炖猪肚。

有个病人因为吃了大量竹笋后,口中泛清水不止,胃痛发作,不能干活,怎么办呢?这种痛既不是止痛药能止的,又不是消炎药能消的,因为寒凉的竹笋伤胃后,胃遇寒后痛必加重,呕吐清水剧烈。叫他用胡椒炖猪肚,刚吃完他就觉得胃中拘挛冷痛之感松开舒缓了。

大夫跟他说,下次还敢不敢暴饮暴食啊?他笑着说,山中的笋实在太好吃了。岭南的山中竹笋确实是菜中一绝啊,是名副其实的山珍,但大家要知道,再好吃的东西,也要适可而止。我们跟大家提到一个养生法则,叫好吃不多吃。其实这种七分饱、知足常乐的态度才是真正的保健养生之道。而不是要吃什么高营养,炖什么山珍海味。可现在很多人都进入了保健养生的误区,误以为营养高就对身体好,所以片面地追求各种食疗方、各种保健品。如果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你走上健康之道,那么《黄帝内经》应该是通篇都是食疗方、保健方,而不用在那里讲恬淡虚无,讲志闲少欲。

若论吃的,古代人远远没有我们现代人吃得这么好、这么多,但古人都知道饮食只是辅助健康的,健康还是要源于思想、源于心态,源于你的正知正见,而不是用营养堆积。

所以大家知道胡椒炖猪肚是治疗胃寒冷痛、呕吐清水的特效食疗方。大家就不要肆无忌惮地制造胃寒,吃生冷瓜果,喝凉饮凉茶,更要懂得好吃不多吃、适可而止的健康之道。

胡椒去胃中寒冷是一绝啊,《药性赋》说,胡椒主祛痰而除冷。它善于去中焦寒痰,善于除胃中之冷。古方胡椒理中丸就是专治肺胃虚寒、咳吐冷痰的。《本草衍义》中提到,胡椒主胃寒吐水。《本草纲目》中言,胡椒暖肠胃,除寒湿。所以单味胡椒可以去胃中寒痰,食已吐清水特效。

胡椒枣;

有些病人吃素,但又有胃寒,大夫就不建议他吃胡椒炖猪肚。那怎么办呢?胃中寒冷而痛,不可不治啊。

《百草镜》提到一个胡椒大枣汤治胃寒冷痛,这个汤方既简单又有效,而且是由食疗之品组成。直接用大枣,去掉核,把七粒白胡椒放进大枣内,把它捏紧,或者用线扎好,像包粽子那样。制造数十个胡椒枣,放在饭锅上蒸,连蒸七次,然后把这些胡椒枣捣成泥,捏成绿豆般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七粒,如果体质比较强壮的,可以服用十粒,用温开水送服。

服完后,胃中寒痛止,胃中就有股暖气,有饥饿感,这是胃气来复的表现,然后你就可以喝些稀粥来养胃,忌生冷瓜果、凉饮。

这个胡椒枣方,不单治疗寒冷胃痛,对于寒痰留饮、胃中胀痛者,皆可治之。

为何胡椒枣方是个简验便廉的胃寒小方呢?这也是一个调和阴阳的方,是站在阴阳的高度上立法。胡椒温中散寒,可以治疗一切胃中寒凉收引而痛。大枣甘温肉厚能厚人肠胃,可以缓急补血,治疗脾胃中虚,气血不荣则痛。两个方子一搭配,胡椒因为有大枣守住,不至于辛热走气过速;大枣因为有胡椒温通炼化,不至于有滋腻碍胃之弊。这样既可以发散寒邪,又可以补气温中,真是阴中求阳、阳中求阴的对药搭配啊!避免了孤阴不生、孤阳不长之弊。

脾胃虚寒一方面会表现为中焦冷痛,如果寒气上逆,则会呕吐清水,如果寒气下行,则会腹中痛泻,这时都可用胡椒。胃中寒痛或寒气上泛引起的呕吐清水,从清水里头我们知道属于寒。诸病水液,澄澈清冷,皆属于寒。这时皆可以遵循“寒者热之,凉者温之”的道理,用胡椒枣,温中散寒,下气止痛。

如果是腹痛泄泻因寒引起的呢?也有个小招法,就是单用胡椒打成粉,覆在肚脐眼上,贴上胶布,可以治疗腹中寒冷痛泻。

中医认为,外用之药,即内用之药。它们理同法同,所以用敷贴法,也可以外治。现在很多小孩子着凉受冷,导致腹中泄泻。近年出了很多儿脐贴,这些贴脐外用药多含有胡椒、川椒、干姜、丁香、肉桂等辛温辛热、善于逐寒散冷之品,可以借助热气来腐熟水谷,提高脾胃运化的功能及脾主大腹的能力。

好,胡椒这味药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,下节课讲薤白。

第二十二章薤白

薤白善理气而宽胸;

 饮食六忌排第一;

大家好!上节课我们讲到暖胃良品胡椒。厨房里常用它作为调味剂,有开胃进食的作用。而中医认为它温中散寒,下气消痰,所以饮食寒冷,痰饮积滞,通过在菜肴里配些胡椒就能够增强胃肠动力,把这些食物、寒积炼化。所以我们可以把胡椒看成是增强胃肠动力的药。

胃肠动力为什么会减退呢?一方面是饱食超载了,另一方面是寒冷伤了阳气。正如一辆车,动力为什么会显得不足?有两方面原因,一方面是用久了,长期超载,负担过重,损伤了发动机。所以很多中老年人老寒腿、老寒胃,大都是长期暴饮暴食,或饮食过度,劳伤肠胃所致。

第二方面,大家看,为什么冬天摩托车很难打火,即使启动后也要让它烧一段时间,才能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。可见寒冷不单能让动植物生长缓慢,也能够让机器变得缓慢。同时更能够让胃肠动力不足,蠕动变缓慢,这就是为何要叫病人远寒凉、忌生冷的道理。

张仲景很重视忌口,《伤寒论》饮食六忌里的第一忌就是忌生冷。

大家不要以为吹吹风就是伤寒,饮食生冷更是脏腑直接伤寒,这时脏腑缺乏一股阳火,气化不足,所以胃肠动力就会减退,食物搁在那里,上下不得,运化不了,或胃痛,或吐清水、酸水,或拉肚子,甚至食物堵塞在胃肠道里,腐烂腐败,这些浊气上攻,让人头晕、呕吐。其实说白了都是胃肠功能减退的表现。

在南方,你如果不懂得治胃肠病是行不通的,为什么呢?南方地薄,不比中原土厚,所以南方脾胃病的病人特别多,这也是中医因地制宜思想的运用。所以一些南方的老中医善用补中益气汤、平胃散、二陈汤、温胆汤,灵活加减变化,治疗各类杂病。

因为补中益气汤能让脾宜升则健,二陈汤、平胃散及温胆汤都是同气连枝的方子,能够让胆胃肠消化道下降,这叫胃宜降则和。这样脾胃盘旋升降,就像太极里的阴阳鱼一样,相互循环,往来无端,人体中焦气机转得活,身体内外上下、左右四维都会因此而得到水谷精微供养而平安。

所以《脾胃论》在南方是很受用的。食物要赖脾胃才能够消纳吸收,为身体所用。药物也要赖脾胃才能得到运化。不管什么病,当脾胃功能不足、动力不足时,都要照顾到它。

有个老中医常在方子里放些木香、山楂,或者谷芽、麦芽、焦三仙。我们问他,病人没有反映食积,怎么用这些药呢?

他笑笑说,食物赖脾胃以吸收,药物赖脾胃以运化。重用这些消食化积、行气化滞之品,可以治疗食积气滞。轻用可以健胃通肠,加强胃肠动力。不管什么病,胃肠动力加强了,身体的正气总会增多。

肠胃有一分调和,正气就有一分充足。肠胃有一分损害,正气就有一分消减。这就是老中医治疗慢性病、疑难病的心得之言。

《药性赋》说胡椒主祛痰而除冷。胃中的冷痰会使胃肠动力不足,浊阴不降就会导致中焦痞满难受。故《本草经疏》说,胡椒,其味辛,气大温,性虽无毒,然辛温太甚,过服未免有害,气味俱厚,阳中之阳也。其主下气、温中、去痰,除脏腑中风冷者,总因肠胃为寒冷所乘,以致脏腑不调,痰气逆上,辛温暖肠胃而散风冷,则痰气降,脏腑和,诸症瘳矣!这段古籍要懂得抓住重点,用好胡椒就要抓住肠胃为寒冷所乘,动力不足。这样就能百用百效。

胡椒虽好莫多吃;

如果是阴虚火旺或湿热内扰,就要慎用了。为什么呢?

前面我们讲到,用错了寒热,用错了胡椒,反而会加重病痛。故《本草备要》中说,多食则发痔疮、脏毒、齿痛、目昏。《随息居饮食谱》中说,多食动火燥液,耗气伤阴,破血堕胎,发疮损目。故孕妇,阴虚内热,血证痔患,或有咽喉口齿目疾者皆忌之。绿豆能制其毒。

大家看,胡椒虽好吃,但也不可多吃。现在很多人贪食麻辣香燥,所以吃出咽炎、食管炎,吃出目疾、痔疮来。李时珍就实证过,他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说:时珍自少嗜之,岁岁病目,而不疑及也,后渐知其弊,遂痛绝之,目病亦止,才食一二粒,即便昏涩,此乃昔人所未试者。盖辛走气,热助火,此物气味俱厚故也,病咽喉口齿者亦宜忌之。近医每以绿豆同用治病有效,盖豆寒椒热,阴阳配合得宜,且以豆制椒毒也。

现在很多人喜欢食花椒、辣椒,觉得快膈开胃,但不知凡事有个度,过犹不及,因此而加重咽炎、食管炎、痔疮、目疾。这该怎么办呢?一方面要少吃麻辣,这些麻辣之品造成的肝脏热毒、肠胃内热,用绿豆汤就可以解其毒。

但大家同样要把握住度,不管是温热的胡椒,或者清凉的绿豆,都不能长久服用。胃中寒凉,饮食几次猪肚炖胡椒或者胡椒枣,暖过来就可以了。记住不要再食寒凉,或者饱胀过度,去伤脾胃,身体自动会慢慢好过来。不然的话,天天吃胡椒、硫黄也不管用,反而会伤身败体。即使因为过食辛辣,导致热毒亢盛,煮食绿豆粥,也要适可而止,以免寒凉过度,败了胃肠。

所以中医难就难在这个度,中医是中庸之道。孔子曾经说过,中庸之道,百姓往往日用而不知。而且真正得到这中庸之道传承的人越来越少了,聪明的人常常做过头了。就像有钱财,要么就娱乐太过,要么饮食营养太过,导致富贵病不断。而贫穷的人,又太过节衣缩食,也会导致身体气机失调,阴阳不平衡。最后脏腑功能紊乱,诸病生焉。

我们为什么讲胡椒时要讲其中的利弊,利弊并不在胡椒,而在对中庸之道的领悟,所以要借助领悟讲胡椒,以体味中医折中调和之妙。

薤白善理气宽胸;

好,接下来我们看薤白这味药。本来按照《药性赋》,我们要讲秦椒的,但秦椒即花椒,跟前面的川椒重复,所以从《药性赋》原文中提取薤白来取代秦椒。其实我们的《药性赋》选讲并没有把三百多味药完全讲完,只讲了两百四十味药左右。分为四大板块——寒热温平,平均每个板块六十味药左右,现在讲第二大板块已将近过半。我们讲《药性赋》是有选择地讲,有侧重地讲。每一味药未必系统地讲四气五味、升降归经及一切主治功效。

我们是借药物来谈医理和更广阔的养生之道,这样大家初学药性,就不会觉得枯燥,而且能够学得逻辑井然,推论严密,能够以道养生,以理驭药。所以即使讲一味药,也有选择侧重点。比如腻粉、金箔这些不太常用的药,我们就跳出来讲养生,或者讲相关的其他医理、药物,形式多样,不拘一格。

有些学生问,那还剩下近百味药没讲,会不会是一个遗憾?这个不用着急,一方面,等我们将来讲《药性歌括四百味》时,可以补其不足。另外我们讲药时,其实把很多理法理顺,那些药物虽然没有讲,但用的理路都是一样的。

这就像老师不一定要每道题都教你,但把基本的原理概念讲清楚,再当场解几道例题,聪明的学生闻一知十,触类旁通,剩下的那些题就会解了。

所以大家学药物一定要把握住这个精髓,不要看到复杂多样的药物就眼花缭乱,好像没有人讲、没有人带领去探索,就难以前行一样。地上本没有路,走多了就成了路。我们选讲《药性赋》也一样,没有固定的讲法,讲多了,大家熟悉这种讲法,能够开眼界,长知识,发人思维,那么就不虚此讲了。

下面我们看薤白,薤白善理气而宽胸。

薤白俗名叫小蒜,是百合科植物,是药食两用之品。古代善养生者,大都喜欢这味药,所以大养生家陶弘景说,薤白温补,仙方及服食家皆须之。孙思邈也说,薤白心病宜食之。而唐代的饮食专家孟诜说,此物可以作食疗粥养,服用薤白煮的粥,可以治疗老年人冷痢。同时指出,学养生者常服之,可通神明,安魂魄,益力气。所以薤白粥是一种长寿粥,胃肠中虚冷有积滞者,皆可服之。

大家不要以为薤白只是寻常蔬菜之品,或者因价钱低贱,不足以治大病,便弃之不用。这味药不论是食疗还是入药,对于治疗各类心腹积冷的慢性病都有显著的功效。

今天我们来看薤白在身体里是怎么走的。我们需要引用《本草求真》里关于薤白的描述,大家要看这味薤白在体内如何转通心腹气机,这样你再去读古籍,用古方便可更加得心应手。

《本草求真》曰:薤,味辛则散,散则能使在上寒滞立消;味苦则降,降则能使在下寒滞立下;气温则散,散则能使在中寒滞立除;体滑则通,通则能使久痼寒滞立解。是以下痢可除,瘀血可散,喘急可止,水肿可敷,胸痹刺痛可愈,胎产可治,汤火及中恶卒死可救,实通气、滑窍、助阳佳品也。

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薤白的性味功用、行走路线。薤白辛温带点苦,辛温入体,它就善于往上往外窜。这股向上向外窜的气,就可以打开胸膈中的寒痹。所以寒痰留饮胸痹,常少不了薤白。故仲景瓜蒌薤白三方都用到薤白,以去除胸中寒痹,治疗胸痹喘急。

薤白与一般的辛温之品相比,有什么不同呢?桂枝也可以辛温散胸中寒痹啊,但薤白多了一味—一苦。苦,大家想想,有什么作用?苦能降,焦苦能入心。所以它辛温疏散、上焦沉寒的同时,能够借助苦降之力,把心胸中的积气向下导利,就像降落伞一样。同时它向下的时候,还是带着一股性温之力,所以它所过之处,寒气瘀滞,必为之开路,如同阳火,所到之处阴寒融散。

行气放屁;

薤白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,它体滑善通,这就是为何服用薤白后,人从胸到腹都有通透之感,而且这种通透之感最大的体会就是容易放屁。小时候家里做薤白吃,大家都记忆犹新,吃薤白后必放屁连连。中医就通过这个去帮脏腑洗澡,帮整条消化道排浊,能够把身体那些死角拐角的瘀腐之气排出来。

一旦消化道有积滞出现,沤腐臭在里面,就容易污染周身。所以中医就得出一个结论,治疗整条消化道就一个诀窍,就是降浊。浊阴降得好,五脏干净清爽。在降浊阴、通肠腑的药中,薤白堪称是一味很重要的药,它是一味能够令脏邪还腑、令阴浊排出体外的良药。它辛温能够开通滞气散寒痹,苦滑可以降泻积滞,可以从心走腹,从上达下,服用后使人频频有排浊放屁之感,并且脏中积滞从腑而撤。

仲景看到这点就选用薤白来治胸痹,胸中的气滞、寒饮、瘀血,都可以用薤白辛开苦降,使寒痰留饮消散下排,正体现了心与小肠相表里的脏腑整体观。

所以有两句话可以高度概括薤白的功用,即:通阳泄浊开胸痹,利窍滑肠散结气。可见薤白入体,一方面是打开胸痹,辛温发散;另一方面是打开肠气,令结气下泻下滑。这样的药物上哪找呢?既能开发上窍,也能令浊阴出下窍,难怪古代的食养家都喜欢上它。

而当今世人竟然不能觉察,往往以为薤白不过寻常食料,焉能治大病,甚至药店都弃之如敝履,医生更以之为寻常。殊不知寻常之品,用到极处便为神奇。《神农本草经》中对薤白的神奇功用早有记载,说它有轻身不饥耐老之功。薤白能够从上往下理顺结气、寒积,故《药性赋》说它善理气而宽胸。整个胸腹躯干之气,它都能够理顺,这样治疗范围就相当广了。同时它通过放屁,可以排泄陈腐之气,更是一绝。

胸腹相表里;

我们看薤白这两句话,第一句“通阳泻浊开胸痹”,在治疗胸痹方面,仲景用瓜蒌薤白三方,其大体的方路都离不开制阳光消阴翳。

胸中乃阳气居住之所,如果一旦阳气不足,阴寒就聚上来。所以治疗胸痹,心痛彻背,脉沉微者,一方面辛温通阳,把阳气发出来;另一方面苦降泻浊,让浊阴、痰饮、积气出下窍。

当我们懂得这个通阳泻浊大法时,就能看懂仲景是如何设计处方的。为什么用桂枝、甘草呢?辛甘化阳,配上白酒,能够加强通阳之功。

为什么用瓜蒌、薤白呢?阳光制造出来后,阴霾乌云就要变成雨滴刮刷下来。古人称瓜蒌、薤白是洗涤胸膈中痰垢的绝妙配伍,堪称洗胸污垢黄金二药组,有它们在,胸膈中浊阴很快就被刷洗开来。同时要打开整个胸腹气机下行之通道,这样降本流末才能生化万物。所以仲景在瓜蒌薤白剂里会用到枳实、厚朴,这可是大承气汤里才独有的啊!

前面我们跟大家讲过,很多便秘的病人,容易胸闷,因为脏邪不能还腑,浊阴不降,而心又与小肠相表里,肺又与大肠相表里。如果再高度总结一下,整个胸都与下面的腹相表里。如果腹浊排泄不畅,胸中闷气能下去吗?

所以为什么长期下馆子的人,腹中肥满,吃得太过饱胀,就容易心慌。肠中积滞重,心脏负担就重。如果不懂中医,还以为饱食过度,只伤肠胃,而不知道更伤心脏。饱食过度,甚至会引起急性心梗、心绞痛胸闷。

仲景看到的是整个人体,故他在设计处方的时候,懂得层层递进,把胸中积气下降到肠腑,撤出体外。这就是严重的胸痹要加枳实、厚朴的道理。

胸满用枳实,腹满用厚朴。枳实善于通降七冲之门,打开整条消化道的结气,厚朴主大腹,能让大腹气机宽畅。所以病人腹中胀满有积气的,总少不了用厚朴。

舌苔白腻的必配苍术。因为此二药善于加强脾主大腹之功,帮助大腹推陈出新,通降浊气。所以仲景用了枳实、厚朴,从上往下打开浊气下行的通道,这样上边通过桂枝、甘草制阳光,瓜蒌、薤白降阴翳,再利用枳实、厚朴导气机下行,照顾到腹肠来治疗胸痹,如果没有上下一体的整体观,如何能开出如此全面的降本流末方子呢?所以古籍上说,薤白能令胸痹刺痛可愈,就是这个道理。

同时薤白还能够治胃肠气滞,泻痢里急后重。古籍上说,里急后重者,气滞也,四逆散加薤白,甚效。原来古人认为行气则后重自除,调血则便脓自愈。通过理顺肠腑中气机,令痢疾后重止住,这正体现古人说的痢无止法的道理。

肠道有败浊,通过泻痢排出来,这是身体在自救。中医看到这点用通因通用之法,先把肠道陈腐的气滞积滞导下来,疏泄走,身体才会慢慢恢复。

痢疾一般分为冷痢和热痢,但不管是冷痢还是热痢,由于薤白善于畅通气机,都可以加进去,辨证加减,可以疏泄肠道壅滞。

如果总结薤白的功用,不外乎就两个,这就是唐容川在《本草思辨录》中提到的,薤白第一最能通胸中之阳,第二最能散大肠之结。像这种既能够辛开以通阳气,又能够滑利以泻阴浊,这样阳动阴消,邪浊自然待不住了。

这样的药确实不多啊!所以大家要仔细地体味薤白,莫以为平常食物便忽视之。好,薤白这味药我们就讲到这里,下节课讲吴茱萸。

第二十三章吴茱萸

吴茱萸疗心腹之冷气;

胸痹之阴虚阳盛;

大家好!上节课我们讲了薤白。这味家常小菜也是一味大药,它上能够通阳散结治胸痹,下可以行气导滞医痢疾。

为什么它能上能下呢?原来薤白辛温可以通阳气,苦降可以泻阴浊。故这味药上可以打开心胸,散胸中郁结;下可以行气导滞,去郁陈莝,辅助大肠排浊,推陈出新。故它一入到人体就同时辛开苦降,胸痹之症可除,肠滞之气可通,而且符合脏腑相表里的特点,能够令脏邪还腑,阴病出阳。现代广泛运用于治疗胸痹心绞痛,或者大肠气滞痢疾下重。

中医认为气行则血行,气行则积滞化。故对于周身气机堵塞不畅,阳气不振者,往往可以选用薤白。一般身体没有气滞血瘀,就不要用,毕竟这种通阳散结之品也是要耗散人体元气的。

但有些病人气机郁滞,又有不足,该怎么办呢?这种虚中夹实之证,仲景就教我们可以用补虚泻实法。比如治疗心脏方面的痹痛,心脉又不足的,可以加进红参、桂枝、甘草辛甘化阳,增大心脏动力,再通过薤白、瓜蒌、枳实、厚朴通降浊阴,这样推陈出新,痹痛乃去。

在临床上大家要分得清虚实,把握住这个分寸,究竟要三补七通,还是四补六通。一般要看病人的舌脉和症状,脉象来看常见是左升右降,如果左脉升发不足,就应该以升阳为主;如果右脉肃降不及,就应该以降浊阴为主。这样阳升阴降,阳动阴消,身体左升右降,循环往复,疾病可除。

有个胸痹的病人,左寸不足,右寸关独大,明显阳虚阴盛。阳不能升达,胸中不展布,就会短气;阴不能肃降,胸胃部就堵得慌,所以烦躁难眠,胸闷短气。

大夫给他用红参、桂枝、甘草强大左寸心脉,用瓜蒌、薤白降右寸,半夏、生姜开阳明胃肠下行的通道,枳实、厚朴令整条消化道气机层层打开来,令浊阴降下去。这样病人吃完后,很快心开意解,胸闷胃胀之症尽消。

这个思路就是从仲景瓜蒌薤白三方化裁变化出来的。仲景当时就能够取象自然,设计处方,我们学方子要真正学到门道,就要看出古人创方的思路。

心胸要空通;

胸痹的病人在三种情况下容易发作。

第一,天气阴暗,阴云密布,气候无常或者晚上阴冷时容易发作加重。第二,劳心太过,或紧张郁怒,情志无常。

第三,饱食过度,使食物撑胀在胃肠,从而加重心脏负担。

这时该怎么办?设计处方的思路全都来自于临床。观察胸痹病人发作的规律、加重的时间,你就知道如何去设计一个好的处方。

仲景看到这点,故他用制阳光消阴翳之大法,针对第一点,仲景用瓜蒌、薤白这组对药。薤白通阳散结,能够把阳气升达起来,同时它又苦降,与善于滑痰降浊的瓜蒌相配,使得阴云密布、阳气不足的胸中阳气重开,阴云化雨,肃降下来。所以病人服用瓜蒌、薤白要么容易排痰,要么容易放屁。

这正是阳动冰消的表现,阳动则气机大气一转,容易放屁;阴消则痰浊消散,容易排出。所以常有病人说,大夫,我服了你这个药,一天放好多屁,放完屁后,腿脚就轻松了,心胸也开朗了。

针对第二点,仲景用人参来强大心脏,补劳心太过,用桂枝、甘草辛甘化阳,既达肝气,畅情志,又加强心脏动力。所以这组药阵就像一团阳火一样,暖热心脏。前面我们跟大家讲过,各种疾病到后期都会发展到损伤心肾。强大心肾是慢性病、疑难病到后期共同的一条出路。而这组药阵,就是专门从强大心脏立法的。

把心胸比喻成天空,心脏是太阳,胸肺就是天空。太阳阳气要足够,天空要万里无云,一派晴朗,不要有阴霾污浊废气堵在那里,这才叫天空。仲景用桂枝、甘草能够辛甘化阳,令心脏阳光日明,用瓜蒌、薤白或半夏能通降浊阴,令天空日清,胸中痰浊渐空。这样阳升阴降,阳动冰消,不单是治疗胸痹的大法,如果运用得宜,更是调理周身阴阳的一扇众妙之门。

这样运用瓜蒌、薤白时,就不单是治疗胸痹心绞痛,但凡阳微阴弦、胃胀背痛、风湿关节痛、头痛颈僵,甚至肋痛短气,皆可治之。

大家要借助学一味药,去探知古代名方,然后借助古代名方去领悟阴阳之道。难怪古人说,若人识得阴阳理,天地都来一掌中。

现在大家通过取象的思维,把天地对应到人体来,天有日,人有心;天有白云,人有肺;天有乌云,人有痰浊;天要阳光出来,乌云化雨,才能晴朗,万物滋生,人要心脏阳气足,痰浊滑下来,排出体外,才能神清气爽,五脏安和。

给肠道减负,即是对心脏的保护;

我们再看第三点,为什么饱食过度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呢?

前面我们多次跟大家讲过,心脏病的病人,不管是胸闷心绞痛,还是风湿性心脏病,或者做过搭桥手术,这都需要七分饱,甚至六分饱。为什么呢?

大家想想,如果车子的发动机退化了,你还天天超载,这不是让车子提前报废吗?不要以为车箱里装的东西只是车箱的问题,其实它直接关联到车子的发动机,超载不单伤到车厢下的轮子、轴承,其中更伤到的是发动机。

人体的发动机就是心脏,所以饱食容易胸闷,饱食既引起胃肠病,也容易引起心脏病。所以长期下馆子、熬夜、暴饮暴食的人的心脏没有几个是好的。

肠道有一分积滞,心脏就有一分负担;肠道有十分积滞,心脏就有十分负担。故对肠道减负,就是对心脏的保护。仲景看到这点,所以他用枳实配厚朴,给整个胸肠减负,等于给人体发动机—心脏以最好的保护。

但大家要能从方子里读出保健之道,既然仲景治胸痹用到枳实、厚朴,其实就是告诉你肠腑不要有积滞,要七分饱。仲景用瓜蒌、薤白、半夏,目的是搜刮胸胃痰浊,其实是告诉你胸部没有痰浊堵塞,心脏就会舒服。

所以心脏病患者,要少吃鸡蛋、蛋糕、糯米这些黏黏腻腻,吃了不好消化,又容易生痰碍胃,搁在中焦,顶住心脏的食物。

仲景用桂枝、甘草或红参来增强心脏动力,目的是告诉你,有一分阳气就有一分生命,有一分寒气就有一分病痛。

治病要注意保护阳气,所以要少吃生冷瓜果,要少吹空调,少洗凉水,坐卧不当风,同时更要少思虑过度,少劳心太甚,少纠结太多鸡毛蒜皮的琐事。

大家读古书看古方要看到古人如何设计处方,这处方代表着怎样的养生愈病之道,所以不会读书的人死抠书本字句,李白曾讽刺说:

鲁叟读五经,白发死章句。问以经济策,茫如坠烟雾。

足著远游履,首戴方山巾。缓步从直道,未行先起尘。

而会读书的人,是读字外字、书外书,借助古人的字句、手指的方向,去看那皎洁的月光。因为真正的医理大道,往往不是停留在文字表面的,文字只能近似地描述医道奥旨,但不能完全代表医道。

这就告诉我们学习文字,阅读古籍,要不拘泥于文字,不拘泥于古籍。要放在天地中去道法自然,去读天地自然这部大书。

只爱财宝不爱药;

好,下面我们来看吴茱萸。吴茱萸疗心腹之冷气。

大家应该很早以前就接触到茱萸了,小学时应该烂熟于胸的王维那首诗句:

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

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

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,都极富有文化养生,防病保健。在重阳节前后,古人除了饮菊花酒,还要身插茱萸,登高眺望。故有诗为证:辟恶茱萸囊,延年菊花酒。吴茱萸有辟恶翁或辟邪丹之称号,菊花又有延年客之雅名。芳香辟浊的吴茱萸,配上清肝明目的菊花,真是相得益彰。

端午节前后,古人喜欢在门口放艾叶、菖蒲,取其香烈之味,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状态。驱逐浊气,保持居室清爽。端午节和重阳节,一个春夏之交,一个夏秋之季,这两个点都是疾病容易流行之时。利用天地之草木来消天地之疾患,正是古人长期实践防御疾病的智慧。

下面我们来看吴茱萸为什么能够疗心腹之冷气呢?吴茱萸辛热,但它还有一个独特的地方,就是它带苦,就像前面讲薤白一样,辛热通阳没什么了不起,但同时还可以滑利下降,这样辛开苦降集于一体,真是难得的药物。

就像一个人既可以在外战场杀敌,驱邪于千里之外,又可以在内治理国家,收拾战场,把浊阴赶下去。像这种出得厅堂,又人得厨房,能够出将入相的药物非常少,前面讲的薤白是一味,现在讲的吴茱萸也是一味。

《黄帝内经》里说,辛甘发散为阳,酸苦涌泄为阴。凡药物很难两全其美,但吴茱萸在这里,既能辛热发散,以逐沉寒,又可以苦降浊阴,以止逆气,正符合太极旋转升降之理。一物而两全,其用我们要特别注意。

所以在这节课里我们不单要讲吴茱萸疗心腹冷痛之功,更要从周身上下内外把吴茱萸的功用理顺。关于吴茱萸疗心腹之冷气,早在千年以前就为人们使用。

吴茱萸的名字还有来历,就像我们听到川连就知道四川的道地,听到怀山就知道河南的道地,听到广木香就知道广东的道地。而吴茱萸以古代吴地产的为佳。

春秋战国时期,弱小的国家每年都要向强国进攻。楚国强大,邻国吴国弱小,有一年,吴国使者将本国的吴茱萸这味药材进贡给楚王,楚王只知珍珠玛瑙,根本不看重这地方草药。于是以为吴国吝啬无理,于是大发雷霆,将使者赶出去。

楚国正好有位大夫与吴国使者交往比较好,于是问为何不送珍珠玛瑙,却送寻常草药呢?吴国使者说,吴茱萸乃吴地上等药材,能疗心腹之冷气,温中降逆,止痛止泻。素闻楚王经常吃海鲜鲍鱼,导致胃中寒冷有积,经常发胃寒腹痛,故进献之。想不到楚王居然只爱财宝,不爱身体。

这位大夫听后,方感吴国使者有千里送药材、礼轻情义重之心。果然有一次楚王又因为饮食生冷,加上受寒,导致心腹冷气复发,腹中痛如刀绞,冷汗淋漓。满朝文武面面相觑,苦无对策。这位大夫急忙将吴茱萸煎汤,献于楚王服用,真是覆杯痛止,片刻见效。

楚王大喜,并问此为何药?大夫便将吴国使者献药吴茱萸的事说了一下。楚王听后,才惭愧自己过失,连忙派人向吴国道歉致谢,并在楚地也种起吴茱萸来。这样以后,楚国人民因受寒而腹痛吐泻的没有不因此受益的。

可见这吴茱萸温中止痛、疗心腹之冷气的作用属于上乘。为什么呢?因为它既可以以辛温逐寒冷,又可以以苦降之性通降浊阴,这样腹中寒气得散,浊阴得降,何痛之有?故大家一定要辨明腹中寒气冷痛者,方可用之。

厥阴头痛;

下面我们要从周身上下来看吴茱萸的用途。吴茱萸善入肝经,散肝寒,疏肝郁,降肝滞,是治疗肝寒气滞诸痛的要药。

大家看,肝经不单局限于胸胁,上至巅顶,下至足底,肝经都可以通达到。经络所过,主治所及。经脉延伸到的地方出现的寒气瘀滞疼痛,吴茱萸通过暖肝寒,配伍适当的药物都可以把局部的瘀塞通开,疼痛解除。

为了能够让大家更快地学会吴茱萸及跟吴茱萸相关的各种名方,我们从头往脚分七个方面来论述吴茱萸。

第一,肝寒头痛。《伤寒论》里讲厥阴头痛,厥阴肝经受寒头痛,病人脉象偏迟,舌苔偏白,容易伴随干呕吐涎沫,这是肝寒犯胃的表现。肝为五脏六腑之贼,肝经寒凝,阳气不能条达,往往会导致浊阴降不下去。所以仲景说,干呕吐涎沫、头痛者,吴茱萸汤主之。

故在临床上,我们要抓住三点,一点是干呕吐涎,一点是头痛,一点是脉迟、苔白。这三点就像确定一个平面一样,能够确定一个证型。

吴茱萸配生姜,暖肝温胃,散寒止呕,加进人参、大枣,照顾中焦。这样肝经寒得散,脾胃虚得补,中焦升降恢复,四维肢末、巅顶恢复如故。往往这种头痛,食生冷或者紧张后会加重,这都提示肝寒胃滞,应该暖肝温胃。

肝胃打架反酸;

从头往下看,第二是咽喉、食管、胃。临床上经常碰到病人呕吐吞酸,往往用瓦楞子、海螵蛸等制酸,发现见病治病效果不太理想,这时必须要从五脏论治。如果病人肠道有积,便秘,把积滞通开,酸水就下来了。所以有时用麻子仁丸也能治好病人的胃中泛酸。中医就是这样,治便秘之药可以做压酸之用,并不是说这药能够中和胃酸,而是因为阳明通降,酸水莫不随之而降。下面没有堵塞,浊阴自然不上泛。这正是中医教大家见病要思源、要多问为什么的道理。

疾病的表现常常未必是病根,所以很多泛酸,浊阴不降,其实都是下面肠腑堵塞。而另外一种泛酸,也不能全治胃,要治肝,为什么呢?因为病人左关脉弦硬,明显肝郁化火,右路肺胃脉亢盛不降,明显浊火反弹。

再问病人,是不是经常生气啊?他经常会点点头。然后再问胸肋不是不是有胀闷感?平时是不是容易有口苦?病人一点头,你就知道这是中医所谓的肝胃不和,不是单纯性胃气不降导致的泛酸。这种反流性食管炎、胃炎,不能只治胃肠,而忽视治肝,因为病人经常吃压气饭,经常纠结计较,容易紧张不安,情绪波动厉害,这都是肝气郁结、郁滞化火之象。

肝气郁滞则肋痛,郁滞化火则口苦,木来克土,则胃气不降,呕吐吞酸。这时你用两味药就管住了,就是朱丹溪的左金丸,用黄连配吴茱萸,辛开苦降,解决中焦肝胃堵塞的症状。既有吴茱萸辛开肝部、胸肋部郁结,又有黄连相配,帮忙苦降胆胃浊火,这样肋部气机打开,酸水就降下来了。所以这组药对堪称肝胃不和、口苦吞酸的黄金药对。

如果病人呕吐厉害,那你还可以加进半夏、生姜。因这两味药最善于打开阳明胃肠下行的通道,所以仲景在《伤寒论》里说,诸呕吐,谷不得下,小半夏汤主之。而小半夏汤就是半夏配生姜。

看到一个呕吐吞酸,既要看到胃气不降,又要看到肝气不条达,只有以脏腑相关的眼光去思量疾病,才能够考虑周全,治病求本。所以才能够用吴茱萸配黄连,辛散疏肝解郁,苦泄止酸降逆,以条达这个圆运动升降的气机。这样使酸水能够循常道而下,反酸不治自愈。

冻疮效方;

讲完了前面两方面,我们看吴茱萸的第三方面功用—外达四肢。

《伤寒论》里说,手足厥寒,脉细欲绝,身体有久寒,一方面血虚,一方面阳气不达。这种病人容易犯冻疮,手冷,可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。

当归、白芍养阴血,桂枝、细辛开发阳气,吴茱萸、生姜散寒降逆,大枣、炙甘草培补中焦,通草可以连通脉道。等讲汤方时,我们再详细分析。

为什么吴茱萸用于肢节逆冷也很好用呢?《神农本草经》里说吴茱萸能除湿血痹,逐风邪,开腠理。所以用于风冷肢寒,它大有用武之地。

古人说,寒淫于内,治以甘热,佐以苦辛,吴茱萸、生姜之辛以温胃。四肢皆禀气于胃,所以四肢厥寒,气血供养不够,其治在胃。应该让胃部能够辛开苦降,把温热的气血供应到四肢去,再把寒积排出去。

吴茱萸,古人认为正是辛温走散开发之药,能使风寒湿之邪从腠理而出。因为风寒湿大都先从皮表肌肉而人,脾胃主肌肉,你要加强肌肉的功能,就必须要加强脾胃,热气由中焦旁达,这个治法古人称之为“灌中州而达四旁”。当中州气足,四旁血充,则手足厥寒之证俱除,脉细欲绝之象亦得到充实。

五更泄;

我们再来看吴茱萸第四方面的用途,下治泻痢。

有一种拉肚子最为奇怪,清晨天刚蒙蒙亮,腹中冷,拉稀,久久难愈。中医叫作五更泄,五更泄有个特效方,叫四神丸。

四神丸就是由补骨脂、肉豆蔻、吴茱萸、五味子四味药同用,脾肾并补,当身体阳气不够时,食物消化不了,拉出来或清冷,或完谷不化,或吸收不彻底。

中医看到这个象,就要懂得给命门脾土加把火,灶下火热才能够腐熟水谷,所以用大辛大热的吴茱萸直接把热气下达。一般温热之药,容易往外发散,而吴茱萸此药下气最速。所以《神农本草经》里第一句话就说吴茱萸主温中下气。

凡脾胃肠腑中气,喜温而恶寒,寒则中气不动,不能运化水谷,那么水谷变凉冷不消,瘀积在腹内绞痛,变为腹泻。吴茱萸禀火气而生,味辛气温,又善于苦降下气,引阳火直抵下焦,散寒温中,燥湿解郁。所以凡寒气在腹,气不得温,腹满下痢,必用吴茱萸。古人说,下痢寒气用之入神,诸药不可代也。

上面我们讲了吴茱萸的四大方面功用,外则上达巅顶治头痛,内则温中降逆,治泛酸呕吐,旁则达四肢,治脉微厥寒,下则治五更泻痢,这都是利用吴茱萸善于拨开阴霾,令阳气升发。大家要知道吴茱萸虽为肝寒之药,却身体内外上下无处不到,以肝经上达巅顶,下至足底所致,所以吴茱萸善于疏通气血,降泄浊阴。О痛经不用愁

我们再看吴茱萸第五方面的功用。妇人痛经,但属下焦虚寒者,仲景善用温经汤。为什么会痛经呢?《黄帝内经》里说,天地温和,则经水安静;天寒地冻,则经水凝泣。这不正是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吗?

人体得温热,血脉就变大膨胀,非常通畅;如果受寒凉,血脉就变小闭缩,不通则痛。所以治痛经离不开助血脉疏泄的药,更离不开帮血脉温暖的药。

但痛经必定有瘀滞,无瘀滞不痛,所以还需要帮助血脉降浊的药,这种药上“哪找呢?那非吴茱萸莫属。吴茱萸辛热,善于条达疏泄肝气,温暖肝经,更带些苦降之力,能够令血脉浊气顺流而下,以出下窍。

所以清代的陈修园极度赞叹此方,说,温经汤一方,无论阴阳虚实,闭塞崩漏,老少善用之,无不应手取效。因为此方寒热通补并用,以温阳通利为主,而不是猛烈攻逐,使人体血脉得温则通,瘀浊遇阳则化。寒温并用,通补兼施,使月经通调,诸症自消。大家只需要辨明病人腹中冷痛,遇寒则重,得热则减,皆可以加减变化用之。

睾丸痛多属肝寒;

女的有痛经,那么男的呢?男的就有睾丸痛。所以吴茱萸第六方面的运用就是治疗男子睾丸痛或寒疝腹痛。

有个病人睾丸冷痛一周多,晚上加重,这叫日痛三焦火,夜痛体内寒。所以应该直接引热气下达,温暖睾丸,哪味药可以把气机沉到睾丸呢?

当然是疏肝理气的种子类药,古人认为肝经下络阴器,种子类药物以子通子,诸子皆降。所以选用寒疝、睾丸痛特效方—导气汤。用小茴香配川楝子,寒温并用,诸子皆降,下达肝经暖少腹,下达阴器畅达少腹气机。再用木香配吴茱萸,同样能够暖肝脾之寒,脾主大腹,肝经下络阴器,大腹气机条达,温暖睾丸,疼痛尽除。病人服用第一剂药,睾丸痛就减轻了,第二剂药就消失了。

这吴茱萸真乃肝寒气痛之不二良药也。它既可散肝经之寒,也可以疏肝气滞郁,又可以降肝脉之浊。所以凡是肝经气机不能疏泄到达的地方,既缺乏一股阳气来温暖,所以会寒凉,又缺乏一股力量使浊阴肃降,所以堵塞在局部便疼痛不堪。故用一味吴茱萸达肝郁,散肝寒,降肝浊,真是一举而多得也。

大家看,不管是男子的睾丸痛,还是女子的痛经,但属寒凝气滞,无不用吴茱萸。我们要知道用吴茱萸的道理,那就是肝经下络阴器,当生殖系统被阴寒所包绕时,这时唯有吴茱萸这种辛热苦泄之药令肝主疏泄功能加强,把阴寒赶出去。©鸡鸣散治脚气

好,我们再看最后一点,治疗寒湿脚气肿痛的鸡鸣散。这个方子可以治疗一些脚气病、皮肤病。我们前面跟大家讲过,如果在南方不懂得治湿气是行不通的。如果治疗糖尿病不懂得治疗湿气,也很难治。南方地处低洼沿海,桌子都是桌脚先烂。糖尿病的病人到后期脚部也容易出现烂疮。

《黄帝内经》里说,地之湿气,感则害人皮肉筋骨。这大地的寒湿浊气,直接从下面升上来,虽然说湿性趋下,但阳气不够时,它就会沿着经脉直接往上冲,所以古人说,寒湿脚气久治不愈,上冲入腹,危重不已。所以我们要懂得如何降本流末,把寒湿脚气导利出去。

鸡鸣散里用紫苏叶配桔梗开宣肺气,肺为水之上源,然后用吴茱萸配生姜温胃下气,使中焦脾胃能够源源不断地给四肢补充阳气,降本流末,让阳气能够把冲上来的脚气压下去。然后再用木瓜、槟榔与陈皮,木瓜是治脚气要药,槟榔能下十二经之水,陈皮善理气。这样气行水下,浊阴不往上冲,腿脚就会轻利。

严重的脚气、糖尿病引起的脚部硬痒,以及寒湿下重引起的腿抽筋,但凡身体中焦虚寒,不能降本流末,我们都可以用这鸡鸣散加减变化。从上往下肃降气机,令阳热之气抵达腰脚,把阴寒之气撤出体外。

等到我们以后详细讲解汤方时,再来对这些古代名方一一分析。

我们今天从七个方面来讲吴茱萸,介绍了七个古代经方或名方,都是独当一面的汤方,从中可以看出吴茱萸能够散寒止痛,降逆止呕,助阳止泻。体现出中医辨证论治的灵活性,也可以看出一味药在不同的汤方里起到不同的作用。所以,我们如果善于加减配伍,那么这味药使用的范围就更广了。

吴茱萸总体的走向,《本草经疏》里用一句话来概括,那就是吴茱萸辛温暖脾胃而散寒邪,则中自温,气自下,而诸症悉除。李东垣又说,浊阴不降,结气上逆,膈塞胀满,非吴茱萸不可治也。我们再联系吴茱萸这味药乃肝经寒凝气滞诸痛之要药,这样对吴茱萸的了解就基本上全面了。

好,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,下节课讲朱砂。

第二十四章朱砂

灵砂定心脏之怔忡;

观其气;

大家好,上节课我们讲到吴茱萸这味药,从头到脚把吴茱萸散寒止痛、下气降逆、大暖肝经之寒的功用讲了一遍。通过各路名方,我们看到吴茱萸辛散苦泄,辛开苦降之性。像这类能打开瘀滞、降泄寒气浊阴的药,是比较稀有难得的。

不管是寒气上冲巅顶头痛,肝郁气滞泛酸口苦,肢节寒痹,五更泄泻,甚至妇人痛经、男子睾丸痛,以及脚气上冲,皆可用吴茱萸降本流末,大暖肝经之寒,助肝疏泄条达,导浊气下行。

今天我们再跟大家补充介绍点吴茱萸打粉外用的简验便廉小招法,吴茱萸可是一味温中散寒、善于降逆气的良药。内用汤方里常常少不了它,而在外治法里,它也可以大显身手。古人说,外治之理,即内治之理。大家看如何用吴茱萸去敷贴外治疾患。

第一,咽喉口舌生疮。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,吴茱萸打粉,米醋调和,敷贴在两足心,治疗咽喉口舌生疮,一夜便愈。当然这前提要建立在按时休息、充分睡眠的基础上。你不能一边敷吴茱萸,一边玩手机、电脑,熬夜打麻将。

因为吴茱萸在这里是引气下行。大凡口舌生疮、咽喉肿痛者,不管是虚火、实火,都有一个气往上冲的象。中医不看局部疮口炎症、病菌,但观其气,看到气上冲者,引之下达。所以气降则痰浊降,气降则炎症消,气降则疮痛减。

特别是你把到病人脉势偏亢,或病人性子偏焦虑的,用这办法可以引气达下。使气血不并走于下,那么神就安、气就定。

用此法治疗口腔溃疡的案例非常多,有人单用此法治疗数百例口腔溃疡,发现有效治愈率达91%,这真是一个简验便廉的小招法啊!

大家不仅要看到吴茱萸贴敷足心,治疗口舌生疮、咽喉肿痛,更要借助这种治疗思路看到背后的法,为什么吴茱萸打粉贴敷足心可以治疗火逆上气的咽喉不利、口舌生疮?因为它用的是降气引热下行法,用药一定要看到药背后的法度,

如果知道这个法度,那么你就远远不拘泥于吴茱萸汤粉贴敷涌泉穴治口舌生疮了。下面我们来看它还能够治哪些方面的疾患。

气血上冲血压高;

第二,治疗失眠烦躁、血压高。常有高血压的病人,气血并走于上,导致失眠烦躁睡不着,再一把脉,双寸脉上冲,大都代表心脑处于兴奋状态。这时便可采用吴茱萸研粉,睡前用醋调敷双足心,用布包住,晚上早睡,敷到第二天就可以取下,八个小时左右即可。一般敷三五次,睡眠质量就会提高。高血压的病人,睡眠质量一改善,血压就会不同程度地降下来,头晕头重的感觉也会减轻。

这个办法简单易行,而且廉价效验,又没有什么不良作用,真是简验便廉的民间小招法。现在很多人都在用,也深受其益。大家用时要抓住气血并走于上,抓住这是引气血水下行、降气下达的大法。不单高血压、失眠气血上冲可用,还有更多方面的用途。

饮食六忌;

再来看第三方面的应用,治疗痄腮(腮腺炎)。痄腮也是火毒上攻的表现,如果是一般的痄腮,用清泻毒热药,又恐苦寒败胃,不如直接用外治法引热下行,以自身之热疗自身之寒,使得寒热对流,其病自愈。

有些老中医就单用吴茱萸打粉,以鸡蛋清调和贴敷足底涌泉穴,用治痄腮,二三日即见消散。当然在治疗期间,必须严格遵守仲景的饮食六忌,忌生冷、黏滑、肉面、五辛、酒酪、臭恶等物。

每年春天痄腮很多,农村又叫猪头风,同样的治疗,忌不忌口很关键。以前在学校里,一个人得了,一个班里十几个人都同时得,有些懂得忌口,很快就好了。有些不懂得忌口,效果慢,而且易反复。因为他们不知道忌食辛辣发物调料、鱼肉海鲜之品的重要性,所以才导致疾病缠绵难愈。

切莫把孩子养成温室花朵;

我们再看吴茱萸第四方面的运用,治疗小儿流涎,或者婴儿喘鸣。

大家别小看敷贴涌泉法,它不单引气下行,还能够助肾纳气。因为涌泉本身就是肾经最接地气的一个穴位。吴茱萸辛热,又主降,再贴到脚心上,既可以暖人阳气,又可以纳气归原。不管是脾虚小儿流涎,还是肾虚婴儿喘鸣,不能纳气。

用吴茱萸粉贴敷,都可以辅助治疗,减轻病症,甚至有些病痛还可以直接治愈。因为人体本身气机上下升降对流畅通时疾病就好得快。

现在很多小孩子,家人过于疼爱,光害怕孩子吃不饱,孩子常常饱食过度,导致气机容易搁置在中焦,加之小孩子又脾常不足,运化不了。所以这些食积营养残留物就纷纷变为痰浊而发为喘嗽流涎。

通过吴茱萸敷涌泉,使搁置在中焦的气机能够上下升降。仲景说,大气一转,病邪乃散。这样上下对流,局部的瘀滞就会被带动消散。所以通过大升大降,能够帮助局部瘀滞疏散开。现在很多孩子气机都是小升小降,所以体质才不够强大。如果像以前农村的孩子,没有鞋穿,在地上爬,或者赤脚跑,沙石刺激脚底涌泉,就是一种引起下行,令气机大升大降的表现。

当今的幼苗为何如此脆弱?现在的父母看到孩子在地上爬,就喊脏,看到孩子赤脚走路,就喊不安全、不卫生。这不让孩子干,那不让孩子干,就真把孩子养成温室中的花朵了。这样气机不能上下大开大合,这样孩子的气魄自然就小,体质自然就不够强。所以我们要透过吴茱萸粉贴敷涌泉,治疗小儿痰喘流涎。看到气机的大升大降,对身体的健康是何其的重要。

这并不是我们的发明,古人很早就意识到这点,大家看,经常锻炼的人的肺活量大,而且腹式呼吸吐纳深长,精气神足。而活动的人的呼吸都比较浅,偏于胸式呼吸,体质比较差。

很多女孩子就是这样,叫她们爬山锻炼,或者经过一番军训,本来一口气只到胸部的,经过体力、耐力训练后,一口气可以直达丹田子宫,下暖少腹。所以月经就很通畅,痛经消失,而且体质增强。

运动是如何让人体质变强的?原来是让人能够吸吸归田,气气纳脐。难怪古人说,呼吸深长的人寿命长,呼吸浅短的人寿命短。故《庄子》一书中提到,真人之息在踵,众人之息以喉。真正修养生之道的人,呼吸不仅到丹田肚脐,甚至直接把气机下纳到足跟去。这样大开大合的呼吸,身体与天地同步,精力充足。这就像小排量的QQ车,跟大排量的劳斯莱斯那是没得比的。

经常碰到一些白领,他们既有脚气脚臭,胸中呼吸气又不足。让他们做加强版的金鸡独立或赤脚功、爬行功。绝大部分人都反映,要么睡眠质量提高了,要么身体没那么疲劳了,要么本来脚比较凉的,现在脚暖和了。一些能够坚持练下去的病人,原来上楼梯都没劲,现在直接三步并作两步走,腿脚轻快,呼吸悠长。其实他们受益的远远不是失眠、口疮治好了,更不是腿脚轻快,疲劳减少,

他们受益的更是一种锻炼身体的精神,一种长寿延年、少疾少病的生活方式。所以从这纳气下行法,我们就可以看出古人创造吴茱萸粉敷贴足心的用心所在。

借助药物还不是上策,能够自己赤脚在沙石地上走,刺激脚底穴位,使身体微微出汗,以自身之热疗自身之寒,使寒热对流,疾病自愈,身体自强,这才是真正自立自强的养生之道。

贴肚脐法;

吴茱萸除了引气下行贴足心外,还可以温里驱寒贴肚脐,调整胃肠功能,帮助消化。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腹痛腹泻,一般就可以用这个简验便廉的小招法,也是用吴茱萸打粉,用食醋调成糊状,可以隔着热水,把它泡到温暖,然后贴于肚脐部,用胶布固定,一帖可贴个8~12小时。

现代临床实践表明,慢性消化不良,腹痛腹泻者,用此法有效率达九成以上,颇为理想,这也是外治敷贴法中的巧妙。

中医认为脾主大腹,大腹得温,则脉道通,脉道通则沉寒去,沉寒去则腹痛愈,腹痛愈则消化功能增强,消化功能增强则腹痛增强。所以用这种脐疗外敷之法,可以治疗消化不良痢疾、寒性的腹痛泄泻,真是药简而效验啊!

外洗治疮疡;

除了用敷贴法治病,吴茱萸还可以煎汤外洗治疮疡湿疹。

《浙江中医杂志》报道,单用吴茱萸一次50克煎水外洗,治疗男子阴囊潮湿瘙痒,晚上加重的,煎汤熏洗,每日2~3次。两三天后瘙痒减轻,甚至消失。有些连续熏洗半个多月,多年的阴囊顽固潮湿彻底根除。

原来这正是利用吴茱萸辛热燥湿之力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讲到吴茱萸时说,阴下湿痒,吴茱萸煎汤频洗,取效。原来中医看到虫痒,必看到湿,看到寒湿,必想到用辛苦香燥之药对治之,这样无不应手取效。

当然也有一些疥疮,现代医学说是疥虫引起的,容易相互传染流行,导致皮肤受损,长丘疹或水疱,严重的会长成脓疱,奇痒无比,同样可以用吴茱萸。《四川中医》杂志中记载多例吴茱萸验案,治疗疥疮,用吴茱萸捣泥外擦,对于很多反复性的疥疮瘙痒,一两次就治好。

这正是吴茱萸燥湿杀虫的体现。《本草拾遗》中说吴茱萸杀恶虫毒。《古今验录方》中说,吴茱萸煎水洗诸疮奇痒极效。

这样对吴茱萸就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了,从内服降逆散沉寒,到敷贴涌泉穴引气下行,再到贴肚脐暖中散寒,再到煎汤外洗治疗湿疹疥疮,燥湿杀虫。吴茱萸的作用可谓非同小可。煎酒漱口还可以治牙痛,局部涂敷可以治疗痈疽、发背、黄水疮,这些大家都可以去参看古籍。

法象高山与法象流水

我们下面就开始来讲朱砂。灵砂定心脏之怔忡。

朱砂是重镇安神药的代表,大凡重镇安神类的药,都是矿石或化石、介类为主,因为这些药物质地沉重,重能够镇定,重可以去怯。

古人观高山,心就平静,神就得定,故仁者乐山。而观流水就相反,流水主动,水在流动过程中,灵机百变,所以流水使人活泼,故智者乐水。

所以重镇安神的药物法象高山,活血化瘀的药物法象流水。这样重镇安神的药,就可以让人心安静不会妄动;活血化瘀的药能够让血脉循环畅通,不会瘀滞。重镇安神的药大都用于治疗心慌心跳,失眠多梦,严重的焦躁癫狂,精神分裂。所以《药性赋》说,朱砂能够定心脏之怔忡。

心火亢盛、心神不定时,会出现烦躁不眠、惊悸怔忡,这时最常用的就是朱砂。比如中成药朱砂安神丸或天王补心丸。

朱砂这味药,一般是入丸散剂,做成中成药,或者外用,很少人煎剂。因为此物只宜生用,最忌火煅,火煅后有大毒。而且内服也不宜过量,或长期服用。《神农本草经》里把朱砂放为上品第一味药,对此物极为看重,但此物又有毒,不宜轻易服用。故必须控制剂量,中病即止。

上医治神;

为什么古人对朱砂极为重视呢?《神农本草经》说,朱砂主身体五脏百病,养精神,安魂魄。大家想想,一味药能主百病,这味药不简单。但并不是说朱砂每种病都可以治。而是指你各种病到后来都会影响到精神魂魄层面,或者精神方面的最高领导出问题后,必定会波及五脏六腑、通身上下。

因为中医认为心藏神,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,心安则肢节九窍俱安。所以通过用朱砂来养精神,则天君泰然,百体从令矣。所以古人说上医治神。一些医生看到这点,就懂得借用朱砂之力来使精神凝聚,魂魄安定,百病容易向愈。

凡病人不管是哪种疾病,只要影响到睡眠,影响到精神,必当先用一些药物帮他放松精神,提高睡眠质量。

大学期间,我们刚学《方剂学》时,就听老师说过,神志不安会得百病,会让百病加重,神志放松会让疾病恢复得快。所以老师们比较喜欢通过放松神志来缓和病痛,而选用酸枣仁、合欢皮、白芍、炙甘草之类的药物。甚至还会用到含有朱砂的中成药来对治当今时代人们普遍焦躁心急、不能神安气定的状态。

胃病治心;

有个老人,六十来岁,长期胃病,导致睡不好觉,从镇里看到县里,县里看到市里,吃的都是一派治胃的药,不是二陈汤就是平胃散或者半夏泻心汤,还有柴胡汤、桂枝汤,以及各种民间单方偏方。他说,吃到后来,晚上都没法睡觉了。

大夫把他心脉挺亢盛的,便跟他说,既然老把胃病从胃来治治不好,我们就跳出这个狭隘的框框,进到整体里来看看。就凭脉用药吧,试试朱砂安神片。

病人买了两盒,吃完一盒后,连续一周睡觉都很好,心脉下去了,胃脉动力就足,精神不焦虑,五脏六腑就安稳。

想不到小小的朱砂安神片,不单安住了他的精神,更安住了他的长期胃痛。当时他很惊讶,说,怎么安神的药治好了胃病呢?大夫跟他说,朱砂安神片本来治心病的,你这胃病与长期精神焦虑不安分不开。古人说,惊者平之。一个惊扰不安,像惊弓之鸟的人,稍有些风吹草动,就如同草木皆兵一般,魂魄不宁,精神不安,不要说是一个胃病难缠,就算是一个小小的咽炎、头痛也好不彻底。这时运用朱砂安神片,稍微安魂定魄,使精神凝聚,身体放松。这样正如古人所说,天君泰然,百体从令,心神安稳,五脏协调。从这里也反映了我们中医整体观、治病求本的思想。

有病人反映晚上老是烦渴,饮水不解,吃了这个朱砂安神片后也缓解了。

古籍上记载朱砂有除烦满、止消渴之功。神不耗得那么厉害,津液就不会蒸发得那么猛烈。就像车子一直不熄火,水箱的水当然很快被蒸干了。高速公路上的车子开一段时间后,就要到服务区加油或加水。

现在很多人白天焦虑不安,晚上躺在床上心脑也静不下来。你想想,这心脑一天都安静不下来,该暗耗多少水液。我们这个时代为什么糖尿病的病人那么多,很多人的神志根本没有安静过。试着从安神定志上来治疗消渴,缓解糖尿病的一些病症,这也是一个新的思路,这个思路就源自于《神农本草经》。

所以大家读古书,要会读,不单要读字面上药物的功效,更要读出它为什么有这个功效,要去思考如何古为今用,如何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于临床中活生生的病案上来,甚至用到日常保健养生中去。

很多中成药都会以朱砂为衣,就是药丸做成后,在朱砂面里滚一滚,黏那么一点朱砂,就可以起到镇心安神、清心解毒的作用。比如安宫牛黄丸、太乙紫金锭、天王补心丹。

血不够用则不安;

下面我们着重来讲一下天王补心丹。这个汤方是专门治疗劳心太过、阴血亏虚导致的虚烦失眠怔忡。

《药性赋》说,朱砂疗心脏之怔忡。心脏为什么会怔忡呢?为什么神会不安,定不住呢?心失所养!中医认为心藏神,心主血脉,人的神魂是要靠阴血来滋养。一旦阴血不足,就会引起精神上的不安。

就像饥荒年间,大家都吃不到饭,你看这心会安、神会定吗?当然早就一片混乱不安了。而国泰民安、风调雨顺的年代,人们就很少因为饥荒吃不饱而搞得心虚神乱。心是房子,神是主人。当房子里物质不够,神在里面就待不住,要往外面跑。所以心血虚的人,很多神志不安,睡眠难安。这时你就可以用天王补心丹补新血,养心神,使心血足而神自藏,心神安而眠自定。

虽然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很少饥荒了,但为何失眠、心悸怔忡的病人不减反增呢?原来我们这个时代虽然物质极为发达,交通极为便利,但人们透支过用精血的强度却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没法比的。

古人到了晚上,很少亮灯火,早早就入睡。现在的人不到深夜,不暗耗些精血,也不睡觉。网络、电脑、手机、电视节目、打麻将,这些成为人们业余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,那你再多的精血,也不够在这上面耗用啊!所以从老到少,从男到女,失眠的病人越来越多。这时天王补心丹就派上大用场。

这个汤方的脉象应该是以细数、阴血亏少为主,脉细代表阴虚血少,脉数代表阳亢,心神定不下来,所以要滋阴涵阳,镇心安神。

戒之在得;

有个老头,善于下棋,以前没有碰到高手,所以下得神闲气静,有次碰到了高手,对弈几盘,盘盘败北。老头不甘失败,回去反复分析棋局,劳神耗气,搞得过耗心血,脑子像快车一样停不住,十几天都没有睡好觉。脉象极为细数。问有什么好方子先吃吃,把睡眠调调。

大夫跟他说,老年人要戒之在得,如果得失胜负之心还相当重,那今天帮你治好失眠,过不久失眠又反复了。

老年人本身日薄西山,气血亏少,应该颐养天年,不应该争强好胜。争强好胜的性子不适合做这些对抗胜负之心很重的娱乐活动,比如打牌、打麻将、下棋,要做就做太极、八段锦这些轻松柔和的调养运动。他听了点点头。

大夫便叫他去买天王补心丹服用,由于他以前很少失眠,也很少服药,用了第一次效果就很好,睡了个好觉,心也收住了,没那么急躁了。

病人脉细数,心脉为甚,过用心意识,暗耗心血,导致神不内守,有是脉用是药,用天王补心丹治这种失眠,真是脉药相合,其效必速。

为什么强调天王补心丹是治疗劳心劳神太过,导致阴血亏耗而失眠不安的呢?我们看这个方子的来历就知道了,相传终南山的道宣律师,在讲经说法时过度用心,导致劳神费力,心力交瘁,睡眠难安。一天晚上,梦到有天王传他安神妙方,醒来后用此方调服,劳损之证顿除,失眠不安之象消失。从此就用这个方治疗读书人过度用心脑者,导致虚烦失眠、惊悸不安的各种病症。但属阴血不足、神失所养者皆可用之,故此方称为天王补心丹。

见病求本

大家运用重镇安神药时,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。

为什么会神志不宁?为什么会心脏怔忡?为什么会失眠难卧?不能见到神不安,就用安神药,这跟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没什么分别。

有个四十来岁的妇女,睡眠不好一周多,原来跟她婆婆吵了一架,大家都僵在那里,不肯和好。她一来便怒气冲冲地说,婆婆不会做人。

大夫跟她说,会做媳妇无恶婆。老人的观念有时是传统古板些,但后辈如果太计较,就是自己的不是了。一个家搞得鸡犬不宁,这还叫家吗?如果家是论道理的地方,那么大家都会形同陌路。家应该是大家相互帮助、相互包容的场所,而不是相互批评,相互攻击,针锋相对。她听了点点头。

大夫给她开了加味逍遥丸,三剂药下去,脉弦硬之象就松缓了,睡眠质量也提高了。这里并没有用重镇安神药去治睡眠,因为病人左关脉弦硬,即使心神不宁,也是由肝气郁结、化火扰心导致的。所以治肝才是见病知源,才是辨证论治。

举这个例子是为了告诉大家,治病不是对号入座,学药物不是头痛医头,大家要养成这种多问为什么的思维模式。这样你学安神重镇药,就不会拘泥于安神重镇,看到神志不安,你会多想为什么,这才是传统中医见病求本的思想。

好,下节课我们讲荜澄茄。

第二十五章荜澄茄

盖夫散肾冷、助脾胃,须荜澄茄;

梦到过世亲人怎么办;

大家好!上节课我们讲到朱砂这味药,它能够主五脏百病,并不是说这味药能包治百病,而是朱砂通过养精神安魂魄,从而使天君泰然,百体从令。

《黄帝内经》中说,主明则下安,主不明则十二官危。这个主就是君主之官的心,心藏神功能失常,百病就会犯上作乱;心主神志功能加强,诸疾都会为之减轻。所以治病可以通过治心来加强效果,作为防病治病的一条捷径。

今天跟大家再讲点心主神志方面的一些运用。因为很多奇难怪病都要从这里下手,特别是碰到一些神魂方面的疾病,精神方面的失调。

比如有些病人晚上老容易梦到过世的亲人,或者神灵鬼怪,导致心悸怔忡,睡眠不安。碰到这样的病人,该怎么治疗呢?

《黄帝内经》早告诉大家了,心主神志,这些神神怪怪的疾患当从心论治。有个病人,四十来岁,不仅秋冬天手脚冰凉,夏天手脚热气也不够,怕冷水,脉沉迟无神。他最苦闷的是一睡觉就容易梦到一些神神怪怪的事或过世的亲人,搞得心虚胆怯,醒来后时常冷汗淋漓,脸色苍白。

大家想想,该怎么办呢?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?原来这是身体阳气不足、阴寒偏盛的表现。中医认为阴阳是对立制约的,平人、健康的人是阴平阳秘,当阳气日减后,阴寒就会显露出来,就像阳光不出来,大地就会显得阴冷。

这个病人有个非常敏感的反应,就是稍微吃点生冷水果,晚上就更容易梦到鬼怪。中医认为阳微则阴盛,阳盛则阴微。本身病人阳气不够,再吃生冷瓜果,就像雪上加霜,更显阴寒。

从中可见,如果病人阳气不足,切莫多食生冷之物。因为生冷之物,非阳气不足以化之。这些生冷之品都是要以消耗身体阳气为代价,如果阳气不够用,心脏就会不安。这时该怎么办?

弱者强之,虚者补之。直接给他用桂枝汤加红参、酸枣仁,一剂而梦安,三剂梦鬼怪之症尽除。如果病人以后因为吃寒凉而再次出现这些症状,用这汤方还有效果。因为桂枝汤加红参就是强大心脏的药阵,通过制阳光来消阴翳。太阳出来,雾露就化散了。

如果病人心慌心跳得厉害,还可以加点朱砂。《奇集方》中记载,一人感到像是精神分裂,有两个人一同行住坐卧,不辨真假,古人称这病叫离魂病。离魂病要治心,直接用朱砂、人参、茯苓浓煎热饮,神志清明,假者自化,恢复正常。

通过古籍,就可以学到这组安魂定神的药阵:朱砂、人参、茯苓,是通过加强心脏功能,令心脏镇定、神志安宁的药阵。说白了就是提高心主神明的功能。

张景岳注解“心主神明”时说道,心为一身之君主,禀虚灵而含造化,具一理以应万机,脏腑百骸,惟命是从,聪明智慧,莫不由之。故曰神明出焉。

我们可以用张景岳这句话作为朱砂主百病的最好注脚。所以碰到百病乱神,大家不要忘了还有朱砂这味药。

神为气之导;

朱砂还有清心解毒之功,常会用它内服或外用治疗疮疡肿毒、咽喉肿痛、口舌生疮。比如专治口舌生疮、咽喉肿痛的冰硼散,就含有朱砂。

《黄帝内经》说,诸痛痒疮,皆属于心。心经热火,容易发为疮肿疼痛。古人说心热者非朱砂不能除。朱砂是矿物药,性是偏寒的。这点大家要知道,不要以为放在温热的《药性赋》里,通通都是温热药,要多留一点心。

《本草从新》中说朱砂善泻心经之邪热,镇心定惊。确实,《药性论》里说朱砂这味药是清镇少阴心火之上药,辟除鬼魅百邪之神物,安定神明则精气自固,火不妄炎则金木得平,而魂魄自定,气力自倍。五脏皆安,则精华上发,故朱砂能明目。心主血脉,心火安宁,则血脉自通,烦满自止,消渴自除。

大家通过朱砂调心,进而调百病,就有一个大的思路。既知道其然,更知道其所以然。这样对于五脏六腑,周身百病,波及精神者,都会懂得用些重镇安神药。正如《大医精诚》里说,凡大医治病,必当安神定志。不论是防病治病,还是行医救人,甚至永远都是放在第一位。

古人打仗,如果士兵心神分散,恐惧不安,那这场仗就不用打了。今人医病,用药如用兵。如果病人心胆虚怯,畏惧疾病,医生给你飞机大炮,他拿在手里也不敢向前冲,照样难以取胜。

所以药物必须要与神志相合,神不定,药不愈,大家要注重调神,虽然说气为血之帅,但神却为气之导。神是气机的导师,无神不能运药,不能行气。

一个人如果求生欲望不强,畏惧消极之心时起,小病都会变得难缠。相反,求生欲望强大,畏惧之心全无,就像战场的勇士猛将,勇者气行则已,即便是癌症患者,照样可以绘声绘色地带病延年。

大家从中药去仔细领悟心主神志的妙用,这方面的功用往往能够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,常常能够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,忽见柳暗花明又一村。

自由落体与诸子皆降;

下面我们来看荜澄茄。荜澄茄是什么药呢?原来它也是胡椒科的植物,一提到助脾胃,我们就会想到前面讲的温中散寒、除湿下气的相关药物,如胡椒、川椒或荜茇。这些药物,它们的功用大体相似,都可以温中下气,打开脾胃,帮助消融宿食,降下痰浊。

学中药,既要善于发散,更要善于归纳总结,要看到这味药最广阔的功用,也要能够对各种药的共性进行归纳总结。

我们来看一下前面讲的荜茇、川椒、胡椒跟今天讲的荜澄茄有什么不同。它们都可以温中下气,治疗头痛、鼻炎、牙痛,荜茇是要药。破除下焦寒水凝结,川椒更胜一筹。《药性赋》里说,川椒达下。而消除中焦痰饮水湿,以胡椒为良。《药性赋》里说,胡椒主祛痰而除冷。但温壮肾中阳气,帮助肾气化,使小便通畅,积液消除,用荜澄茄最佳。所以《药性赋》里说,散肾冷、助脾胃,须荜澄茄。下面我们重点来讲荜澄茄。

我们进山采的第一味药就是荜澄茄树,荜澄茄是岭南非常常见的一味草药。当地人把荜澄茄树叫作山苍树,它结的子叫作山苍子。它既有胡椒般的辛辣味,又有樟树那样强烈的芳香之气,气味浓厚,非常醒神,当地又称荜澄茄为野胡椒或山苍子。这味药能大暖脾肾阳气,脾主肌肉,肾主骨、主腰脚。

当地人普遍都知道这味草药是治疗月子病的特效药,凡坐月子的妇人,大都要用此药熬水洗澡,可以去除肌肉、筋骨里的风寒湿,这样以后就不会留下月子病。因此,这味药在当地又被称为月药,乃产妇极佳的熏蒸沐浴之药品。一般熬来洗澡是整棵树都可以用,芳香浓烈,洗后身体百脉舒畅,经脉通畅风寒湿自散。我们来看荜澄茄入到人体的走势,它入到脾胃,就能辛开温暖脾胃,把脾胃的寒结气滞化散开。现代研究表明它有充足的挥发油,这种浓厚的气味善于开胃纳食,由于它是种子类的药,所以它人到人体不安于中焦,直接会堕入下焦去。

就像大家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,看到果实自由落体,中医见到这种象,就能想到诸子皆降之理。所以荜澄茄从脾胃层层降人肾中,边降边暖寒,边降边除湿助气化,故对于脾胃到肾、膀胱这一条路上的寒凝气滞、胀满疼痛,荜澄茄都是最佳之选。所以古籍上说,荜澄茄入脾、胃、肾、膀胱四经,能治一切气,散肾、膀胱冷,暖脾开胃,令人胀消能食。原来这味药既能暖中,也还能下气消积。荜澄茄化积冷

从这荜澄茄的走势,我们就可以推出它的各种功用。它大体的功效是温中降气,散寒止痛。因为吃生冷瓜果,导致胃部寒凉疼痛者,可以把荜澄茄配前面讲的荜茇或高良姜,这样胃中积冷一化,局部就不冷缩疼痛了。

痛经,或者着风受凉了,晚上睡觉着凉受寒导致腹中冷痛,学到这里大家都有很多招法。比如吴茱萸敷脐管用,也可以吴茱萸配荜澄茄,温脾胃,散寒气,其效必速。有些药厂把荜澄茄的芳香挥发油提炼出来,制成驱风油、活络油,可以疏通局部气机,驱散寒凝气滞,使腹中胀气得消,经脉气机得通,寒散痛除。从上面胃到下面的少腹,再到肾、膀胱,荜澄茄都管用。

还有些病人,尿频尿急,但小便又不畅,为什么呢?中医认为,这是下焦阳气不够,不能气化。你再问病人是不是手脚容易怕冷,再把把脉象是不是偏沉缓,这三点一确定,就是下焦阳气不够,寒湿为患。这时只需要用萆薢分清饮,配合荜澄茄、小茴香之类散肾冷、助阳气的药,寒湿得到气化,小便就通利畅快了。

看来身体但凡有寒气积冷,都可以用这种温中下气之品。故古方有荜澄茄丸,就是专治中焦痞塞、气逆上攻、腹中绞痛的。

大家看,一派寒气浊阴不降,这时非温中下气的芳香种子类药不可。荜澄茄一用上,从上往下,温降气机,使寒气攻上之状态得到消减下纳。那么中焦痞满之状可开,气机上窜之象可降,心腹冷痛之症可消。

积液囊肿皆阳不化气;

如何用好荜澄茄散肾冷、助脾胃?我们来看,肾为什么会冷?中医认为阳虚则外寒,阳气不够,就容易着风怕冷。那为什么肾中阳气会不够呢?

第一,年老体衰。你看很多中老年人比年轻时都要怕冷,天气冷时,特别要多穿几件衣服,天冷时就不愿意出去。这也是保暖防寒的一种自救反应。有的一到中老年期,就开始尿频,夜尿增多,小便清长。

《黄帝内经》认为,诸病水液,澄澈清冷,皆属于寒。当肾中阳气不够时,尿就会收不住。因为阳主固密,阳气就像开关一样,开关拧得紧,水龙头就不会滴滴答答漏水。开关老化了,用久了,水龙头关不死,小便淋漓,而女的则表现为白带异常,量多清稀。这该怎么办呢?

很简单,一两剂完带汤,加点荜澄茄、小茴香、乌药、益智仁,健运中焦脾胃,恢复下焦肾主气化功能,多余的水湿就被蒸发,就像很多人天冷时容易流鼻涕,天暖和了鼻子就通畅,鼻涕就被蒸化了。

中医用热药来治寒湿、散冷气,恢复脏腑功能气化。所以荜澄茄配小茴香,通过散肾冷,助膀胱气化,还可以治疗妇人盆腔积液。因为中医看尿频、尿急、尿清冷与盆腔积液或囊肿,都是一个理,是水液留积不去,是缺乏一股阳气。

种树与毁树;

那么肾阳气不足第二个方面的原因是什么呢?前面我们跟大家提到过,是最常见的纵欲过度。很多病人说,医生,为什么我才三十多岁就尿频急、夜尿多,难不成我这么早就未老先衰了。大夫常跟他们说,你又下馆子,又熬夜打麻将,还放纵自己的欲望,有多少精血也不够这样亏耗啊!

所以纵欲是阳气第一杀手,房劳过度或手淫过度导致肾主藏精功能大减,那么精华就流失得很厉害,固密不住,也气化不了,所以腿脚容易酸软,肚子容易变大,小便容易频急,夜尿也多。这都是消耗阳气太过,阳主动的功能及阳主气化的功能大减所致。

碰到这种尿频急,前列腺出问题的,夜尿多,纵欲多,熬夜多,不从根源上去收敛,这病很难根治。因为人们摧残身体、制造疾病的速度往往大过医生用药治病及身体恢复健康的速度。

俗话说,种树千日功,毁树当日空。你要植树造林,恢复健康,保护环境,那千难万难。你要乱砍滥伐,破坏生态,污染环境,导致水土流失,山洪暴发,那千容万易。

大家看,这小便清长,尿频、尿急、尿不尽,像不像一个水土流失之象呢?有些人还小便浑浊,这像不像江河夹杂大量泥沙而下呢?所以大量精华不能被气化,为身体所用,人体当然疲乏不堪,没有精气神。这该怎么办呢?

我们常用肾气丸配合小茴香、荜澄茄这些助肾与膀胱气化之药,只要病人及时回头,少折腾自己的身体,这中药下去,效果就很快。

治病加治人;

常有些病人说,中药来得慢,或者说吃药怎么效果不明显呢?这时很多医生都在寻思如何辨证,如何换方子。其实眼界不要被方子辨证所局限,要放在养生层面上去思考。这时大夫往往叫病人少熬夜,少下馆子,少房劳。

这“三少”一做到,那缓慢的药效一下子加快了,本来很平常的药物怎么一下子变得如此神奇,尿也不频了,腰也不酸了,腿也不沉了。

所以碰到病人肾与膀胱阳气不够,虚冷的,治疗前都会交代,你要保证少熬夜,少打麻将,少房劳。如果他做不到,大夫就跟他说,病人如果不遵医嘱,服药乏效,就像将军带兵出战,不能令行禁止,这场仗就未战先败,不打也罢。所以为什么要军令如山,要雷厉风行,要反复操练,要严格军训。如果没有这些强大的纪律做后盾,严密的组织为依据,怎么可能打胜强敌。

治病也是这样,用药如用兵,要法度严谨;理身如理国,要规矩分明。我们医生不仅带领众药草去跟疾病作战,同时带领病人去协同作战。你会用药,只能带领药物去作战;你如果懂养生,就能带领病人协同作战。

我们也见过一些中医,同样用肾气丸去治疗尿频、腰酸冷,有时疗效好,有时疗效不好。他们就以为是药物不稳定,辨证不准确。

其实有一点容易为世人所忽视,就是你给他用肾气丸时,他晚上还下馆子,熬夜打麻将,还房劳过度,你说这还怎么治呢?这尿频急的状态怎么缓解呢?这腰部酸冷的状态怎么消除呢?

疗效不确定,是因为他们只会用药而不会用人,中医不仅是在治病,更是在治人。于是在治疗疾病过程中,我们就有意识地去跟踪观察,凡病人遵守医嘱,服药期间严格禁房劳、不熬夜打麻将的,效果果然理想多了。不遵守医嘱的,同样一个腰膝冷痛,却反复难愈,疗效不理想。

从中我们就得出,看病不仅是医生用药的问题,更是医生要善于交代医嘱的问题。难怪西方医学之父,曾经把手术、药物和语言看作是医生的三大法宝,现在的医生大都崇尚手术、药物,而忽略了语言医嘱的重要。

这样不但心理情志方面的疾病难调,就算是平常的腰膝冷痛,你不注重节制房劳,也会没完没了。所以,有的时候是辨证用药的问题,有的时候更是养生保健层面出了问题。如果是饮食生活、养生保健这源头出了问题,你想通过只用药物去围追堵截,想要疾病根治,怎么可能呢?

第二十六章莪术

疗心痛、破积聚,用蓬莪术;

好,荜澄茄这味药我们就讲到这里,下节课讲莪术。

山苍树一;

大家好!上节课讲到了荜澄茄,荜澄茄的草药名称又叫山苍子,整棵树叫山苍树。在我们当地非常受老百姓的喜欢,我们从跟这味药完全陌生到认识、再到熟悉它都有一个过程,这还得从我们刚开始学习采药到自己进山里开始种药讲起。以下是节选我们《山居日记》关于山苍树的记录,大家看后,再回顾荜澄茄时,就会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。

一入山,每天都要到周围转转,在大城市待惯了,难以见到土壤,到处都是水泥路,现在在山里正相反,难以见到水泥路,到处都是土地。

整个群山是天赐的百草园,随便从山溪往上走,就能认出几十种药,这正是在湖北跟随多位老师后的所得,养成了一双善于研究琢磨药草的眼睛。

想起在百草园与唐师傅一起种蚤休,又想起在大川、桃子沟与丁老师一起认药,更想起第一次余老师带大家入牛头山,告诉大家什么是金银花,什么是两面针,什么是女贞子·······

现在我们自己来寻找药草了,碰到不懂的,一方面可以咨询当地草医郎中或老百姓,一方面我们还准备了岭南的草药辞典,随身携带,以备识别。

这个节气我们一路上都会闻到一些奇特的花香味,那是什么呢?原来是一棵棵挺拔的树木,开着一个个小花朵,这花朵有一股辛香,一尝,还有一股辛辣如姜的味道,明显感到有开胃散气、温中散寒之感。

这究竟是什么草药呢?直觉告诉我们此药绝对非同凡响。我们问了一个镇上的草医郎中,他说,那就是山苍树,是我们岭南地带最常见的药草。

我们问他,这种药草主要有什么功用?

草医郎中说,你不是学了那么多年医吗?没听说过山苍树吗?我们摇摇头,真是第一次听,它有没有别名呢?

草医郎中说,山苍子结的籽叫荜澄茄,山苍树籽打的油叫山苍油,可当驱风油用。消化不良、肚子胀时,往肚脐周围抹点山苍油,放几个屁,气就顺了。

我们恍然大悟,原来是荜澄茄,换了个名字,差点认不出你。

《药性赋》背得挺熟的,书上曰,盖夫散肾冷助脾胃,须荜澄茄。

这味药功用有点类似于小茴香,它的香气能直达中下焦,它也可以做香料。善治疗腹中冷痛,荜澄茄温中散寒、行气止痛之功效显著。

山苍树二;

草医郎中接着说,这山苍树是我们当地最出名的药材之一,山里的村民们都知道,妇人坐月子期间,用山苍树熬水洗澡,洗完澡后周身血脉通畅,将来不会落下月子病。所以当地老百姓喜欢称山苍树为月子树。

我们心中一喜,还有这等事,照这样说来,山苍树的树枝其性辛温条达,能祛风散寒,行气止痛。外用熬水洗澡有助于疏通经脉,畅达四肢,调和气血,平衡阴阳。这山苍树的树枝不就与桂枝有类同的功效吗?看来以后病人感触了风寒湿,肩背疼痛、腰腿不适时,就可以用它了。

草医郎中笑着说,用山苍树治风湿,那是板上钉钉,一用一个准的。

我们一想连妇人坐月子、体虚外感风寒都可以迅速解除,何况是平常之人冒风淋雨,为寒湿所伤,用它来煎水熏洗,正是对证良方。

俗话说,毒蛇出没之地,方圆数十米必有解毒良药。你在当地生的寻常之病,当地山野之中,必有对证良药。这山苍树能够驱散一切风寒湿,正是当地的一位守护神,能够辟除常见的山岚瘴气。

老师曾跟我们说,你在哪里,就用当地的药,药物道地,价格又低廉,又能帮病人解决病痛,这是最好的。

所谓远亲不如近邻,远水难救近火,世界上有很多可以祛风除湿的药,但现在在岭南的山居村寨里,打开门就有成片的山苍树。除了选用它来做祛风除湿散寒第一品药物外,还能选谁呢?

山苍树的种子叫荜澄茄。老师说过,你想要用好一味药,就要对这味药做最全面的了解,要像做毕业论文那样,把历代对它的研究论述全都仔细研读,那你对这味药的主治功效特点就了然于胸了。

把每味药像兄弟那样对待,知道他的性格喜好,那么当你需要它的时候,它就会迅速跳出来。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知病知药,立竿见效。

所以先百度一番,看看山苍树的一些基本知识描述。

山苍子性温、味辛、微苦、气香,无毒,入肝、胃、肠经。功效:祛风散寒,活血理气,杀虫解毒。

主治:胃及十二指肠溃疡、胃肠炎、中暑腹痛、感冒、急性乳腺炎、疥疮、皮肤瘙痒、风湿骨痛、四肢麻木、腰腿痛、跌打损伤、肋间神经痛、胸痛、预防蚊虫叮咬。

山苍子有这么多功效,以后我们有得开发了。

还没有开始深入学习,我们就得到了光叔公的宝贵心得。0山苍树三

我们吃完饭后跟光叔公一起聊当地草药。当提到山苍树时,光叔公眼神都不一样了,好像我们问对人了。

光叔公说,我有一个枕头,就纯是用山苍子做成的,现在枕了几年了。我们很奇怪,问光叔公,您用山苍子做枕头干什么呢?

光叔公喝了口茶说,你们还没上年纪,不知道中老年人容易腰酸背痛,颈部僵硬,有的时候,早上醒来,头部晕痛,这叫作头风。自从我用上这山苍子做的枕头后,头风就很少发生了,颈部也不僵硬了,所以我每年都会摘点山苍子来,一年添换一点,垫在头下睡觉,有股姜香味,整个晚上都很舒服,头脑也很清爽。居然还可以用来做药枕,治疗颈椎病、脑供血不足,那这作用可大了。

光叔公接着又说,我用得好了,就推荐给其他人,其他人用了也觉得好,所以每年我都做好多个山苍子药枕,都让镇上的亲朋好友讨光了。你们也可以做几个,送给你们的父母、爷爷、奶奶。这人上年纪后,气血就走得没那么畅快。枕了这山苍子枕头后,我感到有明显帮助气血循环的效果。也有人枕了后,发现对高血压、头晕头痛有帮助,他们说能够软化血管,畅通脉络,不知有没有道理,你们回去翻翻书查查。

听到还可以制成药枕,我们赶紧向叔公打听,什么时候能够采收山苍子?

光叔公笑笑说,采摘山苍子,一年就只有一次机会,就是六月骄阳似火的那几天。我们一拍手说,好的,到时一起采摘吧!

光叔公说,你们可要算好哦,那时山苍子刚好泛红熟透,如果提前采还是绿的,种子不够硬,香气不够烈。如果迟几天采,山苍子通通都落到鸟的肚里去了,你采不着。

原来是这样。我们今年住在山里,见到山苍子成熟时,就要及时下手了。

如果能够用这药枕帮助中老年人缓解脑疲劳、颈椎病、头晕头痛、眼目不明、鼻嗅不香、耳窍不灵等常见病,那真很不错了。

山苍树四;

山苍树一身是宝,子能行气止痛,枝能温经通脉,叶子能散寒除湿。

光叔公边喝茶边讲故事。镇上有一妇女,四十多岁,腰背痛好几年了,在大医院里花了五六千块,仍然每天疼痛难忍,不能工作。这该怎么办呢?

恰巧在这山村里碰到一个草医,草医跟她说,我可以试一试治你的病。

于是,草医就教这妇人去采大量的山苍树叶子,把叶子晒干后,就铺在睡觉的床板上,每天睡在叶子上。一两个月后,这种不花费什么钱财,又非常简单可行的方法,居然把她的腰背痛治好了,至今几年都没有复发过。

这在当地成为一段佳话。山苍树叶子也因此而得到更多人的青睐。

为何在大医院治了几年的病痛都治不好,单用这山苍树叶子就管用呢?而且还只是外治?我们想,叶子能够散寒除湿,行气止痛。山苍树是樟科植物,芳香无比,可以做香料。芳香善于行气除湿。

病人长期腰背疼痛,一方面有经脉不通,另一方面则有寒湿为患。病人每天睡醒后,肩背腰部疼痛,这明显是湿性趋下。睡时肩背腰部在下,这样湿性重浊,易袭阴位,就往下面走。就像一杯浑水,静止不动,污垢就会沉到杯底。浊水在杯底留而不去,就像湿浊在肩背腰椎黏滞不通,这样不通则痛。这时用芳香的山苍树叶子铺在床上,帮整张床布一个散寒行气止痛的场。

沐浴在药香的场中,原本睡一夜积聚于肩背腰部的湿浊,通通让这些芳香的山苍树叶气味给疏散条达开了,令人气血通调,经脉舒畅,寒湿尽散,病痛自消。

从这个案例里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味山苍树叶子治疗顽固风湿痹痛,同时看到的是民间中医用药灵活的一面。

吃药可能只管住一会儿,熬药浸泡可能只管住一两个晚上。如果做成枕头,或铺成睡垫,让香气慢慢浸透熏染,那么整个晚上,乃至几个月,都处在这个芳香场中,那么人体的整个气脉就会慢慢舒通开。

这种化药物于无形,却可以长久作用的招法,值得我们学习。对于一些顽固疑难的风湿痹证、腰腿疼痛、椎间盘突出症、颈椎病,我们可以广开思路。适当配些药物,做成床垫或枕头,取它持续药力作用,微微渗透之功,就像泡酒一样,人长期泡在芳香场中,不通之处就会慢慢疏通,这真是一个好的经验心得啊!

老师曾跟我们说,看到一块金子,不要高兴,要努力去挖出一座金山来。所以我们看到一两个民间验方效方,当然不会在表面上去继承,也不会停留于表面的欢喜,更要从深层次医理上去挖掘传承,去创新开发。你就有可能制造出更多、更合适人体的药枕或药垫。

莪术开积聚;

荜澄茄这味药就讲到这里,下面来看莪术。疗心痛、破积聚,用蓬莪术。蓬莪术和荆三棱是破血消积药的代表,莪术偏于破气聚,三棱偏于消血积,两者配合,常能消有形无形的气滞血瘀,癥瘕积聚,大能开通肝经,消磨肠腹积滞,畅达经脉,开胃纳食。但前提是身体必须有积滞,无积反而容易消伤正气。它们是癥瘕积聚、心腹瘀痛的最佳药组,堪称黄金搭档。《图经本草》中说,治积聚诸气,为最要之药。

莪术入肝经,辛温,能够通散行破,又带点苦,可以下降污浊。一方面助肝疏泄,另一方面辅肝排浊,所以肝经所过之处,疏泄不及,导致瘀堵停积,或心腹痛,或闭经痛经,或胃痛胀满,用莪术皆可令气行痛止。故《日华子本草》说,莪术治一切气,开胃消食,通月经,消瘀血,止仆损痛,下血,即内损恶血。《药性赋》说莪术可以疗心痛、破积聚。这里的心痛不只是心胸痛,更广泛地指人体心腹瘀滞疼痛,甚至整个心主血脉,凡血脉所过之处,有积聚导致堵塞不通则痛者,皆可用莪术开通之。

但这要看医生具体的配伍技巧,如果是实证,则三棱、莪术连用,甚至可以配合延胡索、三七。大家看到没有,这些药物有什么特点?大都是质地坚硬,比较沉,丢到地下甚至会发出比较清脆的响声,不像毛毛糙糙的药草。

大家想一下,这么坚硬壮实的药块,它里面的气机流通一定比较猛烈。中医叫作有其形必有其气。我们可以打个比方,一个国家级运动员,一个整天好吃懒做的胖子,他们两个站在一起,一个肌肉壮实,拳头打在墙上咚咚有声;一个虚胖,走路腿都抬不起来,肉是松软的,神是疲倦的,气血是堵塞壅滞的。

大家看看,这两者之间一对比是什么结果,当然国家级运动员身强体壮,气血流通,像长江、黄河一样,勇猛有力,通畅无比。而虚胖的人,神疲乏力,气血后劲不足,壅滞堵塞,就像河流枯水期一样,没有后劲。

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个子坚实的,气血畅通,可以打通瘀滞,通过运动锤炼自己的身体,可以让积聚消除,把垃圾搬运消纳走。而莪术、三棱、延胡索、三七,这些都是坚硬的个子,撞击一下,发出清脆的响声,质地如此坚硬,更显出血气方刚,勇武有力,所以对于积聚、阴实挡道,非此物不能开破通畅之。

正如乱石挡道,必须气力方刚、年富力强的壮小伙才能把它们搬运走。如果派一些小孩或老弱残兵去,都不能动这些积聚分毫。

脉道不畅心受累;

对于实证、积聚导致心主血脉功能减退,不通则痛者,我们可以用莪术、三棱。为什么这些积滞会导致心脏功能减退,出现疼痛呢?原来心主周身血脉,周身上下有一分积滞,心脏就有一分阻力,有十分积滞,心脏就有十分阻力。你把积滞搬运开,恢复气血对流,心脏就舒服,不会有太大的负担。

所以强大心脏,未必一定要服用强心的药,你要看到是什么原因导致心脏功能减退,心主血脉功能下降,如果是堵塞瘀积、食物积滞,那你把这些瘀积滞塞搬运开,心脏就舒服了。

我们前面跟大家讲过,腹中便秘积滞能引发老年人心脏病,心绞痛胸闷,连脚部跌打损伤都会引起心脏难受,这就是中医的整体观。所以用桂枝、丹参等加强心脏功能的药物,可以令跌打损伤、局部瘀滞不通则痛的痛感减轻,甚至消失。

这就是为何手术前后,适当服些强心通脉的药,一方面可以减少手术的痛苦,另一方面对于术后瘀滞搬运消除,恢复脉道通畅也大有好处。

有个主治医师,他每天都会吃几次疗心痛、破积聚的药物。我们问他为什么?他说很多医生看一辈子病,到六七十岁就得了积聚大病,天天跟疾病打交道,却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,注意力都关注外面,自己身体里面有积聚堵塞却忽视了,所以才日积月累,慢慢变大。

如果懂得及时消积化聚,那么局部的包块断无长大之理。所以他平时觉得稍有堵塞,就运动运动或者服食一些消积化聚药,但也不多服,因为他知道多服容易破气伤气,只是稍微借助药物行气畅通经络之力,然后再辅助运动,那堵塞在身体里就待不住了。就像拔草一样,小草状态把它拔除,将来就很难看到有大草。免死杖下有三七

古代的犯人,需要受杖刑,有些懂得医理的犯人家属就事先去买通狱卒,不是叫狱卒少打,而是狱卒在犯人行刑前会先给他服一大碗破积聚、通血脉的药汤,最常见的就是三七,这样犯人在行杖刑过程中,就不会瘀血攻心,当场暴死。

从这个事例,我们就可以进一步体会《黄帝内经》所说的,诸痛痒疮,皆属于心。各类疼痛堵塞瘀聚,最终都要归到心脏,都会让心脏难受。所以如果懂得及时通开瘀滞,保护心脑血管,那么即使得了大病,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身体。对于一些危险职业的病人,他们随时有可能出现跌打损伤,我们常建议他们隔一段时间就服一些强心通脉、破积聚的保健药物,比如三七丹参粉,汤药的话,可以用三棱、莪术、党参、黄芪。这样身体血脉畅通,反应也比较敏捷,即使真的受伤了,身体抗摔打能力也会强一些,伤后的康复也会快一些。

这个思路是从一个民间伤科郎中那里学来的。这个伤科郎中治疗跌打损伤,在当地也算是一绝。他从小习武,开设过武馆,教授过弟子。古人说,医武同源。练家子大都懂得如何治内伤。一个民间武师常是善于治疗跌打损伤的草医高手。

为什么呢?因为天天练武搏斗,打拳踢腿,哪有不损伤之理,损伤后必须及时处理,才不会落下顽疾旧疾。这里头如果没有中医中药的参与,单靠静坐练气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。像伤科圣药三七,血科圣药当归,化瘀良品乳香、没药、三棱、莪术、桃仁、红花,补血第一方—四物汤,熟地黄、白芍、当归、川芎,这些都是最常用之品。

这个武师曾对我们说,要学打拳,先要学医人,不然你伤了别人,别人伤了你,都不好。不懂得医治,这个局面就收拾不了,而且不懂一些医理、穴道,打到重要部位,伤着人了,你自己一辈子也就毁了。

原来中医中药还有这么强大的作用,也为那些习武之人保驾护航。同时你知道人体重要器官伤后会致命的道理,更不会滥用武力,跟人较劲。

从头到脚,遇积皆消;

莪术这味药疗心痛、破积聚,它不仅能够治疗心血管堵塞的疼痛,还能够消除肠道里的积滞堵塞导致的疼痛。所以一般中药书上讲莪术,就分为这两大方面来讲。一是破血行气疗心痛,二是消积化聚治胀痛。

可以这样总结莪术,不管是心脉的管道,还是肠道的管道,但凡管道有堵塞瘀滞,都可用莪术疏泄之。莪术归肝、脾经,肝主疏泄,脾主运化,当肝脾瘀滞,土壤板结,木不条达时,周身一派壅塞之状就出来了,脂肪瘤、肥胖、脂肪肝,长包块,这些在古代叫癥瘕痞块,是肝郁脾滞的表现。

古人常用莪术散来疗心痛,破积聚。莪术就像一辆推土机,凡阴实挡道,阻碍管道,它都可以逢山开路,遇水搭桥,它行的是将军疏泄之令,勇武有力,所以才可以化开包块积聚。

医者要懂得加减变化,比如头部有积聚,可以莪术配川芎,因为头痛不离川芎。如果心胸中有气滞血瘀,胸闷痹痛,可以用莪术配合丹参、枳壳,行气活血以降浊,开胸顺气以消闷。胁下有胀气,可以莪术配柴胡,柴胡善条达两胁肝胆之气。中焦胃脘积聚疼痛,痛不可忍,可以用莪术配延胡索,因为古人说,心胃疼痛,寻死觅活,速用元胡(延胡索),止痛极效。

如果是食积腹部胀痛,这些积滞不去,胀痛就不减,常用莪术配合木香、山楂,开胃消积,条达腹中之气,这样积消痛去,胀满自愈。如果是血瘀少腹,痛经闭经,用莪术配小茴香、桃仁,运用这些善于抵达少腹部、暖经通瘀的药物,使经通痛止。如果是四肢方面的经脉堵塞,也可以用莪术,手臂的经脉堵塞用桑枝、桂枝,因为以枝走肢。脚下的经脉堵塞用牛膝、木瓜,因为非牛膝不过膝。

这些大思路都是教人善于加减变通而已,帮助大家打开思路,不必拘泥。我们中医普及学堂这样讲解中药,是教大家一种学中药的思维,理顺中医思路,比死记硬背很多知识重要。

莪术能够通脉管、肠管之积滞,双管齐下,而周身没有不是脉管所布达的地方。身体的营养没有不从消化道里吸收搬运上来的。当这两方面管道有堵塞瘀滞时,你想想会好受吗?所以懂得用莪术来理顺双管积滞,就等于掌握住一种以通为主的思路去驾驭疾病、统筹药物。

同时我们更要懂得它如何从头到脚,通过哪些名方搭配,来达到治疗各种堵塞瘀结病痛的。那么你再用起莪术来就非常灵活,就能够发挥出非常广泛的作用。至于如何进一步活学活用莪术,把莪术的功用发挥到更加淋漓尽致,我们要看一下张锡纯。张锡纯他是用三棱、莪术的高手。

有人说锋利的刀剑不好使,容易割伤手,但是在高手的手中,却能够最大限度地用好这把锋利的刀,却不伤手。我们不能因为畏惧刀子的锋利,而不去用它,我们要学习用刀之法。我们下节课复习莪术时,再跟大家进一步探讨。

好,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,下节课讲砂仁。

第二十七章砂仁

缩砂止吐泻安胎、化酒食之剂;

单味莪术治疼痛瘀肿;

大家好,上节课我们讲到莪术这味药,因为莪术常与三棱一起,行气破血,

消积止痛,治疗一切血管堵塞或肠道积滞引起的癥瘕积聚、心腹疼痛。

三棱偏于破血,莪术偏于破气,两者开气血堵塞的通道,使积消聚化,气通血和。所以是气滞血瘀、癥瘕积聚的黄金药组。

我们从头到脚,跟大家理顺一下莪术的用药配伍,但凡病人脉道涩滞,体有积聚不化,都可以随证加减变化使用莪术。

莪术人肝经,助肝疏泄,凡肝经不能疏达,导致壅塞堵车,皆可用之,加强肝经疏泄,可以让局部包块消失。

所以论药物还得回归到中医基础理论上来,这样你就知道为何莪术可以广泛运用在跌打损伤、经闭痛经方面。特别是醋制后的莪术,更能加强化瘀止痛之力。

等以后我们讲三棱时,再跟大家好好讲讲莪术的好兄弟三棱。

《药性赋》说,莪术疗心痛、破积聚。《卫生家宝方》中讲到,一切冷气冲心疼痛,发作欲死,这种心腹痛时发时止,病情绵长,可用二两莪术醋煮,加上一两木香,共同打粉,每次服用半钱,用醋送服,可以绝根。醋能够软化,木香、莪术可以行气破积,气行积化,自然疼痛消失。

《保生方》中也提到,单用莪术五钱,用酒一盏半,煎服,专治疗各种肺部瘀血,比如心源性哮喘引起的喘急上气、呼吸不利,只要有攻冲疼痛、阴实挡道者,皆可用此方,导瘀血下行,使瘀去痛止,气行血化。

看来单味莪术都是民间偏验方,都是治疗疼痛瘀肿的妙药。现代主要广泛运用于肝脾大、肝硬化、子宫肌瘤、宫颈癌等。原来这一系列积聚不化,都是肝主疏泄功能减退的表现。

莪术入肝、脾气分,善于破气消积,助肝疏泄条达。由于它质地坚硬,个子坚实,内含强大的穿破之气,不可小觑。各种肿瘤往往少不了它,不仅良性包块有效果,甚至恶性积聚,它也常常大显身手。现代研究发现,莪术提取物治疗宫颈癌取得一些较为理想的效果。当然这是专方专药,中医的精华更在辨证论治,如果只以为莪术是破气破血将军,那就小觑了莪术。

莪术的功效,只有张锡纯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。连补带消

我们可以把张锡纯的三棱、莪术药物解拿来讲讲,这样大家对这组黄金搭档的了解就更深入了。张锡纯认为此二药乃化瘀血特效要药,所以男子积聚,女子癥瘕,月经闭而不通,三棱、莪术不是动物药,药性不会过于猛烈,但药到气行,

见效却很快。它们行气的力量既可以治心腹疼痛,也可以治胁下胀满,凡一切血凝气滞之证,皆可用之。

如果是虚证,带有瘀滞的怎么办呢?这种虚中夹实的病人很多,譬如很多肿瘤病人中后期,大都正气不足,阴实挡道。攻其积,气力便接续不上;补其气,便容易导致壅堵。这时张锡纯就自创汤方,运用我们前面讲的连补带消的思路,比如十全育真汤里用人参、黄芪、山药大补本虚,再配三棱、莪术通开标实瘀积。

张锡纯说,此种配伍大能开胃进食,调气和血。大家学到这种连补带消的法度,就能够看懂为何六君子汤里用了补气的四君子,还要带点行气降气的陈皮、半夏。为何养血的桃红四物汤里用了补血的四物汤,还用涌泄行血化瘀的桃仁、红花,可以大大加强局部瘀肿的恢复,还可以大大增强跌打损伤后身体推陈出新的功能,这就是连补带消。补就是补其不足,消就是消其有余。

要致富先修路;

人的身体就像一个国家,某些地方看似缺乏营养、精微物质,其实不是真的缺乏,而是因为壅堵涩滞,不能够上下对流,内外沟通,所以才造成局部缺乏的表象。一旦打通气血脉络,就像要致富先修路一样,肝主疏泄功能加强,局部阴实挡道消除,水谷精微的营养,身体都用不完。

所以人身不怕虚,就怕实滞壅堵,壅堵了,就像前几年出现雪灾,整个高速公路、铁路都通不了车,这时有再多的物资都用不上,所以恢复交通成为头等大事。为何近年来交通日渐发达,快递行业无比兴旺?其实这都是国家富强的表现。如果没有这些强大的交通系统,没有恢复交通的畅通状态,一个国家很难富强。

对于身体也一样,我们要懂得取象比类,远观近择,要懂得从大自然、社会里看到有利于调养自己身体、提高医学悟性的原理,因为中医认为道法自然,治国之道和理身之道在最高层面上都是相通的。

松土与运动补;

要让偏僻山村脱离贫困,必须修通道路。要让身体不再贫血亏虚,就要打通瘀滞,这就是为何我们一直强调连补带消的调养之道,为何那么重视运动补。

如果不去运动劳作,就像不把田地土壤疏松,板结的土壤根本没法承受庄稼的生发和施肥,施再多的肥料也没用。身体也一样,不通过运动强壮肌肉筋骨,那么身体的堵塞瘀滞怎么能够彻底炼化呢?不要说固有的疾患难消,就算是吃顿饱饭,坐在那里不动,都不能彻底消化。

这样日积月累,什么高血脂、高血黏度、高血糖都上来了,所以劳动并不丢脸,不劳动,好吃懒做,养得病怏怏的,那才真丢脸。

现在很多人都排斥劳动、干体力活,这样看似享受,其实病痛反而找上门来了。你把自己身体当成温室花朵那样来养,身体怎么可能强大呢?

病人自己不想劳动气血,结果气滞血瘀,却想依靠医生给他开些三棱、莪术、三七、延胡索来打通气血,扩张管道,恢复经脉通畅,这怎么可能呢?

即使医生给你开了,那也是暂时帮你拨开瘀滞。你自己不去锻炼身体,修好的道路不久又会壅塞,杂草丛生,难以行步。

药物只是暂时对你的帮助,自己运动,人身血脉周流,才是根本。所以聪明的人通过运动来消纳谷气,令胃口得开,血脉通畅。

华佗因此创五禽戏,并说,人体勤劳于形,则血脉流通,谷气得消,病不得生。为什么要劳动身体呢?道理全在这里,可以消纳水谷,推陈出新。

劳动的人,有三多:一是汗排得多,二是大小便排得多、排得畅,三是胃口大、吃得多、吃得香。

只要有这三多,天天保持,胜服一切人参、鹿茸,一切狗鞭、杜仲。

推陈出新对于身体来说,每天都是必需的,每个大医家到最后都会在这四个字上印证医学心悟,他们都能够得出瘀不去、新不生的医门至道。

所以连补带消后就是推陈出新,我们常跟病人说,养生很简单,你去观察池塘,有了上流、下游,中间才能保持一团活水。人体也是要有来源、去路,要有源头活水,要有排泄途径。

张锡纯如何设计创造汤方;

但现在很多人之所以多病,是因为他们尽干些塞烟囱、堵下水道的傻事。人体的烟囱就是毛孔、汗孔,人体的下水道是前后二阴。

饱食、下馆子都容易让肠道壅滞堵塞;待在空调房里,不出去活动四肢,排出汗酸,就是在塞烟囱。这样下水道一堵,烟囱一塞,人会安宁吗?

同样,毛孔闭塞,大小便不畅顺,你的神能安吗,心能平静吗?

为何我们这个时代失眠烦躁、脾气大的人越来越多,你但看他们每天是怎么生活的,就知道这种病态的生活习惯必定会导致病态的身体。

张锡纯从中领悟到治虚损堵塞疾患的大道,然后又去遍览古籍,发现仲景治疗虚劳瘀堵,有大黄鹰虫丸、百劳丸,用破血之品,配合补虚之药,这样人体的经脉有气血贯穿其间,内通脏腑,外彻周身。

气血能够灌溉之处,疾患因之而消。气血壅堵难以通达之所,百病因之而生。

所以虚劳者,肌肤甲错,面无血色,即便日食山珍,月用海味,常服人参、黄芪,却分毫不能长肌肉、壮力气,甚至变得消瘦憔悴,如日薄西山。这是脉道瘀滞,阻碍了气血的运行。

然后,张锡纯为了证明这个道理,又特别精研了王清任的《医林改错》,看到这位医学奇才,以武入医,用自身体证活血逐瘀之道,然后按照上、中、下不同部位,来分消瘀血,通治百病,真可谓瘀血去而新血生,脉络通而疾病愈。张锡纯称赞王清任,立言虽有所偏,但大宗大旨却有主见。所以屡用其方,亦多效验。张锡纯治疗虚劳堵塞,创制十全育真汤,在一派补虚扶弱的药物里加三棱、莪术以活通气血。

张锡纯说,这种思路是学于仲景,仲景的《金匮要略》虚劳病篇为什么要用“血痹虚劳”四个字作为标题?这里头必有深意,学者切不可轻易跳过。原来虚劳者必有血痹,而血痹日久者又多夹有虚劳。所以治虚劳必须要先治血痹,治血痹必须要照顾虚劳。

仲景为何创黄芪桂枝五物汤治虚劳血痹,道理全出于此。利用黄芪补虚劳诸不足,利用桂枝汤的思路治疗一切血脉痹阻,这样虚处得补,痹阻处得通。气足血通,何患病之不除。

我们曾跟大家比喻,河流水少,垃圾都冲不走,势必会造成堵塞,这叫因虚致瘀。河流拦住,水下不去,下游也会缺水,这叫因实而致虚。所以大家要从这里头领悟医门治病大法,为何上游要建水库,下游农田才能得到灌溉,建水库的目的是储水,保持有足够的水。挖沟渠的目的是把水引到各个地方来灌溉庄稼,成长农作物。

用三棱、莪术是开挖沟渠,打通脉道。用人参、黄芪是补益气血,储够水量。张锡纯为什么喜欢用三棱、莪术呢?

张锡纯说,吾独喜用此二者,诚以三棱、莪术,既善破血,更善调气,补药之中用它们作为佐使,成为打头先锋。有瘀堵,瘀堵可消,即使没有瘀堵,也可以借助它们的流通之力来消补药之滞,行补药之力,这样补药之功就更大。甚至三棱、莪术在这里有更深的含义。

张锡纯随后说,后天滋生万物,以脾胃受纳水谷为宝,无论什么病,凡服药过后,饮食渐渐增长者,容易治,饮食慢慢减少者,难医。三棱、莪术与人参、黄芪诸药并用,大能开胃进食,这就是我屡用屡效的道理所在。

大家看完张锡纯论药,应该觉得耳目一新,思路大顺,这就是为何张锡纯以后的医家基本很少有不赞叹张锡纯的。

很多民间医生都把张锡纯的书籍视为必读之书,案头必备。一是因为张锡纯的书深入浅出,论药符合医宗大道;二是张锡纯用药多是经过自己临证反复试效总结出来的。如果不是很好的经验,他都不轻易下笔,流传下来的大都是精华;第三,张锡纯更有志于续绝学,他一辈子既行医,也教学。他不认为医学一定要学到白发苍苍,才有所成。他认为只要认真努力,找着门径,三年期满,皆可行道救人。大家想想,花几年的时间,不单能够行道救人,更能够自己养生保健,何乐而不为呢?

所以我们中医普及学堂接下来将会介绍更多这样的大医,介绍他们的思想精神,介绍他们的宝贵经验,让他们学而能用,用而能效,效而能传,这样中医的普及便指日可待矣。

湿邪特点;

下面我们来看砂仁这味药。缩砂止吐泻安胎、化酒食之剂。

缩砂就是砂仁,它可以上止吐,下止泻,中间化湿浊、酒毒、食物积滞,还能安胎气。它是化湿药,所以一切治疗都要围绕湿浊展开。湿滞胃肠,湿滞胸膈,湿困脾土,但凡一派湿阻气滞导致的吐泻食积,都可以用砂仁。

砂仁是行气药,也是化湿药,中医认为湿邪的特点:第一,黏滞;第二,容易阻滞气机;第三,容易伤损阳气。所以砂仁以其辛温之性助阳。以其芳香之气味善于行气化湿浊,正是湿浊阻困脾土的妙药。所以古人称砂仁乃醒脾调胃要药。

凡是湿阻气机导致脘腹胀痛者,这是脾胃不和,皆可用砂仁主之。特别是看到病人舌苔白腻,这是一派寒湿为患,用砂仁最妙。如果湿热舌苔黄腻,尿黄,就不能单纯用砂仁了,要考虑配伍。因为砂仁毕竟是辛温之品,容易助热。

大家要注意,一般砂仁入药,需要后下,因为它含有丰富的挥发油,不耐久煮,就像薄荷一样,稍微煮煮,香气就大出,如果久煮后,气味走散了,效果就没那么好。所以一般在中药煎好前一分钟放入,就像炒菜放调料一样,最后放,香味大出,即可。中医正是利用这股气味来醒脾调味,香气化湿。

豪饮伤人;

下面我们分三方面来讲砂仁。

第一,止吐泻。《药鉴》中讲砂仁能治一切霍乱吐泻,心腹绞痛,因为砂仁辛温,善于行气止痛,消除胀满,所以在止吐泻药里常用之。

上吐下泻,古人多认为是身体中毒,身体在自救,如果这些毒浊不能被排出,存留在身体,就会成为吐泻的根源。所以吐泻并不是叫你去压制它,而是要找到吐泻的根源。如果是饮食生冷导致吐泻难受,那么非砂仁莫属了。

因为砂仁性温,味辛,能够以热治热,宣通瘀滞,使毒浊不残留在体内,能够顺气而下,不再作乱,所以吐泻自止。

有个病人因为豪饮导致上吐下泻,胃胀难受,这些应酬、生冷瓜果真是伤人不浅。他问有什么见效快的办法吗?

大夫跟他说,寒湿吐泻要想见效快,就是吃买藿香正气胶囊。他想吃点汤药,大夫就给他开了藿香正气散,加砂仁、高良姜等除霍乱、止恶心、消胀满之品,一剂而吐泻止,二剂则胀满消。

可见中医中药治疗急性消化系统疾患也大有效验,而且快速简捷。如果直接吃藿香正气胶囊或藿香正气水,效果也相当快。

病人凡是饮食生冷导致吐泻的,大家要想到砂仁。只有把脾胃暖起来,把湿滞肠胃之象消除掉,吐泻才会停止,而不是见吐就降逆止呕,见泻就收敛止泻。不把食积寒湿温化开,强行地收敛止住,反而关门留寇,身体更难受。

安脾胃即安胎

第二,砂仁是安胎要药。它能行气和中,止呕安胎,但前提是病人有气滞、中焦瘀阻的病机。不能认为这味药能安胎,一碰到胎动不安、妊娠恶阻就通通都上,还是要辨证。气机上逆的,可以配紫苏梗或芦根。气血不足的,还是要用人参、白术益气养血,巩固胎元,就像泰山磐石散。

《本草汇言》中说,砂仁温中和气之药也,若上焦之气梗逆而不下,下焦之气抑遏而不上,中焦之气凝聚而不舒,用砂仁治之,奏效最捷。

大家可以看出,为什么砂仁是广东十大名药之一,这味广东阳春的道地药材,真是非同小可,上焦气逆可降,中焦气聚可疏,下焦气抑可达,上、中、下三焦气机通和,吐泻胀满又何患不除。

但它为何能安胎呢?《本草汇言》接下来说,然故方多用砂仁以安胎,何也?

盖气结则痛,气逆则胎动不安,此药辛香而窜,温而不烈,利而不削,和而不争,通畅三焦,温行六腑,暖和五脏,疏达肝胆不顺不平之气,所以善安胎也。

所以古人总结说,砂仁温辛香散,又善于下纳归田,又称缩砂,它能止呕通膈,达上气也;安胎消胀,达中气也;止泻利定奔豚,达下气也。与木香同用,治气病最速。

中医里有个香砂六君子丸,木香和砂仁是调中焦气机升降的妙药,难怪黄元御说,和中之品,莫如砂仁,冲和条达,不伤正气,实乃调醒脾胃治上品也。脾胃和调,妊娠呕吐、胎动不安之象就会减轻。

中医认为脾为中央土,主静,所以大地不能地震,一地震,万物在上面就难以安稳。所以一切动荡之病象,都要懂得安脾胃,非独胎动不安也。比如风湿反复发作,或者鼻炎反反复复,感冒才好不久又来。

如果你知道站在动荡的高度上去看病的话,就知道病人身体需要稳住脾胃,脾胃安,那么周身气血都能得到充足的分配。

常有一些风湿疾患反复发作的病人,吃了不少风湿药,效果不理想,我们完全撇开风湿,直接用香砂六君子丸帮他调脾胃。如果肝郁就配合四逆散,心胸不舒展就加枳壳、桔梗宽胸开膈。这样随证加减,守住中土,令病人脾胃大开,食纳知香,反而发现疗效比纯用祛风除湿的药品要好一些。

看中医还是不能跟着病名去看,应该从脏腑人手,去治本。如果脾胃功能恢复,脾主四肢功能加强,风寒湿怎么会从四肢而入呢?即使进来了,随着脾胃功能加强,也能按照原路把风寒湿通过汗出赶出体外。

警惕健康杀手—下馆子;

第三方面,化酒食。《药性赋》里说,砂仁乃化酒食之剂。

现在物质丰富了,容易让人饮食过度,劳伤脾胃,所以现在消化系统疾患的病人非常多,基本上每天都能碰到胸脘痞闷、腹胀的病人。

大夫常跟他们说,要少喝酒,要七分饱。他们不解地问,酒不是伤肝的吗?大夫说,过量饮酒,五脏六腑都伤,有人喝到爆血管,有人吃到胃穿孔,有人喝到肝硬化、肝癌,还有人喝到心脏病,喝到啤酒肚,肠胃功能一塌糊涂。

古人说,酒是穿肠毒药,色是刮骨钢刀。如果醉以人房,《黄帝内经》说,这种恶劣的生活习惯会导致年半百而动作皆衰矣。没有比这双管齐下对身体的折损更厉害的。

现在为什么很多四五十岁的壮年人都气力不足,行步迟钝,一点都没有轻快之感,就是因为喝酒多,吃得多,运动少,把身体搞差了。中医是很重视饮食健康的,没有一个长寿者是个酒鬼,更没有一个健康者不知节制饮食。

我们在大二时就会用砂仁化酒食了,为什么呢?因为学校的很多老师都喜欢用香砂六君子丸,而木香和砂仁正是我们广东十大名药中的。这两味药配在一起,能够助脾胃,消酒毒,化食积,对于长期酒食过度导致脘腹胀满,经常气滞疼痛的病人,效果非常好。

有个男的,四十多岁,腹中胀满,有五六年了,每次胀满,都几天吃不下饭,喝点白粥都不舒服,搞得人很憔悴,还经常呃气。

他就奇怪了,我没吃多少东西,怎么就经常呃气、胀满呢?

大夫看他舌苔白腻,又看他挺着将军肚,便问他是不是经常喝酒啊?

他点点头,经常跟朋友下馆子。大夫跟他说,有一种健康杀手,就叫下馆子。

他点点头说,我几个朋友都是这样喝得胃出血的,现在我经常痔疮出血,每次应酬后,痔疮就容易发作。现在我很少出去应酬了,身体不允许了,应酬一次好几天都恢复不过来。

现在很多人觉悟来得太迟,他们不知道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。年轻时身强体壮,受到一些创伤,好像不觉得,忍忍就过去了。可年老时正气不足,这些旧伤暗伤就通通发作出来。

所以说,健康要有长远观,要从一辈子来看,不要以为当下过得去就行了,年轻时熬夜拼酒,纵欲过度,好像还扛得住,却不知道这是在动用自己身体的老本。这就是为何我们中国乃至世界大部分都是女的寿命要长过男的。男的确实应酬太多,经常饱食过度,纵欲过度。

回养狗有道

孙思邈说,饱食一顿,损三日寿命。

这句话以前我们认识不深刻,自从住到这山里,认识就非常深刻了。山里有户人家,以前养的狗都养不过一年,为何狗命如此短暂呢?

原来这户人家比较富裕,按照人的正常三餐喂狗,每一顿都给狗吃得饱饱的。而且一旦逢年过节,猪头、鱼骨都丢给狗吃。狗是不懂得节制的,有多少吃多少,吃到饱撑也不知道停止。这样时间长了,肠胃炎就出来了,寿命也就不长了。后来有明白的人指导了一下,这户人家每天只给狗喂两顿,而且都是些粗茶淡饭,剩菜油汤也很少丢给狗吃。结果养的狗寿命就长了。

所以说,暴饮暴食伤人性命于无形啊!节制饮食乃养性延命的不传之秘。

现在很多子女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孝顺,什么好吃的都塞给老人家,食物容易变质,老人家又不舍得丢掉,这样鸡蛋、蛋糕、各类肉制品,顿顿吃,天天吃,每次都吃撑着,吃得各种各样的疾病都来了。

不懂得饮食之道的人,经常在这上面栽跟斗,却不知道问题发生在哪里。大夫把这个道理跟这位病人讲了后,他听后点点头说,狗都这样,人就更不应该暴饮暴食了,我的经历就可以证明这点。现在即使山珍海味在我面前,我也不随便吃了,身体享受不了,好的东西反而会害了自己。

这几年的胃肠炎、腹胀、呃气,让他寝食难安,所以才有这么深刻的认识。如果早有这番彻悟认识,那么他就可以过得更幸福快乐些。

大夫给他开了香砂六君子汤,加了香附、延胡索这些行气消胀止痛之药。他吃完五剂后,胃胀满大减,胃口也比以前好了。

大夫又叫他以后,偶有胀满就买香砂六君子丸服用。只要懂得节制饮食,不暴饮暴食,身体就会慢慢恢复过来。

他后来又把这个方子介绍给街坊邻居,因为街坊邻居里有很多胃肠胀气的人,服用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,而且他们的共同反应是,吃药后放屁特别多,放屁后人特别轻松,而且胃口也开了。大家想想是为什么呢?

原来里面有砂仁、木香,有延胡索、香附啊,这些行气理气之品,让胸腹之气转通,打开局部瘀塞,浊气就纷纷下排。所以只要把到病人双关部硬结,又有舌苔白腻,毫无疑问,这就是湿阻气机。

在辨证用药过程中,自然会配一些广东十大名药里善于芳香化湿、行气消胀的,比如木香、砂仁,又比如陈皮、藿香,这些药物既可以提高消化道功能,又可以化解食物酒肉积聚。正如《药性赋》所说,砂仁乃化酒食之剂。长期饮食积聚的病人,如果不用一些行气化湿之品,这些积聚停留在身体贻害无穷啊!

好,砂仁这味药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,下节课讲附子。

第二十八章附子

附子疗虚寒、反胃、壮元阳之方;

三焦气滞用香砂;

大家好,上节课我们讲到砂仁这味药,是广东十大名药之一。特别是砂仁、益智仁、巴戟天、槟榔,又称为四大南药。在南方要善于运用当地道地药材,以自然之药来治疗人体之病,顺应自然之理,这就是中医。所以中草药里有很多天然的植物,能够治疗当地的很多病痛。

上节课我们讲到,砂仁乃止吐泻、安胎、化酒食之剂。分为三方面论述砂仁,但总的都离不开它能够使上焦之气缩纳下来,中焦之气舒展开来,下焦之气畅达开来。所以三焦气滞,非砂仁、木香莫属,故古人称砂仁为醒脾调胃要药,木香和砂仁相配,称之为香砂,善于行气导滞,消除腹痛痞胀。

消化道积滞导致营养败浊留而不去,成为腐烂臭秽,堵塞在肠道,进而贻害周身,导致的疾病非常多。中医要善于治病求本。

有个病人经常头晕欲呕,找不出原因。大夫问他肚子胀不胀?他说经常肚子胀。大夫跟他说,肚子胀就是病根。食物残渣腐败,不能排出体外,就会随着血液循环,把这些浊气带到周身去,所以人困重疲乏。如果浊阴上冲,扰到清明之府的大脑,头脑被大肠湿毒所攻击,怎么可能清晰呢?

于是不管他头晕欲呕,直接取他腹中胀满,用香砂六君子汤,再配合四逆散。一方面健脾和胃,一方面助肝疏泄。虽然说脾主大腹,但腹中气机的疏泄还得靠肝这将军之官。结果一剂而腹胀消,三剂而头晕去,欲呕之症也没有了。

临床上这类疾患非常多。在中医看来,南方地处低洼,容易出现湿浊积滞为患。湿滞肠胃,不单会发生肠胃病,甚至会出现肠道性的肺病、咳喘,肠道性的心脏病、胸闷,肠道性的脑病、记忆力减退、头晕,肠道性的颈椎病,肠道性的腰椎病。

不能看到头颈腰胸问题,就盯着头颈腰胸治。如果能看到腹肠,把腹肠功能调好,头颈腰胸的病症就会减轻。这才是中医治病必求于本的思想体现。

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讲,为何通过健脾通肠法可以治疗各种疑难杂病。因为很多疑难杂病都跟脾肠的功能分不开,但有脾肠堵塞瘀积的,先治脾肠,其他的病痛就不攻自破,这正是《黄帝内经》病有标本缓急、治有先后轻重思想的体现。我们谈到砂仁就要懂得行气化湿之道,不仅要懂得运用行气化湿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,更要把这种思想贯穿到各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去。

因为很多人都是没把好饮食这道关。孙思邈感叹地说,万病横生,年命横夭,皆由饮食之患。如果懂得调理胃肠脾,那么很多饮食积滞就都会治了。

砂仁传说;

砂仁还有一个传说,在广东阳春被当地人们津津乐道。

阳春的砂仁称为春砂仁,是道地药材。以前阳春发生过一次牛瘟,很多耕牛都病死了。方圆数百里内,只有一个村子的耕牛没得牛瘟。当地的人就非常好奇,便去探究这些牛都吃了什么。随着牧童指的地方,大家到那里一看,满山遍野都长着一种草,这种草的叶子有奇特的香气,根底部还结着果实,就像姜一样,原来这就是姜科植物砂仁。

大家把砂仁拔出来,摘几粒果实,放在口中嚼嚼,一股奇特的香味迅速冲人胃肠,觉得非常舒畅,而且容易放屁,胃口大开。大家就想,既然牛吃了这种草,不会得牛瘟,不会上吐下泻,那么人是不是也可以服用呢?

于是把这些草药采回家,发现一些吃了生冷瓜果,或者受了风寒,引起胃脘部胀痛的病人,不想吃饭,容易饱胀、呃气,这叫湿阻气机,就用一味砂仁,泡水当茶喝。想不到喝后,胃胀消,风寒散,肠腹连连放屁,身心轻松,神清气爽。砂仁不仅是中药,更是厨房里做菜的一道佐料。大家看,中药有时非常朴素,来源于老百姓,最后用于老百姓,所以中医应该是老百姓的医学,应该是简验便廉的医学。因为很多医疗经验都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。

通过这砂仁传说,我们就可以侧面看出,为何《药性赋》说砂仁止吐泻、安胎、化酒食之剂。

万病皆损于阳;

好,下面我们来看附子。附子疗虚寒、反胃、壮元阳之方。

附子这味药是温里药的代表,是寒者热之、疗寒以热药的要药。附子辛甘大热,有毒,归心、脾、肾经,附子这一团阳火,上能助心阳,中能温脾阳,下能补肾阳,堪称回阳救逆第一品,温补阳气不二药。

在急危重症、疑难杂病里常常少不了附子,为什么呢?《药性赋》指出,附子乃壮元阳之药,我们前面跟大家讲过一息阳气一息命、一息寒气一息病的道理,身体但凡阳气不能普照到的死角,就容易产生疾病。

俗话说,万病皆损于阳,有阳气则生,无阳气则死。所以治各种疾病,应该看到人体阳气的重要。人体阳主气化功能强大,疾病就在身体里待不住。人体阳主气化功能减退,阴寒湿浊就四处停留为患。所以治病立法,要懂得助阳气化,助阳气化的代表药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附子。

虽然附子有毒,就像烈马一样,如果懂得驾驭的办法,反而能成为千里良马。所以大家用附子时,即使辨证准确,病人属于阴虚寒盛,用药时也要把握两个原则:第一,剂量要由小到大,逐步递增;第二,用附子要先煎30~60分钟。当然,如果是急危重症,要破格重用附子时,这又另当别论。

我们今天从三个方面上、中、下来理顺附子,从心、脾、肾的元阳来看附子。第一,附子上助心阳。这里首推张仲景的四逆汤,历代名医向来认为附子最有用,亦最难用,因为用得好,常常收效于顷刻,用不好往往也获罪于反掌。所以很多医生干脆不轻用附子,即便有一派虚寒之证,也常以其他温药,如肉桂、干姜来取代,但是如果真正碰到心脏阳气大亏,非附子不救。

现代药理研究,治疗心力衰竭,用含有附子的注射液,比如参附针,用后普遍发现心力衰竭能够减轻,甚至得到控制。但大家不能一见心力衰竭就用附子,还要辨证,如果不是一派虚寒,还是要慎用此物。

现代名医李可老先生,一生用附子无数,用于抢救急危重症,堪称医界奇士。他用附子经常是大剂量,创造破格救心汤,突破常规剂量,治疗心力衰竭、心梗,屡起沉疴,活人无数。甚至很多病人是医院抢救无效、放弃治疗的,居然也有起死回生,重现生机。如果大家要研究附子在救心方面的应用经验,就可以多了解一下扶阳思想,看一下李老的书籍。

消炎药消不了的炎症;

我们再来看一下附子在上焦疑难病里的运用。

有些过敏性鼻炎的患者,常年晨起流清鼻涕,天气变化或晚上睡觉不好,操劳过度,鼻涕就流得更厉害。一般人认为这是鼻子问题,可为什么用很多喷鼻子的药物、消炎的药物,甚至激素都好不了呢?

如果再想得深一点,用中医的思维,肺开窍于鼻,鼻是肺的窗口,当肺气郁闭、不能宣发时,鼻窍就打不开,所以你就能够由鼻子看到病人肺气不足。

有个病人患过敏性鼻炎三年多了,晚上经常鼻塞,入睡困难。他自己都琢磨出一个小招法。如果左侧鼻塞,就翻过来向右侧睡,一会儿就能通开。如果右侧鼻塞,再翻过来向左边睡,一会儿又能通开。但这种通过姿势的转换来帮鼻子通气,只是取效于一时,并不能根治。每天早上流清鼻涕,时间长了,头晕,记忆力减退,甚至胸闷。这都是肺气闭郁、心阳不宣的表现。

为什么鼻子的问题关乎心脏呢?这就是中医五脏相关的学问。《黄帝内经》认为,心肺有病,鼻为之不利。也就是说,心脏阳气不足,肺脏开合不利,鼻子就会闭郁,就会堵塞,就会产生炎症。

所以炎症只是表面现象,肺气不宣、心阳不振才是病机实质。这就是为何用消炎药消不了慢性过敏性鼻炎,用通宣理肺、强大心脏的药,却能够让病人头脑清醒,呼吸顺畅。

这个病人服用了麻黄附子细辛汤,配合桂枝汤,都是强大上焦心脏、打开肺部闭郁的。三剂药下去,流清涕和鼻子堵塞的感觉好了大半。只要不是阴雨天或熬夜太厉害,都跟正常一样。以前每天早上纸巾都不够用,现在偶尔打一两个喷嚏,基本上不用纸巾了。

军犬与过敏性鼻炎;

大家想想,为何城市里的年轻人得过敏性鼻炎的越来越多?我们只有知道原因,治疗时就更有助于立法用方。

第一,空调加上雾霾,容易让肺气闭郁,鼻窍打不开。

第二,冰箱的广泛运用,导致生冷之物横行,这些东西都要以消耗心脏阳气为代价。心脏阳气日减,鼻子乃至毛窍都不能很好地开合,因为《黄帝内经》认为,心布气于表。当心脏不够强大时,毛孔、鼻孔是很难淋漓尽致地打开的。第三,人们普遍不爱运动,甚至没时间运动了。每天产生那么多代谢废物,不通过出汗来排泄排泄,堆积日久就会堵塞孔窍。

第四,这个时代,人们容易有很多得失之念挂碍,情志不条达,势必也会影响到鼻窍的开合。所以抑郁的病人容易得鼻炎,鼻子不通气。你想想,气机都闭在里面了,它能很好地跟外面沟通吗?

第五,房劳过度。很多过敏性鼻炎的人都有体会,房劳或手淫后的第二天鼻炎就加重,这正印证了中医阳主气化的道理。阳气从下面肾中抽走,上面的水气不能彻底被气化,就变成清鼻涕流下来,头脑得不到阳气的温煦,记忆力就减退,白天干活没劲,头脑也不清醒。所以鼻炎的病人,要少纵欲、少熬夜。

有个实验证明,当警犬交配过两三次后,嗅觉就减退一半。如果没有中医整体观的思维,很难解释这个现象,为什么这些狗交配后,嗅觉的灵敏度就下降呢?从中可以看到为何纵欲的病人容易衰老,五官七窍容易退化,特别是年轻人手淫过度的,不仅容易患鼻炎发,还容易近视,而且记忆力也下降。

因为中医认为肾为精华存储所在,一方面用这些精华来生殖传宗接代,另一方面用这些精华来维持五脏功能正常运行。如果把这些精华过度地用于纵欲,那么就不能维持五脏六腑的基本运行了。导致脏腑功能衰退,眼花耳鸣,鼻塞,味觉也退化。所以说纵欲不仅影响到嗅觉,周身感觉的灵敏度都会受到影响。

军人训练及运动员培训都是绝对不允许纵欲的。如果纵欲了,体力、耐力都会全面下降,甚至由于感觉不灵敏,容易在运动过程中扭伤、摔伤。

阳气虚则九窍不利;

有一些病人味觉减退,像这些症状,你以前可能听都没听过,不知道怎么治疗。其实只要懂得九窍不利、阳气亏虚的道理,懂得诸窍郁闭、阳气虚则邪害空窍的《黄帝内经》条文,那么治疗鼻塞、味觉减退,视觉、听觉减退,但凡把到病人心脉阳气不够,舌苔白腻或者水滑,直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思路,去助阳气化,使上焦开发,宣五谷味,熏肤充身泽毛,若雾露之溉。那么头面诸孔窍都会变得更加敏捷。所以很多病人服用后,脑子比以前清醒了,呼吸比以前顺畅了。

大夫常跟他们说,只要少熬夜,少房劳,这疗效就能够巩固,你不透支折腾自己身体,你身体的功能恢复得就很快。

有人问如何美容,其实人体容貌虽然关乎五脏六腑,但更重要的是上焦心肺所主。《黄帝内经》认为,五气人鼻,藏于心肺,上使五色修明,音声能彰。也就是说,鼻子吸纳自然界清气,然后通过心肺的动力,供应到头面九窍,那么你的肌表就会光泽,白里透红,声音也会洪亮。

如果你读懂了上面这句话,自己就会美容,就会治疗慢性咽炎、声音嘶哑、青春痘、黄褐斑及脸上皱纹了。其实说白了,都是一个心脏阳气的问题。心脏阳气足够,血脉畅通,气血循环良好,那么真正的美容圣品就出来了。

不是外在的化妆品,而是心肺出来的气血。当心肺气血不足时,怎么去化妆,都是在掩盖。当心肺气血充足时,不需要化妆,就像清水出芙蓉,天然雕饰一样。

所以懂的人,他们会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配合桂枝汤来强大心中阳气,使阳气能够布于上焦头面,开宣于肌表,这样容貌自美。

孟子说过,充实谓之美。真正的精充神足,气充血足,那才叫真正的美容。

但大家用这个思路,必须要把握住病人左寸心脉功能不足,身体属于阳虚,冬天手脚凉冷,抓住这几个属于虚寒的主证,你就可以用附子来疗虚寒,壮元阳,强大心脏,使阳气能开发布散。这样鼻炎、咽炎、听力减退、视力减退,甚至心慌胸闷、肩背痛、脸上长斑等疑难慢性病,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调理。

这就是附子能够上助心阳的表现。所以大家读到“上助心阳”这四个字,就要能够读到心主血脉,其华在面;治疗心脉堵塞,容貌早衰,就要能够读到肺心有邪,鼻为之不利;治疗心肺阳气不够,过敏性鼻炎,还要读到心寄窍于耳,心主神志;治疗耳鸣、失眠等,要能够读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,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,从强大心脏去治疗五脏六腑奇难怪症。

这样再去读古籍,就能看出附子很多神奇的功用,还能够活学活用。如果理顺了里面的医理,就像韩信点兵一样,多多益善,读再多的书,也不会觉得无所适从之感。如果没有理顺其间的医理,可能多看了医家的报道,甲说附子治鼻炎,乙说附子治耳鸣,丙说附子能美容,丁说附子能治失眠,这样你迷惑了,不知听谁的,也不知道怎么去用。

所以读古书、看报道,自己心中首先要有基础理论武装,不然就只会看到表面功用,而不理解其用的实质。当心中有了深厚的基础理论武装时,再去读书,再去临床,就能够得心应手。看书而不拘泥于书,而能够活用书中的经验。

香水加灯泡;

再看第二方面,附子中温脾阳。

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生活的小窍门来领悟医道。当室内长时间通风不畅时,就容易有股怪味,这时可以在灯泡上滴几滴香水或花露水,等到灯泡发热后,就会源源不断散发出香气,室内那些腐浊不畅之气就会慢慢中和了。

这在中医看来叫作芳香辟秽。不是说这个医理多么高深奥妙,而是这种方法确实很能够开人思路。为什么不直接喷香水或花露水?原来这样效果没那么好,也没有滴在灯泡上那么持久。

病人口臭呕恶,腹部隐隐胀痛,自己试用藿香正气胶囊,发现效果不太理想。大夫叫他再加上桂附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一起吃,因为病人舌苔白腻,除了寒湿外,还反映他体内阳气不足。这时用藿香正气胶囊,就像只用香水去辟除恶浊一样,只能治其标。而加入桂附理中丸,加强了心、脾、肾阳气的动力,恢复了脏腑功能,那么脏腑排浊排湿之力就更加强大了。

如果说,藿香正气胶囊就像香水或花露水,那桂附理中丸就是温热的灯泡。芳香辟恶浊的药物只有通过温热的心脏,才能够辐射到周身各个地方去。

所以当你用大量除湿降浊之物时,别忘了加点辛温的桂枝、附子之类强大心脏、脾脏、肾脏的药。这样阳气强大,百邪自退。

即便是治疗一个小小的口臭、腹胀,在除湿降浊的同时,也需要温阳啊!中医认为阳动冰消,欲令浊阴肃降,须让清阳升发,人体阳气一振奋,气机就开始周流顺畅,百脉和调。人体阳气一亏损,饮食水谷不能炼化,连营养都堵在身体里成为败浊而贻害周身。可见这个桂附理中丸温壮人体阳气之功不可小觑。

慎服绿茶;

《医学启源》中提到,附子有三大功用:第一,去脏腑中沉寒;第二,补助阳气不足;第三,温暖脾胃,使脾胃腐熟水谷功能加强。对于一切中焦脏寒脾泄,湿气不化,都可以用附子来温暖中阳,强大脾胃,使炉底火旺,炉上水寒自去,湿浊自化。

为什么这个时代那么多脾胃泄泻、腹中胀满的病患,这里有一个恶性循环的道理。临证多了就深有体会,在广东这边,很多人都喜欢喝绿茶。为什么要喝绿茶呢?因为不少人经常吃得饱胀,所以借绿茶来消化,偶尔一两次会觉得舒服,但养成饭后大量饮茶的习惯来消除饱胀,时间长了必定会导致脾胃阳虚,因为真正靠消纳水谷的是身体的阳气,而不是杯中的绿茶。

茶叶乃寒凉之物,虚寒之人不可久服,那该怎么办呢?饭后饱胀问题,如何解决呢?难道又找其他麦芽茶、谷芽茶来辅助消化吗?这都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。不从源头嘴巴上节制饮食,吃到七分饱,就有永远消不完的腹中胀满,有减不下的将军肚。

本身饱食过度,就要损耗大量的阳气,因为这些积滞化不开,你又想借助大量寒凉的绿茶来苦降浊阴。结果一方面食积是降下去了,另一方面阳气也损伤了。中焦脾土运化无力,必然导致胃纳下降,腹中更容易胀满。

究其原还是一个食欲的节制问题,并不是去找天下最好的消胀满的药,疾病以减食为汤药,消除腹中胀满的最好方法是少下馆子少应酬,少吃饱胀少撑坏。

有一个病人常年饭后三餐饮用绿茶,前几年觉得没什么,现在老觉得胃寒胃痛,手脚凉,舌苔白腻,不欲饮食。

他疑惑地问,不是说绿茶能够开胃吗,怎么我越吃胃口越差?

大夫跟他说,没有一味药物可以长期仰仗的,如果想仰仗的话,必须仰仗自己的养生。中医认为苦寒败胃,哪有经常服用苦寒之药,胃中阳气不受伤的。脾胃阳气受伤到一定程度,四肢就容易冰凉怕冷。这叫脾主四肢,四肢不能禀水谷气于胃,中焦脾胃阳气一减,百病生焉。

大夫叫他把绿茶戒掉,吃到五分饱,然后饭后服用附子理中丸,吃了三盒才把胃口恢复过来,把手脚冰凉的症状消除了,腹中再也没有胀满。

可见中焦阳气的保护多么重要,如果不懂得保护脾胃,那你吃再多的消食药都没用,甚至很多药物本身就要以消耗身体阳气为代价。病人长期服药的,没有不损伤脾胃阳气的。这都告诉我们慢性病要从脾胃入手,即使辨证论治,也要顾及脾胃。

冬病夏治与哮喘;

第三方面,附子下补肾阳。

《医家秘奥》说,凡久病而不愈者,多有用附子获效。附子回下焦之阳,盖万物生于土,火者土之母也。命门火旺,则脾土温暖,胃气升发,五脏皆有所秉。

大家看,脾土中的火亦源于下焦命门之火。通过补下焦、暖中焦可以让周身得温,所以但见虚寒久病者,莫不从下焦入手。故《医贯》作者赵献可,以肾气丸治天下病,这是善通阴阳之言论,并不是执死方以治活病,而是用肾气丸里的阴阳消长平衡之道。这样阴以润之,阳以温之,既不觉得烦热,亦不觉得寒凉,不偏不倚,实属中道。

确实很多慢性病到后期,阴阳两虚,既怕凉也怕热,冷了耐受不了,热了也难受,阴阳两虚者就是这样,身体耐受寒暑功能大减,即便寒来暑往,季节交替,身体都觉得难受。所以在治疗上应该阴阳并调,这就是肾气丸大显身手的时候。

有个哮喘的病人,五十多岁,夜尿频多,冬天发作厉害。在夏天时,大夫叫他服用一个月的肾气丸,如果觉得有些上火、发热,就用盐水送服,起咸能润下、咸能走肾之意。本来晚上夜尿有三四次的,后来减到一次,到去年冬天,哮喘发作次数大减,晚上再也没有到因为喘而难以入睡的程度。

他说,这药很管用。大夫说,你身体阴阳两虚,不耐寒暑,阴虚则怕热,阳虚则怕寒。通过春夏养阳,冬病夏治,把你的阳气内壮起来,把脏腑强大起来,所以身体抵抗力一好,不仅用药少了,连平时感冒、冬天哮喘发作次数都减少了。

以后每年夏天的时候,清淡饮食,然后再服用几周的肾气丸,哮喘就会减轻。身体阳气强大起来时,寒痰留饮,在胸肺都待不下去了。身体阳气不足,手脚怕冷时,脏腑也堵塞寒痰留饮,经脉、筋骨里也会堵塞。所以风湿痹证、咳痰哮喘,如果从阴阳角度来看,大都离不开阴成形太厉害、阳化气功能不足。

肾气丸就是从阳化气角度立法,用附子来助地黄之力,使阳和阴转,气血灌注,周流不息。大家看,为什么以前的火车燃烧煤炭,产生动力,就可以推动火车前行呢?用中医来解释,就三个字——阳主动。

阳气不够时,行动就缓慢,所以大家可以观察大自然,为何春夏阳气足,草木生发快,昆虫鸟兽繁衍多,蚂蚁出走,蝴蝶满天飞,这都是得到天阳的帮助。

为什么秋冬天草木不吐芽,大雁都往南飞,动物选择冬眠不肯动,万物的生长生发速度都减慢,甚至处于静止状态?这都是秋冬主收藏主静。

你从阴阳动静来看,就可以渐入医道,甚至很多大医家,由此阴阳动静之门,进而达到神圣工巧的地步。

跟着阴阳走

我们回过头来看,春夏天河流畅通,水力足,秋冬天河流处于枯水期,水凝滞不动。因为阳主动,阴主静。所以你如果懂得阴阳之道,就会治血脉的疾患。

人体的血脉就像大自然里的川流,你看日月经天,江河丽地,就要能够领悟到人体脏腑升降,经脉周流。

有个女孩子,28 岁,月经三个多月没来。夏天应该经水得天阳温助,符合大地河流运行之道,应该通畅无比,无所住滞的啊?详细问后,病人每天都吃些凉性水果,吃雪糕、冰激凌,穿短裙。这样内外寒凉一夹击,血脉就涩滞难通。

脚部一受凉,胞宫就收缩。头部、手部一受凉,鼻窍就收缩。每个月必痛经,甚至排出瘀血块,还有过敏性鼻炎,这都是一派寒凝血瘀、阳气被抑的症状。

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明知道自己冬天手脚冰凉,平时吃生冷的容易拉肚子,还经常穿短裙、吃冰激凌呢?

你如果不能降伏住自己的欲望,那么你的身体就会被疾病折腾。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。虽然说爱美之心,人皆有之,但是因为爱美导致病痛,确实不值。只有健康才是美丽,病态的不叫美,那叫病。

跟她讲明白这些道理,然后给她开了肾气丸,并没有刻意地用三棱、莪术,乳香、没药,桃仁、红花,这些开破瘀血、通畅经脉的药。想不到吃完五剂药,月经就来了。为什么呢?水到渠成。

如果经水不足,再怎么挖沟,也没有水可排。如果经水充足,再稍微引导一下,很快经水就下来了。这正是肾气丸之所以能够治疗阴阳气血两虚闭经的道理。

这女孩子从此很少再穿裙子、吃冰激凌了。这个饮食观念的转变,使她的气血很快内壮起来,而且月经顺畅很多。

身体本来就没什么问题,都是人们不知道身体使用手册,把身体折腾坏了。

人不要害怕疾病,要害怕就害怕有没有违背身体使用手册。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本末倒置,对于健康缺乏正确的知识。生病起于无知,健康源于觉悟。

病人畏果,医生畏因。如果能够对因治疗,疾病的果实就会纷纷落掉。如果不断其根,疾病的果实就会以各种形式、从各种途径结出来。可能今天痛经,明天就头痛,后天就肋痛。

中医并不追着病名走,而是调和阴阳,把握精气,独立守神,肌肉若一。以阴阳之道,以不变之理,去应对复杂的病象、万变的症候。

你能不能想到用肾气丸治疗闭经呢?这在古籍里虽然没有过多的明文记载,但应用的阴阳道法却符合自然。所以大家要多去观察自然,体悟自然,那么很多古方,你都可以让它们焕发出新的用途。

所以大家就知道为什么我们可以用阴阳立论来治闭经,经闭的象就是一种阴结之象,它需要阳动去通开,就像阳动冰消、舟行水摇一样。

即使说一句话,动一个手势,这都需要一股阳气,甚至拉一泡屎,放一个屁,都需要鼓动一股阳气。

酿酒与走马灯;

一个重症病人,他撒泡尿的力量都不够,所以身体才容易水肿,因为阳主气化不够。

一个阳气亏虚、寒邪弥漫的妇人,经脉必定会收引,来月经时必定会腹痛,

排出来的经水必定会带瘀血块。随着寒气的加重,这些症状必定会加重。

所以从阴阳入手,从寒热去调,从动静去领悟,很多疾病都容易得其要领。

《普济方》中提到,小便虚闭,两尺脉沉微,即使用利水药,也利不下来。这是为什么?身体虚寒也。

所以用附子一个配合泽泻一两,就这两味药,就能够令阳动冰消,小便自利。可见小便虚闭的象也是一种阴静之象。特别是中老年人,肾气不足,撒泡尿都淋漓不尽,也尿不远,容易尿湿裤子。这时你只懂得用泽泻去利水,反而容易伤人正气。你如果懂得用附子去助阳气化,那就不同。

阳气一旦气化开,水液自然下来。大家见过酿酒没有,锅底火足,把蒸汽蒸上来,这边管子就能源源不断滴下精华水液。

《黄帝内经》早跟大家说了人体排泄的机制,膀胱者,州都之官,气化则能出矣。膀胱里储存的水液,没有一股阳气去气化,就容易尿潴留,就容易下焦积液。有了充足的阳气去蒸化后,那片积液水液就不复存在了。

这就是为何用这种附子配泽泻气化膀胱、导水下行之法,既可以治小便虚闭、尿潴留属于虚寒的,更可以治妇人盆腔积液,甚至卵巢囊肿,都可以借用这个思路,就是升阳利水。

纯利水很难把水利干净,阳气一升起来,动力一足,水液源源不断就循环开了。所以大家可以去看锅里煮水,为什么锅底火不热时,水是静的,不动的,锅下火一烧,水就开始动了。这就是附子下助肾阳、下补命门的道理。

大家可以去观察,为什么小朋友活泼善跑,你让他静下来,他都静不了,就是好动,这就是阳主动的表现。你看老人家拄着拐杖,不要说是小跑,就是让他多走几步,多上几个台阶,他都要停一停,缓口气,这就是年老阳气如同日薄西山,所以动作迟缓,形体不灵敏。大家进而可以想到,用什么思路治疗老年痴呆、帕金森病,甚至瘫痪,还是要从阴阳下手。

赵献可在《医贯》中譬人身如走马灯,火旺则动速,火微则动缓,火熄则寂然不动。这里非常形象生动地强调了人体下焦肾阳命门之火的重要,这一息真火,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,一切行为举止、起心动念都要靠这里来提供能量。

这样大家对阳主动就有更深层次的领悟了。

好,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,关于附子上助心阳,中温脾阳,下补肾阳,我们只是给大家理顺一下思路,还有很多深奥之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。大家要懂得读书外书,字外字,懂得借助文字,进而去领悟自然造化、阴阳之理。那你不仅可以利用阴阳来遣方用药,更可以用阴阳来养性延命。

下节课我们讲白豆蔻这味药。

第二十九章白豆蔻

白豆蔻治冷泻;

雪中送炭的附子;

大家好,上节课我们讲了疗虚寒反胃、壮元阳之方的附子。

为什么壮元阳有助于治疗虚寒反胃呢?中医认为胃中如锅鼎,命门肾阳是灶下之火,火力充足,水谷容易腐熟,火力不足,或泻或吐,腐熟不足,拉稀完谷,就像锅下无火,锅中的饭煮不熟。

经常碰到病人误食生冷,或暴饮暴食,导致呕吐或拉稀,消化不足,脉象又 沉微细弱的,只是一派阳火不足,但用附子理中丸,常常一剂知,二剂愈。

但大家要知道附子有毒,一般内服时要经过炮制,而且煎煮也要讲究,要先煎半个小时以上,直到口中尝出没有麻辣感为度。

我们上节课跟大家从三方面讲了附子功用,上助心阳,中温脾阳,下补肾阳,知道附子是回阳救逆第一品,温壮元阳不二药。

所以《本草正义》说,附子本是辛温大热,其性善走,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。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,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。彻内彻外,凡三焦经络,诸脏诸腑,果有真寒,无不可治。

上节课我们跟大家谈到附子的功用,下面我们再来讲一点附子的配伍。

喻嘉言说,黄芪配附子,可以治疗风虚;白术配附子,可以治疗寒湿;人参配附子,可以壮人元神,三者经常交相为用。

原来黄芪善于补气固表,配上附子壮元阳,这样能够加强人体卫表的金钟罩功能,气阳充足,虚邪贼风就不容易进入。正如《黄帝内经》里说,是故阳气卫外而为固也。附子最善补阳,黄芪最善补气,所以对于气阳两虚,容易反复感冒、鼻炎、风湿的病人,就需要这组搭配。

白术配附子,可以治疗寒湿。仲景治风寒湿关节痛的名方之一,是甘草附子汤。用桂枝上强心以祛风,用白术和中健脾以除湿,用附子下壮肾阳以散寒,同时用点甘草调和诸药,使众药之间不相互打架,而为我所用。这样风寒湿相搏,骨节烦疼,屈伸不利,但见寒凝血瘀,阳不化气者,皆可用之。

仲景这张处方的设计思想,就源于《黄帝内经》。《黄帝内经》里说,风寒湿三气杂至,合而为痹。风气盛的叫行痹,病人周身关节痛,呈游走性,这时要重用桂枝,配合风药羌活、防风,同时再辅助养血药当归、芍药,为什么呢?治风先治血,血行风自灭。

如果是湿气偏盛的,那就叫着痹。人体重着、困倦、疲乏,甚至头重如裹,腿沉如陷泥土中,腰重如带五千钱。这时要重用白术,用白术来疗死肌,除湿痹,健运脾,可以配合茯苓、干姜,温运中焦阳气,淡渗除湿。这样脾一健运,脾主四肢功能加强,湿痹自去。所以说治湿不治脾,非其治也。

如果是寒气偏盛的,那就叫痛痹。寒主收引,不通则痛。寒气越厉害,血脉闭塞就越厉害。严重的寒冰封骨,导致阳气不达,这种关节痹痛就像老虎咬一样痛,故称白虎历节,痛不欲生。如果不能够大壮阳气,破散寒冰,雪中送炭,人就像在三九天里穿单衣短裤,手足寒冰,无以御寒,苦不堪言。

所以这时就要用到附子,大壮元阳,辛热走窜诸经,使热气透达,无孔不入,无处不到,如同雪中送炭,所过之处如春阳融雪,瓦解冰消。这样闭塞的经脉管道慢慢畅通、舒缓开。凝滞的气血,瘀暗的舌苔,也会慢慢转为正常。

推土机也铲不开的积雪

大家要注意,看到病人舌色紫暗,表面上是瘀血,桃仁、红花,乳香、没药,却化不开,破不开,为什么呢?因为这种瘀血不是简单的气滞血瘀,而是阳虚寒凝血瘀。如果是气滞血瘀,就像河道被土石堵塞了,用挖掘机一挖,如三棱、莪术,桃仁、红花,很快就通开了。如果是寒凝血瘀,阳不化气,就像河流因为天冷而冰封,不能流动,这时要让河流恢复流通,只有等到春天春阳融雪,雪化为水,冰雪消融,河流自会恢复畅通。

所以看到风湿的病人,唇舌紫暗,反复用祛风活血的药,效果不理想时,一把他的脉,怎么如此沉微?就知道他身体寒冰冻结得厉害。

有一分沉微就有一分冰寒。这时你不用温阳气化的药,冰伏寒邪之证如何得消?病人晚上痛不堪言、辗转反侧之痛如何得除?

难怪《医学正传》中称赞,附子禀雄壮之气,有斩关夺门之势,乃镇阴之要药,回阳之绝品,用之得法,常能挽性命于顷刻,辨证准确,亦可挽沉疴于当下。

这就是为何张仲景在《伤寒论》一百一十三方中,用附子的就占到二十一方,真乃开后世使用附子之先河。所以寒痹百脉非附子不救。

而明代张景岳更是总结出药中四维,他认为附子、大黄乃药中良将,人参、熟地黄乃药中良相。大家要好好地研究这四味药,攻补寒热,动静阴阳,真是兼收并蓄,可谓要言不烦,真传一句话。

白术配附子,古人认为乃除寒湿之圣药也。甚至可以治疗经脉痹阻,月经不来,身上长寒湿包块。在一般人看来,子宫肌瘤、癥瘕积聚这些包块,表面上是瘤,实际上去分解,大都是阴成形的产物,特别是寒湿阴邪占据多数。

所以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中说,附子能够“破癥坚积聚”。这五个字一般人不

容易理解,看了前面我们讲的附子阳化气、通行十二经的功用,大家就能理解这五个字了。读透附子这五个字的功用,那你就懂得用附子去治疗积聚包块。

凡是寒湿为患,手足冰凉的,他们身上的积聚包块,我们就可以比喻成寒冰积雪。寒冰积雪非温不化,非阳不消。故《黄帝内经》说,积之所生,因寒而生。如果天寒地冻,则经脉凝滞;如果天气温和,则经脉畅通。

所以不仅可以用阳化气之法治疗寒凉闭经,更可以广泛地用这种方法去治疗子宫肌瘤、卵巢囊肿、盆腔积液,甚至各种癥瘕包块。

大家懂得这破癥瘕积聚要靠阳化气,然后再去看为什么仲景用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里的包块呢?原来仲景早就看到了身体的包块是阴成形的产物,是寒湿留结、瘀血堵塞的结果。

所以用温药来通脉助阳气化,除五脏沉寒,化六腑厥冷,这就是附子之所以能够为百药长,能够通行诸经,能够禀雄壮之气,有斩关夺门之势的道理。

参附壮元神

我们再看附子配人参,可以壮人元神。大凡心阳虚衰,心悸短气,胸痹心痛者,医家没有不懂得用参附的,参附龙牡汤更是阳气亏虚欲脱的代表方。

北京名医赵老说,附子用于阳虚阴盛之证,确有夺关斩将之能,故急救回阳,附子必当首选,余自拟五物回阳汤,人参、附子、麦冬、五味子、童尿。用以救治阳厥阴竭之证,亦每挽垂危于万一。

大家看,为什么参附用来回阳壮元神,还要用童尿呢?古人用童尿来煎煮,一可以杀其毒,二可以助药势下行。

当然附子还有其他配伍,大家可以研读古籍。凡久病穷必及肾,久病必损及阳,碰到顽固疑难久病,但见沉寒痼冷,你就要想到能够雪中送炭。附子是能够除寒破湿的圣药,能够温壮元阳的良方。

难怪《神农本草经》里说附子能够主寒湿痿躄拘挛,膝痛不能步行。如果总结这两句话,可以用两个字来说,那就是附子服后能够令人“善足”。就是服用后腿脚善于行走,活动利索。

一个人腿脚为寒湿包裹,必定不愿意多走,很多中老年人都是这样。所以用进废退,越不走,越不锻炼,就越不能走。所以瘫痪的人,很多时候不是死于中风,而是死于长期卧床,不能行走锻炼,导致功能痿废引起的诸多并发症。

病人如果阳气不够,两条腿像是被绳索捆绑住一样,这是寒湿束缚,如缰绳捆绑,腿脚走动都累。这叫两腿不利索。如果辨明是寒湿为患的,这附子一上去,制阳光消阴翳,两腿灌铅沉重之感很快就减轻了,就有想走的冲动。附子的这种功用就叫作善足或善逐。

好,附子我们就复习到这里,还有很多未尽之意,留待大家进一步去研究学习。下面我们看白豆蔻治冷泻。

先升后降;

白豆蔻是化湿类药,大家有没有发现,很多出名的化湿类药都出于南方,甚至广东。而我们广东十大名药里差不多一半都是芳香化湿的。比如广藿香、广木香、广砂仁、广橘红,包括我们要讲的白豆蔻,也是广东特产,功效独特。

广东地处湿热,低洼沿海,在这种潮湿郁热的地方,盛产相关的芳香化湿药,真是有一种气候环境,就有一种药物对应着。正如《药性歌诀》里说,凉利之药生湿地,破积之药产高峰。这种既湿又热的环境,就容易产生芳香化湿、导浊阴下行的药。所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,凡是化湿化浊的药,大都能升能降。

为什么呢?因为湿浊黏附在人体里面,就像灰尘垢积黏附在墙壁地板上,你不把它扫下来,就清理不干净。所以这就需要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。故大都化湿化浊之药,有一股芳香之气能升,又有一股浓厚的味道,能够把扫出来的湿垢肃降下去,这是一般药物所不能及的。也就是说这类化浊的药物,同时完成两个动作,先把黏附在体内的湿浊刮下来,然后再扫下去。

所以《本草正义》中讲白豆蔻气味极浓厚,咀嚼久之,有一种清澈冷冽之气,隐隐然沁人心脾。这样它就能先升后降,所以能芳香化气。至于其他纯属辛温升达的药是不同的。

眼诊

白豆蔻是姜科植物,跟前面讲的砂仁、高良姜有近似的功效。我们一样从上、中、下来看白豆蔻。

第一,白豆蔻上能够散胸中滞气,它虽然辛热,但轻清能升,气味俱薄,而胸中对应的是天气,天气清明,只有这种轻清之药,才能迅速上达。故古人说,治上焦如羽,非清不举。大家可以去观察,为什么一般的气球不容易飘上天空,而充氢气的气球就能迅速飘上天空,这就是轻清上达的表现。

身体湿浊困重,湿阻气机,导致胸膈满闷,这都是一派清气不升、秽浊不降之象,但见舌苔白腻,皆可用白豆蔻。所以古人说,白豆蔻荡散胸中滞气,能宽膈进饮食。

故碰到一些暴饮暴食的病人,吃伤脾胃后,胸中有团滞气,老是不消,口中吃东西也乏味,这时用二陈汤合平胃散,再配合白豆蔻,芳化脾胃湿浊,荡散胸中滞气,随后就开胃纳食,胸中满闷散尽,浊降清升。所以《本草求真》里说,白豆蔻乃肺家散气要药。

甚至古人认为目有白翳都可用白豆蔻,大家想想为什么?人体的眼睛虽然归肝所管,但五脏在此皆有反映。白睛又归肺所主,如果白睛清澈,如蓝天白云,那反映这人肺部清明,如果白睛有瘀点、阴翳,那么就像蓝天白云里出现了一团滞塞,说明肺部有瘀滞。

古代的伤科医生,特别懂眼诊,通过看眼睛的瘀点,可以看出跌打损伤有多厉害,大概病位在哪里,应该如何用药。所以如果看到肺部反映点的白睛出现白翳或阴影时,这时不是去治眼睛而是去通宣理肺。肺中的瘀滞一消散, 《伤寒论》里说,大气一转,其气乃散。这胸中郁结之气散开后,眼里的白翳自然就消失了。

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中医治病求本的重要。

白睛阴翳;

当地镇上有个七十来岁的老爷子,虽然不喝酒,但嗜好饮茶、抽烟。舌苔白腻且厚。每逢一段时间就胸闷,痰饮发作,咳吐白痰。南方很多人爱喝茶,本来南方偏于湿热,但长期用凉茶、凉药去清降,反而把身体搞成了寒湿。

他跟我们说,每次眼睛白云有一团阴翳时,他就知道最近要发咳喘、胸闷了。

我们当地客家人把白睛称为白云。大家看看这种叫法多么地道,多么天人合一。当天空中出现乌云阴翳时,就意味着要下雨了。当人的眼睛白云出现晦黄或阴翳时,身体就开始不舒服了。同时也提示肺中有湿浊壅塞,痰饮为患。

我们问他,那你怎么办呢?他说,我常用一种老药,叫通宣理肺丸。如果眼睛白云一出现阴影,就吃这种药,阴影很快就消退,胸中也没有那么滞塞了。如果不吃药等它发出来,没有十天半个月都好不了,上医院打吊瓶也要拖很久。

原来老人家是体虚寒湿为患,这种情况并不是一般的消炎药、抗生素或清热

解毒药能搞定的。还真的需要用通宣理肺的思路,这样肺中壅塞咳喘就能够消除。

而通宣理肺丸就是按照肺的生理特性来设计处方的。里面有麻黄、杏仁、枳壳、桔梗,升降出入肺中气机,我们称这四味药为肺四药。又有二陈汤降肺中痰浊,从阳明胃经而下,使浊阴出下窍,肺中自清爽。至于紫苏叶开宣,黄芩苦降,

前胡化痰浊,都是辅助加强药效,当然你也可以加白豆蔻,能够除肺中阴云密布,使清升浊降。

古人说,大凡治病,先调其气,次疗诸经。这就是为何通宣理肺丸用麻黄、杏仁、枳壳、桔梗来通宣肺部气机。然后对于痰饮咳嗽,才选用二陈汤治脾胃生痰之源,用前胡、黄芩降痰热下行。

关于汤方,我们以后再来详讲,这里先给大家提一提,让大家有个准备。

如果单味药学得很好,真正学汤方组配时,就得心应手。如果说学一味药,你是带一个兵去作战,那么学一个汤方,就是带一个团去作战,带兵的排长和带团的团长,那境界是不同的。所以大家学药先要做好排长,才能够步步高升。

扫干净屋子再请客

第二,白豆蔻中能够温暖脾胃,除感寒腹痛,湿滞伤中。

《景岳全书》中说,白豆蔻除呕逆反胃,消宿食膨胀,解酒毒,祛浊恶,欲求速效,嚼咽甚良,或为散最妙。

大家知道我们前面讲砂仁时,砂仁在汤剂里要后下,白豆蔻也一样。

《本草通玄》中说,白豆蔻其功全在芳香之气,一经火炒或水熬,便减功力。如果把它入汤液的话,也要研成细粉,等到汤药煎好后,或者后下,或者用汤药送服白豆蔻粉。

中医要非常注意煎煮、服用之法,讲究先煎、后下,有些药物用散剂远远比入汤剂效果好。

《随身备急方》中提到,治胃气冷,吃饭就想吐,用白豆蔻三个打成细粉,用好酒一杯,微微温热来调服,胃中寒气吐者,就可以胃纳得开。

于脾胃湿浊引起的呕吐,口中臭浊,但见舌苔白腻,属于寒湿为患者,在《沈氏尊生方》里有个白豆蔻汤,就用白豆蔻配藿香、陈皮、半夏、生姜五味药,水煎服,治疗呕吐口中泛浊,胃脘食积不降。

一般脾胃积冷引起的胃胀、反胃,白豆蔻往往是首选。《开宝本草》中说,

白豆蔻主积冷气,止吐逆反胃,消谷下气。

所以夏天白豆蔻用得多,特别是在岭南,湿气为患,十人九湿,十个病人来,九个舌头伸出来,都有白腻的舌苔。一些厉害的,白腻中还有黄。舌苔厚腻,湿浊沉淀日久,这时如果不是芳香化湿之品,真的很难把这些湿浊清走。

前两周有五六个病人,都是应酬多,熬夜多,烟酒多,导致咽炎发作,尿黄赤,口中臭浊,舌苔垢腻,不管是咽痛的,还是眼红的,甚至是头痛或胃胀的。大夫一律用甘露消毒丹。在南方不可不学会化湿行气,有两个方子必须牢记于心,一个是化寒湿的藿香正气散,一个是化湿温湿热的甘露消毒丹。

寒湿为患,上吐下泻,腹中胀满,舌苔白腻。

湿热为患,口苦口干,咽炎,尿赤,口臭,胃中胀满,舌苔黄腻。

主要的思路理顺后,你再去选用古方、名方,就容易在临床上见到效果。

这几个病人都是以甘露消毒丹打底,因为他们都是舌苔黄腻,尿赤,胃中胀满,脉象濡缓。甘露消毒丹里就有白豆蔻。他们服用后,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。特别是咽炎咽痛的消得最快,尿黄赤的也很快清稀了。

还有一个失眠的病人,服用这汤方后,湿浊尽去,胃中胀满消除,一觉睡到天亮。真是浊去清生,扫干净屋子,人舒服啊!这时营养进来马上吸收了,这叫扫干净屋子再请客。

辛苦芳淡四字诀

相传在清朝雍正年间,江南暑湿瘟疫流行。江苏总督请叶天士来设计一个大的处方思路,挽救病疾。叶天士就制用了甘露消毒丹,活人无数。

等以后我们讲汤方时,跟大家详细剖析此方治疗湿温的四大要诀——辛、苦、芳、淡。就是辛开、苦泄、芳化、淡渗四法合一。这样气机一转,浊阴自降,邪去正安,所以神清气爽。

东莞有位中医大家何老,这位老先生遍览医籍无数,临证救治患者众多。他刚开始行医时,正逢东莞暑湿、温热流行,何老就用叶天士的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,效果理想。

由于病人太多,证候相近,便提前配制,免费给病人服用。病人反映服用效果要胜过其他医生开的方,从此四面八方前来找何老看病的人络绎不绝。何老凭一剂甘露消毒丹,就把名气打开了。

一个中医大夫要打开局面,凭的是什么?凭的是认证准确,凭的是临床疗效,凭的是善用古方治疗现代新病。

看到病人舌苔黄腻,尿赤,咽痛,抓住这三大主证。但用甘露消毒丹去加减变化,一般都能收到理想的效果。特别是病人右寸脉亢盛,关脉瘀滞的,这正是湿阻气机、湿郁化热之象。往往用此方三两剂,湿浊就退去,热势也减轻。真是邪去则正安啊!

常有些病人反映,服用后身心轻快,甚至比服用补药的效果还好。

大夫跟他说,你舌苔白腻,补药根本进不去,不单不能补到人体,还会助长湿气,所以在南方但见舌苔厚腻的,大都胃脘肠道湿浊壅塞,就像堵车一样,补药进去,不单难收寸功,反而会加大胃肠道负担,只是添乱而已。所以很多病人反映容易上火,即使稍微吃得饱点,都会上火、发热。

其实这不是上火,而是湿郁化火,湿阻气机,气滞发热。用这甘露消毒丹,辛开苦泄之法,芳化淡渗湿浊之方,湿浊在体内就待不住,正应了张从正所说的,邪去则元气自复。你的脏腑像是被洗过一次澡一样,人能不精神吗?

所以这里告诉大家治湿温的典型大法,辛苦芳淡四字诀。白豆蔻在这里就像藿香、菖蒲那样,代表芳字诀。甘露消毒丹里代表淡字诀的是滑石、木通。代表辛字诀的是薄荷、连翘、贝母。代表苦字诀的是茵陈、射干、黄芩。

看似此方大杂烩,其实正符合《黄帝内经》所说,圣人杂合以治,各得其宜。古人说,纯以利其身,杂以成其大。如果用这杂合大法,那么就要顺应人体气机升降之道,杂而不乱,才是真正名方救世之道。

所以大家看,辛开可以透散浮热,芳化可以畅通中焦气机,苦降、淡渗可以清利膀胱、肠道,使浊阴出下窍。这样三焦气机能够上通下达,湿浊瘀腐可以排泄得消,浊恶一去,元气自然归复。

好,我们接下来看白豆蔻下能够疗腹痛冷泻,消水湿内停,治疗肚腹膨胀,积滞不化。如果病人饮食生冷,导致腹中寒湿为患,而出现腹中胀满,食少无力,这时就可以用白豆蔻配合砂仁、藿香这些行气化湿之品,解决了湿阻大腹的症状,腹胀自然就消除了。

中医认为,湿邪黏腻,容易阻滞气机,所以一切湿阻中焦、脾胃气滞者,我们都喜欢用白豆蔻配砂仁,这两味药都是化湿行气药的代表,都能够行气化湿,温中止呕,温脾止泻。只不过白豆蔻行气化湿之力更偏重于中、上焦,而砂仁更偏重于中、下焦。它们两个同用,可以很快消除三焦湿阻痞闷胀满的症状。

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砂仁、白豆蔻这些芳香化湿药含有挥发油,能够促进胃液分泌,增强胃肠蠕动,还能够减少肠内食物残渣异常发酵,并且祛除肠胃积气,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。

玻璃杯脏了

现在这个时代,不患没有食物吃,只患食物吃得太多、太饱,很多人肠道都有积滞,导致面部晦暗。

有个病人,四十来岁,基本上是三餐不离肉,大便经常黏腻,脸色晦暗,有很多斑点。他问这是为什么?

我们跟他说,面黑者必便难,食物残渣在胃肠中停滞不去,就会反映到脸色上。因为整个前额、脸部都为阳明胃肠经所过,阳明胃肠通降功能减退,浊阴就下不去,反映在脸上,一方面容易出油,另一方面容易起暗斑。

对于这种右关脾胃脉瘀滞、浊阴不降的脸上斑点,中医称为胃肠斑。如果是左关瘀滞,肝气不能条达,经常生闷气,导致脸上产生斑点,中医称之为肝斑。

所以即使是一个暗斑,也要辨证论治,中医不是治斑,而是治肝,治胃肠。

特别是胃肠斑,如不通降胃肠,即使做再多的美容、激光,那斑也不能根治。病人问,为什么呢?我们跟他解释说,就像这个玻璃杯,内壁上有垢积,你在杯壁外面用毛巾擦,怎么也擦不干净。你如果换一种方式,用毛巾擦玻璃杯内壁,一擦就干干净净,非常透明。

病人说,这个比喻好啊,我就是经常口臭,胃肠不好。我们跟他说,任谁三餐不离肉,顿顿吃那么好,胃肠都消受不了。

他又说,我小肚子经常有胀气,一胀就容易拉肚子,肚子稍微受凉,也容易拉肚子,但拉也拉不干净。

我们跟他说,长期肉食太过,导致肠胃负担很重,肠胃功能减退,就像长期超载的车辆一样,你不卸载一些,这车就跑不起来。所以人体通过腹胀、泄泻来自救,来提醒你不要暴饮暴食,要七分饱。他点点头。

给他用了常规的二陈汤合平胃散,再配合木香、砂仁、白豆蔻,因为病人舌苔一片白腻,这种顽固的湿腐之气,非芳香辟秽、化湿行气之品不能涤荡出去。

他先吃了五剂药,肠通腑畅,胃口大开,再来复诊时,舌苔湿腻全部退去,方才显示出淡红色的正常舌色来。

大夫跟他说,难怪你要吃肥甘厚腻,要靠各种调料来刺激食欲、胃口,现在你的味蕾都被湿浊重重包裹,怎么能品尝出食物的味道呢?口味越来越重,身体却越来越消受不了。现在舌苔垢腻的湿浊一退去,不仅胃口开了,而且吃东西也不必那么重口味了,能够感到香甜味。他点点头。

守方擂鼓再进,效不更方,继续服用五剂。这次吃完后,腹中没有胀气感了,连脸上的暗斑都淡了,也很少出油了。我们跟他说,你想要将来脸上的暗斑消得更彻底,不要出油,晚餐就一定要吃素,早餐、中餐要吃到七分饱。

大家要多从脏腑论治,不要被表面的暗斑、口腔中垢腻的舌苔所迷惑,这都是脾胃湿浊垢积的表现。

我们常跟病人说,你的舌苔就是脏腑的镜子,舌苔垢腻,脏腑就容易壅塞,食物消化不完全,残留的营养在里面腐败发酵,贻害周身啊!所以垢腻的舌苔是身体提醒你要少吃,要少荤多素,要懂得用“清淡”两个字来洗涤五脏六腑,把积滞败浊排出去。

好,白豆蔻这味药就讲到这里,下节课讲乳香。

第三十章乳香

疗痈止痛于乳香;

给肠道大扫除;

大家好,上节课我们讲到白豆蔻,知道这味药是芳香化湿药,芳香化湿药有个特点就是能升能降,因为湿性黏滞,容易阻滞气机,如果不能芳香行气,这湿邪就带不动。中医称之为气行则湿行,气滞则湿停。

如果不能够下气,那么湿浊就不能下排。所以芳香化浊之药,大都能升能行,把湿浊清扫干净;能降能下,把湿浊肃降下去。

有个白领,由于应酬比较多,经常腹中胀满。看他舌苔白腻,右寸关脉偏大偏数,这是肺胃肠之气不降,湿浊上泛之象。一问原来最近咽喉也不舒服。

所以大家以后摸到右寸脉亢盛的,一般肺气不降,病人大都咽喉不利,或者容易泛酸饱胀。这时该怎么办呢?

先把他腹中气机宣通了再说,于是用辛开苦泄、芳化淡渗集于一体的甘露消毒丹,第一味药就是白豆蔻。它能够流行三焦,能消能磨,上散肺中滞气,中宽脾胃食积,下畅腑肠冷积。只给病人开了三剂药。

病人吃完后来复诊时说,为何吃了第一剂药后肚中胀气难受,随后就拉肚子。

我们问他,拉完后怎么样呢,会不会觉得腿脚酸软无力?他说,没有啊,拉完后腹中就不胀了,我跟着吃了第二、第三剂药,吃完后也没有再拉肚子。现在不单腹中不胀了,咽喉不痛了,以前一直睡眠不好,现在也好多了。

我们跟他说,这些芳香化湿之品,要把湿浊赶出体外,所以邪正一定会相争,就像你的屋子好久没有清扫,满屋子都是尘垢,蜘蛛网遍布。打扫时,就会用大扫帚使劲地挥洒起来,看似满屋子尘灰满天,人在屋里很难受,但随着这些尘垢纷纷被扫出门外,你会发现屋中清洁如新,人顿时感到神清气爽。

所以人体里面用药物去清扫败浊湿垢,在涤除过程中,有时也会出现一些腹胀、放屁、拉稀的反应,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排病反应,是身体给邪以出路,是身体浊降清升的过程。特别是很多病人排泄后,腿脚不软,头不晕心不慌,反而觉得轻快,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邪去则正安。

山路十八弯与藏污纳垢

当身体正气不够时,这些湿浊就会沉积在肠腑,排不出去,所以容易腹中胀满,饮食不化。当身体正气充足时,这些湿浊垢积就像阴暗潮湿碰到阳光一样,经阳光一普照,阴暗潮湿就消散了。但是很多人身体正气不足,邪浊才乘机待在体内,正如《黄帝内经》所说,至虚之处,便是容邪之所。

现在很多人不知道七分饱的道理,也不懂得迈开腿、饭后百步走的重要,只知道窝在沙发里看电脑、电视,精气本来应该内守去消化食物积滞的,结果反而被调用出来。所以腹中胀满、慢性泄泻的白领病人非常多,因为肠腑就像山路十八弯一样,有太多藏污纳垢的死角。

如果缺乏运动,又饮食过量,积滞不消,腹中就积滞了很多湿垢,身体很不舒服。这时单靠休息很难恢复过来,就要借助外在药物之力来行气化湿,消除腹胀冷积。这时就用这芳香化湿之品,如藿香、白豆蔻、砂仁、木香。

病人普遍反映吃药后放屁特别多。以前很少放屁的,吃完药后连连放屁,放完屁后肚子舒服了很多,这正是病人长期湿阻气机,连屁都放不出来的表现。一旦用上芳香化湿、行气降浊之品,肠腑中的拐角死气就被带动起来,排出体外。

等以后我们讲汤方时,还会提到白豆蔻,比如为何三仁汤里用白豆蔻,三仁汤如何体现宣上、畅中、渗下三大法来治疗湿温初起、胸闷饱胀的?如果湿郁化热,热重于湿,为何白豆蔻又要与黄芩、滑石同用清热渗湿?如何辨证湿重、热重?又如何有侧重地运用清热药与祛湿药呢?

这是一个大学问,是在南方治湿热病时不可回避的问题。将来讲温病时,都需要重点讲到。这里我们就先跟大家提个醒。

白豆蔻我们就讲到这里,下面来看乳香。

将军与粮草;

疗痈止痛于乳香。

这节课我们讲乳香,同时大家要触类旁通,学到乳香的最佳搭档——没药。它们是橄榄科植物的树脂,这些植物生长在热带地区,如苏丹、埃塞俄比亚。

乳香和没药,功用大同小异,都能活血止痛,消肿生肌,只不过乳香的气更浓窜,所以偏于行气透窍;没药的气淡一点,偏于理血而化瘀。两味药都是微温的,能够借助这股独特的树脂香窜味,可以宣通脏腑,流行经络。

张锡纯认为乳香、没药辛香发散,入十二经无所不至,乃驱逐气滞血瘀之要药,凡心胃胁腹、肢体关节诸疼痛,皆能治之。虽为开通之品,不至于耗伤气血,诚良药也。

我们今天要借助乳香、没药两味药流通气血凝滞,开通脏腑瘀堵之性,从头到脚来理顺各种堵塞痛症。

《珍珠囊》里说,乳香能定诸经之痛。它是如何定痛的呢?

中医认为,大凡痛症不外两条,第一条是不通则痛,第二条是不荣则痛。

一般不通则痛的是实证,多是堵塞壅滞所致。比如肝郁气滞,跌打损伤,疮疡红肿,这些疼痛都要用通利之品,令经脉要道开通,堵塞瘀滞疏泄,病痛自愈。

不荣则痛的,一般是身体气血不足,局部得不到滋养,这种疼痛就没那么剧烈,一般是隐痛,喜温喜按,而且病程比较漫长,这叫久痛多虚。这时不单要少用通利之品,更要反其道而行,直接用补益之药,如人参、黄芪、当归、熟地黄。这样气充血足,局部得到滋养,身体就不会发出疼痛的自救信号。

当然久病、疑难杂病,大都虚实夹杂,寒热错杂,一般一边有虚劳不荣存在,一边有血痹不通存在。这时仲景就给我们立法,补虚扶正以治其本,用黄芪、红参之品。泻实祛邪以治其标,用桂枝、芍药等药物。这样补虚泻实,令虚实对流,其病自愈。

今天我们主要是讲乳香泻实方面的功用,一般非身体有气滞血瘀、实证堵积者不可轻用。毕竟通利之品要以耗伤气血为代价,你如果真的要去攻通瘀滞,往往要配一些补益之品,就像要去打仗,粮草先要备足。所以仲景治疗虚劳血痹,有桂枝作为通痹将军,但也有黄芪、大枣、甘草,作为运送粮草队伍。

没有粮草接续,打仗之力势必不能持久,所以久病痹痛者,不能只看到局部堵塞疼痛,更要看到整体亏虚不足。所以仲景立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虚劳血痹,就是为我们后世立法,立什么法呢?立补虚泻实,一边照顾整体,一边打通局部的招法。所以治疗痹痛的心法,不外乎就是照顾好补虚、泻实两类药的剂量,是三补七泻,还是五补五泻,还是纯补纯泻,还是纯泻不补,这都要因人而异。

疗痫止痛于乳香;

今天我们来看如何从头到脚,理顺乳香功用。

治痤疮二妙药;

首先是脸上的痤疮。大家发现没有,现在长痤疮的病人,比以前多了,如果是一两个,那倒无所谓,可不少人满脸都是,坑坑洼洼,极不舒适,还影响美观,而且经常痒痛,挤出脓水后又结疤,满面疮痍,惨不忍睹。

本来痤疮不是什么病,但却搞出病来。我们在跟师期间,发现老师擅长治疗的病种中就有痤疮,一般的痤疮,一般 7~15 天,就能基本消退。

我们在抄方过程中,刚开始不懂,发现老师治疗顽固性的痤疮,总会加上乳香、没药,即使病人反映这汤药太难喝了,但老师仍然用这两味药。

我们不解其故,问,何以用此二药?老师笑笑说,诸痛痒疮,皆属于心。我们恍然大悟,原来加不加这两味药疗效大不相同。

你想想,痤疮是长在脸上的,脸归哪脏所管呢?归心啊!心其华在面!脸上的气色神韵直接反映心脉通畅与否。脸部是心脏的窗口,借助望脸可以判断心脏的功能,这就是中医司外揣内的理论依据。

所以脸上瘀斑瘀点多的,一方面是心脏功能减退,导致血脉不通,不通则堵塞;另一方面血脉浑浊,这些浊阴之气全都反映在脸上。所以强心通脉降浊乃中医美容的依据、用药心法。

为什么老师说诸痛痒疮,皆属于心呢?这脸上长的痤疮是不是疮啊?它会不会痛啊?有时它会不会痒啊?如果不痛不痒,你就不会去搔它挤它,搞得满面血肉模糊。

所以从痤疮的性质来看,如果忽略了治心,那是行不通的。没有心脉通畅,没有心脉强大,脸上的瘀浊堆积在那里,怎么能涤荡搬运走呢?再回头来看,很多人挤痤疮后,局部皮肤溃烂肿胀,甚至留下痤斑,影响美观。

老师选用乳香、没药还有第三方面的考虑,就是后期的消肿生肌。你想想,腰背、屁股长的大疮可以用乳香、没药,为何这个脸部长的痤疮小疮不可以用呢?

大疮都可以靠气通血活,促进局部修复,消除肿胀,促进肌肉修复,更何况是小疮小斑,所以乳香、没药消肿生肌的作用是一般药物难以取代的。

痤疮表面上看就是一团垃圾,一堆瘀肿,实际上是气血凝滞的产物,身体的

垃圾败浊,不能够被新鲜的气血取代。这时用乳香、没药是直接加强心主血脉的

功能,使血脉通畅,其华在面。一方面把新鲜气血供应到面部去,一方面把局部的瘀浊疏散排出,这叫推陈出新,所以通过生肌长肉,把正常的气血送到面部去,就能够消肿去疮,取代瘀浊败毒。

活用仙方活命饮;

有个案例供大家品读一下。一个十八九岁的中学生,满脸都是痤疮,旧的痤疮已经结疤,新的又爆出来,看起来像满天星一样。已经有两三年了,吃了很多泻火解毒的药,都没什么效果。这种顽固的痤疮该怎么办呢?

一句话,把小痤疮当成大痈疮来治,中医要有这种纵横捭阖、逍遥出入于医理、疾病之间的思维,你要把顽固的痤疮当成疮疡来治。

老师问我们,疡门开首第一方是什么?我们马上反应过来,是仙方活命饮。

没错,这仙方活命饮一用上,病人吃了七剂,新的痤疮不再发了,就像退潮一样,旧的痤斑原本晦暗的也变淡了。这就是气血对流、推陈出新的中医思路,及时把他的痤疮截断扭转过来。

为什么他以前吃了那么多清热解毒的药都解不了这些疮毒呢?因为即使一个小小的痤疮,也不能只看到表面的毒,而用对抗疗法,你要看到实质的气血瘀堵,用因势利导,使浊阴出下窍、气通血活的顺势疗法。

这就是为何仙方活命饮跟一般的清热败毒药不同,因为它有活血化瘀的思路在里面,而乳香、没药就是代表。

病人长期饮食寒凉,导致血脉收缩,堵塞难通,所以痤疮才会肆无忌惮地长,一旦气通血活,身体自会把这些垃圾搬运走。

所以治痤疮不能只看表面疮毒,要看身体气血升降出入,脏腑推陈出新。

之后,交代病人少喝凉饮,少吃烧烤,少熬夜,痤疮也就不再长了。

大肠点头没有

现在为什么很多人治痤疮治得反反复复,一方面是医生普遍倾向于用清热解毒药,看不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这个层面,不用活血化瘀、消肿生肌之品。

另一方面是长痤疮的年轻人缺乏健康的正知正见,打完球后就饮冰冻可乐,熬夜就泡方便面,吃炸鸡腿。如果一两次,身体还能帮你把这些垃圾败浊扫出去,你如果反复地这样折腾身体,导致咽喉肿痛,脸上长疮,自己还以为上火,拼命服凉茶,损伤身体阳气,壅滞身体血脉,因为血脉遇寒则凝,得温则行。

长期服凉茶的人,血脉会收缩变窄。另外阳气最怕阴寒,所以天寒地冻,万物难以生发。经常吃生冷之物的人,痤疮就顽固地钉在那里,像铁钉那样,古代形象地称之为疔疮。这都是阳主气化、阳主动的功能被冰寒所伏,气血动不了,当然痤疮瘢痕也牢固不消。

所以大的治疗思路是强大心阳,通畅脉道,降下浊阴。强大心阳要多运动,少待在空调房里;通畅脉道,要少熬夜,少吃生冷;降下败浊,最好是清淡饮食,如果经常吃各类煎炸烧烤,令大便艰涩难出,那你最好换一种饮食方式。

常有病人问我们,什么饮食最有营养?我们跟他说,你这问题都没问到位。身体服用后通畅没有瘀滞的饮食最好。有营养的,身体未必需要,甚至会成为负担。你要问什么食品身体最需要,就问你的大肠,大肠不点头都不健康。

如果进来后,排出很顺畅,而且不会那么黏滞,酸腐臭浊,消化不良,那么这种食物才是你身体最需要的。大家用这个标准去测量一下,原来最健康的饮食结构就是少荤多素,清淡为本。

即使一个小小的痤疮,要提高疗效,也要双管齐下,一方面医生要提高用药的领悟水平,另一方面病人要提高养生的正知正见。两方面一提高,那么寻常的痤疮也就那回事。

心腹疼痛效方;

从头下来就是人体的躯干,躯干分为上面的心胸部和中间的胃脘,还有下面的腹肠。不管是躯干上中下何处有瘀塞,但见实证壅堵,皆可用乳香、没药。

不管是心血脉瘀滞,还是消化系统气滞,抑或是生殖系统堵塞,但见不通则痛者,乳香、没药皆能治之。

张锡纯解释活络效灵丹时说,乳香、没药搭配,再加丹参、当归,名曰活络效灵丹,通补兼施,行气活血,治疗气血凝滞,癥瘕积聚,心腹疼痛,手脚不利,内外疮痈一切脏腑积聚,经络瘀血不去。

大家从张锡纯这段描述中就可以体会到他对通补之法的高度认同,就知道他为何推崇用乳香、没药治疗一切心腹胁肋肢体关节痛。

张锡纯在乳香、没药解中讲到,此二药并用,乃宣通脏腑、流窜经络之要药。

我们来看它是如何宣通脏腑、流窜经络的?首先,我们来看最常见的心腹疼痛,张锡纯运用活络效灵丹活人无数。

一妇人,年三十,心腹痛,剧烈难忍,多次服药不效,病势危急,她的家人连夜跑到张锡纯家,请求书方急救。刚好张锡纯外出,只有他长子在家中。其长子知道张锡纯常以活络效灵丹治愈心腹疼痛,不计其数,便开此方予病人家属。结果病人只吃了一剂,心腹痛顿除,恢复正常,能下床活动。

张锡纯感叹此方打通经脉,流畅气血,效果灵验,故称此方为活络效灵丹。此方仅四味药,有当归、丹参补其血,乳香、没药攻其瘀,这样虚者得补,瘀者得通,所以病痛得愈,效果灵验。对于这种无形的气机壅塞疼痛剧烈,此汤方有效,如果有形的包块结聚呢,是不是也有效果?一样有效,只是用药轻重、时间长短问题。

气血对流硬块消

有个年轻人,三十多岁,肚脐周围长了个包块,刚开始时很小很软,后来渐渐往上长,十日后竟然形成了长到心口胃部的硬结。他问张锡纯怎么办?

张锡纯问他得病之前可曾有过不寻常的举动?病人想了下说,之前某天早晨,天气大冷,他冒寒赶路,身体觉得不舒服。

张锡纯一边把脉,一边寻思,像这种病症,古书上记载比较少,表面症状和脉象结合,大概是受寒后经脉收引,气血凝滞,堵塞不通。于是从大处着手,从 气血立论,直接给他用当归、丹参、乳香、没药各五钱,这就是活络效灵丹。取它流通气血、开通经脉、融化瘀滞之力。

病人连服十剂,从脐下到心口胃部的硬结完全消失。从此张锡纯感叹此方灵验,并用此方治疗内外常用,心腹疼痛,脏腑积聚,大都有奇效。

因此对此方非常看重。张锡纯说,活络效灵丹治疗心腹疼痛,无论因凉、因热、因气郁、因血瘀都有效果,因为不管寒主收引,瘀热不散,最后无非是气血不对流,不通则痛。所以智者察同,愚者察异。

张锡纯从经脉、气血入手,以通补的思想立论,以一法统治之。

通降腹肠冷积去;

又有一个少年,晚上饿醒了,就在厨房里找了一个凉冷的大饼,吃了一块后就去睡觉,第二天醒来,腹部痛不可忍,辗转反侧。

医生认为受了凉,用了些温药,想不到疼痛更重。又看了一位医生,认为是积滞,用了通下药,虽然稍微减轻,但晚上仍然隐隐作痛。

病人找到张锡纯,张锡纯一把其脉象,双尺部洪实有力,又问清楚他得病、

治疗的来龙去脉。马上理顺了思路,原来病人下焦有瘀热,饥饿欲食,但病人又吃了凉冷之物,难以消化,这样下焦的瘀热更散不开,食物的凉冷积滞更化不了。

这时脉道收引堵塞,所以显得尺部沉取洪实有力,这时纯用温法,容易加重堵塞;纯用凉下之法,经脉也会受寒而不通,加重疼痛。

所以张锡纯用通降之法,一边以活络效灵丹温通脉络,使凉气得散,再加上龙胆草、川楝子各四钱,直达下焦少腹,使郁结得以疏泄,瘀热得以平降。

结果反复换医生治不好的数日疼痛,张锡纯就用一剂汤药治好了,不再反复。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,用药要懂得加减,不要只懂得执死方,而不知道灵活变化。古人立方,是用这法度来昭示一种灵活变通的道理。

你看张锡纯用活络效灵丹来温通堵塞,用龙胆草、川楝子降泄浊热。这样受凉拘急的脉络得以舒展,局部堵塞的结热得以降泄,所以一剂而愈。

像这样的医案,大家看后,无不觉得抚掌称快,大能启发人思维。张锡纯说乳香、没药,不单流通经络之气血,但凡脏腑中有气血凝滞,二药皆可流通之。

医者但知其入经络,用之消疮疡,而不知用之调脏腑、气血,去一切瘀滞疼痛,这样就小看了乳香、没药。

冰冻肩与活血松绑;

张锡纯堪称是极善用乳香、没药者,不单脏腑诸堵塞疼痛善用之,就连四肢疼痛他也用活络效灵丹加减变化,无不应手取效。难怪他深有体会地说,我临证多年体验,手脚痹痛属于元气强盛者比较少,所以凡遇到腿疼臂疼,历久调治不愈者,补其元气以流通之,数载沉疴亦可随手奏效也。

那么张锡纯是如何补其元气,如何以流通之的呢?原来他跟我们以前讲三棱、莪术一样,他是用人参、黄芪、当归、知母之类的药,大补气血津液;用三棱、莪术、乳香、没药,打开一切瘀滞,流通血脉,这样一补一通,理法井然。

所以临证时要诊断元气亏虚多少,脉道堵塞程度如何,而对这两组药阵有所偏重而使用之。

从头讲到躯干心腹,我们接下来讲第三方面,四肢。

人体的血脉无处不到,不管哪方面的堵塞疼痛,在你看来是不同的病痛部位,但在中医看来,是共同的气血瘀滞,不能通畅。所以都可以用行气活血、通络止痛的思路。

比如治疗肩周炎,中医不看炎症,看的是肩部的气血状态。

当你睡觉时肩部露在外面,特别是冬天,受风寒外袭束缚,局部就像被绳索捆绑住一样,不通则痛。中医称为冰冻肩,乃气血不足,风寒外束,局部瘀塞所致。所以通开瘀塞,补充气血,加以外散风寒,是治疗一般肢节肩周痹痛的大法。

有个妇人,五十来岁,因睡觉时肩部受寒,第二天醒来,肩部痹痛,手都抬不起来,不能干活。问大夫该怎么办?

大夫一把她脉象,既有浮紧存在,也有涩滞郁结。于是想起程钟龄《医学心悟》里的蠲痹汤,里面就有乳香,按照原方给她开了三剂。他吃完第一剂,疼痛就减半,肩部活动不再受限,三剂吃完就恢复正常。

所以蠲痹汤善治疗急性风寒湿痹阻肢体的关节疼痛。特别是这种肢节疼痛受寒冷就加重,用热水袋敷敷,得温则减的,用这种通补气血、发散风寒湿的思路,往往一剂知二剂愈。

蠲痹汤的组成结构就是按照我们所说的这个思路来设计处方的。里头用乳香、木香、当归、川芎行气活血,用羌活、独活、秦椒、海风藤这些风药把风寒湿赶出体表,再用桑枝、桂枝、甘草来引药至肩臂上肢。

整个汤方的设计非常合理,就是专门把气血引至肩臂上肢,把风寒湿驱赶出去。这样局部脉道通畅,寒湿得驱,整个人就像松了绑一样,肩部活动利索了,疼痛也消失了。

所以我们总结乳香这味药,从头到脚,内而脏腑、经脉,外而肌表、肢节,凡经脉所过之处,因为壅塞引起的疼痛都可以用它辛香发散、行气活血之力,把血阻通开,气滞化散,则痛消肿除,身心舒服。

好,大家通过学习乳香,要学会用理顺经脉的大法去治疗疼痛诸症,要学会从头到脚去活学活用,要学会加减变化,用不同引药,引导乳香去治疗不同部位的病痛。比如膝部痛要用牛膝引,肩部痛要用桂枝、桑枝,少腹部瘀滞要用龙胆草、川楝子,痛经要加桃仁、五灵脂,痤疮溃破后久不愈合,要加黄芪、知母。这些灵活的加减,大家可以先接触,等以后讲汤方时,我们再跟大家详细介绍。

好,乳香这味药我们就讲到这里。

第三十一章课余问答

身体就是装阴阳的一个大桶

问:阴阳之要,阳密乃固。是否和老师说的是一个意思?

答: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!这是我们前面提到的,也是《黄帝内经》关于阴阳关系的高度总结。

祝味菊老先生说,阴不可盛,以平为度;阳不患多,其要在密。

养生就是养阴阳,阴要如何平,阳要如何密?身体的阴性物质要能够不断气化,所以养身宜动;而阳气却要不断地固密潜藏,所以养心宜静。

有位高寿老人,九十多岁了,眼不花耳不聋,大家问他延年养寿之术?老人笑笑说,动静结合。

又问,大家都懂得动静结合,怎么不能像老先生这样精神饱满呢?老人又笑笑说,养身宜动,养心宜静。

现在很多人与此相反了,安逸的身体加上每天动荡不安的心理,完全跟动静结合的养生大道相背离。心动荡得越厉害,阳气就耗散得越厉害。身体闲得越厉害,不去运动,身体的阴性物质就囤积得越厉害。

真正的动静结合,就是阴阳结合。要靠动作去炼化阴性物质,要靠静心定心去固守阳气。

有人问一智者,你每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,为什么身体不但不累,反而这么健康?智者笑着说,终日俗务纠缠,终日逍遥法外。

这是说每天外在事务虽然多,但都被智者拿来炼化身体,而智者的心却没有烦恼,不消耗阳气。这样一方面不断地炼化阴性物质,一方面又很少去消耗阳气,身体就越来越好。

很多病人问,医生,为什么我按照你说的去运动锻炼,效果不太明显?

医生跟他说,你身体在动的时候,心要忘我。不然你锻炼得了十分阳气,你的心通过纠结消耗掉十二分,入不敷出,身体怎么可能好呢?就像你拿一个漏桶去装水,永远装不满。故《黄帝内经》说,阴阳之要,阳密乃固。

你的桶得固密,最后才能够把阳气留住啊!而身体就是装阴阳的一个大桶!

肾气丸与灯;

问:肾气丸里干地黄是否可以用熟地黄替换,桂枝是否可以用肉桂替换?

答:桂枝从心往五脏六腑照阳光,同时碰到经脉有堵塞,手足有痹痛的,它可以破除开来。肉桂能够启发肾阳命门之火,而温煦周身。干地黄偏于滋阴清热,熟地黄滋阴补血。

用肾气丸时,有时用桂枝,有时用肉桂,要因人而异。但总的需要把握住一个原则,肾气丸是一边用桂、附点灯火,用地黄、山药、山茱萸添灯油,再用茯苓、泽泻、牡丹皮挑灯垢。

这个汤方之所以千年以来都很有生命力,因为这汤方本身就符合人体推陈出新之道。人体就像一盏灯,油要添足,火要燃亮,同时垢积要时刻挑除。

我们把添灯油称之为养其真,把点灯火称之为顺其性,把挑灯垢称之为降其浊。这肾气丸不仅调肾之阴阳,五脏六腑之阴阳皆可调之。

国医大师的养生粥;

问:中央电视台《中华医药》介绍的朱良春老中医的养生粥怎么样?

答:我们先来看看朱老他的养生粥。国医大师朱良春,从 30 岁开始到现在一直保持着一个雷打不动的养生习惯——每天喝一碗自制的养生粥。一开始是他妈妈给他熬粥,后来他老伴给他熬,现在他女儿给他熬。他以 90 多岁的高龄仍在出诊看病,每天精神矍铄,满面红光,从不知疲惫,得益于每天的这碗养生粥。那么这种神奇的养生粥到底是什么做的呢?来给大家介绍一下。

绿豆 50 克,白扁豆 50 克,莲子 50 克,薏苡仁 50 克,大枣 30 克,枸杞子10 克。以上原料加入特制的药水熬成粥即可,但是枸杞子一定要最后粥快熬好前再放,以免药性丢失。这种特制药水就是黄芪水。用250克黄芪加入适量的水小火煮 15 分钟,将水滗出,再加入适量的水,再煮 15 分钟,将水滗出。用两次的黄芪药水熬粥即可。

上面是百度上关于朱老养生粥的介绍。粥是好粥,配伍也是好配伍,也容易做。大家除了懂得这个粥的配伍外,更要懂得背后的粥道。

这个粥方主要从两大方向来调理。一个是通过黄芪、枸杞子、大枣、莲子来养五脏之真。另一方面通过绿豆、白扁豆、薏苡仁来利小便降六腑之浊。五脏之真得

养,五脏之浊得降,身体就源源不断有精力,也不会感到有堵塞瘀滞。

当病人体虚、真元不足时,养其真的药物就可多加些。当病人湿热浊阴太多时,降六腑之浊的药物就可以多放些,所以可以因人而异,因病而异,因身体需要而搭配。我们要通过老先生的粥方,学到背后灵活的配粥之法。

但最好的粥,应该是最简单、最淡泊的。大家喝粥,到最后要喝到恬淡虚无,喝到没有味的粥那才是真味道。能够在最平常的淡饭里尝出喜乐来,你的身体才最受用。

药粥是帮助你身体修复,等你身体真正平衡后,单纯靠番薯稀粥,你都可以吃得红光满面,思维敏捷。

商业大亨李嘉诚,他就养成了吃这最简单的番薯稀粥的习惯,八十多岁了,还管理着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。

大道至简,真味本是淡,淡味方真长。平平淡淡才是真!

大家要知道,淡才是粥道,你如果喝粥不能喝到淡泊心性,那说明还没有与粥道相应。

一切的药粥都是暂时辅助你修复身体,到最后你不会执着于任何药粥,有什么粥喝什么粥,白米稀饭,拌点咸菜,都能喝出健康来。

慢行强过站;

问:每天只能学一会,感觉进度慢。

答:在学习中医的道路上,长久的坚持更胜于刚开始勇猛的三把火,中医学习或者养生拼的是耐性、持久力。有人说学医要拼命、要勇猛,其实这只是一方面,最重要的不是发勇猛心,而是要发持久心、长远心。

就像我们广东人煲汤一样,武火只能把水烧开,文火、慢火才能煲靓汤。

很多立下宏图大志学医的人,学了没几年反而放弃了,相反那些不紧不慢、每天坚持学一点的中医爱好者,十年以后,水平不可思议啊!

学医是学一辈子,也是受用一辈子,保健养生不是生病时才需要,每时每刻都需要。不是说你毕业了,就停止学习,活到老学到老,毕业只是刚刚踏进学习之门,不是终点,而是学习的起点。

就像跑马拉松,刚开始跑得最快的,未必能坚持到最后。那些能够最后跑出

好成绩的,一定是用不紧不慢、文火慢火的节奏来跑完全程的。

你如果能够把这种心态融入工作、生活中去,那么你时时、处处都在为身体充电,都在养生。

为什么我们中医普及学堂,既没有假期,也没有工作日呢?因为我们把每天讲一两味药、写一两篇文章当成生活,没有一点工作的压力,这样反而能把中医事业越做越好。

大家学习中医,就要想到在跑马拉松,只要坚持下来,即使用脚走路,你也可以走到目的地,而成功往往属于这类人。

慢行强过站!这是我们每天讲课、临床和学习的座右铭。

希望大家来中医普及学堂,都要有这种不停断、慢慢行走的心态,只要不停下来,方向又正确,日日进步,日日在靠近医道,那是毋庸置疑的。

湿疹的调理;

问:孩子湿疹有什么调理的好办法吗?

答:湿疹是嘴巴吃进来的,要靠皮肤和膀胱、肠道发出去。

我们明白了疾病的来源,就知道怎么防病从口入。小孩子饱食过度,伤了脾,脾主湿,脾虚便会生湿。所以小孩的喂养要遵循七分饱的原则。

脾胃正常,湿浊就不会胀满溢到皮肤外面来。水满则溢,湿满则泛,这都是不二的道理。

同时我们知道疾病的去路,就知道怎么治。知道从膀胱、肠道走,所以当地的一些小孩子湿疹,弄些金银花,带藤的,加上一些花椒树的树枝,带叶的,熬盆水洗洗,当天洗当天晚上就舒服,洗一两次湿疹就退了。

城市的家长,不容易搞到这些草药,就买些藿香正气水,兑些热水,给孩子

擦皮肤或泡脚也管用。至于开汤方调理,是以健脾除湿为主。

前天有一个小孩子,六个多月,也是长湿疹。现在春夏之交,湿疹非常多。小孩子吃不了中药怎么办?我们就叫家长把参苓白术散配成汤药,煎了洗脚、泡脚,因为皮肤也会吸收。泡后不但湿疹退,胃口也开了。但要注意胃口开了,不要把孩子的胃塞得满满的,最后吃出病来。

真正中医治病,不怕疾病难治,而是怕疾病又回来。现在很多家长都犯了这个错,让孩子吃得顿顿饱,吃到吐奶,吃到打饱嗝才放手。

殊不知,孩子长大后的脾胃病,就是源于小的时候埋下的种子。你遂了孩子

暴饮暴食的欲望,孩子不懂得节制饮食、节制欲望,将来的疾病更多。

所以我们说,宁可十日不饱,不可一日吃撑。饱食是在制造疾病。

孙思邈说,饱食一顿,损三日寿命。此言不虚,以后我们会跟大家再讲真正的饮食之道。饮食之道并不在于你吃了什么好吃的,而是你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吃。

慢性咽炎用什么药;

问:慢性咽炎用什么药?

答:疾病的名字是表象,疾病是怎么来的是实质。

三个人的慢性咽炎,三个人有不同的过去。甲爱抽烟喝酒,饮食肥甘厚腻,属于湿热熏蒸,要治其湿热,用甘露消毒丹。

乙经常熬夜看书、上网,导致阴虚火旺,烁伤咽喉,用知柏地黄丸。

丙是个妇人,爱生闷气,一生闷气,咽喉就不利。此是气上得,用半夏厚朴汤合逍遥散,顺气降气,咽炎自利。

所以我们治疗咽喉炎也是同病异治。中医的精髓不在于病名,而在于病是怎么形成的,见病知源治根才是最重要的。

咽炎起于熬夜、上网者,要少熬夜、少上网。起于生气郁闷者,要畅怀,少计较。起于烟酒应酬者,要饮食有节,少肥甘厚腻。

这样标本并行,治其标又愈其本,治万人,无一损。大家要知道,中医始终是以人为本,以病为标。医生帮你解除病之标,是暂时的,你去修身养性,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,解除病之本,是长久的。

附睾硬结怎么办

问:我有附睾炎,附睾已经形成硬结,精子质量低。我知道根本在于我的身体虚弱,但我想把我的附睾硬结治好,该怎么办?

答:一个大学生,大学期间养成了手淫的习惯。两年多就把身体糟蹋得不轻。他后来既有附睾炎,也有鞘膜积液,说白了就是一摊水积在腹股沟周围,连带生殖器也经常胀满难受,特别是一熬夜,一旦稍微疲劳点,就加重,休息好了,不手淫了,就慢慢地减轻了。从此他不敢再手淫了。后来凭借黄芪、当归尾、海藻、昆布、橘核、小茴香这些补气疏泄的药,把身体的积滞包块消除。

你想想,如果还继续手淫,身体疲劳没劲,上楼梯都喘气,爬不动,你的气血当然也走不动了,你的气血走不动,你的精子能走得动、质量能高吗?精子走不动,质量不高,累积成败精死血堵在那里,成为积块包块。

所以前提是你自己精气神要充足,自己要多运动、多活动,小的方面服从大的方面,小的精子、生殖器,服从大的身体。

中医的整体观告诉你,要用整体的运动、活动来带动局部的邪气、瘀积。

疾病就像墙旮旯里的一团臭气,你把窗户打开,令空气对流,邪气、瘀积消失了,臭气也就没有了。

大家不要怕疾病,疾病是来给你提醒,提醒你不要对身体太过放纵,就像你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超速了,电子狗就会提醒,你已超速,请慢速行驶。

你的附睾炎等生殖系统的疾患,就是疾病发出的声音,跟你说,你已放纵自己太过,摧残精血太厉害,要少手淫,少看不健康图书、视频。

只要精气神少漏或不漏,身体的积块就会被慢慢消除。记住,真正消化顽痰积块的不是海藻、白芥子,也不是黄芪、当归,而是你的精气神。

没精气神,百病丛生,精气神充足,万邪顿息。

我们常跟病人说,轻身重欲者不治。你如果轻视自己的身体,放纵自己的欲望,这样的病人我们不会放手去治。因为这不是药物能治好的。如果颠倒过来,轻视欲望,重视身心健康,轻欲重身,那么身体的恢复就快。

慢性炎症长期不愈,不是因为消炎药不行,而是因为你体虚不运药。

一个人过度疲劳、亏虚的时候,连脾气都发不出来,这是因为肝的疏泄功能大为减退。而消除身体的积块包块,凭的就是肝主疏泄。而肝主疏泄功能的发挥需要强大的精气神作后盾,所以将军出马,背后一定是粮草充足。故药物去疏泄理顺身体气机,背后一定是你有充足的休息、充足的精气神。

现在之所以医生难做,难在医患不能很好地配合。如果医患很好地配合,天下真的很难有难治的病。

如何治皮肤病;

问:我每年春秋季时手就脱皮,严重时还裂口子,见泥水后更严重(农忙时要浇地),请问用何中药?

答:要学如何治皮肤病,我们先要理解中医里五脏与五体的关系。

五脏是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,对应春、夏、长夏、秋、冬。五体是筋、脉、肉、皮、骨,也对应春、夏、长夏、秋、冬。

中医认为五脏相关,五体相连。治脾就是在治整体,皮肤病是脏腑整体失调的表现。之所以难治,不是皮肤病难治,而是脏腑失调难调。

春秋季皮肤病发作厉害,这要从冬和长夏两个季节来治疗,为什么?

这就要看五脏的相生了。冬天封藏得好,春天身体就好。长夏脾胃保护得好,秋天就少犯病。

大家可以把人看成是一棵植物,皮肤就是叶子,肌肉就是树干,骨头就是树根。对于皮肤而言,治本要治脾胃,治根要治肾。

就像你看到树叶发黄了,一个是枝干受伤,营养供不上来,另一个是树根汲取土壤养分不够,所以要治根。

中医认为脾胃能生肺,即土生金。脾胃主肌肉,肺主皮毛,所以肌肉能够生长皮毛。俗话说,皮之不存,毛将安附?肉之不存,皮将安附?

有一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,拇指老容易脱皮。我们把她脉濡缓偏细,知道她是思虑过度,暗耗精血,气血连内脏都不够用,很难溢出来供养皮毛。皮毛得不到滋润,皮肤就气色不好,容易脱发,手上也脱皮。她用了好几种护肤霜和治皮肤病的药,效果都不理想。

我们跟她说,树叶有问题,要从土壤中去调,施肥不能施到叶子上。于是给她用归脾汤,重用白术 50 克。因为白术能够疗死肌。

大家要注意这一点,你想要让肌肉长得快一点,就要把病人脾胃调好。而调脾胃最好的药物是白术,白术为补脾圣药,重用白术,加强脾主肌肉作用,肌肉强大,土壤肥沃,长在土壤里的皮毛庄稼自然就润泽固密。

她吃了几次汤药后,手就不脱皮了。

大家只看到用归脾汤来治崩漏或者脾虚体倦,很少有听过用归脾汤来治脱皮症的。而你能够从脾主肌肉、肌肉能生皮肤这个医理来看时,就会用这汤方来治疗思虑过度、劳伤心脾导致皮肤湿痒、脱落的疾病了。

当然,大家还要注意寡思虑才是健脾妙方,药物是帮你一时,把失去的阴血补回来。你只有改善生活方式、思维方式,少操心那些无足轻重的鸡毛蒜皮的事,精血不内耗得那么厉害,自然到手脚来,长皮毛,润肌肤。

这就是我们谈到为什么秋天发的皮肤病,要从长夏脾胃土壤来调。

还有一种春天发的皮肤病,是因为冬天肾没有封藏好,没有足够的精血留到春天来给肝疏泄升发。

中医认为一天分四季,晚上是秋冬,白天是春夏,你如果晚上经常熬夜,精血没有封藏好,久而久之,身体就会呈耗散状态,耗散厉害了,不单脾胃容易“脱落”,毛发也一样,甚至年纪还不大,牙齿却容易松动疼痛,呈脱落之象。

究其原因是往内往里封藏的力量受到了摧残,所以我们建议病人切勿熬夜。

熬夜是在摧残自己肾的封藏能力。你肾都封藏不好,不要说是皮肤病难治,各种疾病都难调。

中医认为金生水,熬夜的人,肺主皮毛功能减退是往外面耗散,同时肾精在暗耗,结果子盗母气,肾虚了就拼命要向皮肤要气血。本来皮肤从脾胃里来的气血都不够用,又要被肾大量地夺过去,这样越熬夜,肾越虚,皮肤气色就越差。这类皮肤病,我们一般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变化治疗,同时一定要配合早睡,早睡是补肾第一方。

大家从这里要学到如何用中医基础理论来分析脏腑、分析疾病。这样就可以指导治疗、指导养生。当病人出现一种疾病时,你就知道大概哪几个环节出现问题,一旦确定了,治疗起来就不再是那么疑难。

病之所以疑难,不是因为病难治,而是没有把这里头的医理理顺。

见病知源很重要

问:最近检查出一些疾病:脂肪肝,附睾炎,精索静脉曲张,还有腰椎间盘突出。今年只有 32岁。希望开一良方。

答:具体的处方一定要找当地中医看,但可以给大家提供点建议。

这里问一下大家,脂肪肝是治脂肪还是治肝?附睾炎是治炎症,还是治附睾?精索静脉曲张,是治曲张,还是治静脉?腰椎间盘突出,是治片子上突出的垢积,还是治腰肾?

中医要从纷繁复杂的病理现象里抓到脏腑的根本。从哪里出来的疾病,就要治哪里。这就是为何脂肪肝不治脂肪,要治肝主疏泄的功能。附睾炎不治表面的炎症,要治附睾周围那团瘀滞的气血。精索静脉曲张不治局部的曲张,要治疗整体心主血脉的功能。腰椎间盘突出,或者膝关节周围长骨刺,不是去刮掉骨刺,削平突出,而是要去加强肾主气化、肝主藏血的功能。

肝血足,则筋骨柔软,就像树木得水,枝条不枯。肾主气化功能强,则一切阴性物质很难在体内囤积。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阳气所到之处断无生病之理。当腰肾阳主气化功能减退时,阴成形的病理产物就越来越多。当墙角照不到太阳时,发霉、长青苔的现象就越来越厉害。

病情虽然复杂,病名虽然多样,在中医看来不外乎就是五脏失调,经脉瘀滞。所以协调五脏、理顺经脉是治病的大思路,也是治疑难杂病的大出路。

等以后碰到具体疾病时,我们再跟大家讲如何治脂肪肝、腰椎间盘突出。因为具体治病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,大原则就如我们上面所讲的。

中医看病看的是五脏,中医调病调的也是五脏。你一定要养成见病知源的习惯,见病知源很重要!

饮食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

问:饮食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,如何实行这三点?

答:这十二个字是《黄帝内经》精华中的精华,你只有想落实到行动中去才会问,这个问题问得好。

饮食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,这是从大原则上为你的身体健康运行保驾护航。等我们讲《黄帝内经》时,再深入挖掘这里头的深奥平常之理。

像饮食有节,大家要去思考,饮食包括什么?包括饮水和食饭啊。每天什么时候饮水最好?用哪种方式饮最妙?吃饭为什么说一日三餐,一生平安?为什么说要规律饮食,乱了规律吃饭,得不偿失。像很多人缺了早餐用夜宵来补,这样结石和糖尿病很快就吃出来了。

还有饮食有节,节的是什么?节制的是饭量,饭到七分饱最好。

上个月有个十多年的老胃病患者,老好不了,就是因为十多年来都饮食不节,即使生病期间,饮食都没有规律过。

我们就把三餐规律、吃饭七分饱的道理跟他讲明。他回去照做,正确的理论,加上有效的执行,很快胃病就好了七八成。他因此带来一大批病人,都是老胃病患者。

我们跟他们上了一堂课,说,胃病是你们吃出来的,不是胃病难治,而是你们缺乏健康的正知正见,脾胃就像小孩子一样,你如果放纵欲望,让它吃撑吃饱,那就容易吃出病来。

饮食是为健康而设,你如果不加节制,吃饭不是在养命,而是在养病。

所以从《黄帝内经》“饮食有节”这四个字里,你就能够领悟出治胃病的大根大本。天下没有难治的胃病,只有难调的饮食生活规律。疾病的难愈不在于病程的长久,而在于你有没有闻过则改,随后起修。你如果听到不足,了解了自己哪里做得不对,马上修正过来,那你的身体就康复得快。

至于起居有常,也非常重要。因为人体最大的阴阳就在白天和黑夜,看你白天干什么,就知道你阳气怎么样;看你黑夜做什么,就知道你阴血如何。

白天要动作以养阳,所以每天我们再忙,都会有一两个小时活动,晒太阳,让身体出出汗,浑身上下都很通透,阳气就能敷布到全身各个地方去。脏腑周围没有地方成为缺氧、缺气、缺血的死角,自然就不会生病。

晚上夜卧以养阴!养阴血最好的不是六味地黄丸、四物汤。虽然说男用六味补精,女用四物养血。寻常草木给你的补益,怎么比得上天地规律对你的灌输补助呢?晚上你顺着天地黑暗进入封藏睡眠状态,不熬夜,少看电视,少上网,少应酬,那么你精血就恢复得快。

你去看大自然造物,都是在晚上。下午你去看禾苗才那么一点,第二天天早上再去看,才一个晚上,就长高了很多,为什么?因为晚上是造血、造精的最好时机。你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,药物是鞭长莫及,补不到位的。没有药物能够取代你晚上沉睡带来的气血充沛。

所以懂养生的人都会把晚上的消耗减到最低。但现在不同,大家把导致最大的消耗的行为方式,如应酬,都放在了晚上,所以身体气血才越来越差。

夜生活是不健康的,中医认为要起居有常,要跟大自然的规律相应,而不是应着你的小圈子,更不是应着夜猫子的夜生活。

所以起居有常这个“常”字很重要,中医是以不变应万变,健康是常规,疾病是异常,你如果能常规生活,疾病自然难生。

《黄帝内经》告诉我们,医生要医治病人,自己首先要回归正常,回归自然,以不病调病人。现在人们之所以多病,是因为生活起居离自然越来越远,偏离正常、偏离常规太厉害。

至于不妄作劳,很好理解,首先大家要去参,什么是劳,有哪些劳?

劳分为劳身、劳心和房劳。这里头都有一个度,小劳身体可以养生,过劳、妄劳就伤身。

古人把治大国比喻成烹小鲜、做小菜,因为火候不到,做不熟,火候太过,就炒焦了。身体也这样,你劳动量不够,气血就不温暖、不畅行;你劳力过度,搞得脱力,大汗淋漓,就把身体给榨干了。

至于劳心,平常往正能量方面想,心念单一,这样反而有益。你如果心中老起妄想,身体就会累,就会垮。

很多妇人病,跟劳心分不开。这些妇人,操心丈夫,操心儿女,操心公公、婆婆,把心血都耗光了。这也看不顺眼,那也看不顺眼,自己的气脉都逆乱了。所以说,心中如果没有杂念地干活劳作,那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啊!你如果带着杂

念得失去干活,那就越干越累,越干越气,身心不同步,反而把身体干伤了。

常言道,统一世界容易,统一身心难。很多领导在外面叱咤风云,统一了事业的整个领域,但真正叫他很好地统一自己的身心,他就没有了这个觉悟。

大家看那些年轻有为的卓越者,他们另外一方面却饱受着病痛的折磨,不是因为他们不聪明,而是他们很少把聪明放在统一身心这里来。向外修得事业,向内修得健康!这内外协调,就像两条腿走路,才迈得开来。

至于房劳手淫,如果过度了,那伤身体真的非常快。精血易散而难成,就像钱财难赚而容易花一样。不是说你没有钱,而是因为你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。所以虽然补益得多,但你消耗得更多,这就是为什么壮阳补肾药不能补肾的根本。节制房劳淫欲,才能从根源上让你的肾精慢慢补回来。

这就是要落实的三点,其实大方面说是三,小的细节可远远不止三。

大家要记住,浅尝辄止地读很多书,不如沉下心来,反复读好一本经典的书。古人说,半部论语治天下。真正会读书的人,半部《黄帝内经》也足以治身体。知识绝不是越多越好,要你能够受用才好。

所以反复地读经典,不如遵照经典里的一两句纲领性的话去执行实修。

《黄帝内经》不仅仅是一部描写中医健康知识的书,它更是一部教人修炼身体的书。

产后风如何调理;

问:我这人爱生气,一生气,气血就弱,很后悔,很痛苦。我得了产后风,病了一年了,但这个病容易复发,很难缠。现在头晕,心慌乏力,怕风怕冷,很难受。

答:产后风该如何治疗呢?跟一般的伤风有什么不同?大家需要把这个病名琢磨透,治法就出来了。产后风是治疗风邪还是治疗产后的体质?

刚开始我们治疗产后风,会用一些风药,如羌活、独活解肌表发汗。发现开

始有用,但随后又容易复发。

古人说,不患风之不去,而患风之复来。产后风更是这样。

很多妇人生完小孩后,月子没有坐好,等于她身体卫表的那重金钟罩破损了,千疮百孔,得不到很好的修复。所以祛风只是治标,真正的修复正气,把体表金钟罩修复护好,才是治根治本。

因为产后的体质就是多虚多郁。产后气血大亏,有些医家就用八珍汤去补益

气血,发现也难治好,为什么?

你只是去补助体虚,没有去驱逐风邪,也难以达到根治的效果。

所以产后风的治疗,一方面要照顾到本虚,气血营卫不足。另一方面要照顾到表实,肌表为风邪所闭郁。这样内补外利,就是治疗产后风的大法。向内补益产后之虚,向外疏利六淫之气。这样标本并行,病痛就可愈。

我们治疗产后风会用到桂枝汤加人参,还可以加一些风药,如荆芥、防风。因为人参、白芍、生姜、大枣、甘草,就像给你的身体补助粮草,补益国库空虚,而桂枝、荆芥、防风、川芎这些风药,能够驱邪达表,像将军一样,把敌人赶出体外边疆。

大家把一个病的理法吃透,思路理顺,用药就很灵活。产后风厉害的体虚日久,你以扶正为主,要多休息,少看电视,少劳身体。

产后风较轻的,体力还行,就干脆一鼓作气,以驱邪的风药为主,把风邪赶出体外。同时要注意,坐卧不当风。

这样既有卫气外护,也有真气内生。就像既有风药达表,又有护养脾胃的药固里。这样表里相兼顾,才是愈病保健之道。

胆结石健康处方;

问:胆结石健康处方。

答:一是平时要规律饮食,不要缺早餐。胆汁的排放非常规律,你规律它才能规律。有些人很喜欢吃零食、吃宵夜,其实这都是在伤肝胆。你不规律了,你周身代谢都不规律。所以懂得吃什么重要,但懂得如何规律地吃更重要。我们是非时不食,就是一天按时吃三餐,平时没有零食、点心、宵夜。

二要喝淡温水,不要喝饮料。淡温水可以帮助你淡渗血脉,各类饮料、牛奶会帮你浓缩体液。现在人的体液普遍都偏黏稠,需要的不是营养,而是清静,只有淡的津液流通才迅速,黏稠的饮料流通起来阻力就大。

现在很多小孩子十来岁就胆囊壁毛糙,甚至还有脂肪肝、胆结石。得病这么早,还不是天天吃蛋糕、瓜子,喝饮料、牛奶弄出来的。偶尔吃吃可以,但你天天吃就不行。现在很多孩子一口渴就拿牛奶当水喝,这样越喝越渴,越喝体液越浓缩,代谢产物、病理产物越难排出。中医不看你往身体里进了多少好东西,而看你的身体能不能快速地把瘀滞排出去。如果一样东西很好吃,很符合你的口腹之欲,但吃进来又很难排出去,告诉你,这是助痰生湿之品,一定要远离啊!

三要吃清淡的,不要吃黏腻难消化的。这是一样的道理。像鸡蛋、糯米、零食,这都是黏腻难化的,我们这个时代要吃容易消化的。现在很多人怕饿,其实饿才是身体健康的表现。你应该不要怕饥饿,要怕饱。黏腻饱胀,百脉闭塞,不要说容易得胆结石,肾结石、息肉包块也都容易得。

四要少谋虑。谋虑伤肝胆。你想想,胆结石,是要治结石还是要治胆?不能只盯着结石。中医看的是胆,胆功能好,结石自然留不住。胆主决断,你如果患得患失,长期情志不遂,郁结在一处,代表你的肝胆经脉堵塞瘀滞,肝胆疏泄功能减退,这样堵塞就会日日加重。

五是多敲打胆经。人体侧面循行的是胆经,多敲打敲打,可以帮助瘀滞疏通。就像一个布满铁垢的管子,你用一般的竹子,很难把垢积刮下来。这时用什么?用锤子,把管子锤几下,震动几下,垢积就纷纷掉下来。所以胆结石的病人,平时对自己的身体要捶打捶打,不要久坐不动。你坐在沙发上不挪窝,你的气血就容易阻滞。

六要少熬夜。这一条是站在正气的角度上提出来的建议,你的结石一定要靠正气足,才能把它推出去。你看,一锅汤熬到最后,黏糊糊的就像沙石状,中医叫作炼液成沙成石。熬夜,在中医看来,就是你把身体当成锅炉来熬炼,所以熬夜容易熬出脂肪肝、胆囊壁毛糙,甚至胆结石,熬到病理产物都变得黏糊糊的,黏在管壁上清理不下来。

大便黏膩如何养生保健

问:平时大便黏腻,需要注意些什么,要如何养生保健?

答:大便的问题,要看大小肠,大小肠要看嘴巴。因为嘴巴是大小肠的开口,整条消化道都开窍于口。大便黏腻,解手很费纸,黏肛门又黏马桶,直接反映身体浊阴多,消化不彻底的食物多。一方面要提高消化能力,另一方面要减少难消化的食物。

如何提高消化能力呢?中医认为脾主运化,现在很多人脾胃不好,不是因为营养不好,而是因为思虑过度。思则气结!

你看那些犯相思病的茶饭不思,大便滞涩,为什么?因为气机就像打了结一样,不把结解开,肠道黏滞不畅之感就难以松开。病人一旦情志舒畅、少思虑后,大肠就解放了,大便就顺畅了。

提高脾运化、消化能力,靠的是少思虑、少伤脾,你不去折腾你的脾,其实你的身体强悍得很。只是现在很多人都是自己把自己的身体折腾坏了。我们建议,食不言,食不视,食不思。

有个善养生的老者,人问其延年之术?他说,吃饭、睡觉。

大家不解,又问道,都是吃饭、睡觉,为什么你养得好,别人就养不好?

老者哈哈大笑,说,别人吃饭时不好好吃饭,千般思索,睡觉时不好好睡觉,万种计较。你说,饭都吃不好,觉都睡不好,身体连最基本的保障都没有,身体能好吗?

现在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就碰到很多健康隐形杀手。

第一个就是吃饭时,大家心思不在饭上,滔滔不绝地谈话,饭都没经过细嚼慢咽这一关就吞下了,你说肠胃消化能好吗?所以我们是食不言的。

第二个就是吃饭时,大家都看着电视,你的神都跑到电视上去了,关注外在,气血不注于五脏六腑去消化食物,这样脏腑缺血,食物怎么消化得好?

第三个就是吃饭时,大家都脑子转个不停,想工作,又想学习,思则气结,你不放松,肠胃怎么能放松进餐,向下排泄呢?所以你肚子里都是搁浅在那里的隔夜粮,排不畅的代谢产物啊!这样怎么不遗臭周身、黏黏腻腻呢?

所以这三方面都可以提高脾胃的运化能力,你无非就是保证吃饭时安安静静,细嚼慢咽。

有位国医大师,一百多岁了,他总结出养生八字诀,即童心、蚁食、龟欲、猴行。

其中蚁食,大家好好去参透,为什么细嚼慢咽的人更容易长寿,你看看,那些长寿的老人,哪个是狼吞虎咽的?他们一定是很细心地吃完每顿饭,不像现在很多人边说话边吃饭,边玩手机边吃饭,边看电视边往嘴里送食物。

这是自己把自己的身体搞分裂了,为什么说饭吃不好,会把人吃出病来,就是这样来的。你吃饭都思绪散乱,心思不在吃饭上,做事能够统一、心安吗?你都不给身体好好消化的条件,身体会好好地给你气血能量用吗?

我们再看第二条,要吃容易消化的东西,哪些东西不容易消化呢?

张仲景在《伤寒论》桂枝汤里就提到饮食六忌,也就是生病之人都要通忌的,即忌生冷、黏滑、肉面、五辛、酒酪、臭恶等物。

大家想想,为什么这些东西难以消化呢?大家看,生冷瓜果凉饮败脾胃,黏

滑的糯米粽子、蛋糕就像胶水一样,黏在肠壁上不容易清除下来。

鱼生痰,肉生火,青菜豆腐保平安。这些鸡鸭鱼肉之品,容易生湿生痰。你的大便黏滞,其实就是湿热、痰浊在大肠的表现。所以不要说肉类要少吃,就算是面类都要少吃。

同时还有五辛,各种辛辣烧烤之物都要回避,这些虽然口感好,能满足人口腹之欲,但脏腑并不欢迎它们,是给欲望吃的,而不是给健康吃的。

大家要分得清欲望的饮食观和健康的饮食观往往是截然相反的。

至于饮酒、喝奶制品,这些都不是每天必须的,偶尔喝喝可以,如果天天以酒为浆,以奶当水,大便不黏腻才怪。

至于什么是臭恶之物,就是那些放坏的食品,现在这些大家都会不吃了,没有人去吃发霉之物。但很多人却吃放了大量防腐剂,表面上看没有发霉的各种加工类食品,实际上不如吃新鲜的好。所以有条件的话,大家在超市里买菜,尽量买新鲜的,不要买保质期长的食品。

身体新陈代谢,它需要的是新鲜的时令季节蔬菜,而不是留得年长月久的加工食品。所以家庭主妇要注意,虽然罐头鱼口感不错,火腿肠也惹人喜欢,包装牛奶更是孩子至爱,偶尔尝尝没问题,可经常吃就会吃出病来。

当你大便黏腻时,记住赶紧回归自然、简单、质朴的生活。因为大便出了问题,湿浊在肠道里,贻害无穷啊!

中医能够在肠道出现不良反应的第一时间就介入养生保健,你如果有这个反应能力,很多疾病就像小草一样,还没来得及长起来,就让你拔掉了。

便秘要分阴阳,脑部的瘀血要看升降

问:我父亲便秘很多年了,大便经常很干燥,有痔疮,有脱肛,两年前动过手术,切去了一段肠,但是现在又复发了。一般是两三天大便一次,每次都会脱肛、出血。几个月前出过一场车祸,现在脑部还有瘀血。求老师开方,最好是药房可以买到的中成药…………

答:这位朋友,很抱歉,这里是学习中医的地方,不是治病的地方,是带大家去理顺中医思路,学习保健养生之术。身体真有病,不能轻易地在网上求方求药。一个壮汉不能隔山打牛,一个医生也不能轻易隔空开方药。因为一些疑难的疾病瞬息万变。虽然有些寻常疾病,一些医生电话里也能开出有效的方子,但难免容易误诊。所以大家要有正知正见,网上多学习,多学点保健养生,少以身试药。

这里跟大家分析一下便秘和车祸后脑部的瘀血。

便秘要分阴阳,脑部的瘀血要看升降。大家看,肠道里为何会干燥,大便为何会艰涩难出,千呼万唤都不出来?你只要有点常规的物理知识,就知道不外乎是两方面的原因,一是缺乏润滑的阴液,二是缺乏一股阳气动力。所以便秘首分阴阳。

肠中积滞搁浅在肠道,如同大船搁浅在江滩。你想让大船动,一是要增水行舟,补养阴液,另外一方面是要加大风力,船才能开动起来。

为何中老年人习惯性便秘多,主要是阴阳两虚。阴虚则肠道失润,阳虚则肠道动力不济。这样你拼命在那里努力大便,拉到肛裂出血、脱肛,大便还是不肯下来。

所以在保健养生上,必须注意,一方面少吃煎炸烧烤,如花生米、油条这些消耗阴液之品,可以多喝稀粥、芝麻糊,甚至豆浆加些生姜。

为什么呢?因为豆浆性滋润,稍微偏点凉,再加点生姜就能够暖胃,帮助降逆,帮助胃肠蠕动,防止寒凉伤胃。既属阴液濡润之品,喝进去又能得到阳火动力的推动,那么大便就容易松通。

至于阳火不足,老年人肠道动力不够,就要注意养阳,保护阳气。你看那些经常久坐在沙发里的人们大便多不顺畅,那些多活动的体力劳动者,反而大便爽快。这是气血状态的问题。

久坐伤脾,伤阳,特别是白天久坐在卧室里,你没有动,肠道自然也不肯动。而你到外面拔拔草,爬爬山,俯仰、吐纳之间,出汗、眺望之际,都是在流通阳气,帮助身体运动。这样你能动,肠道自然也很欢快地蠕动。所以没事不要老坐车、乘电梯,要迈开腿。

上次一个病人,习惯性便秘两年多了,他问为什么?我们看他舌苔白滑,脉沉细,便说,你这便秘越吃水果,越吃凉药,就越坏事。

他说,是啊,你怎么知道?我们跟他说,寒温都写在你的舌、脉上,寒则凝,温则行,这是自然之道。肠道受凉冷,就会蠕动得慢,得到温暖就会排泄得快。

他说,那该怎么办?

我们跟他说,你出入都坐车,不是小车就是公交车,废弃了你的双腿就废弃了你的肠道,你腿不动了,肠道自然也不动了。

中风偏瘫的病人,用药有个诀窍,常常少不了火麻仁。因为他们瘫在床上,腿不动了,大便就很多天都没动静,所以最后很多病人不是死在中风上,而是死在长期腹中不通气上。

所以我们建议病人一定要迈开双腿,每天走三公里,风雨无阻。两腿迈开了,肚子那团死气浊气就容易排泄下来。

这里跟大家讲一个秘诀,就是凡是摸到病人腿部太溪脉无力,甚至摸不到的,不用说了,病人下半身肯定是凉的,都是寒湿,大肠走不动,本来食物一天就可以从上到下走掉的,结果走了三五天都走不完,你说这样的体质能好到哪去。难怪他们的大便越来越难排。

这已经提示大家阳主动的道理,你只要把这三个字参透,那么习惯性便秘、老年人便秘为什么要用巴戟天、肉苁蓉、白术、当归,你就清楚了。

太极动则生阳,静则生阴。你不动你的腿脚,肠道怎么有阳气动力?你不静你的心性,身体就永远阴液不足,为什么?因为中医认为心主火!

很多人不理解,其实中医懂得取象比类是最好学的,只要掌握住窍门,就算从零基础开始学,都可以一直不断地攀登中医高峰。

心主火,说白了,就是把人体看成是一个油灯,其中心脏就是灯芯之火。你如果平时心绪繁多,烦恼重,这也管,那也管,这也操心,那也操心,无形中就把心火调得越来越大,结果就是身体的阴液越来越不够用。

同样两盏灯,为什么一盏灯烧到半夜就烧干了,一盏灯烧到天亮还没灭,为什么?因为第一盏灯把火开到最大,第二盏灯把火开到一半。这样谁活得长寿,谁用得耐久,拼的不是灯油,而是你究竟把灯火开得有多大。

所以古人说,自静其心延寿命,无求于物长精神。你要寿命长,精神好,很简单,就四个字,静心无求。

静心是叫大家一心做事,不要妄动心念,那么你五脏阴液就充足,不会被耗干。并不是叫大家没有追求,而是叫大家在做事时,不要太执着、太计较。一些是非得失,随它去吧,我们但求无愧于心,尽职尽责就是了。

大家看,中医基础理论是不是很管用啊!

原来你想要补阴液,可以通过调小灯火,少消耗煎熬,多安心静卧,不妄动,那你的阴液自然如长流之水,绵绵不绝。

现在很多人只知道在表面上去增液润肠,不知道心与小肠相表里,真正把小

肠津液耗干的是谁?是你念念不绝的妄想啊,是你烦恼纷飞的杂念啊!

你只要减少这些妄想、杂念,那么你的津液自然足够百年之用。不要说是去滋润肠道,就算是活到八九十岁,一样腿脚轻便。

所以说,不是现在疾病多,而是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去养心性,怎么去

使用自己的身体,怎么去把这盏灯火调到最合适,烧得最久。

现在很多人把身体搞到空锅烧水都不知道,还在拼命熬夜打麻将、看电视,

这就是请遍天下名医也无能为力啊!

大家看到没有,阴阳是互根互用的,阳火大会损耗阴液,阴津足够,又能够点燃阳火。我们再看车祸后脑部的瘀血该如何理顺。

首先,大家要从升降的高度来看,而不是看病人是车祸意外,还是跌打损伤,也不是看他伤在脑部,还是背部,先要看一个整体,就是清阳和浊阴。

脑为诸阳之会,清静之府,容不得半点浊阴,当脑中有瘀血时,大家立刻就该想到瘀血是浊阴,浊阴应该出下窍,下窍就是大小便!

还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,一个伤科医生,他一定是善于用活血化瘀和通肠降浊这两大理法的,因为最终都是要把体内的瘀血赶下来,排出体外。

大家看,复元活血汤,这首治疗跌打损伤非常重要的名方,为何用一派活血化瘀药加一味大黄呢?其实说穿了,秘诀就一句话,大黄除了活血化瘀外,还能够让瘀血浊阴出下窍。也就是说,它可以打开人体瘀血下行之通道。

所以车祸或者跌打损伤的病人,保持大便通畅很重要。大便不通的话,瘀血就很难下来。这样大家对便秘和跌倒损伤瘀血就有一些新的启发了。

最后,疾病归到源头,并不是在治病,而是在治阴阳升降。不是在现象上做表面文章,而是调实质的气机循环,寒热升降。

类风湿关节炎的微汗运动

问:有没有类风湿关节炎的特效药?

答: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看来,不单是关节问题,跟五脏是相关的,总的病因病机是正气不能敷布到关节肌表,把汗酸逼出去,这些浊阴瘀积在局部,又不能回流到膀胱、肠道排出体外。所以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,大方向是固护正气,并且让病人微微发汗,同时保持长久的膀胱、肠道通利。

治类风湿最难的不是理顺思路,而是坚持,坚持什么呢?坚持微汗,用微汗法,长久地坚持,是让关节屈伸不利症状减轻的一条捷径。

张仲景很早就在《伤寒论》里提到,他说,治风湿,用药需要把握住一个度,就是要让身体长时间处在微微发汗状态。既不能受凉受冷,也不能发汗发得太凶。你的正气是有限的,所以要在有限的正气范围内,一边用药物来微发其汗,一边微运动。记住,养生不是靠剧烈运动的,如果剧烈运动的人长寿,那运动员都长命百岁了。

《黄帝内经》不教大家剧烈运动,它用六个字把运动的不传之秘告诉了大家。

很多人学习只学习到医理、治法,却从来不关注《黄帝内经》教大家如何修身养性。这样你虽然得到金子,却失去了金山。你只有每天进入修身养性状态,才能够体会医理,用身体去亲自体证,只有亲自体证出来的医理,再用于临床,才更得心应手。所以我们每天都在做微汗运动,把水谷精气鼓荡敷布到肌表,形成一个金钟罩。

《黄帝内经》的运动口诀就这六个字——微动四肢,温衣。

大动不如小动,小动不如微动。《黄帝内经》时代还没有太极拳,但是已经把太极拳的奥秘道破,就是“微动”二字。

记住,运动的效果是让自己的衣服微微温热,而不是剧烈的发热。

不管是风湿的病人,还是湿疹、容易反复感冒的病人,每天坚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微运动,打打太极,练练八段锦。

记住,运动期间,绝对不要东张西望,也不要跟别人说话,受到别人干扰。只有忘我地运动,才是真正健康的运动。只有专一地运动,才能够真正让气通血活。

类风湿关节炎,一定是经年积月所致,所谓病去如抽丝,除了用中药鼓舞气血、健运脾胃、微微发汗外,还要练一两套养生功法,每天进行微汗运动,保持身体温热。这样风湿就会像抽丝一般,一点一点地除去。

像这些顽固疑难病,得病不是一时半刻,要让它们消失,更需要坚持的精神。之所以难以治愈,因为很多病人只是单方面地要求医生用药,自己不能密切地配合治疗。这也是一个养生误区,大家要明白,健康靠自己,生病找医生。要从病中走向健康,医生和你自己同时都要用力,而且力要往一处使。

虚性便秘;

问:请讲一下虚性便秘。

答:我们前面跟大家讲过,暴病属实,久病多虚。一时的食积便秘可以一通而去,如用大黄。可是习惯性便秘,便秘日久,靠的就不纯是通肠的大黄,还要察五脏六腑虚实寒热而用药。大家学虚性便秘的治法,要学一种思维,学如何用五脏相关去思考疾病。那么你不单会分析便秘,各类疾病你都会分析了。

首先,我们看肠道和五脏的关系。第一,心与小肠相表里,心脏功能不好的人,大便失去推动,会容易搁浅在肠道中,而肠道的瘀滞也会加重心脏的负担。

所以这类病人大多左寸脉力量不够,容易心慌心悸,大便不通,背心凉,记忆力减退。这时我们要强心通肠。常用桂枝、红参、火麻仁,配合大黄,强大心脏,肠道蠕动力就会加强,达到脏邪还腑的效果。

这类病人要少劳心、少操心,因为劳心、操心过度,也会加重便秘。这一点很多人都忽视了,老去通肠,从来没有想过上面的心脏动力才是肠道的动力源头啊!操心过度,心血虚,心气不足,心脏自己都不够用,哪有多余的分给肠道呢?

第二,肺与大肠相表里。肺活量很重要,为什么排便要鼓一口气?就像打气筒打气一样,运动员气力大的人或者体力劳动者,他们的大便普遍偏粗、偏大、偏快。而少运动的白领,他们脉细,体魄也不够,肺主魄,肛门亦为魄门。当肺气不足时,排便偏于细小,千呼万唤都难以出来。就像林黛玉这样悲忧的性格,心思过于细腻,肠道自然不够畅快。

这类病人要靠补气补肺,然后肃降肺气,以通大便。所以你摸到病人右寸脉不足时,这时用黄芪、党参,配上杏仁、火麻仁之类,可以益力气,助排便。

当然要注意加强运动,你自己不运动,肠道怎么能动呢?补肺气的药,只是暂时帮你一把,哪有可能长时间靠药物来代替运动呢?

第三,脾主大腹。脾胃健运很重要,整个大腹都归脾所主,所以那些大腹便便的人总是伴有脾虚,你摸到病人关部濡缓,再看他舌体淡胖,就知道这种便秘要健运脾胃。有些习惯性便秘的病人,少气懒言,腿脚沉重,给他用补中益气汤,重用白术 50~80 克,脾气足了,不用吃大黄之类的泻药,大便都顺畅得很。

大家要懂得找出便秘的根源是哪个脏腑不足,这很重要,认准靶心后再射击,别急着吃药,乱打一通。当然,这类脾虚的病人,你还要再问为什么脾虚?有人长期饱食过度,你要教他七分饱的道理。

有人吃大量生冷瓜果,以为水果通便,其实水果只对热结便秘有些帮助。如果是寒秘,冬天手脚容易冰凉,月经时腹中冷痛,这类便秘病人再吃水果,就是雪上加霜,脾胃受寒后,肠道收引得更厉害,大便更难排出,还经常腹中冷痛。

这类病人,不需要用大黄这些泻药,相反,用补药可以做泻药之用,加强脾胃运化的功能,肠道通畅,大便就下来了。

第四,肝别通于大肠。肝主疏泄,肝是木,脾胃是土。缺乏树木的荒山,土壤板结得厉害,因为没有木气去疏泄条达。而种满树木的林地,土壤就很疏通,这就是木能疏土的表现。

前几天有个女孩吃了逍遥散后,反馈说,习惯性便秘好了,问是否还要用通泄大肠的药?我们笑着跟她说,病木如何疏泄土壤,你肝郁得厉害,大便才秘结。

现在帮你肝部解放开,逍遥散里重用当归 30 克,既可以养肝血,也可以润肠道。

一药而二用,既补充你长期谋虑过度暗耗的肝血,也增加你肠道的津液,所以你肝郁一解,如同枯木逢春,肠道就不打结了。

现在很多女孩,大便细小,源于心肝细腻。我们常跟她们说,你心肝中有千千结,肠子才打了千千结,大便是你心态、情志的反映,你万事看开点,少跟别人纠结计较,你脉管、肠管都会粗大些,就不容易堵塞。

你跟别人计较,其实就是跟自己过不去。所以保持肠道通畅,先要保持自己情志通畅,保持自己肝木通畅。

看来逍遥散灵活变通也可以治便秘,把情志一疏解开,大便就下来了。

很多女孩,情志郁结后,二便失调,胃口不开,情志一疏解开,什么都好了,这让我们重视对情志的调理。这种大便不通只是情志的反映,你如果只去擦阴影擦不掉,你要去把制造阴影的竹竿拔掉,阴影就没了。

第五,肾主二便。老年人的便秘大都与肾相关,还有长期熬夜的病人,他们的便秘大都也与肾相关,以及房劳过度、手淫、纵欲太厉害的病人,他们大便干燥,也是肾中精液亏耗所致。像这些都不是用大黄泄热攻积的药能够解决的。

老人命门火力不足,肠道是凉的,腰是酸的,腿是沉的,双尺脉是迟的、缓的。

有位老人夜尿多,尿频急,大便又不通,有腰椎间盘突出,舌苔白滑,上下楼梯都气喘。我们给他用了肾气丸,加巴戟天、肉苁蓉、黄精这些温润下焦肾的药物。病人吃了,本来三五天一次大便的,变为了两天一次,而且尿频、夜尿也减少了。

看来肾气丸不单可以治疗消渴,腰酸冷,尿频,还可以治疗便秘,因为病人是年老体衰,元阳不足,肠道失温,动不了。这时给他点上一把火,肠道就动了。

人体周身的管道很奇怪,遇寒则凝,得温则行,所以寒积便秘要用温药。这就是大黄配附子、细辛可以治疗严重寒积便秘的道理。

什么是寒积便秘?腹中冷痛,大便不通,既有寒凉,又有瘀滞,不散其寒用温药,管道就不开;不降其浊用下药,浊阴就不出下窍。所以常常用温肾配合通肠,加强肾主二便的功能,这样习惯性便秘就能够得以改善。

同时大家要看到纵欲伤肾、熬夜伤肾这些不良习惯引起的习惯性便秘,如果不把坏习惯改过来,怎么能够把便秘治好呢?这时你才是自己最好的医生。

好,五脏与便秘的关系,大概就是这样。特别是虚性便秘,这里只给大家提供一种分析疾病的思维,大家具有这种思维后,就不用什么病都去翻书、都去问人了,先要自己琢磨琢磨。

你掌握了一种思维,就像掌握了一种捕鱼的技巧,远远比你到处请教别人受用。我们中医普及学堂最后能够教大家的也是这种思维,当大家都具有这种思维时,很多问题根本不需要问人了,你学习也会越来越轻松。

压疮如何用中医治;

问:重病患者的压疮如何用中医治?

答:压疮又称褥疮、压力性溃疡,是由于患者局部组织长期受压,影响血液循环,导致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持续缺血、缺氧、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。临床表现为受压局部的红斑、麻木、疼痛、破溃、坏死。部分病例因局部感染出现全身症状,甚至败血症。中医认为,长期卧病在床的人,局部气血堵塞,就会瘀滞腐败。所以瘫痪,还有重病患者要注意,因为他们大都卧病在床,背部与床紧贴,气不通,血不畅,就很容易出问题。

中医认为湿性趋下,你站起来湿气就往脚下注,所以湿气重的病人白天腿都是沉的,而晚上躺在床上,湿气就往腰背下注。所以湿气重的病人,早上起来腰背都是酸重的。如果长期湿气重,又卧病在床,局部就会被湿气腐烂掉,就像桌脚底更容易腐败。

糖尿病到了后期,脚部容易烂。如果不懂得治湿,糖尿病很难根治,特别是在南方,是湿邪腐烂了人的双脚、人的肌肉。

防治压疮,也是在防治湿邪。第一,制阳光可以消阴翳。有条件要多晒太阳,或者用暖水袋温通经脉,把湿邪温化掉。

第二,少食生冷瓜果、凉饮这些助湿生湿之品。

第三,即使是病中,稍微有些精力也要小动四肢,拍拍掌,按摩按摩脸部,只有自己运动,才能最快地把湿邪带出体外。

第四,要注意增加润肠通便的药物。为什么叶天士治疗中风偏瘫的病人,总喜欢加火麻仁,因为从实际考虑,病人肠不通、腑不畅,会大大延缓疾病康复。

大多数卧病偏瘫之人,或重病在床者,他们大便都不太通畅。你老卧在那里,肠道怎么肯动呢?所以平时还可以多揉揉腹。

第五,煲汤食疗也可以选一些除湿之品。我们前面跟大家讲了,薏苡仁、赤

小豆,可以把身体湿邪带出体外,就不容易长压疮。

当然病人也要多换体位,多帮他按摩,床单也要常换。

连补带消;

问:黄芪是否也可以与瓜蒌子、栀子、枳实等配伍,达到连补带消的效果?

答:这就涉及虚实夹杂的用药思路。连补带消,是病人体力、中气不够,身体又有痰浊积热,这时单纯地攻积,气不足以运药;单纯地补虚,痰实挡道厉害,也很难补得进去。所以常用补气消积法,这取法于张锡纯的十全育真汤,这个汤方用黄芪、人参大补体虚,同时配合三棱、莪术攻积消瘀。

张锡纯说,无论何病,凡服药后饮食渐增者容易治,饮食渐减者难治。三棱、莪术、人参、黄芪、白术,诸药并用,大能开胃进食,补虚消积,是我屡用屡效的道理所在。

原来张锡纯用补药配合消瘀药,有瘀滞的,瘀滞可以慢慢消,通道可以慢慢打开。而没有瘀滞的,也可以借助流通之药来行补药之滞,从而补药的功力更大。

病人如果有痰积瘀热,又有气虚不足的一面,你就可以一边补气升阳,一边除湿降浊。究竟是三补七消,还是五补五消,这就要看你的辨证和病人实际情况的需要。这也不是我们发明的,而是张仲景行之有效的理法。

张仲景治疗虚人腹胀,用朴姜半草人参汤,三补七消。大家看,有人参、甘草补其虚,有半夏、生姜、厚朴降其浊,除其胀。

当病人中土亏虚得补,腹中胀满得消,病症自除。不然你单去补它,它胀得更厉害;单去消它,体虚不运药,消受不了。所以中医辨证论治才能开出最适合病人当下的方子。

 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Scroll to Top